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設計研究?

設計研究是解決內部與外部溝通的一項工具。讓設計師與團隊更有信心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

每天使用的fb、iPhone X或是Netflix,是透過無數次的用戶研究,藉由使用者的反饋來調整產品(註一)細節,最後到我們的手上。設計研究是讓團隊更了解『誰』是你的使用者?他們的困擾是什麼?他們怎麼看待與使用你的產品?透過一次次的使用者對談,可以讓你的團隊更了解使用者意識與潛意識內的行為、感受與想法。若是要訂立設計研究的框架的話,因產品發展的流程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在了解不同階段後,我們來細談專注於使用者研究如何讓設計師與產品團隊合作更有效率與密切:

認識團隊成員

icons: thenounproject.com

1) 節省研發費用

當產品團隊花費了數個月以上的心力於一項產品,人力與軟、硬體資源消耗龐大。透過使用者的建議,可以避免團隊資源浪費在不必要的方向,將心力投資在適合的位置。

經驗回顧:在motorola擔任產品設計師時,我負責一款電池續航診斷的app。我們找了三十四位在美國不同城市的使用者,做兩個星期的手機電池使用日記,在每個不同的時間點記下他們的感受;拍攝或錄音當時的心情。透過這些日記,我們可以真實地聽見使用者對於手機續航力的挫折與想法。分析出常見的需求,進而發展三個不同的設計:以文字為主的方向;以圖表標示電池使用率與功用;或是把每分每秒的電池使用情況呈現出來。因為有這樣的研究廣度,所以我們才能發展出這樣多元的方向,滿足使用者的期許。

motorola設計研究室。透過頂置攝影機與雙向鏡子,可以觀察使用者對於我們設計的感想與反應。

2) 減少紛爭

成熟的產品團隊裡,“經驗”是推動產品趨漸成熟的助力之一。每回使用者研究,都能獲得不同角度的使用者反饋,轉化成產品經驗。每次團隊內部或與客戶端意見相左時,依據過去習得的經驗,可以讓我們有信心地邁進對的方向,減低團隊原地踏步的機率。因為最終使用產品的人,是我們的使用者。
經驗回顧:先前在廣告公司擔任設計一職,為了節省經費或沒有使用者反饋的概念,藝術指導的意見是最高標準,“經驗”與“資歷”決定了團隊的設計方向。我常夾在客戶與藝術指導之間:「抱歉,客戶不喜歡我們之前討論的,可以改這個網頁欄位的設計嗎?」; 或是以設計的專業回覆給客戶:「因為我們對市場的敏銳,我們認為這是app該採用的顏色與字體」。長期缺乏第三方的客觀的論點,所以公司與客戶經常在不同觀點上的拉扯。

2014在設計公司擔任mohawkflooring網站重新設計一職。在執行這個專案時,總共有三百多頁設計稿,常常因為沒有和客戶溝通好構想,就不斷的調整方向,客戶與公司常常處在拉扯之中。這照片是當時設計團隊會後的照片(浪費好多紙張…)。

3) 減低產品“不勘使用率”

每回體驗一款新產品,常會聽到“這個產品不好用”的說法。若是能在產品研發階段,傾聽使用者的聲音,並依照建議適度的修整設計方向,將會增高產品接受度,降低團隊失敗感與“產品不好用的”機率。

經驗回顧:在4F cooking home工作期間,若是可以請幾位常拜訪的常客來工作室試菜。例如我們知道夏天到了,想推出泰國菜,但是不知道是綠咖喱還是紅咖哩較受歡迎;是推薦雞肉還是豬肉口味;亦或是要追隨傳統的辣度還是做出日式口味的溫和感。教室的成員都有在做口頭詢問,但若我們當時能做設計研究中的生成性研究,能讓我們蒐集更完整的回饋(註),在做未來相關的課程時,我們也能參考過去的研究來做決定。

生成性研究。motorola當時要發想兩年後手機軟體的設計方向,於是使用插畫的方式,請使用者歸類他們對於24個『2020年的手機軟體可增進使用者生活』的故事,來排序喜好與興趣度。

4) 建立更成熟的產品

在motorola擔任產品設計師時,我體認設計研究的必要與方法。讓產品上市是令人雀躍地,但是如何讓該產品越趨成熟?設計研究佔了很大的一部分。透過評估性研究,觀察使用者操作已上市的產品,每一回的訪談都是慢慢累積下一回修改產品的動力。

經驗回顧:相機app是最常被拿來做手機廠商兢爭者比較的項目,因此評估性研究更是重要。透過研究去了解用戶使用的感受與想法,若預計在六個月做軟體更新,每個月找五個使用者來做產品測試並逐漸修改設計,等到產品推出時,我們已有三十位用戶的回饋。這些使用者數據與反應,能使我的團隊更有信心地朝向目標前進,更讓我們的設計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迭代性研究。moto app-摩托羅拉的內建app。有時不需要做繁雜的設計原型(prototype),透過三至四個設計,把介面印在紙上,就能讓使用者透過比較與討論,得到設計修整的方向。

小結

透過自身的經驗與傑出的工作夥伴,我相信設計研究可以讓產品團隊:

1) 節省研發費用
2) 減少紛爭
3) 減低產品“不勘使用率”
4) 建立更成熟的產品

很幸運在motorola 工作時,可以大量接觸設計研究的方法與實踐。以下有三本可以增進相關知識的書籍,未來幾週也會繼續分享我在工作中應用與學習的經驗(註二)。

Interviewing Users Uncover Compelling Insights
101-Design Methods Structured Organization
User-Experience-Team-One-Research

在motorola工作期間的好夥伴

註一:產品不只指硬體物件更包含了軟體、服務與使用者經驗。
註二:面談的測試者佔了很大一塊,像是:怎麼找到測試者?怎麼確定使用者說出自己內心的話?研究的分析結果會不會因為研究員而有所不同?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

Kevi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Taiwanese product designer. Currently working at Amazon in San Francisco. 現居舊金山的軟體產品設計師 Side project 新專案:https://www.principals.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