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譯系列:回顧嘉義交趾陶館策展轉譯

施 登騰
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
9 min readApr 28, 2019

--

本文主題聚焦在交趾陶館(原嘉義交趾陶博物館)進行展示設計與內容規劃的「紀錄」與「回顧」。
之所以說「回顧」,是因為在文建會時代,曾依地方產業特色,於多個縣市推動產業資訊館的興建(如白河蓮花資訊館、三義木雕博物館館、坪林茶葉博物館...等)。當時嘉義有著名的交趾陶產業特色,所以規劃興建交趾陶博物館,並委由陳國寧教授擔任【交趾陶博物館展示計畫】主持人,個人也任職執行團隊,負責展示內容規劃與展示文字撰寫,館舍籌建地點就在文化中心地下室,於2000年5月正式啟用。嘉義市於2004年3月在闢建「嘉義市立博物館」之後,另於該館再增設「交趾陶工坊」及「交趾陶特展區」,但還是以嘉義市文化局地下室的交趾陶館為主要的展示館。2017 年委託台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團隊執行【嘉義市立博物館營運管理委託規劃案】後,遂啟動2018年下半年開始的「計畫性整修工程」。
文後則是當時針對交趾陶藝術發展史,所寫的中英文簡述。
圖片來源:https://chiayi.itour.org.tw/media/poi_img/C1_376600000A_000029/be7e0d02-fd0c-4bf7-9bf8-ad86ddf8652f_large.jpg

僅此一篇台灣古文物藝術相關撰述

因為個人的主觀偏好,沒曾對台灣文物花太多心思,試過,無感。但有幾位以前就認識,或最近受推介結識的台灣文物研究者,個人還是相當佩服的,特別是他們投入台灣民俗文物的研究成果,個人甚是推崇。

另一方面,也因為個人的藝術好惡,覺得研究精力也該浪費在美好事物上,台灣陶瓷就從不經我心,試過,無感。若只把該類文物當研究材料,何趣之有。

曾在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月刊》發表過「葉王絕技-慈濟宮行得館交趾陶攬勝」,主要是當時正為規劃嘉義市立博物館的交趾陶館(位於文化中心地下室),個人負責軟體工程(即展區規劃與展示內容撰述),【嘉義市立博物館籌建計劃】是由陳國寧教授擔任主持人,個人也任職該計畫的執行團隊。因此該文撰述能得益於交趾陶館之研究調查工作資料,像該文中照片都是委請攝影師赴台南(縣)慈濟宮實拍的專業作品,當時葉王交趾陶作品尚未登錄為文化國寶。但因為原圖已不在手中,翻拍雜誌效果也不好,所以就用舊版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的照片。

葉王交趾陶作品【加冠】手持官帽,此作為一對,另一尊為【晉爵】,唯手中的「爵杯」已失。圖片來源:http://content.teldap.tw/index/blog/?p=3128

該文雖從研究入手,但也偷渡一些美術賞析。因題旨為葉王技藝,所以仍以葉王作品為分析主體。但從造像、釉色、施作、體裁來看,其實葉王之技無藝師承繼是相當明顯的,但限於篇幅所以沒多提,後來也未再著手於此論。但執行嘉義交趾陶館案,印象很深刻,當時與林添木藝師一系弟子們進行紀錄採訪與田野調查時,對於林添木藝師係師承葉王嫡系弟子,應定位為第三代宗師,且從黃得意處獲「寶石釉」配方的說法,也就是低溫鉛釉(以鉛為助熔劑),幾位弟子是深信不疑的。剛剛查找,至今仍有多篇論文對於台灣使用的低溫鉛釉,是以「寶石釉」名之,亦分「寶石釉」為「葉王」一系,而「水彩釉」為「洪坤福」一派,若想進一步了解,建議讀台藝大張庶疆教授【交趾陶捏塑技法之探討】一文,張教授從科學工藝研究入手,並有匠師訪談與示範,近來再讀收穫很多。「寶石釉」一名雖提升了台灣交趾陶釉色的價值,但此名的起因,不得不談1982年,也曾師事過林添木藝師的劉銘侮先生的交趾陶作品於基隆海關被扣,且由故宮專家誤判為國寶的憾事(說是「憾事」是因為聽一些前輩說了此事的後來的發展)。自此「寶石釉」一名,以及「寶石釉之秘」,就成了劉先生高價作品宣傳的特出之處。若以陶瓷藝術史料審之,「寶石釉」確實也只是台灣交趾陶獨有(或特別強調)的燒製工藝特色。因此,雖然展示規劃設計上仍從坊間與學界的交趾陶「寶石釉」用法,以上較敏感且需論證的資料自然不在當初【交趾陶博物館展示計畫】或後來的【嘉義市立博物館籌建規劃書】中。

談交趾陶博物館展示內容轉譯

下圖是所參與【嘉義市立博物館籌建規劃書】的封面,此籌建規劃書是合併了當時已完成的【陳仁德石頭資料館規劃研究案】與【交趾陶博物館展示計畫】兩項軟硬體計畫,依當時張博雅市長規劃向政府部門爭取預算的大型展館提案計畫。

