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淺淺的 Dcard 社群文化調研
在簡短、不精確的調研分析下,小弟 Sojier 我有了些見解, Dcard 的匿名和早期大學生客群造就了溫馨的互動氛圍,反過來也可以解釋為何 Dcard 社群充斥取暖、討拍、幻想文的現象。
一、研究緣起
在前陣子尋找工作機會時,朋友幫忙內推了 Dcard,由於自信能夠進入面試階段,便在還沒收到通知前開始了準備的功課… (事實上內推沒有回音,也不知為何)
這研究大概花了我兩天時間,不長不短,由於沒能在時間內研究到日本 Dpick 的狀況、相關參考的數據不夠、投入心力也有限,很大的可能最終解讀是錯的,但本文中的分析邏輯思路小弟我還是挺有自信,希望能夠幫助到閱讀本文的朋友們。
二、研究過程
在這次的研究中,我的邏輯和流程基本如下:
1.尋找產品的不協調處
2.列出假設
3.以類似品比對假設
4.由比對結果回推整體
5.利用細節與整體建構完整系統觀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數 UX 教科書中很少提到 ”比對” 這件事情,但使用者調研中以提出的假設比對使用者行為、動機是非常常見的,而當研究的議題是社群文化時,找到類似品如 PTT 進行比對就會非常有幫助,能夠高效地讓我們觀察到些 insight!
尋找 Dcard 的不協調處:
我首先從 Dcard 的使用者反饋下手,在調研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多篇關於前陣子 Dcard 開放 ID 功能的反彈聲浪,乍看之下會讓人以為這是使用者抗拒變化,但數量之多、反彈態度之強硬,讓人不禁懷疑其中有梗!?
發現了這個不協調處,我們可以有很多種不同解讀,我們既可以解讀成使用者抗拒變化,也可以解讀為使用者社會面的需求遭到破壞但卻無法有邏輯的表達,至少,這個不協調處,讓我找到了很好的切入點:匿名文化,也讓我有了假設:使用者不想要匿名文化被破壞有其深意、匿名是 Dcard 的文化核心。
於是,我開始轉向我最熟悉的文字論壇 PTT,以此比對 Dcard 社群來幫助我看清這社群的文化。
比對1–1:實名下的英雄崇拜與文字暴力
在 PTT 的實名制下,有個與 Dcard 非常不同的點,那就是英雄崇拜,只要長期發文或有特殊的文采見解,就能夠造就意見領袖、英雄誕生,就像是仇女的母豬教教主、甲圈的4X、瑪雅文明學霸 Mayaman、推廣科普的水精靈、上古神獸柏油等等,他們都可以說是 PTT 眾人追捧的”英雄”
文字暴力,自然就是英雄崇拜相對的現象了,在實名制之下人肉搜索變得容易,任何唬爛、造假、帶風向的文章作者都會被抓出來鞭,小弟當年大學時的 Mini158 事件,事主甚至選擇放出自殺的假消息來避風頭,在這種氛圍下,Dcard 文化獨有的幻想、低能文搬到 PTT 自然就難以生存,想必這也是某可能是 Dcard Grwoth Hacking 帳號到 PTT po文時,總是被噓報的原因吧!(不過導流效果說不定頗好)
比對1–2:匿名下的溫暖信任與幻想、低能文
匿名的好處之一,就是文章內容不管是真是假、品質是優是劣,社群居民都可以無所顧忌的發表,PTT po文後會有好事者去查證、肉搜帳號,Dcard 匿名的狀況下可就沒了這些顧慮。
這種無所顧慮包容了幻想文和低能文的出現,各種偶像劇的情節、女學生的憧憬;各種出糗的遭遇、傻眼的情節;各種邏輯不通、情緒化的言論,在 Dcard 的社群都能被包容,就像歐洲貴族戴了面具的化裝舞會上,玩起各種大膽的遊戲一樣,讓我想繼續深入研究的是,Dcard 社群居民們竟能互相包容這類型的文章、沒有猜疑不信任,甚至這就是他們想要的?為什麼呢?
