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Interaction 23 年度互動設計大會中,看到、聽到和體會到的

Jo.hsua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12 min readApr 17, 2023

這次位在瑞士蘇黎世Interaction 23 互動設計大會,在三月初舉辦完畢,是在Covid疫情之後,第一次回歸實體舉辦,主題為 “Design The Undefined”,邀請了全球互動設計界的專家學者和業界人士,通過講座、工作坊、討論和展覽等形式,分享最新的設計理念和趨勢。

首次實體參加,想趁著記憶還新鮮,將自己看到的亮點和收穫記錄下來,分享給大家。

這次位在瑞士蘇黎世 Interaction 23 互動設計大會,是在 Covid 疫情之後回歸實體舉辦的,主題為 “Design The Undefined”

IxDA 大會是由互動設計協會(Interaction Design Association,簡稱 IxDA)主辦的年度盛會。從 2008 年首次舉辦以來,IxDA 大會已經成為了全球互動設計界最受期待和重要的盛事之一,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設計師、工程師、創業家、學者和學生等,共同探討互動設計的未來發展和趨勢。

第一次聽到 IxDA 舉辦的互動設計年度大會約莫是在 8 年前,當時還在台北工作,公司的兩位前輩遠赴芬蘭實體參與,從而得知 IxDA 每年會在不同城市舉辦大會,心中就默默想著之後一定要朝聖,畢竟是一個很棒的學習和吃吃喝喝交朋友的機會 🤣。

去年 2022 年初,得知 IxDA 大會正式揮別疫情影響,即將要恢復實體舉辦,而且實體回歸的地點是位在瑞士的蘇黎世。 我趁著“超級早鳥票”的販售時機,加上目前在英國,天時地利人和,於是就決定了這次朝聖 IxDA 大會的行程 💪。

IxDA (Interaction Design Association) 介紹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大會主辦的組織 — Interaction Design Association,簡稱IxDA。他們致力於推廣和發展互動設計,在全球各地有超過 200 個城市的分部,包括台灣的 IxDA Taiwan

IxDA 的成員來自各個領域,包括互動設計師、產品經理、工程師、學術研究者等。他們通過舉辦年度大會、工作坊、講座和社交活動等方式,促進互動設計社區的發展和交流。

而每年一度的 IxDA 大會,正是讓全球各地在相關領域的成員們齊聚一堂,共同交流的盛會。

Interaction 23大會場地中設有 Photo Booth,讓大家拍照打卡,還可以印出實體照片留念。

Design the Undefined 大會講座內容亮點

*以下分享僅涵蓋我有參與的部分。其他關於大會的活動和講座詳情,請參閱官方網站

Interaction 23官方網站 [連結]

IxDA 主題講座為期三天,每天一個主題,以及對應配合的開場/結尾的keynote,中間的講座場次則是分別在三個不同場地,同時發生,可以依據內容偏好來參加。

三天分別的主題為 “重新思考已定義的設計”(Undesign the defined), “設計未定義”(Design the undefined)和 “展望未來”(Outlook to the future)。在這三大主題之下,講座內容包含以下幾個大類:

不被已知束縛,在未定義中探索設計 (Undesign the defined; design the undefined)
身為設計師,我們該如何突破框架,不過度依賴規範,在未知領域探索靈感,尋找設計新可能性?

重新設計“互動設計” ((Re)designing interaction design)
互動設計在這 20 年間,改變你我的生活,現在是時候反思這段過往,重新定義,思考過去改變了什麼,而現在的我們應該保留什麼,而什麼該停止,未來該如何定義?

設計決策過程 (Desig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隨著人工智慧和各種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決策考量因素往往會受到其影響。我們需要以人為本的理念,透過設計協助人們做出更好的決策。

探索技術對環境的影響 (Explor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echnology)
每個新技術的誕生都會對我們和環境產生影響,有正面也有負面,互動設計在這之中,是否能減少新技術的負面影響?

設計倫理的建立 (Establishing design ethics)
設計師不僅協助用戶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還要確保不會對用戶造成損害或欺瞞。因此我們要從這之中,挖掘問題,探討倫理,確保設計符合道德標準。

創造新的工作體驗 (Creating new work experiences)
新冠疫情讓我們重新定義了團隊的協作方式,衍生了以 “員工為核心” 的工作體驗,那這些轉型的過程中,設計扮演了什麼角色?

促進去中心化,已達到更好 (Enabling decentralization for the better)
如何運用 “去中心化的設計”,賦予人們力量、增加信任,去更好地應對社會和環境挑戰?

