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因現象省思

本文作者: 陳靜慧

壹、簡介

迷因已成為全球普遍的溝通方式,作為一種現代交流形式,一點一滴地滲入了生活被網際網路大量支配的我們,透過圖片加上簡單的文字,便得以讓現代人快速理解、認同,甚至會心一笑。然而,在如今資訊爆炸的時代下,網路資訊與當代議題脫不了關係,不可否認,迷因讓許多對政治甚至世界漠不關心的人接收到了新資訊,也注意到許多政治、種族問題,那些無法透過口述或是光明正大被說出的評論透過迷因進而檢視這個社會,更甚是反諷社會,也在背後點出了人們正面臨的問題與處境。然而,近年來,迷因也出現了許多政治上、種族上甚至道德上爭議,也就是所謂「地獄梗」的出現,其屬於網路迷因的一種,地獄梗以他人之殘缺、歧視等作為笑點,因此常常在網路上掀起論戰,而爭執原因無非就是反方痛斥正方沒有同情心,正方則嘲笑反方正義魔人,至今在法律上還無法明確定義地獄梗的好壞,而這也說明了道德在社會上的價值、定位以及言論自由的界線。

貳、舉例

一. 生活:

有關生活的迷因含括多種面向,感情、日常行為舉止,甚至於天氣轉變,不論以何種方式呈現,幽默亦或是諷刺,都可以輕易與社群平台使用者互動,閱讀接收年齡層也極廣,因為此主題易發生在每個人生活當中,能即時傳達,與民眾想法相通、製造共鳴,如下圖一、圖二。 此外,除了能以單張圖示表達之外,也能利用連續照片表示不同心態與反應,如圖三。

左至右 圖一、二、三

二. 政治:

對於民眾來說,政治議題往往是嚴肅、不好親近的,不論是全球時事亦或是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但若是民眾接受到相關資訊後,以迷因利用詼諧、反諷方式反饋,便能讓大眾產生迴響並使之更加生活化,政府亦可藉此管道瞭解民意。

例如,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助理教授陳怡璇曾說:「迷因的好處之一是提升了一般民眾對政治的關心程度,那它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在一些比較集權的國家,集權國家(民眾)他們想要對政治表達意見的時候沒有辦法這麼地暢所欲言,所以他們也會做一些政治迷因,用比較隱晦的方式去表達他們對政治的看法。」

下圖以描寫2020年台灣總統大選時的政見發表會和中美日三國領袖同坐一桌時的畫面(圖四、圖五)與近日促進消費的振興政策(圖六、圖七)為舉例。

由左至右,圖四、五、六、七

三.具爭議、警示的迷因圖:

除了上述舉例以外,還有些梗圖是含括爭議、批判性的。

如網路上大量充斥著有關於深色皮膚人種的「地獄梗圖」。所謂「地獄」就是指,人們知道這張梗圖的笑點來自於訕笑其他人的身體殘缺或遭人歧視的部分,但卻因依然不減其搞笑的程度,而進而製作這種地獄式的梗圖來奪取觀眾開心。圖八:左圖中車上幾位黑人因皮膚黝黑、頭型圓滑,而被和巧克力糖果比喻在了一起。而圖九除了歧視膚色外,更以不禮貌的字眼稱呼他人。

其實,這種對人種、身心障礙、特定族群(如:外籍移工、難民等……)的地獄梗圖現在在網路上佔有一定的數量,甚至有人因此開創了一個專門寫這方面迷因的帳號。這不經讓人思考,人類間的和平、種族間的平等,是否能在這普及快速且傳播迅速的網路社會裡也得到公平?