比對2:客群組成:社會人士 vs 學生
我的推想,Dcard 能夠有如此強大的幻想文、低能文包容力,或是與其社群居民組成有關了,Dcard 早期只允許特定大學學生加入使用,猜測是想走Facebook 當年的同個路子來做運營,而後卻意外造就了獨特的社群文化,讓內容偏好相似的大學生們聚集討論些不用顧慮經濟、社會壓力的議題。而相對應有著社會壓力的 PTT 社群,則是血淋淋的批判、要求嚴明的論述邏輯與內容品質。
當然,這兩個社群內都有各自的內容光譜分佈,有的板理性、有的板豪洨,不過整體而言 Dcard 的大學生性質和社群氛圍更偏向暖暖的感性文字。
比對3:推噓文與發文獎勵
PTT 既可以推文也可以噓文,這與 “比對1” 有著巨大關聯性,尤其文字暴力這一點在噓文功能下發揮的淋漓盡致。
Dcard 和 FB 的策略都一樣,鼓勵人們良性的互動,所以只開放點擊 Like,可以想見的,當大家針對幻想文下面的祝福文字點擊 like 後,整個取暖的氛圍又變得更好了。
關於社群內的虛擬貨幣,PTT 的 P 幣行之有年、已有強大的公信力,在遊戲資產交易的 8591 平台上也持續有人販售之,這鼓勵了社群居民發表優質文章以獲取 P幣獎勵,我想,這也是有人願意在 PTT 上持續進行優質創作的原因之一吧!
三、社群文化系統的歸納
先講前提,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
時間有限的調研下,此分析純屬推論,不一定正確
時間有限的調研下,此分析純屬推論,不一定正確
時間有限的調研下,此分析純屬推論,不一定正確
在前面三項對比中我們可以推斷,在 PTT 的話,你以前沒 po 過文累積知名度,大家可要追著英雄沒空理你的文章,又如果有了過去文章的包袱,社群居民很難 po 出些不理性的情緒文字,會不會一 Po 出來就被噓、被肉搜?可推斷 Dcard 類型的文章在 PTT 難以生存的場景。
而 Dcard 的社群氛圍,與「匿名」、「學生」、「只能推文」三點密切相關,在匿名的環境下,所有的社群居民都是平等的,不用顧慮自己到底PO過多少文、講過什麼鬼話,任何時間點想要取暖、討拍、抒發情緒,都可以上到 Dcard 來尋找歸屬感,社群的其他居民們會主動地張開雙手擁抱發文者,而這種取暖、討拍的環境,自然是由於「學生」和「只能推文」所造就的的,不管是低能文、幻想文在這個社群內都能被包容,甚至爬上熱門文章。
四、未經深思熟慮下送給Dcard的建議
Dcard 前陣子推出的 ID 功能,在我看來是個會破壞自身原有系統的功能,因為匿名正是 Dcard 社群文化系統的核心,我擔憂 Dcard 團隊會不會太急著進行這一步了,貌似全面推出此功能有不小的風險,此外,在我淺層無深度的調查下,會建議 Dcard 考量兩個前進的方向究竟要選哪個:
・方向1:朝向優質內容的方向前進
這概念就是成為一個更好的 PTT,但許多犧牲、破壞勢必來臨,匿名文化是阻礙社群居民進行優質內容創作的;非學生客群的價值觀將帶來新舊的劇烈衝突;而若只有推文,會否是誕生英雄、遏止歪風的一種阻礙呢?不過,以 Dcard 現有的流量要做轉型,我認為成功機率頗大,由特定討論板來推動起也是個好方法。
・方向2:深耕匿名文化並複製模式至他國
這條路的商業價值我認為更加明確,但ID、卡稱等現已推出的功能就該有所修正,英雄主義、意見領袖可不適合匿名下暖暖的氛圍,而現在 Dcard 已出現的酸民化、文字暴力需要勸阻、逞罰,持續建構溫馨的社群互動氛圍是個增加社群凝聚力的好方向,至於 Dcard 團隊喜愛的 HOOK 方法,我認為這條路也能換個法子做,例如發文得 D 幣可參與廣告相關活動也個 Solution。
五、文末
這篇文章是小弟在時間有限下進行的 Dcard 社群文化分析,我由細節抓出幾個關鍵觀察點後,利用類似品進行比對分析,最後反覆交替切換微觀巨觀的視角,得出對整體系統的認識,希望這流程邏輯對 UX 或相關朋友有所幫助。
本篇調研結果或有諸多錯誤,還請 Dcard 團隊看到本文多多見諒,也歡迎直接留言批判小弟的分析,我會很虛心的接受打臉並持續在文末編輯上事實真相的 XD,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