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必去一次的美國西南偏南多媒體藝術節 (2019 SXSW Interactive Festival )

Debby Hsu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21 min readMar 18, 2019

上個禮拜有幸跟著公司同事們一起去參加全美最大的多媒體互動展之一,也就是在德州奧斯汀舉辦的SXSW大會。

五天內去聽了許多場與設計相關的演講、體驗了從世界各地來參展的最新的產品與科技、也參觀了各大品牌特地為此藝術節設立的展覽,想透過文章記錄一下我在SXSW的所見所聞。真的很推薦各位在產品與設計相關領域工作的朋友們,有預算的話,ㄧ生中一定要去體驗一次這場獨一無二的盛會。

SXSW簡介

SXSW是英文South by Southwest的簡稱,中文翻譯為西南偏南或是南方大會,是每年在美國德州奧斯汀所舉行的一系列電影(Film)、互動式多媒體(Interactive)和音樂(Music)的藝術節與大會。

SXSW於1987年開始舉辦,一開始是以音樂節為主,為世界最大之一音樂節,每年都吸引了許多樂團參加表演以獲得音樂節的關注。在1994年正式加入了多媒體互動(Interactive)跟電影(Film)的部分,而我今年主要參加的就是多媒體互動的部分。(但還是有順便去參加一點點音樂的部分😂)

應該要買哪種SXSW Badge?

SXSW的Badge(類似入場憑證)有分為四種:Platinum, interactive, film跟music。購買不同的badge主要的差別是,對某些活動有Primary Access,像是多媒體相關活動可能優先開放給Interactive Badge的人入場,其他Badge的人要等所有Interactive的人都入場後才能入場。Platinum則是開大絕的Badge,對每種活動都有優先入場權,但是票價也較貴,但如果你是對各種活動都有興趣且預算較多的人,可以購買此Badge。

Interactive badge

Interactive badge今年票價是$1325,Interactive Festival活動為3/8–3/12。供大家參考一下。

如何安排行程

我白天主要的行程是去聽各種panel, keynote等等,因為每一天都有上百場不同的活動可以參加,事先規劃就變得非常重要。SXSW有app可以下載,在上面可以直接搜尋session、透過分類搜索、打星星做記號等等。

我在去德州之前先用app搜尋了design相關的session,我用的關鍵字像是:UX, content strategy, usability, design, FinTech, user等等,我先把所有有興趣的活動在App上打星星,在看哪些活動時間重疊,最後再選擇最有興趣的一個去聽,有時候也會和同事打聽他們要去哪些session,互相交換情報。

給大家看看app的樣子還有我有興趣的一些session。

另外在app畫面上有看到SXXPress,這個就是SXSW快速通關的票,每人每天早上九點可以在app上預約隔天的三場活動,就可以在活動開始直接進場不用排隊。通常熱門的活動不用SXXPress的話可能要排上一個小時才能進場,像是我去排了一場Instagram founder的keynote,大概在活動開始前一小時開始排隊,結果還是差了一點人數已滿,最後被安排到隔壁的即時轉播廳觀看,因此建議大家超想去的活動可以先預約。

另一個我們發現活動執行層面上的bug是主辦方並不會清場上一場活動的聽眾,如果開場地的下一場活動是很熱門你超級想去的,可以先去排上一場演講並留在會場內直接接著聽下一場。

Conference/Panel/workshop

這個分類就是公司讓我們來參加SXSW的主要原因啦!(是來辦正事不是來玩的⋯!?😂)我平均每天大概會參加2–4個session,下面放一些我覺得比較有趣或是收獲良多的。

Influencer Marketing in 2025: The Future of Human Medi

Generation z(z世代,即在1995–2012年出生的世代)即將成為市場消費主力,傳統的市場行銷方法已經不適用這群人。現今,z世代相較於前幾個世代,社群媒體如Facebook, instagram逐漸變成主要的行銷管道。

而Hype的Ryan Berger與Socialfly的Courtney Spritzer分享了許多influencer marketing的經驗跟洞見,像是如何幫助各大公司尋找與聯繫適合的Influencer(類似於台灣的網紅、網美),以下是一些highlights