左圖八右圖九

參、迷因演變

一.迷因起源-生物學觀點

此詞是在1976年,由理查·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所創造,將文化傳承的過程,類比成生物學演化繁殖的規則,例如:有共同先祖、隨著環境改變進化、優勝劣汰等等。對生物學來說,基因存在於生物體內,藉由細胞運作複製本體,傳遞給後代,相反的對於道金斯而言,迷因則是存在於人類的心靈,藉由人類的模仿能力複製個體本身,傳遞給其他人類。

迷因在生物學上有兩方支持者 —

1.一方認為迷因是基因的文化類比物,因為迷因可以自我複製、變異並對選擇壓力做出反應:此方觀點的提倡者認為迷因是承載文化思想、符號或實踐的一個包含甚廣的單位,可以透過宗教、謠言、習俗甚至口號、寫作、網路爆紅事物等形式或其他具有模仿主題的可模仿現象從一個頭腦傳遞到另一個頭腦,近似於學習的動作。

2.迷因是一種病毒現象,它可能透過自然選擇以類似於生物轉變的方式進化: 迷因透過變異突變競爭遺傳的過程來實現這一點,每一個過程都會影響到迷因的繁殖力成功與否。迷因透過它們在宿主中產生的行為傳播,繁殖較少的迷因可能會滅絕,而其他的可能會存活、傳播,並產生無論好壞的突變。複製最有效的迷因會獲得更大的成功,有些迷因甚至會在對宿主不利的情況下複製得更有效。

迷因和基因的對比:

複製–各式的迷因皆來自於他人的分享,一個傳給下一個

變異–某些圖片經由改編後會加上一些熱門的元素,吸引大眾目光

篩選–生物爭取生存空間和食物,迷因則是爭取大眾的目光和心靈上的認同感

統整 —

迷因類似作為遺傳因子的基因,為文化遺傳因子,經由複製(模仿)、變異與選擇的過程而演化。舉例來說,某個人類大腦中的觀念(迷因),經由模仿或是學習複製到不同人的大腦中,而經過複製的觀念並不會與原來觀念完全相同,這些相似但是有所不同的觀念,則在散布時互相競爭,不同的內容影響其散播能力,因此出現類似天擇(優勝劣敗、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現象。

二.迷因沿革-心理學和社會學觀點

道金斯最初創造迷因一詞,是為了在基因之外,延伸出演化的概念。此概念在後世被心理學社會學等學者運用,被用來描述文化傳遞的機制。目前迷因的概念並沒有廣為接受的定論,對於迷因的定義或適用的物種,以及是否足以解釋文化變遷過程,都有所爭論。

一般對文化的了解是經由文化如何被人相信的過程,但迷因學則認為是了解文化如何吸納信徒。迷因學指出很多人相信的東西只代表是一具有強烈代表性的迷因,與真假並沒有絕對關係。現代的迷因透過許多的形式遍布在我們的生活中,不論是以何種形式都是透過展現出那些無法透過口述或是光明正大被說出的評論來檢視這個社會更甚是反諷這個社會,深自心靈的評論吸引了大中的反應而更加重視這些迷因背後的議題。

三、現代迷因

現代迷音的特質:易於辨識、易於表達、諷刺且幽默,能夠在短時間內大量的複製,使在至的標準很低。此外,最特別的是富有當今流行的文化元素,述說當下時事近況,更能夠帶給人們強烈情緒反應,使我們有意願主動去擴散的現象。

現代迷音的對象:由於科技不斷進步,瀰因不再只有言語表達,在近幾年來,迷音圖和音樂在社群媒體上廣為盛行,人們只需要在螢幕上點選幾個按鍵即可將一張圖繪製完成傳播出去,因此迷因現象不設限於特別的年紀,在每個年齡層中也可能有自己的迷因文化。

現代迷因的類黑色幽默:前文提到迷因的特色有諷刺且幽默,剛好與黑色幽默相吻合,但在黑色幽默中最後的異議表達可能富含著荒誕、陰暗的色彩,因此我們不將梁者劃上等號,而只有類似的詞語形容。