這些主題一開始聽起來可能有些抽象,但通過聆聽講者從宏觀角度探討當今產業、環境和科技發展等問題,並透過自身的觀點和經驗舉例,就可以了解這些主題與周遭正在發生的事情有很大的聯繫和共鳴。

下面是我聽到三個蠻有印象的講座,簡略的分享講座內容和我的一些心得,若有興趣可以點擊細節內容,查看詳細的圖文筆記(中文)。

What is (job) Love?

探討創意設計產業中,關於 “工作=愛?”這件事

這場講座由歐洲時尚電商 Zalando 的 Head of Product Design — Hertje Brodersen 主講,探討工作、熱情和愛之間的關係,以及它們如何影響人們對工作的定義。她從宗教歷史面向開始討論,帶到當代社會,大家對於工作的認知和轉變,我個人覺得算是蠻有趣的比喻手法且能夠引發思考的內容。

作為一名 Millennial (Gen Y),我能夠深刻理解講者所提到的在工作中尋求意義和價值,透過工作來定義自我這個族群的心態。在社交場合中,很多人常常會問 “What do you do?”,這也讓我會心一笑,想到前一天在會場上遇到一位來搭話的陌生男士,他劈頭第一句就是 “你是做什麼工作的?”。

透過講者的分析,我理解到不同的時代和環境下,人們對工作態度的轉變,以及造成這些轉變的原因。尤其身在設計領域的我們,有時候,一不小心就把工作變成了生活的全部,這樣的”工作熱情說”也可能成為一種情緒勒索的手段。因此,我們需要思考自己真正的熱情所在,再考慮如何讓工作與自我成就相輔相成,從而能夠全心全意地體驗工作,同時也能夠實現自己的成就。

👉 查看講座的詳細圖文記錄

Dadaist dreamers, prompt wars, sentiment systems

在這個擁有人工智慧,可以無限生成物件(infinite artefacts) 的時代,設計的未來會朝著哪個方向發展?

“人工智慧” 在這為期三天的 Interaction 23 大會算是蠻熱門的主題,不管是它的應用或是對產業的影響,都是大家津津熱道的議題。而這一場算是我聽完後,比較有印象點的相關講座,是由知名諮詢公司 frog 的Global Chief Creative Officer — Andreas Markdalen 主講的“Dadaist dreamers, prompt wars, sentiment systems” (達達主義的夢境者,提示之爭,情感的系統)。講題聽似抽象,但其實他是將現在 AI 智慧應用盛行的狀況,比擬成達達主義者,人們在透過幻想,將自己心中的渴望運用媒材記錄下來,在現今,AI 變成了媒材工具,讓你能夠 “創你所夢”。

人工智慧的話題,在這幾個月一直繚繞在我的周遭,還沒有真的好好深入的去思索,這個技術的出現,對於我自身的職涯和有熱情的領域會產生什麼影響。

透過這個講座,我有了比較宏觀的角度,來看待人工智慧與設計之間的關係,做為一位設計師,我能夠在這個領域扮演什麼角色,互助互利,透過 AI智慧技術,放大和集成各方的創意力,產出對我們最有利和理想的設計。

雖然常常有人老生常談的提到“人工智慧終將取代人類”,但我倒是樂見其成,這個技術的出現,認為反倒是讓我們有更多機會點,看到自己的設計想法是能夠發揮到哪個程度,並且將你腦中的瘋狂幻想,有效率的落實下來,或是它能夠更讓我們回歸到“人”的本質,可以專注在質性調研中,有效率的分析出能夠輔助我們執行設計的洞見。

即使預計未來設計師的人力配置會出現改變,產業對於設計師的需求可能會變少,但與其擔憂自己被取代,不如趁此好好的應用人工智慧技術,與它一齊共創,產出對用戶和社會有價值的設計。

👉查看講座的詳細圖文記錄

Friction in the Age of AI and Automation

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充斥下的時代,便捷和順暢,是否就意味著更好的用戶體驗?

這場講座是由在 Cruise 美國自動駕車技術公司擔任資深 Staff Product Designer — Steve Selzer 主講,聊到在人工智慧和自動化充斥下的時代,互動過程中的“摩擦多寡”和我們對價值感高底的認知,以及便捷和順暢,是否就意味著更好的用戶體驗?

