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運盃黑客松參賽心得|非業界的設計團隊如何打進決賽?(上)

Yiru |一路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9 min readMay 9, 2023

捷運盃黑客松,今年是第三屆,相較前兩屆的創新主題,今年的題目聚焦在「台北捷運 Go App」的 UIUX Redesign,這也是我參賽的主因:累積具有可看性的作品集。今年的報名隊伍將近 180 組,入選決賽有 12 組,冠亞軍團隊似乎都有業界設計師,而我們團隊由四位 UIUX 初心者所組成,幸運拿下季軍,相信有很多也想轉職的朋友報名參賽或者動了參賽的念頭,我想藉由這篇參賽心得文,分享非業界設計師打進決賽的策略。

怕文章太長,分成上下篇,這一篇主要說明初賽準備時的一些策略和團隊溝通的小技巧。下篇會著重在易用性測試及簡報的準備。

初賽團隊工作時間軸。
初賽團隊工作時間軸。

簡述一下團隊組成:我是有五年工作經驗的接案設計師, UIUX 學習時間約兩年(然後還沒轉職XD),其他成員分別有八年工作經驗的平面設計師、工作一年多的新鮮人、大四學生,三位皆自學半年到八個月左右。

【本文段落】

🤓 初賽|前期分析 — 短時間如何找到改版方向
① 不要為了收集量化數據而做一份「貌似堪用的問卷」
② 放棄搜集無效的數據,從質化分析下手
③ 玩產品,把原始頁面做成視覺化 flow
------------------------------------------
🤓 初賽|提案策略 — 當做求職,你要如何拿到面試門票?
④ 從前一屆的決賽直播中考古
⑤ 把企劃書當成面試作品集
------------------------------------------
🥺 寫在最後|改動是常態,沒有一步到位的設計

🤓 初賽|前期分析 — 短時間如何找到改版方向

初賽的時程蠻緊湊的,我們只有 13 天可以完成提案企劃書,這 13 天內要進行研究、訪談、設計最後撰寫企劃,這麼短的時間內,任務的優先序就很重要了。

不要為了收集量化數據而做一份「貌似堪用的問卷」

我是最後加入團隊的人,我加入時組員們正在討論「問卷」,當時馬上阻止隊友們發放問卷,為什麼呢?因為,問卷絕對是初心者的一個大坑,我過去做第一份個人 Side project 時發現,與其設計一份沒有參考價值、偏誤過多的問卷,不如好好做質性研究。很多初學者會認為研究的起手式是問卷,殊不知問卷設計本身水就超級深。先思考,做問卷的目的是什麼?當時團隊連產品本身都還不了解,就急著做問卷,只是因為時間太趕覺得要趕快發放,其實背後的目的是很薄弱的,那自然也設計不出一份有效問卷。最後,也是因為時程非常趕,問卷理想的發放時間是七天,如果是要從問卷中得到改版方向,整個時程根本不夠。

關於問卷設計,可以參考 UX Stone 這篇貼文

放棄搜集無效的數據,從質化分析下手

當然,如果團隊中有人是很擅長問卷設計、有明確做問卷的目標,那用問卷做分析倒也無仿。只是我們團隊除了我以外,另外三位都是沒有太多專案經驗的新手,而我剛好上過 Soking 的訪談課,比起我踩過坑仍舊不懂的問卷設計,訪談可能更能帶領團隊做對事情。雖然訪談也很耗時,但深度訪談更能帶領團隊找到切入點,同時也能同理用戶,畢竟我們團隊中有除了一位以外,其他人都是為因為這個比賽才知道這個 app 的。

用戶訪談
訪談前列好明確訪綱、訪談後分析(雖然分析真的超難的)

競品分析也非常有用,除了競品可以作為日後一些設計方案的參考以外,我們在分析的過程中,也打破一些對「台北捷運 Go」App 的刻板想像。針對一些操作易用性、資訊易讀性等等分別做了光譜、最後再做成十字象限,會歷經兩步的原因是,在十字象限上,我們總是很開玩笑的把北捷app放在最極端的位置🤣 為了在只有一條線的光譜中比較明確的擺放,我們把所有競品操作的頁面截圖擺放在一起,立見高下(總算能理性思考了)接著再取相對應的光譜化成十字分析,這時才發現北捷app很多操作體驗、功能資訊其實更勝一籌的(真的是驚人的發現)。

質化分析
質化分析可以看雙平台評論,競品分析可以用光譜、十字象限

💬【討人厭的廣告vs.可以被自動忽略的廣告】

在競品分析時有個有趣的現象,其中一位還是學生的隊員,一開始討論頁面問題時,想把很多功能資訊拔除,尤其是商城、廣告,並分享一個他的常用競品,我在使用這個競品時,操作體驗總是被蓋板廣告中斷,這個廣告體驗對我來說是很差的,雖然北捷也有很多廣告,但他只是用煩人、密集的方式放在那裡,可能影響操作視覺但沒有真正打斷體驗。

其實其他競品也幾乎都有廣告,只是這些競品某些操作特別直覺、介面特別簡潔易懂,甚至用戶數最多的競品bus+也一堆煩人的廣告放在那,這說明了當用戶有了「對產品的愛(產品可以幫我解決我想解決的問題)」廣告是可以存在的、甚至再困擾、再怎麼中斷體驗都還是有人願意使用它。

