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的迷因現象之案例收集與分析

本文作者:王芷蘋、 賴亭涵、陳品儒

一、序言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藉著網際網路盛行的風潮以及科技的發達,網路迷因的概念從誕生至今隨處可見,從原本只是觀看特定粉絲專業,到現在可以自己製圖,將網路上廣為流傳的圖片添加有趣的笑點,網路迷因的內容除了有趣之外,有些也蘊含了濃厚嘲諷、冒犯意味,甚至是歧視等,也就是地獄梗。

(從上圖的數據分析可以得知,帶有關鍵字迷因相關貼文的社群影響力越來越強,互動數也大幅上升。)

除此之外,有許多各式各樣以迷因為主題的粉絲頁出現,以帶有迷因兩字的粉絲頁做影響力的排序,如下表:

若我們可以仔細並且更全面的觀察,善用數據分析一個社群現象,往往會有令人想不到的發現,像是透過迷因的崛起,進而找出風潮的起點與興盛的原因,再進一步觀察資訊傳播的方式,找到更多創意發想與跟風的可能,更重要的是,在模仿、抄襲的過程中加料、翻新,讓事物變得新穎、有趣,易於傳播繁衍,我想,這就是迷因。

二、什麼是「迷因」?

近年來,舉凡是網路梗圖、影片,抑或是一段洗腦的文字都可以被稱作是迷因。而迷因到底是什麼呢?為什麼叫迷因呢?迷因就是基於原有的素材再創作,製作出有趣、幽默、自嘲或諷刺……等,能讓大眾亦於理解,並且大量傳播的素材。簡單來說也就是網路突然爆紅的有趣事物,將這些爆紅的影片、圖片,甚至是用語,經過不斷地轉載、分享、再製,透過層層轉傳後再製成各種形式,而成為了網路上家喻戶曉的流行風潮,一個想法、行為或風格從一個人到另一個人的傳播過程,經過大家的轉載、再製或是模仿的事物就可以統稱為迷因。

而構成迷因的特質有:

(1) 易引起共鳴

一個好迷因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引起共鳴,帶給眾人真實、自然的感覺,使人感同身受,彷彿能引領大眾親身經歷一番。

(2) 容易重製、流通,抑或被大量的眾人轉載

構成迷因的結構相當簡單,因此能在短時間內大量的複製、再製,玩出許多不同的花樣。

(3) 搞笑

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就是搞笑和幽默了,對我來也是如此。愈誇張、欲讓人意想不到的圖像或影片,會使人愈忍不住想要分享。它能使你短暫放下不愉快的事物,暫時與世隔絕。

三、迷因的種類

迷因,是網路流行中最典型的現象,最主流也最盛行的形式可能是圖片,其實也就是所謂的梗圖。但是迷因,也可以是其他種形式,無論是一張圖片、一段文字、一個影像抑或是一首音樂,甚至是一個單詞或是短語,都可能成為迷因,被所有人不斷二創瘋傳。

1. 圖片迷因

梗圖的種類多到不勝枚舉,而其中在台灣近年來最為廣傳的應該就是黑人問號的圖片:

黑人問號又稱困惑尼克楊(Confused Nick Young),源自2014年在Youtube的體壇明星紀錄片系列《透鏡》第四集《尼可楊的一天》。影片中尼克媽媽提到了兒子小時候的故事,以前家裡附近的公園,常有前NBA球星去打籃球,但小尼克總是會跑去亂入搶球,還秀了一套花式上籃,然後轉頭就走。被騷擾的前NBA球星塞追克‧巴洛斯(Cedric Ceballos):曾說過「這死小孩如果好好練球一定不得了!」但媽媽隨後補了一槍說,「可是他那時候真的是死屁孩,從沒想過要練球,整天惡作劇,附近的人都怕他。」

說完後,尼克媽媽笑得合不攏嘴,然後尼克楊隨後對著鏡頭擺出超疑惑的表情,被影片後製加上問號後,被截圖成為梗圖並且盛行到至今圖片。

「強顏歡笑的哈洛德」

上圖為匈牙利老先生,本名András Arató。十年前某次和妻子出門遊玩的照片被一個攝影師相中,隨後就邀請他進攝影棚拍攝一系列網路圖庫素材。在2010年這個網路急速發展時代的時代,美國網友發現了András為主角的素材圖庫,開始看圖說故事並廣為流傳,而梗圖被稱作為強顏歡笑的哈洛德。