講者帶來了很多觀點和實際案例,探討在產品和體驗中加入適當的 “摩擦”(friction),可以帶來的價值,而現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因應新興技術誕生,而衍生了許多加強人與人連結的服務,像是 NVIDIA 推出可以矯正眼神,讓用戶像是在直視對方的技術,能夠在視訊會議頻繁的年代中,提高人與人的連結,而 Poised 演講訓練軟體,則是運用 AI 判斷技術,讓人們提升演講技巧,讓溝通更有效率,而荷蘭更是有一間超市,為孤獨的老年人引入慢速結帳通道,讓他們有機會可以與人聊天交流。

為摩擦而設計(Design for Friction) 可以成為你的設計工具箱中的其中一個利器,找尋如何在體驗中,適度加入“摩擦”,建立價值感,並在這個需要便捷無礙的體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保持有意義的連結,創造有價值的體驗。

👉 查看講座的詳細圖文記錄

另外,如果對其他主題感興趣,主辦方通常會在大會結束一、兩個月後,在IxDA Vimeo 頻道上分享大會所有演講的錄影,屆時可以追蹤關注一下。

實體參與大會的體驗

大會講座的午休時間

IxDA 大會這次三天的講座的實體票是美金 1500 元(折合台幣大概是 4 萬五上下),但主辦單位很有彈性的提供線上參加的方式,門票相對也比較便宜,也有提供其他身份的優惠票券,像是教育研究者、學生等。而我自己是因為提早大半年買的 “超級早鳥票”,近乎是 1 折的價位,所以建議大家有興趣參加的話,可以提早查看,像是明年預計舉辦在雪梨,超級早鳥票已經提前釋出,只是目前還不知道主題議程是什麼,有興趣實體參與的人,可以到官方網站(連結)查看更多資訊。

大會講座滿滿,跑場把握每一個想聽的內容

三天講座,從早上 9 點到傍晚 6 點,晚間甚至都還有各種活動,滿滿的資訊,但也需要滿滿的精力,雖然我得承認,中間有幾段時間與同事“翹課”出去逛了下蘇黎世的街區,但主辦單位也知道這麼豐富的資訊,很多時候無法立即吸收,所以在大會結束後的幾個小時,馬上就分享了講座影片回放,讓大家方便回顧,記取重點,這一點我覺得是很棒的,畢竟像我腦容量不是太夠,再加上非英語母語人士,有這種回放配字幕,幫助非常的大,也讓我抓取到很多不少遺漏的重點。

大會講座內容的回放(購票者限定),對事後要整理重點和筆記非常有幫助,也可以趁此觀看當初沒有機會聽到的講座

除了吃吃喝喝,得到觀點和新知,更重要的是連結

另外,主辦單位為了讓大家值回票價,提供了許多伙食和社交活動,但聽其他曾經參與過的友人,大概是因為辦在物價昂貴的蘇黎世,相比前幾次,吃吃喝喝算是稍微 “單薄”了一點。

因為太專心吃吃喝喝,只記得拍這幾張食物的照片

在這些中間的休息吃喝時間,讓大家有了可以跟周遭旁人聊聊,交流的機會,像是我就在排隊等著拿食物的時間,跟後面一位從德國來參加大會的設計師小聊了一下,才知道他對於我之前公司的職缺有興趣,於是就幫他牽了線,看看有沒有內推機會。 而我自己則是在某個講座開場前,與坐在隔壁一位從美國來參加的設計師聊上了幾句話,知道他們公司正在找人,就詢問我有無興趣了解更多,就也因此跟他們的招募人員聯繫上。

另外,在這次的大會遇到了從台灣來參加大會的 IxDA Taiwan 的會長,我一直都是在社團潛水看到他們的活動,但可惜都沒機會親自參與,而這次很開心有這個機會,可以跟 IxDA Taiwan 的會長聊聊,理解到台灣的產業現狀和社群發展,並且還獲得了 MIT 小贈品。

沒想到來到蘇黎世,還能獲得從台灣帶來的 IxDA Taiwan 小禮品 ❤️

最後…

這三天吃了、喝了不少(笑),但最重要的是,久違的實體見面交流,像是那種在廁所偶遇,就可以小聊的場合(我還真的是在廁所前跟一位設計師聊了下天)。

另外在這幾天的講座中,許多議題都點出在高速科技和社會變遷的環境下,設計能夠發揮很多,也有很大的影響力。但作為設計師,我們該如何權衡這些資源,做出明智的選擇,創造出對用戶、社會和環境都有價值且有益的設計,這是一個值得花時間好好沉澱和省思的課題。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

Jo.hsua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數位產品設計@英國 / 喜歡健行 • 塗鴉 • 安靜發呆 /工作日常是與產品經理和工程師辯論 & 設計 & 研究 / hsuanjoy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