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A文化平權的第一步

展開對話與了解

柯瑜綉
Art For All
Sep 30, 2020

--

我們希望,透過Art For All平台,讓視障朋友能使用行動裝置無障礙體驗博物館

「文化平權 Art For All」 — — 當我們腦海清楚浮現出這句話時,它就不再只是遙不可及的理想願望。

了解視障者的參觀需求,是我們實踐文化平權 AFA(Art For All)的第一步。

我們訪談了特殊教育現場的經驗,啟明學校教師——紹彰、英廷。他們的分享讓我們更加了解視障者參訪美術館、博物館等藝文活動的需求。透過實地的訪談整理出其動機、體驗流程、心得與困難,進行視障者的體驗流程描繪,而這些也是我們在進行開發設計時,須考慮的諸多因素。

在了解使用狀況之前,先補充說明:何謂口述影像?它與一般導覽的差別?

博物館的語音導覽,主要提供能看得清楚、看得見的民眾使用,導覽內容包含作品及藝術家的創作理念、鑑賞分析;而口述影像(Audio Description)則是將視覺內容、看得見的元素用說的來表達,包含了作品的外觀、樣貌、空間的具體的形容,讓視障者能夠透過其他感官,克服視覺的障礙。

視障者在參觀展覽之前

建立對這個環境的安全感。

紹彰老師跟我們分享,盲生到了博物館的第一件事,會先確認重要的出入口和廁所、電梯等公共設施,了解大約的場館的空間配置和方向。找到售票亭,出示優待票證明文件,並在開始參觀前,了解無障礙設施、無障礙坡道、廁所、整體路線,才能放心參觀。

博物館提供視障者的服務有哪些?

接著,如果有預約館內導覽,將會由導覽人員導覽博物館的園區與內部展覽,視障同學則在導覽期間,也能向博物館借閱點字書和導覽地圖,部分展間作品也會有點字作品說明牌供輔助閱讀。

目前國立的博物館,例如國立台灣美術館,每月定期提供無障礙導覽,多數為手語導覽,給視障者的口述影像相對稀缺,且博物館內的無障礙導覽,傾向邀請特殊教育的專家及教師進行真人導覽,視障者較少機會體驗到語音導覽或是其他科技應用。

視障同學觸摸體驗,感受雕塑作品的造型和材質觸感(蒲添生雕塑紀念館提供)

視障者如何欣賞作品

當聽到有趣的導覽介紹和故事,引起興趣後,會再利用口述影像中聽到的描述及客觀的畫作介紹來感受作品的視覺呈現和內容,有些比較有感受性的作品或是藝術家介紹,比較容易能夠被感動,在腦海中形成畫面。

視障朋友碰上的參觀困難

英廷老師跟我們分享,參觀美術館時,大部分美術館皆需和作品保持距離,無法觸摸,難以想像平面畫作的內容。目前也沒在美術館內接觸過口述影像資源,主要都還是聽一般民眾的語音導覽資源。另外,同為博物館的無障礙導覽,口述影像導覽每月開放場次,相對身障和手語場次較少。

視障者是怎麼使用手機的呢?

除了關於參與美術館、博物館之展覽活動外,另外我們也訪問了紹彰和英廷關於視障者在使用手機與電腦的習慣。一般來說,視障者會使用裝置內建的語音輔助功能,語音會自動讀出螢幕上、網頁內的文字內容和功能位置,利用提示音和震動,能讓視障者像明眼人一樣擁有一樣順暢的操作流程,非常有幫助。

拜訪蒲添生雕塑紀念館蒲浩志館長,解說館內作品及分享觸摸藝術推廣經驗

台灣第一座推動觸摸藝術的美術館:蒲添生雕塑紀念館

2020年5月,Art For All團隊(以下簡稱AFA)到了蒲添生雕塑紀念館,它是台灣第一座開放觸摸藝術作品真跡的私人美術館,紀念館長期推廣給視障者的觸摸藝術,台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的孫子 — — 蒲浩志館長,與團隊成員對談並分享經驗。

AFA和蒲添生雕塑紀念館未來一年,將會進行口述影像資料庫建置的合作;並到啟明學校進行體驗推廣。Art For All平台未來會是一個視障者、明眼人和一般民眾都能自由使用開放的語音資源平台,系統初期規劃為建立館際館藏整合式平台與口述影像的資源池。主要特色是透過手機裝置,使視障和弱視朋友能體驗移動式美術館服務,並推行線上展覽來觀看特色策展。

在文化平權這條路上,我們將持續走下去,透過與蒲添生雕塑紀念館的合作,將此資源推廣,期盼使更多人理解到文化平權的重要性。

發摟工作坊:Art For All文化棲地/ FB

更多行動理念:Art For All文化棲地/ I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