  • Z世代消費者,以傳統廣告相比,他們更相信自己追隨的的influencer(葉佩雯4 ni!?😝)所推薦的產品,覺得產品會更適合他們
  • Ryan跟Coutney觀察到現今的Influencer們並不會全然接受各大品牌的合作,他們會思考自己的受眾是誰、他們喜歡什麼需要什麼、進而挑選適合的品牌做合作
  • 更多influencers開始以經營品牌的模式經營自己的personal brand
  • Ryan也建議更大公司,在找尋適當的influencer時,除了influencer本人的形象外,更重要的是此influencer的受眾(audience)是誰。他舉了一個例子:如果要為男性運動品牌或男性用品打廣告時,他們可能會去找model超級名模,因為會在instagram上follow看超級名模的大多是男性而不是女性🤪

身為超級愛看美妝部落客和各大youtuber的我來說,都非常同意他們所分享的論述。過去美妝部落客或youtuber會引起爭議不在乎是沒有揭露自己是業配文,而讓觀眾誤以為這是此influencer所誠摯推薦的產品,進而失去信任。

現實中設計師們較少有機會參與到產品行銷的部分,但我認為設計師也屬於團隊中最「認識」使用者的人之一,如有機會的話不妨與公司的行銷團隊聊聊,看看現今的行銷策略有沒有打中你們的target audience目標族群。

Interactive Keynote: Instagram Founders Kevin Systrom & Mike Krieger with Josh Constine

這場算是當天活動中的大熱門之一,我提起了一小時排隊,最後還是沒辦法排到主會場,被分流到隔壁的live stream廳觀看。這場是由techcrunch的編輯Josh Constine訪談Instagram的創辦人Mike跟Kevin,不得不說Josh的訪談節奏很棒,但也不時會問些尖銳的問題(會不會後悔ig被fb收購呀🤪)來讓受訪者手汗直流。

Mike或Kevin說他們當初的初衷就是想創造出一個產品讓人們開心(delight user),這也讓我想到我自己常在思考的一個議題:對我自己來說,我想做的設計有分兩類,一種是「幫助人解決問題的」,一種則是更偏向於「讓人們開心」,兩種並沒有誰好誰壞,而是著重在不同面向,像是沒有Instagram可能不會覺得生活活不下去,但有了instagram讓人看到更多可能性,提供了跟朋友家人交流的另一種方式。

另外他們也聊到過去的產品發展的不同階段,像是每當把一個舊功能拿掉(正方形照片、依照時間序排列feed等等)都會有許多使用者抱怨,但是他們不得不前進,因為對於產品來說沒有跟著時代前進,跟上使用者的新需求,就會慢慢被淘汰。事實也證明了,這些改變使用者還是用得很開心。

也談論到像是過去instagram主要是攝影師們在放漂亮照片的地方,慢慢變成每個大眾都會使用的社交平台,但同時他們也發現有些人們會想保有隱私,只分享生活給自己親近的人,所以有讓人們可以選擇公開或不公開帳號。

另外發現原本instagram照片是各種獨立的時刻(moment),但發現人們會想要分享更隨性(casual)、在moment跟moment間的小moment,因此才有了限時動態的功能。(還是ig還是抄襲snapchat呢?🤪)

另外他們也談到一個有趣的現象,人們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會呈現出不同的個體形象,像是Facebook通常是「我過得很好」像是開始新工作、搬家、畢業等等生活大事;Instagram則是「我過的很開心」像是party life,hangout照片等等;Twitter 則是「這個世界要毀滅了」展現出自我更消極與諷刺的一面。他們去日本做研究時發現普遍日本人會有好幾個twitter帳號,一個可能是給父母看,一個是給朋友看,在不同帳號前面會展現出不同的個人形象。

這也讓我想到自己剛來美國唸書的第一學期,那時候其實壓力很大,因為轉領域所以還沒有Project可以開始投實習、選課選不到排在waiting list上、英文還不夠好溝通有障礙看文本看很慢,那陣子常常想發文卻不知道要發什麼,最後都只挑了看起來開心的時刻(free food,跟朋友聚會的)分享在社群網站上。回台灣時朋友都說:看你的ig感覺你過得很開心很不錯,還記得當下我自己內心疑惑了一下,想說是嗎?我很開心嗎?我怎麼記得半年前我還在某種不確定感中載浮載沉著。後來又思考+實驗了一陣子,發現社群軟體真的能夠朔造出一個人對外的形象。有點想要做一個社會實驗,如果辦兩個社群帳號,一個總是發去各個地方玩耍的文、另一個總是發比較悲觀抱怨的人,在一陣子後,在沒有任何現實接觸的朋友,會不會對我的觀感完全不同😕但我還是我呀!