其實一開始András很不能接受,因為有些圖充滿歧視、惡意,讓他覺得被冒犯了,也曾經想要求把自己的照片從網路上全部刪掉。但時間久了,他看到許多網友正向的回應,才發現原來這些梗圖可以帶給大家在辛勤生活中一點快樂,因此András決定轉念,也在臉書上開設自己的粉專,並接受各地的梗圖創作。對他來說,無意間成為網紅是一件很特別的經歷,他也很樂意接受現在的新生活。

2. 文字迷因

在大人的世界裡,有些文案會趨附時事,藉由創作文字迷因,來達到放大宣傳的效果,例如:

音樂迷因

音樂迷因,也稱作旋律迷因,他可以改編、自創旋律,是一個很常出現在我們生活中的。

3. 影像迷因

影片迷因其實和音樂迷因有點類似,只是保留的元素是以畫面取代旋律,再透過字幕的創作,藉以達到娛樂的目的。

迷因的來源,也就是製做成迷因的元素有圖片、影片、音樂、一句話等,只要內容符合有趣與廣泛流傳的定義,就可以是迷因的一種。不過迷因的使用仍要注意版權,雖然在網路上極為廣泛流傳,甚至是成了一股風潮,但是在使用時也是需要注意版權問的問題,迷銀的出現雖然帶給大家許多歡樂,但還是得小心使用,以免觸法。

四、迷因的效果

1. 放鬆身心 — 藉此獲得好心情

經歷一整天外部的摧殘,打開手機看些有趣的東西來放鬆,這時迷因就是個好選擇了。迷因的笑點簡短俐落,輕易地就能得到樂趣。

這種適時出現的幽默感總是一個緩解焦慮情緒的潤滑劑,因此迷因總是吸引著許多人。

2. 找到歸屬 — 聚在一起的感覺令人溫暖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原因是迷因創造了一種社會連結感。無論在現實世界或是虛擬世界,人們總喜歡「一群人聚在一起」的感覺,今天這個迷因不論是單純好笑、用來抱怨日常生活、或是用作議題嘲諷,我們都在分享、互相討論的過程中生成「啊原來不是只有我有這樣的經驗/不是只有我這麼覺得/果然大家也覺得很好笑」的共鳴感。

3. 共鳴感 — 只有我覺得嗎? 原來不是

每個東西都有屬於他們的迷因,無論多麼小眾也是。當這些小眾文化的人看見相關的迷因創作,心中都會感動地響起「喔喔喔我也這麼覺得!」

那種好像「找到同一陣線的人」的感覺,會讓我們在無意間形塑起一種群體認同感,進而想要繼續滑手機看其他人創作迷因、分享迷因時說了些什麼,或是留言加入討論等等,來加強「原來我不孤單」的感受。

五、迷因行銷

1. 什麼是「迷因行銷」?

迷因有一種特性:它能在社群媒體中快速傳播。

因此,在行銷專家、各大品牌的眼裡,利用迷因能夠達到非常好的宣傳效果,並開始在廣告與行銷活動中,採用能創造大量社群參與的迷因。

2. 迷因行銷的例子:#TFWGucci

Gucci是個精品名牌,而精品名牌和藝術家合作似乎早已成為一種常態,但Gucci創意總監Alessandro Michele這位搞怪文青卻把腦筋動到迷因上。他推出#TFWGucci計畫,鼓勵世界各地的迷因創作者與Gucci合作,圍繞Le Marché des Merveilles等多個腕錶系列進行創作。

在#TFWGucci數位合作計畫中,全球各地的網路文化表情創作者可以自行創作並融入Gucci形象元素,或向Gucci提供創意,並邀請視覺藝術家(包括著名藝術家與新銳藝術家)共同完成創作。最終成品像是圖(1)、(2),皆是雙方或三方合作的結果。

圖1. 翻譯:當妳買了新的Gucci手錶,卻沒人可以炫耀…
圖 2. 翻譯:當妳發現另一半送妳的是花,而不是Gucci的時候…(圖取自Gucci)

圖(3)、(4)使用商品本身與其他物件作結合,拍出有趣的圖片或搭上符合意象的文字,呈現幽默的效果。

圖3. (圖取自Gucci)

x

圖(4) 翻譯:當生活中的一切開始重新合在一起時

Gucci拋開以往的品牌形象,轉而創造新的品牌記憶,並將目標客群轉向年輕一代,以幽默有趣的方式讓更多人看見Gucci,也讓人看見迷因原來不是只有惡趣味,還能有更多復古、混搭、優雅的創作,並一樣能讓人會心一笑。

