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譯/學生習作系列:《你的名字》架構分析】

作者:黃安妮、葉育湄、葛肇芬、吳亮潔

一、三幕劇表格&解釋(註1)

A:
住在鄉村的女高中生宮水三葉和東京的男高中生立花瀧,在睡著後互換靈魂到對方身體,但起初沒有太在意,只當做了一場夢。

B:
交換身體的夢境頻繁發生,從親友的轉述以及自己物品上莫名出現的字跡,且彼此都在睡醒後都不記得前一天發生的事,種種跡象顯示了夢境並非夢境,而是確實互換了身體。

C:
在不知道如何解除這個神秘現象的情形下,兩人訂下了彼此要記錄那天發生事情的規則,但因為個性和生活環境的差異,還是對彼此的行為不理解。

A:
奶奶帶著宮水三葉和宮水四葉一同上山供奉「宮水家」的神體,不過這時候在宮水三葉體內的是立花瀧的靈魂,奶奶在上山的路途中和三葉、四葉說明「結」的意義,到了宮水神社神體前的小溪時,奶奶告訴三葉、四葉再往前一步就會到達「彼岸」,並讓三葉、四葉帶著口嚼酒進入祭台供奉神體,供奉結束後一行人緩緩下山,此時正逢「黃昏之時」,奶奶因為黃昏之時的緣故發覺三葉體內的靈魂並非她本人,因此詢問三葉是不是在做夢,立花瀧的靈魂因為這句話回到了他的體內。

B1:
立花瀧的靈魂回到自己的身體後,發現宮水三葉在魂穿自己的身體時,邀約奧寺前輩和自己出去約會,約會時他們共同去看了一個叫做「鄉愁」的展覽,其中有一區是展示飛驒市的風景照片,其中有一張糸守湖的照片與立花瀧在夢中看過的景色非常相似,在結束約會後立花瀧嘗試打電話給宮水三葉,但是無法打通;而宮水三葉則被朋友約去參加秋日祭典,但是糸守鎮就在舉辦秋日祭典的時候被墜落的彗星碎片毀滅,宮水三葉因此死亡,所以瀧和三葉再也沒有交換過身體。

B2:
立花瀧開始嘗試畫出他夢中的景色,為此開始瘋狂的查詢相關資料,試圖拼湊出景色的全貌,還和朋友們一起走訪當地,但是當他到達目的地後,得知了糸守鎮因為彗星的關係被毀滅的資訊,他轉而開始查詢糸守鎮被彗星毀滅的相關資訊,並且在奧寺前輩的詢問之下,提及他手腕上的繩結是從很久以前開始戴的護身符,在他查資料累到睡著的時候,腦中響起宮水三葉的聲音,讓他決定動身再次前往糸守鎮。

C:
立花瀧到了糸守鎮後,依照記憶中的路線前去當時供奉宮水神社神體的祭台,喝下口嚼酒後,立花瀧手腕上的繩結聯繫起他和宮水三葉的時間,他看見宮水三葉的記憶,並且穿越時空再次魂穿三葉的身體

A:
在彗星墜落的那一日(回到三葉死亡前),立花瀧的靈魂穿進宮水三葉的身體後醒來,四出奔走告訴大家趕快離開小鎮,晚上彗星墜落時大家都會死,卻沒有人相信三葉,連她的爸爸(鎮長)也認為她生病了,除了她的兩個好友(勅使河原克彥&名取早耶香),並且一起和她制訂作戰計畫。

B1:
為了交代前面劇情未敘述到的部分,這一段是立花瀧和宮水三葉在靈魂沒互換時(同個時空),各自在尋找對方,但是彼此都不記得對方(因為有三年的時間差),後來立花瀧和宮水三葉在神體相遇,黃昏之時因世界的輪廓變模糊,他們看見了彼此,這時立花瀧告訴宮水三葉作戰計畫,黃昏之時結束,各自靈魂回到各自身體,也看不見對方了

B2:
宮水三葉開始執行作戰計畫,並且以堅定的神情,終於說服他爸爸也就是鎮長,通知並疏散大家到高中集合避難,沒過多久,彗星分裂的隕石就墜落在糸守鎮,把小鎮炸毀

C:
避開災禍的所有人,繼續過各自的生活,立花瀧和宮水三葉也沒有再互換過靈魂,但是完全忘記了與對方有關的記憶,直到五年後再次相遇,雖然沒有對對方的記憶,卻冥冥之中有熟悉的感覺,互相吸引。

二、名詞解釋/象徵意義

  1. 神體:

神體是指讓神寄宿的物體,也是人們所崇拜的對象,在古代,人們認為人與神明是活在不同的領域,只有在人舉辦慶典祭祀之時,神才會降臨到凡人世界,而在電影中,宮水神社的神體是一顆長了大樹的隕石。御神體所在地的邊界處也被古神道認為是「現世」(凡人所生活的世界)和「常世」(也叫「隱世」,神靈鬼怪所存在的世界,也指黃泉)的交界處。

2. 結:時間與人的聯繫

「繩結」最初出現於一葉婆婆帶領三葉和四葉編織宮水家獨有的繩結。一葉婆婆指出宮水神社的「編織繩結」不單是工藝,更是宮水神社一代傳一代的宗教傳統。

而到電影中段的時候,結出現了另一種形式 — 口嚼酒,「不論是水、米或是酒,只要是把食物放入體內的行為,也叫做『結』。因為進入身體的食物會和靈魂連結在一起。所以說,今天的供奉是宮水一家延續幾百年、連結神明與人類的重要儀式。」這段是引述女主角三葉的奶奶的話,由此可見,繩結代表著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和時間的流動,令三葉與瀧連在一起,讓他們可以穿越時空地交換身體,讓時間倒轉回到過去拯救小鎮。

3. 口嚼酒

口嚼酒為一種將之類的穀物和根菜、果實等放入口中咀嚼並吐出,然後放置而成的一種。在故事中,能製作口嚼酒的只有宮水神社的巫女,根據新海城解釋,他認為女性的嘴唇是魅力所在,也認為唾液是會讓青少年興奮的元素,故加進故事裡面,填充電影戀愛的味道。

4.黃昏之時

又稱逢魔之時、分身之時,古人認為黃昏為陰陽交界之處,會容易看到鬼怪,故事前半段老師在黑板前上課時提到的「黃昏之時」,傍晚非日非夜的這個時段,世界的輪廓會變得模糊,是可能看到非人之物的時段,世界的輪廓可以比喻成紙帶相黏的交界處,也是故事中男女主角唯一有機會短暫交會的時刻。

5.名字:

名字具有代表自我的符號意義,在許多日本故事中亦有對名字的重視,倘若一人失去了名字,那個人的存在也會被抹去,劇中奶奶也提到,穿越「隱世」回到世界上來必須犧牲「最重要的事物」所以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為了抵抗夢醒後記憶的衰退,一直想要記得的,就是對方的名字。

6.彗星:災禍與重生

對應到日本近年的天災,彗星似乎暗示了無常與日常、幸與不幸原來如此靠近,而且循環有時。但另一方面,瀧在供奉御神體的「隱世」洞窟中滑倒,看見了古老的彗星壁畫,接著彗星就成為轉場元素,化為精子的形象,帶著生殖的隱喻落入系守湖中、游動、成形、受精卵分裂、剪斷臍帶,最終接合到三葉的人生。

也有人說,地球生命起源中的眾多說法,其中之一便有彗星,彗星帶來了最初的生命基礎,有「太空的精子使地球卵子受孕」這樣的象徵;「隱世」窟

中的水、外邊環繞的湖、口嚼酒、游動的彗尾與受精卵,這些液態流動同樣也帶有生命意涵,更與一葉奶奶提到司責孕育生產的「產靈(むすひ)」相呼應。

故事中,神體也是2400年前那次浩劫的殘留的星體本靈當年的滅絕之源,成為了信仰之源,在1200年前產下了當今的系守、賜予宮水一族獨特的神力。彗星在不同時候分別扮演了生與死的存在,在本劇中的分裂既是「分岔」與「雙生」,也是暗示生死本為一體。

參考資料:

[1] https://vocus.cc/jp-kyochiku/5b48c40bfd897800015545b1

[2]https://www.ptt.cc/bbs/movie/M.1477799461.A.FB3.html

[3]https://punchline.asia/archives/33672

[4]https://ppt.cc/fIeKZx

影片連結 :

[1]https://www.agefans.tv/play/20160208?playid=2_1

[2]https://777tv.net/vod/play/id/23846/sid/3/nid/1.html

註1:
表中的ABC代表三幕劇的基本結構如下:

🔹 A- Act I: Exposition
Where the protagonist and his objective are presented.
Protagonist與他的目標為何?

🔹B- Act II: Development
Where the protagonist tries to reach his objective and is confronted with conflict.
Protagonist如何完成目標與面對衝突?

🔹C- Act III: Conclusion
Where the protagonist reaches his goal (or not).
N.B.: For comical purposes, the goal is often not reached.
Protagonist是否完成目標?

--

--

施 登騰
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

一位大學副教授教員,同步寫數位展示科技與中國文物鑑定。長期研究與分享「Connoisseur系列」、「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系列」等領域之資訊與知識。所發表之相關專文,目前總數已逾500篇,見:【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