Design for Prosperity: #Finsense not #Fintech

這場panel無疑是我聽的當中最喜歡的一個,可能也是因為現在在做的project是personal finance相關的領域,所以遇到的瓶頸跟得到的研究洞見十分相似,所以更有感觸吧。

Dan Makoski是Lloyds Banking Group的Chief Design Officer,之前曾在google, Microsoft, capital one等地方任職。

一開始Dan先提到,財務困難讓超過40%的英國人產生壓力,也間接造成社會財務上的損失。也因為財務困難,導致了很多離婚跟自殺。

Money worries are the #1 cause of divorce, and the second most common cause of suicide”

而身為設計師,在設計fintech相關產品時,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是:我們是在為人做設計,在財務相關的議題上,更多時候是關於人的感覺、對於finance的情感認知,而不只是著重在技術與解決方法本身。

像是在google搜尋finances are,會看到下面最多人搜尋的關鍵字是⋯

可以看到上面多跟情感方面有關係,因此他覺得應該是finsense而不是單純的FinTech design而已。

另外Dan也定義了幾個prosperity matrix供設計師在設計fintech相關產品時做參考

  • Goal orientation(low/high)目標導向
  • Conscientiousness(low/high)責任心
  • Optimism(low/high)樂觀性
  • Locus of control(internal/external)
  • Financial literacy有無財務相關知識
拍到前面的人的頭了🤪

他還舉了兩種persona做例子

左邊是較入門者;右邊是對於財務較清楚熟悉者

可以看到針對兩種不同的user,他有著不同的推薦設計方法。

左邊👈的人是屬於對於財務較不熟悉的入門者

(我沒拍到左邊的人原本的matrix所以純屬猜測),這種beginner可能對於finance management相關知識認知度較低、責任心較低、沒有目標,對於這種新手,他們會有以下特徵:

  • 需要更多建議跟引導 more likely need advice/guidance
  • 需要更簡單的文字跟工具去幫助他們了解金融概念並達成目標 Might require simple tools, clear and non-financial language/tone
  • 需要更多反饋跟鼓勵幫助他們建立自信Lots of feedbacks and encouragement to build confidence
  • 更願意跟產品給的建議做互動Likely to engage with human advice

在設計給年輕族群使用的FinTech app時,建議把握以上幾點原則,此族群可能剛要開始掌管自己的財務,像是剛畢業或是剛進入職場的新鮮人,他們可能逐漸認知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卻不知道如何開始,此時用輕鬆的語調、簡單的引導、慢慢一步步帶入財務管理的知識與方法就顯得重要。而也可以在產品上多設計鼓勵的notification, 這種feedback來幫助建立信心。題外話:最近我就走做相關的app,如果你是職場新鮮人,也有「不知道怎麼開始manage your finanaces」的人歡迎私我聊聊!

👉右邊的族群則是屬於比較對金融較為熟悉、責任感較高、更目標導向的族群

在設計上,他們有以下特徵:

  • 相較之下,較不需要App多使用者做出建議跟引導Less likely need advice/guidance
  • 更能夠接受複雜的資訊或是艱澀的財金術語 Comfortable with complex information, comfortable with financial language and tone。舉個例子:Yahoo finance主要用戶就是偏向已經對投資有一定研究的族群,因此使用者更想要看到的是能夠幫助他們深入分析投資的工具等等。
  • 長期目標會帶來動力,也更能夠接受新挑戰Motivated to move towards long-term goals and comfortable with new challenges
  • 較不需要/想要干涉Require less intervention