玩產品,把原始頁面做成視覺化 flow

這一步我覺得超級重要,尤其在雲端作業的時候,可以有效和隊友對焦在同一個頁面上。具體怎麼做呢?就是狂截圖,把每個步驟都截下來,並連成 Flow,這麼做也算是個輕量工作坊,又很好破冰(畢竟雲端組隊大家都不認識)這裡簡述帶領團隊討論的流程:

🐥 Step 1
每個人負責幾個功能截圖做頁面 Flow,這個步驟可以無腦做,其實很快就做完了

🐥 Step 2
接著大家再針對頁面貼便利貼,提出認為需要改善的點,便利貼會依認為的重要程度分成三種顏色,另外還有一個問題討論的顏色

🐥 Step3
各自在覺得覆議的便利貼上投票

會說好破冰的原因是,可以從大家寫的便利貼中,發現每個人對改良優先序的想法、觀點,同時看著原始頁面,大家也會笑著討論覺得真的很怪的地方 xD(抱歉ㄌ台北捷運)也蠻適合非同步線下進行。

後續在訪談、競品分析發現其他痛點,甚至進到 wireframe 階段時,我們都很常回到這個原始頁面做討論。

原始頁面 Flow
原始頁面 Flow 的整理可以幫助團隊聚焦討論

🤓 初賽|提案策略 — 當做求職,你要如何拿到面試門票?

把提案想成求職,我們要如何寫出讓評審眼睛為之一亮的企劃書呢?這裡就要找出「評審的痛點」了。這畢竟是一場有評審的比賽,除了用戶在意什麼以外,我們也要關注評審在意什麼。

④ 從前一屆的決賽直播中考古

前一屆的題目注重創新,但仍舊是蠻值得參考的,因為官方沒有提供評審名單,想知道你要提案的人是誰,決賽直播中主持人就幫你介紹好了!至少會有一兩位北捷的官方人員,但不會全部都是,大致知道一下就好。比較重要的是,評審們在簡報後會問什麼問題?他們在意哪些事?從考古中我們知道,評審們的提問主要圍繞在「對營運的影響或成效、開發成本、商業模式」等等。

把企劃書當成面試作品集

我們在Deadline 提交日當天正式進入企劃書製作,前兩天先把預計放入企劃書中的重點頁面做成視覺稿,要把前 12 天的成果濃縮在 5 頁 A4 當中,需要力求精簡。企劃書撰寫除了文案力之外,更考驗脈絡邏輯的闡述,提供幾個重點:

🌖 月暈效應:足夠「設計感」的企劃書版面

這畢竟是「UIUX Redesign」的比賽,絕對要把企劃書做得美美的,讓評審團隊相信:沒錯,把設計交給這個團隊就對了。雖然官方給的是 word 檔格式,但提交的是 pdf 啊!word 並不是一個排版軟體,絕對無法排出一個美到絕頂的企劃書,各位設計師們,請拋棄死板的格式,好好的用對工具吧!

除了選對工具以外,更要注重頁面的視覺整合性,避免死板的文字說明,盡量將文字作成好閱讀的圖表,圖文搭配是吸引人往下閱讀的關鍵。同時,也可以用局部色塊區分段落。

企劃書排版
企劃書要乾淨漂亮,讓人感覺「有設計過」

💎 脈絡化的敘述

因為頁面有限,字字句句都要精準,減少贅字和廢話是必要的。重點是讓整份企劃書有脈絡,我們這組的提案著重在「提取重要功能、打造新的首頁形象及優化廣告體驗」,從前面的競品分析、整合的痛點到解法,彼此之間要相互呼應。個人認為,無論是企劃書或簡報,3 都是一個 magic number,將改版重點濃縮在說明三件事情就好。

我們前面一半的篇幅說明分析、痛點到解法(首頁改版),後面說明操作流程則帶到細部的功能操作,這裡很適合用「User Flow」及「頁面的 Flow」來說明,也不需要太多文字就能看懂。

左邊是我們在企劃書放的內容,右邊是前期分析時做的 User Flow

寫在最後|改動是常態,沒有一步到位的設計

我是負責團隊專案管理和策略的 Leader,雖然時間很緊湊,但有些地方該改的就要改,要在緊湊的時程中提出較大幅度更動的決策,真的會讓人有點緊張 。

當我們從資訊架構重建到進到 wireframe 時,有點像一步步同理北捷兩難的過程。主要是發現有些功能被整合在一個頁面還是太多,但站在北捷立場考量,又無法果斷地拔除(因為我們不知道北捷為何放置那些功能、有什麼商業考量)導致繪製框架時很頭痛、怎麼擺放都感覺太複雜,因此我提出要調整資訊架構,當時我的組員有點落寞地說:「那我們是不是要重來?」我笑著說:「這就是設計思考的過程,回頭修改可能才是常態,畢竟我們沒有那麼厲害可以一次到位。」我倒是覺得這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insight,畢竟我們用自己的 wireframe 驗證了這個架構不可行的地方了,而且,這也遠比設計稿都完成後,發現一切都不對來得好太多。

初賽準備的 13 天是密集工作的地獄(Btw 我是白天和晚上都投入時間ㄉ人,每天都開會到十二點,隔天早上九點繼續做,真的是地獄)。我們還有很多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但對現階段的我們,能做到這個程度,已經很滿足了。希望這篇文章對未來也想參加黑客松的人能有一些幫助。

【 🥹 嘔心瀝血的寫作,需要你的誇誇 🥹 】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行,可以拍手 1–10 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你,可以拍手 10–30 下
長按可以連續拍手,最多可以拍 50 下
謝謝你的鼓勵,好人一生平安,也歡迎回應交流!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