3. 迷因行銷的目標客群

若某商品他的目標客群會消耗大量時間玩社群媒體,那這些目標客群會喜歡哪種類型的迷因呢?深入研究客群的喜好,讓客群喜愛的迷因類型與商品作結合,便能夠使他們產生共鳴。

例如此商品的目標客群瞄準在特定的職業別,便可試著以他們常遇到的麻煩,或者他們常抱怨的事情作為主題,這些議題,容易使他們感同身受,進而分享與互動。

4. 如何使用迷因行銷

(1)符合目標客群需求:

一個使消費者感興趣的迷因,它的素材必須讓那些消費者覺得好笑、有趣,才會促使消費者願意點開來看,並且分享給朋友增加曝光度。

(2)巧妙地將商品資訊加入到其中:

對這些喜愛迷音的人來說,看著廣告或是呆板的商品資訊,迷因搞笑幽默的方式接受度更高。

(3)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並促使人分享:

迷因行銷的傳播管道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消費者的轉貼與分享。

所以要創造出消費者喜愛的內容,成功吸引客群才能促使他們主動去分享或是標記其他人來提高商品的曝光率。

而除了好笑的圖片之外,滿足消費者的誘因也有像是抽獎活動、實用影片知識等都能夠增加消費者主動點及分享的機率。

(4)以時事為主體:

因為每個人的笑點不同,最保險的方式就是跟著潮流走:利用當下的時事作宣傳更容易吸引大眾的目光。

像是之前紅遍全台灣的「旅行青蛙」,故宮精品當時抓住這股風潮,做出商品結合「旅行青蛙」的迷因,也得到不少讚與分享。

圖(5) ,圖來自故宮精品fb粉專

六、迷因實例

隨著網路快速發展與普及,造就迷因更迅速順利的傳播,逐漸發展出新的利用方式,也創造出眾多商機,並擁有良好的效果。不僅私人企業採取迷因宣傳法,就連公家機關都也都利用過。以下就以實例部分來分析迷因如何帶動商機,成為品牌、發售商品,以及有效增加曝光度。

1.迷因增加曝光率

  • 酷鳥航空

酷鳥航空在2019年跟上傳遍全台的「開山里」事件,將其融入他們的飛機票促銷,並得到很好的迴響,成為用迷因達成行銷的一個優良實例。

從下面兩張圖可得知,販售商品的主體皆是「曼谷單程1888+」的特惠活動,圖(a)與圖(b)以不同方式展現,卻有著極大的不同。

圖(a)以一般式圖文表現,讚數只有1700、139則留言及61次分享;而融合時事所製成的梗圖卻達到了1萬讚、577留言、574次分享,前後差距皆相差了至少5倍之多。除了貼文被廣傳外,在此同時,也讓酷鳥航空被更多人知曉,增加知名度,進而拓展客群!

圖(a),圖文取自酷鳥航空FB。
圖(b),圖文取自酷鳥航空FB。
  • 台北市植物園

除了一般企業公司,就連由政府機關所營運的台北市植物園也搭上迷因潮流!

最近最常出現的系列迷因圖,莫過於吉卜力系列了!曾經是大家童年的經典動畫畫面,如今再次強勢回歸,改以配上幽默風趣的文字,重新詮釋那些大家記憶裡的畫面。

台北市植物園透過先前吉卜力釋出的系列圖中,用當中出現植物的圖片,讓大家 以有別以往的方式來認識植物(圖c、d),此方式也被網友稱讚很有趣。

同樣地,此舉也獲得極佳的宣傳效果。在圖(e)、(f)都有附照片貼文的情況下,平常台北市植物園的貼文所獲讚數約為700–1000,但此次配上了迷因梗圖,讚數卻猛上升到2.2萬,加上6000多次分享,所觸及人數相當可觀。

圖© 圖(d)

圖(e) 圖(f)

(以上圖文皆取自台北植物園FB粉絲專頁)

  • 海巡署長室

在政府部門方面,用迷因圖創造高聲量的例子大概非海巡署長室莫屬了。

因中國抽砂事件,海巡署在粉絲專頁上傳一張結合政治時事的圖片(圖g),雖是嚴肅的議題,卻能讓網友在看到當下會心一笑。而海巡署的專頁貼文,幾乎每則都以迷因梗圖方式呈現,連回應也會特地使用迷因圖,甚至號稱是「國家級迷因供應中心」(圖h)!

