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自己的設計知識體系

用戶體驗設計(UX Design),或者說產品設計(Product Design)是由多個學科相互交織而成的領域,其中包含電腦科學、視覺設計、人因工程、心理學與商業策略,等等。由於產品設計的組成極其複雜,所衍生而出的知識點和方法論也不可枚舉,更遑論產品設計這個領域本身還很年輕,也還在不斷的演化與迭代,時常有新的觀點與洞察被提出並為大家所討論,這也導致許多產品設計師在入行一到兩年時會稍微感到有些迷惘,因為在這個階段你可能已經大致了解產品的設計流程,卻又沒有足夠的信心和經驗去判斷哪些觀點或設計方法論是有用的,或者對自己所在的產業領域是有效的。

因此在這個時間點,你需要做的就是逐步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設計知識體系,並隨著你越來越資深,不斷地去優化以及拓展這個知識體系,讓自己擁有足夠多的工具和方法來面對不同的挑戰。這篇文章我想聊的就是關於如何建立起自己的設計知識體系,一些我個人的想法與經驗。

為什麼需要建立設計知識體系?

如何有效地學習,我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將新的知識與你已經理解的知識相互參照、產生關聯,藉此來強化我們對於新知識的記憶,並且建立起一條聯想的通道,為新知識提供應用的邏輯與場景。倘若我們在學習時沒有將相關的知識建立連結,那麼這些知識就只是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我們很難透過邏輯推理來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唯有將這些知識點相互關聯成為知識面或知識網,我們才有辦法將其內化、長期記憶,並且高效地使用,而「知識網」其實就是知識體系的一個最基本的雛形。

當我們在剛踏入新領域時,所學習到的知識點還很少,因此很難形成一個縝密的網絡,但隨著我們對於該領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知識點越來越多,知識網的複雜度也會以指數的形式增長。因此我認為,設計知識體系的建立會是一個 Junior Designer 往 Senior Designer 躍遷的關鍵。如果把我們所學到的設計知識點比擬為一本本的書,當你擁有的書越來越多、越來越雜,就會需要一套好的檢索系統來幫助你有效率的存取這個知識庫,否則有些書你可能永遠也找不到就這麼被你給遺忘了,而這套檢索系統指的就是設計知識體系的框架。

Step 1. 挑選一個好的視覺化框架(Framework)

交互设计师应具备的技能树

說到知識體系,很多人可能會聯想到心智圖或技能樹之類的視覺表達形式。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心智圖確實是個很強大的工具能夠幫助我們窮舉並且分類在特定主題下所有與之相關的概念和觀點。

但我認為設計活動在本質上是具有時間性的,這意味著我們在不同階段會採取不同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之間彼此具備一定的因果關係。在這個階段我們執行了某個行動得到結果 A,因此我們在下個階段會根據結果 A 執行另一個行動得到結果 B。由於心智圖本身並沒有辦法呈現各個行動或觀點之間的時間序列,因此我不會推薦採用心智圖來作為設計知識體系的具象化的形式。那究竟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方式來視覺化地呈現設計知識體系呢?我認爲「設計流程」本身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IDEO Design Thinking
Double Diamond
GV Design Sprint

在當前的產品設計領域,有許多優秀的設計流程能夠做為我們的選項,例如:IDEO 的 Design Thinking Process、英國設計協會的 Double Diamond、GV 的 Design Sprint,等等。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從中挑選一個你熟悉並且與你當前的工作流程接近的設計流程作為你建構設計知識體系的框架,而我的個人偏好是 Double Diamond(雙鑽模型)。為什麼呢?首先,因為雙鑽模型足夠抽象化,作為知識體系的框架,抽象化的好處在於容易記憶,並且有足夠的彈性容納盡可能多的知識點;其次,雙鑽模型本身就自帶視覺化,以並列的兩個棱形來模擬設計流程中發散與收斂的兩種設計思維。眼睛是人類最敏感的感官,好的視覺化對於我們在存取設計知識時的效率是非常有幫助的。

Step 2. 將知識點分門別類放入框架中

How to apply a design thinking, HCD, UX or any creative process from scratch

在我們選定好合適的設計流程框架之後,下一步,我們就可以把腦海裡原本散亂的設計方法與知識點分門別類收納進這個框架當中。首先需要做的是判斷該設計方法應該應用於哪一個階段(場景),以雙鑽模型為例,是前期的需求探索、問題定義?還是中後期的創意發想、交付與開發?當然也會有某些設計方法與知識點可能會橫跨多個階段,例如:Jobs-to-Be-Done,那也沒關係,你可以選擇將該設計方法加以細分以融入選定的框架,或者就直接讓它出現在多個階段當中,只是你可能會需要添加更多的描述使其在不同階段的作用更加明確,並且讓自己容易理解該設計方法實際的應用場景。

當我們將各種設計方法分類到合適的階段後,你應該會發現在每個階段中往往會存在多個能夠採取的設計行動,這是一件好事,表示你儲備了足夠多的設計工具能讓你應付不同的問題與挑戰。假如你對於這些設計方法都有深入的理解或使用經驗,便可以進一步將這些存在於相同階段的設計方法加上更細節的場景描述,意即在哪些特定情況下或面臨何種挑戰時,該設計方法能夠表現得更出色,或者根據自己過往的實際經驗進行優先級排序。例如:卡片排序法(Card Sorting)在前期的需求探索階段時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幫助我們了解當前產品的資訊架構是否與用戶的認知相符。除此之外,卡片排序也能夠應用在創意發想的階段,幫助我們「驗證」新的資訊架構是否比舊版的更容易理解、滿足用戶的期待。當我們添加越來越多的細節或關聯性在知識體系當中,便能夠逐步加深記憶並強化聯想的路徑,如此一來我們在存取時會變得更準確,也更有效率。

Step 3. 迭代與優化

關於產品設計,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 mindset 就是除非產品下線了,否則永遠不會有完成的一天,這點跟傳統的工業設計很不一樣。秉持著相同的心態,我們所建立的設計知識體系其實也是一種產品,隨著設計師個人的成長、學會更多的技能與設計方法、累積更多的經驗進而改變自己看待產品設計的觀點,設計知識體系也會相對應的發生迭代與優化。況且,如同我前面提到的,產品設計還是一個很年輕的領域,它還在不斷的自我演化,以年為單位不斷的有新觀點、新工具、新的設計方法呈現在我們面前。

因此我鼓勵大家作為一位設計師,必須時刻保持好奇心以及學習的熱忱,善用你的眼睛去觀察、去學習,善用你的頭腦去思考、去推敲,善用你的雙手去打造真實的產品、驗證你的想法。不斷的重複「看、想、做」這三個步驟,你就有很大的機會成為一位優秀的產品設計師。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

Edison Che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Former Sr. Product Designer at The Walt Disney Company. Nerd. Lover of jazz, hip-hop, food, and bad jok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