謝思盈
Art For All
Published in
Mar 25, 2021

創齡藝術成為可能:沒有變老後不能做的事

Art For All(下稱AFA)團隊,致力於研究不同族群使用博物館語音資源和使用情境。因為看見視障朋友參觀藝術作品時有許多不便,便開啟了市場調查及訪談。我們進到長年服務視障者的蒲添生紀念館,了解觸摸藝術的體驗流程,徵詢台北啟明學校關於藝術教育上的可能應用,以及進到宜蘭德陽社區服務長者。

我們期望能透過工作坊和對談,更靠近這些想知道博物館是什麼,展品內容有哪些,對文化藝術充滿好奇的每一位朋友。

阿嬤細心分享她畫的房屋,有街道、屋瓦和翠綠的遠山,姚玟老師一旁問答引導中。

阿嬤的話畫課:聽、說、畫、話

在社區工作坊中,我們將AFA平台導入課程,服務一群視力及生理能力退化的高齡者,講師姚玟帶著長輩從聽口述影像,一字一句的解讀作品的描述。先認識作品的基本資訊:誰畫的作品、作品主題是什麼,畫作有多大,用水彩還是油畫畫的,這是民國幾年的景象,畫想要傳達的訊息是什麼。像聽廣播電台一樣,阿嬤們用手機操作,反覆聆聽琢磨意思,講師進行提問引導,解析一件作品的各種面向。

阿嬤們很樂於口語表達,說故事,和老師互動,聊聊自己的故事。即使有些長輩失智、身體狀況不好、無法言語或視力僅剩下一些光亮,他們還是對自己的人生故事侃侃而談,例如看見觀音山,就能想到兒時和家人出遊,聯想到家鄉的山脈和農村生活。夥伴又甄分享參與工作坊時,看見長者的改變是:

即使有些長輩失智、身體狀況不好、無法言語或視力僅剩下一些光亮,他們還是對自己的人生故事侃侃而談,例如看見觀音山,就能想到兒時和家人出遊,聯想到家鄉的山脈和農村生活。我們沒有預期到,一張畫作,竟然能夠讓長輩們回憶起過往,慢慢的敞開心胸分享,從第一堂課的羞怯,到第七堂課能夠拿著麥克風,開心的和其他同學們,用言語、肢體盡其所能的表達,說出他們的心聲。

不會說話的永金阿公,無聲分享,卻在每個人心底留下深刻印象。

最珍貴的畫作:在心底的聲音

工作坊中有一位特別的阿公,他沒有辦法說話,大家都叫他啞巴阿公,他在畫畫時都會很開心地拿起蠟筆,雀躍的表達自己想說的話,還能當起小老師,幫助旁邊的同學完成作品。

原本姚玟老師擔心阿公會因為無法言語而卻步,沒想到當麥克風遞到他手上時,他毫不畏懼的努力地發出聲音,比手畫腳的導覽自己的作品,台下阿公阿嬤同學彷彿只要用心聽,就能聽到阿公說的話。

一張畫作不只讓長者願意開口,甚至也挽起袖子,把他們畫中的風景及房子做成立體作品,每一位都用超輕土蓋了一座宅院,阿嬤們笑著說,這張畫歷時2個月,還是房子的建築設計圖,真是件珍貴的作品。

阿嬤創作出了他的小莊園,有植栽、家禽和他喜歡的紅屋瓦。

平台導入:失智、視障者、高齡者的創造

AFA平台在1–3月的工作坊應用中,發現長者雖然可能有多重的障礙,面對體力和感官的退化,或是不可抗的疾病侵蝕了生活的步調,但是在學習手機的應用,聆聽一段作品的語音,對於長輩來說能刺激創造力,講師也能從中掌握備課的材料,以輕鬆的節奏帶動長者思考、提出觀察和反饋。

台灣可能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隨著每個人的年紀增長,加強健康和生活品質,維持健康身體機能,保持心靈的富足,成為世界公共衛生政策的發展目標,並且積極建立維持長者健康相關的策略。

2012年奧運會的英國文化媒體暨體育部 (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DCMS ) 曾提出具環境與哲學兩個重要面向,希望能夠朝向文化環境中「可及性」的提升,消弭可能造成觀眾參與的障礙。

從AFA的計畫中,我們陸續探討生理及感知的障礙、知識壁壘、文化障礙、態度隔閡、經濟障礙及科技障礙等,與宜蘭礁溪德陽社區合作之「星期三的畫畫課」,從『阿公阿嬤自說自畫工作坊』找尋合作的教育夥伴與建立文化平權的社群,希望未來能促進大眾對於不同族群的了解,喚起共融意識,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但沒有變老後不能做的事。

阿嬤拿起麥克風上台分享,聊聊他對於淡水的記憶,每個阿嬤的院子裡都有好多可愛動物。

什麼是共融?

- 共融藝術Inclusive Art:

主張藝術之前人人平等,不論性別、種族、宗教、年齡、性傾向、身心障別等而有所差異,所有人都有接觸文化藝術的權利。

- 創齡Creative Aging:

以創意和藝術的方式,讓每一位長者獲得身心健康。

- 樂齡Active Ageing:

形容銀髮、退休族群的學習活動,鼓勵活到老學到老,具積極的人生態度。

追蹤 👍Art For All,讓你的世界多擁有一片不同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