根據「聲量看政治」粉絲專頁所述,「查臉書聲量,光一日之間,海巡署的臉書聲量就從13日的172474漲到今日的247383點,一天內漲74909點,約1.4倍。而光是這一天的臉書粉絲,也成長了7981‬人。」,但此圖能掀起如此大討論潮(圖i),除了時事與迷因完美結合,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迷因圖素材經由購買取得授權(圖j)」!

圖(g)

圖(h) 圖(i)

經由正規管道購買素材,合法取得圖片之授權,獲得廣大網友的稱讚與支持,成為優良典範。提醒在製作迷因圖以娛樂彼此之時也不忘記智慧財產權等部分,以身作則!

圖(j)

(圖(i)取自「聲量看政治」FB粉絲專頁 ;其餘皆出自於「海巡署長室」FB粉絲專頁)

2.迷因商品化

(1)黑人抬棺

大多數迷因是出自圖片配上文字,但2020誕生了一個風靡全球的迷因:黑人抬棺。原是一段影片,由多位來自非洲迦納的人,穿上正式服裝,在影片中抬著棺材展現舞姿。在當地,目的是希望喪禮不一直陷於沈悶悲痛,能夠帶來歡樂緩和氣氛。後被網友配上音樂,其逗趣畫面也不斷被後製剪輯,因而廣傳。

但沒想到的是,黑人抬棺團居然跨越國際,成立了台灣官方粉絲專頁(圖k),除了錄製對台灣網友的招呼影片,更賣起了專屬周邊(圖l)!除了見證從迷因變成商品,能夠受到迷因主角的注意,令人相當意外、新奇。此外,他們也成功的讓世界各地的人們知道他們的文化、關注他們的國家!說迷因算是文化交流的推手應該並不為過。

圖(k),取自黑人抬灣 FB粉絲專頁。 圖(l),取自黑人抬灣 FB粉絲專頁。

(2)不爽貓 The Official Grumpy Cat

圖(m),取自The Official Grumpy Cat FB。

圖(n),取自不爽貓ig:realgrumpycat
圖(o),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什麼樣的寵物能夠獲得八百多萬人的關注?為什麼他能夠這麼有名氣?

不爽貓是一隻「因其脾氣暴躁的表情而成為網路迷因的貓」。起先由主人拍攝照片將之放到網路上,因獨特又不失可愛的面相,受到廣傳。而他的招牌「不爽」臉,也成為迷因圖素材,後被製作成不少網路迷因廣為流傳(圖n),MSNBC更將不爽貓稱為2012年最具影響力的貓,且於2013年威比獎頒獎典禮上獲BuzzFeed頒發「年度迷因獎」。

在一陣爆紅之後,不爽貓成為了品牌,擁有自家商店網站,出了眾多的周邊商品,如:衣 服、包包、鞋子······,甚至還出了書(圖o),擺脫以往只是出現於網路上的平面梗圖,從網路世界跨足到了現實世界。

七、結論

「迷因」雖早就存在,但是在近幾年才又再度成為一股潮流。就現代人來說,迷因擁有一個優勢便是:簡單易懂。現在大多數人開始不愛閱讀大量文字,但若有短短幾句話,便能讓人瞬間明白、產生共鳴,可不是一大好事?

一般人聽到「迷因」,或許只是想到「梗圖」,以為單單用來娛樂他人、博君一笑而已。但事實並非如此,迷因可以利用在許多方面,達到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迷因」還存在著更多潛力,等著我們去發現。或許,以後和外國朋友介紹自己的國家,不再需要太多的言語述說,透過互傳迷因圖就能了解彼此國家的文化呢!而迷因雖帶給人們許多益處,如:

(1)促進文化交流,散播自身文化

(2)增加曝光度,可商業宣傳、政策宣導

(3)創造商機,發行周邊商品

(4)分享心情、想法,引發共鳴

(5)給予發揮想像力的空間,並結合時事、潮流

但在使用、製作迷因時還是得小心謹慎,在選取迷因素材時得注意到他人著作財產權、肖像權等等,以及避免出現不尊重、歧視的言語。若是玩笑開得太大進而傷害到他人或者毀謗,也許能獲得部分人的笑聲,但卻可能得不償失、發生憾事。希望迷因是個能帶給人歡笑、同時達到他人各自目標的事,如行銷、宣導等等正當的事,一起讓彼此在歡笑中進步成長!

八、參考資料

--

--

施 登騰
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

一位大學副教授教員,同步寫數位展示科技與中國文物鑑定。長期研究與分享「Connoisseur系列」、「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系列」等領域之資訊與知識。所發表之相關專文,目前總數已逾500篇,見:【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