做fintech產品的設計師可以透過這幾個原則來思考不同的use case唷!當然要先想清楚你們產品主要針對的族群是誰,像是robinhood、acorn可能較適合剛開始想學投資的族群、Yahoo finance比較適合pro玩家,每種產品會因為族群不同而有不同的產品策略。

Dan還分享了幾個「prosperous design」的例子

  • Target tracker: 幫助人們訂定目標、追蹤目標、進而產生成就感
  • Scheduled payment notification: 提醒使用者要準時繳款, 這應該算是給建議跟引導的一個例子
  • Rewards>penalty: 給予使用者正面的回饋,會比指責使用者做出的錯誤更為有效,也可以幫助建立自信心

另外Dan也提到除了呈現出使用者現今的finance situation, 勾勒出未來可能的樣子也是很重要的(如下圖)。像是Acorn app有個未來30年的預測圖,可以讓使用者看到如果每個月投資多少錢,未來擁有的資產可能是多少,

在fintech產品透過提供future forecast, 可能建立使用者對未來的信心

最後想分享一個Dan團隊做user stuydy的方式-畫畫

Dan 的團隊邀請使用者畫出他們心目中的finance長怎樣

Dan的團隊請受訪者畫出「My finances are….」,可以看到有些人說自己像在一個沒有門的監獄、有的人像是漏水的水桶,在前往存錢的路上不知不覺錢就如同透出水桶的水一般,不知不覺不見了。除了訪談外,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方法,我跟我老闆看到這個都非常想跟我們的researcher和pm分享呢。

Rainey street

好👌講完認真的部分,要開始玩樂的部分了🤪🤪🤪(老闆如果你看到的話請不要翻譯這部分)

Rainey street 是一條都是餐廳跟酒吧的街,在SXSW期間,這條街上的餐廳跟酒吧會被更大品牌租下,改裝成專屬於他們的house,通常有badge的人可以免費入場,裡面大多有特殊的活動或是免費的酒水食物,如果想要省錢的人可以每天都來這條街上,有吃有拿又有得玩,以下簡單介紹一下我有去的幾個。

Snaphouse

Snaphouse是裡面裝飾的最可愛的一個,外面有個Snapchat logo形狀的盪鞦韆,非常適合派照,我去的那天裡面有一場session在說snapchat的AR濾鏡。

Amazon prime video — Good Omens

Amazon prime video為宣傳新劇所打造的園區,裡面可以跟場景拍照、有免費的shake shack漢堡跟壽司可以吃,還有免費做指甲!(超像海底撈哈哈),最後還很貼心的送雨傘,剛好那幾天奧斯丁下雨。

另外還有showtime, Twitter, Bose AR等等,建議要去的人每天都可以去那邊晃晃唷!

各大品牌之夜/展覽/house

另外在奧斯丁各處,也有各大品牌的特別展覽,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sony的。

Sony

Sony的展的主題是「will technology enrich human creativity?」

裡面有好幾個可以跟使用者互動的裝置

拍完照後,旁邊有個投影機,可以直接在牆面上互動塗鴉,之後你的照片會背投影到旁邊的牆上。

左一是可以進去一個隧道,透過肢體動作跟牆面上的光影互動。中間是好幾個機器人產生自己的機械語言,他們會自己溝通。右圖是機器狗狗,會跟人做互動。

Dell

Dell大部分是展示筆電(比較無趣🤪)有一個比較有趣的是VR的遊戲,最令人讚賞的是他們發的贈品是鐵吸管組!為環保盡一分心的企業就是讚讚讚👍

LG

LG則是以展示各種機器人為主,他們認為眼睛/眼神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關鍵,所以有一款機器人就是以眼睛變化的設計為主。另外有一款機器人是用打手語的方式做互動非常特別,是很好的inclusive design的範本,也考慮到了瘖啞人士的需求。最後還有展示冰淇淋機的原型和啤酒機,最後離開展區前也有免費啤酒可以拿唷!