1. 文字

利用當下流行的用語或是話題來加以改編,在平凡的對話中增添了一些樂趣。

「我們與XXX的距離。」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2. 音樂

將一首原創歌曲融入當今話題「工具人」改編,唱出當事人的血淚。

https://youtu.be/lDjOiFBQF4s

3. 生活日常

生活包含了時事、政治社會等,可能將近幾個月的社會狀況改寫用來諷刺和表達人們的感受,右圖是諷刺兩國使用不同態度去看待與中國的政策。

肆、結論

迷因對於人類來說,確實提供了我們面對當代全球議題的另一種方式,而人們對迷因的理解是很直接的,常常不假思索地接受它提供的資訊,又因身處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傳散速度遠是文字所不能及。若迷因與政治或散播假訊息相結合,恐造成網路平台上的少數意見被忽略,「不懂迷因脈絡細節的人很容易看到的只是片段或是破碎式的資訊,我覺得會極化他們的態度,原本支持的人會更支持,不支持的就更討厭對方。」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教授林日璇提到使用迷因可能會造成的負面影響,「中間立場的人可能就會忽略這些內容,或是有可能會被聲量比較大的那一方帶走。」因此,當人們在看到迷因時還是應保有媒體識讀能力。

除此之外,許多地獄梗在網路上發酵,其利用他人之殘缺、疾病、悲劇,更甚是特定族群的痛處作為笑點,迷因本身也開始成為爭議的一環,「而最大的問題在於,地獄梗淡化了仇恨言論的罪惡感,透過眾人的傳播,產生社會心理學上提到的責任分散現象,再次降低了眾人歧視他人的罪惡感,甚至當有人反對或因這樣帶有仇恨言論色彩的迷因受到傷害時,群眾又會因譴責受害者的心態,拒絕改善,並認為這樣的創作屬於言論自由,進而讓一些帶有歧視意味的迷因被視為無惡意。」(莫羽靜專欄)

然而,除了那些只是為了引人發笑才產生的地獄梗之外,有些地獄梗真正的目的是讓人們能意識到現今存在的社會議題,但是每次的噗哧一笑,是否都完整傳達了圖片背後的議題?是否能讓人們得到些許反思?如果地獄梗帶來的效果只停在了「笑」果上,這種回饋不但沒有達到警示社會的目標,反而不斷在突破道德底線、加深歧視,讓爭議性的話題更加爭議。無論如何,地獄梗確實是將笑點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幽默與道德淪喪的界線在如今是很難界定的,因此,地獄梗作為現代創意交流的模式,到底是以何種意義與定位存在於社會?如何界定道德與言論自由的界線?這些都仍是大眾值得思考的課題。

伍、參考資料:

  1. 莫羽静專欄|那些地獄Meme你上車了嗎?網路惡搞哏圖讓歧視被中性化https://www.taisounds.com/w/TaiSounds/society_19032711170978345

2.Society and the Internet: How Networks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re Changing our lives_Mark Graham, William H. Dutton (Google Scholar)

3.地獄梗|迷音的黑暗分支

https://castnet.nctu.edu.tw/index.php/castnet/article/11352?issueID=671

4.【迷因研究1】網路視覺化趨勢 迷因對意義的影響

https://reurl.cc/d5yDDM

5.【迷因研究2】迷因內的「真實」 社群上帶風向的力量

https://reurl.cc/Ez6o1R

6.你知道迷因嗎?

https://medium.com/%E8%B5%B0%E5%9C%A8%E9%80%9A%E5%BE%80%E7%90%86%E6%83%B3%E7%9A%84%E8%B7%AF%E4%B8%8A/%E4%BD%A0%E7%9F%A5%E9%81%93%E4%BB%80%E9%BA%BC%E6%98%AF-%E8%BF%B7%E5%9B%A0-%E5%97%8E-9743aaddab29

7.什麼是「迷因」?

https://cultivatememe.moe/whatsmeme.html

8.迷因介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F%B7%E5%9B%A0

9.文化是如何演化的?

https://game.udn.com/game/story/10451/4305026

--

--

施 登騰
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

一位大學副教授教員,同步寫數位展示科技與中國文物鑑定。長期研究與分享「Connoisseur系列」、「博物館科技系列」、「數位轉譯系列」、「數位科技系列」等領域之資訊與知識。所發表之相關專文,目前總數已逾500篇,見:【數位轉譯職人誌三刀流】:https://medium.com/artech-interpre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