【嘉義市立博物館籌建規劃書】封面。

如前所言,【交趾陶博物館展示計畫】是陳國寧老師所主持完成的,個人也任職軟體內容研究與執行團隊,就負責其中展示主題規劃與展示內容撰寫。交趾陶博物館就於2000年5月正式啟用。館舍地點是在文化中心地下室,後來就稱之為「嘉義市文化局交趾陶館」。嘉義市博物館於2004年3月闢建後,才於市博館內再增設「交趾陶工坊」及「交趾陶特展區」。

以下序列圖是提供【嘉義市立博物館籌建規劃書】(即【交趾陶博物館展示計畫】)中的交趾陶展區內容設計概要。

在此也提供「嘉義市文化局交趾陶館」網站所列六大展示區規劃,官網網頁簡列如下:
一、第一區/交趾陶之美:
本區是觀眾的入口區,設計上以感性的空間效果吸引觀眾領略交趾陶特有的美感。本區營造具有審美效果的創意空間,使觀眾對本館及交趾陶之美產生第一印象。
二、第二區/交趾陶探源:
本區介紹葉王生平、創作傳奇與行腳,並介紹重要交趾陶作品的分佈及遺存現況,說明交趾陶的淵源流傳,以故事性、參與性的手法設計主題,讓觀眾在觀賞與互動中認識葉王及與他同時期匠師們的風格與現況。
三、第三區/交趾陶與建築裝飾:
交趾陶裝飾的部分通常較高,不易被細看,本區宗旨在使觀眾能近看微觀作為建築裝飾的交趾陶作品的精緻與裝置功夫,並讓觀眾瞭解交趾陶與建築的裝飾藝術有密切的關係。
四、第四區/交趾陶的創新:
林添木先生最重要的成就在於對交趾陶的傳承與開發走出一條新路。本區介紹林添木及其門生的成就,說明交趾陶藝的演變與創新。
五、第五區/現代藝師區:
此區規劃目標為全國藝師研究成果的發表及產業資訊交流的園地。
六、第六區/特展區:
定期展出各種風格不同之陶藝作品,增加本館展出內容的可看性。

在以前就有要求對稱、字數統一的處女作惡習,至今仍是。
記得當時規劃查找此區相關展示資料時,「探源」屬易事,難在呈現「葉王絕技」、「早期重要匠師」,幸當時已有許多年輕學者投入相關研究與田野調查。陳國寧老師團隊也奔北走南拍攝記錄了許多珍貴材料了。
當時得益於林添木弟子高枝明、蘇俊夫、林洸沂、林智信等人的協助,以及幾位所分得模具與工具的整合,方能重現當時燒製工序。
這部分應為介紹嘉義交趾陶產業的重要展區,也是當時文建會補助籌建地方產業資訊館初衷。
這些展示設計規劃重點在寫就後,還經過主持人陳國寧老師確認,以及諸位顧問建議、公聽會審核後方定稿的內容。作為硬體展示意象的設計建議。
這些展示設計規劃重點在寫就後,還經過主持人陳國寧老師確認,以及諸位顧問建議、公聽會審核後方定稿的內容。作為硬體展示意象的設計建議。

依據【交趾陶博物館展示計畫】,在歷經下列諸項工作後,方在執行後4個月後,完成必要的內容轉譯,並確定展示腳本:
・「審定展示綱目與計畫初稿」
・「召開嘉義市交趾陶博物館公聽會」
・「與硬體設計師會談」
・「訪談蘇俊夫先生/取得林添木匠師模具、模型、窯爐」
・「訪談林洸沂先生/委請其製作葉王廟宇裝置複製品/取得林添木匠師用印」
・「訪談林智信先生/取得林添木匠師模具、手稿、教學照片」
・「訪談高枝明先生/取得燒製工序各項模型/委託製作林添木胸像/出讓葉王、柯訓、洪坤福、黃得意等名家之作」
・「訪談林進燈先生(林添木之子)/取得其父之匾額、試片、模具、參考書、獎座、照片、窯爐」
・「訪談葉金樹先生(葉王之子)/取得其研究手稿」
・「進行嘉義市城隍廟、台中縣摘星山莊、台南學甲慈濟宮、台南佳里震興宮等處葉王與林添木遺作」

目前的展區設計如下組圖,基本上所有的展示硬體設計都是以展示腳本為準:

圖片來源:嘉義市文化局網站「交趾陶館簡介」http://www.cabcy.gov.tw/web/ArtZone/KojiPottery/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01.htm
圖片來源:嘉義市文化局網站「交趾陶館簡介」http://www.cabcy.gov.tw/web/ArtZone/KojiPottery/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01.htm
圖片來源:嘉義市文化局網站「交趾陶館簡介」http://www.cabcy.gov.tw/web/ArtZone/KojiPottery/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01.htm
圖片來源:嘉義市文化局網站「交趾陶館簡介」http://www.cabcy.gov.tw/web/ArtZone/KojiPottery/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AboutKojiPotteryExhibitionRoom01.htm

--

--

施 登騰
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

一位大學副教授教員,同步寫數位展示科技與中國文物鑑定。長期研究與分享「Connoisseur系列」、「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系列」等領域之資訊與知識。所發表之相關專文,目前總數已逾500篇,見:【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