Trade show

Trade show是產品科技展,有從世界各地來參展的廠商們,有點產品是已經在線上做銷售,有的則是產品原型。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喔就是日本展區,以下分享一些我覺得很有趣的產品:

Openmeals- 3D列印壽司

這無疑是整場trade show中最引人吸睛的一個攤位,他們的概念是透過製作不同的食物基底(Food base)再組合成最後看到的食物。

而且,他們即將在東京開幕!有興趣的人可以查一下相關資訊。據說預約餐廳後,他們會寄給你一組health kit擷取你的DNA,並且檢測你缺少了什麼營養元素,最後在客製化的壽司中會幫你加入你所缺少的元素。另外形狀也會跟原本食物的型態不一樣,好好奇吃起來的口感會怎樣呀!

3D列印壽司機

爸爸哺乳器

讓爸爸也能夠用自然的姿勢哺乳,相信各位媽媽們應該都很想買這個吧🤪

漫畫翻譯機

智慧便盆

自動監測狗/貓的重量,可跟項圈配對可以一次監測多隻寵物

空中飛的VR體驗

這是由成大的學生跟日本某兩家大學的學生一起合作的案子唷!透過四軸產生離心力的體驗,讓人真的有飛上天的感覺。

幫助小朋友學習吃飯的輔具

打開碗等等會有不同的聲光效果,是toshiba所開發的產品概念,現在還是原型而已。

Virtue Cinema

另外還有一個專門展出VR相關的展區,大約有20多家相關廠商產出,我自己體驗了兩個Bose AR還有一個(我忘記名字的)藝術VR體驗。

Bose AR的體驗是戴上他們的眼鏡,當你在原地轉向不同方向時,會聽到樂團的聲音由不同方向傳來,就如同此樂團在現場演出一般。感覺如果這套系統運用在家用遊戲機或是博物館展覽會很有用。

另一個體驗我忘記他們的名字了,但他們的概念是-在很久以前,記者會隨意編造事件後面的故事,例如發生一件謀殺案,他們會試圖編造謀殺案背後的原因並寫成故事發表在報紙上。這個專案是以藝術方面為發想,他們重建了當時的古代街道,以當時報導的文字當做磚瓦,讓人深入其境到當下的場景內,是個讓我覺得非常有趣的專案。

台灣之夜樂團演出

雖然這趟旅程主要就來看多媒體互動展,但朋友跟我說某一天晚上是Taiwan Night-有6個來自台灣的樂團與表演者會來參加SXSW音樂節,待在美國久了的台灣遊子總是思鄉,於是突然決定去看看,只要有badge即免入場費。

一進場就聽到工作人員用親切的台式中文口音說:裡面有鳳梨酥可以拿唷。也因為這場演出又多認識了幾個台灣樂團,偷偷覺得The Fur.的女主唱很可愛😍

後記

真的很推薦各位在設計與產品領域的工作者有機會一生一定要來參與一次這場多媒體藝術的盛會,除了可以聽到在各大領悟的佼佼者的經驗分享外,也能夠一次接觸最新潮最頂尖的新產品。

當然如果你是對音樂或電影有興趣的人就更推薦了,除了有超多來自世界各國的live band的演出外,也有許多電影首映會,只要願意花錢買platinum badge或是花時間排隊,就可以一次滿足。

對於我來說,來參加這場盛會是非常inspired的,可以看見業界的趨勢、思考各種社會上議題背後的影響、可以接觸到自己平常沒有機會接觸到的題材和體驗。

最後的最後

身為吃貨一枚,要來講一下食物的部分。如果太想喝手搖杯這邊有貢茶唷!還有~來德州大家想到的都是一定要吃德州BBQ,雖然網路上有名的是Franklin BBQ,但local的uber司機比較推薦Iron works BBQ唷😆

謝謝你看完我的2019 SXSW之旅,希望看完這篇文章有讓你興起想要去SXSW的念頭!如果喜歡的話請幫我掌聲鼓勵一下👏👏👏

據朋友說用手機打文章會增加文章完成率,因此⋯這篇文章完全是用手機編輯完成的😏

--

--

Debby Hsu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Umich Design Science 碩班畢業後,在美國矽谷Yahoo擔任Product Designer。希望分享更多UX資訊給想轉領域或是剛進入UX領域的新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