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到荷蘭當講者,我們該如何思考設計的樣貌」

Loupe2019 — what’s next in interaction design?

Loupe 是由 Framer (一套設計原型工具)公司所舉辦一年一度的年會,世界各地的 UI/UX designer、developer、prototyper 會在三天中參與議程、工作坊、社群分享。每年的 Loupe 固定辦在 Framer 的總部 — 阿姆斯特丹,除了在會場與世界各地的設計團隊交流外,也能探索這個設計能量很強的城市。

文章大綱 Table of Contents

  1. 年會議程 Session
  2. 社群講者 Community Show and Tell
  3. 結語

注: 作者先打一個預防針,此篇幅稍長,完整讀過的話會花上一個小時

1.Session

Loupe 主議程由八個議程所串起,從平面設計師到產品設計師,這些講者都在各自領域上有很棒的見解,以下介紹:

1.1 Laura Kalbag — Accessibility For Everyone

Laura 是一名長期專注於 ethical design, accessibility, inclusivity 的歐洲設計師,經營部落格也出版書籍,內容全部圍繞設計應該包容各種差異。在存粹的藝術創作之前,網頁應該要優先考慮更多的可使用性(accessibility)。內容涵蓋多個例子訴說不一樣程度的差異者(譬如視障),應該有分別的管道,恰當地瀏覽並理解相同頁面與資訊。

1.2 Wes O’Haire — Mental Models for Product Designers

產品設計師的一天需要處理很多跨部門的問題,每一種類型的問題,應該要有相對應的方法去處理。Dropbox designer 說明他建立了一份表單,以及表單上這些方式怎麼幫助設計師去分析問題,並確定該方法最後有達成效果。

Wes O’Haire 公佈了他的內容 🔗 Mental Models for Product Designers.pdf 裡面有七個他常使用的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以 #1 First Principles 來說,就是將大問題拆解成一個個小問題,再檢視每個小問題造成的障礙,應該要怎麼樣去尋求解決資源? 最後是否這些資源運用後問題就會解決了? 這些 Mental Models 當然不是靈丹妙藥,但在建立原則後設計師將會更有條理去處理不同類型的問題。

1.3 Tim Van Damme — △ = c (change is constant)

Tim 是設計檔案版本控制軟體 Abstract 的設計師。他所帶來的分享不是設計的技術,而是要反問自己所處的環境可以帶給自己什麼樣的成長?

你處在什麼團隊 (team),什麼樣的公司 (company)? 新創還是大公司 ?
你知道環境怎麼影響,然後你又該怎麼審視自己的狀態呢 ?

Startups vs. Enterprise

第二個讓我有感的是公司內的訊息傳遞,有效的開會可以讓大家歧異的想法幅度下降,確保大家都在一致的方向上前往目標。

最後下圖右手邊的 slide 則是 Tim 認為不會改變的,其中 MentoringPay it forward 是我覺得公司中很重要的文化,能保持團隊的能量循環與互相指導,整體團隊的運作才能永續。

1.4 Ash Adamson — A practice through change

Ash Adamson 是一位產品設計師,而在以前他是一位 DJ。Ash 用哲學式的介紹他的以前至今的生活與想法,並在一次的 Party 認識到全新的自己,她在會場上很有勇氣的說明自己變性的過程、之後怎麼跟自己的身體相處。

最後她邀請在場與會者進行一個冥想練習(meditation exercise),透過手握拳與放鬆之中,去感受面對問題時,緊抓不放與適當放鬆手之間的差異,很可惜這段練習因為 Ash 太深入的解釋,而我卻不能完全理解,一個我粗淺的心得: 去掌握自己目前的心理狀態有助於在工作上的決定。

1.5 Guillermo Rauch — Merging design and development

Rauch(CEO at ▲ZEIT) 是八個講者中,我認為工程與設計背景最全面的一位講者。以 Whatsapp 聊天軟體來說明在設計分散式系統時應該考慮: 時間、離線、多人情境、失敗訊息處理的思考模式。

這個議程是裡面我覺得最複雜最硬的,但也是最精彩的…可惜時間太短後面好快

1.6 Dara Oke — Going Global

如果看完一部 youtube 影片的流量需要花費你 20% 的月薪,你該怎麼決定哪些 app 要使用、該怎麼決定每天要看哪些訊息?

DaraOke 致力於幫助非洲的公司,解決企業於非洲在地的網路不普及問題、協助尋找與媒合科技人才、舉辦社群聚會串連教育資源…等等。

譬如參與推出 Uber light 解決偏鄉網路流量不足但需要交通需求的問題、協助 M-Pesa 行動支付服務在非洲的推廣,讓肯亞、坦尚尼亞與更多地區的人民透過手機就能彼此匯款。

1.7 George Kedenburg III — Chasing Quality

Quality is the sweet spot where form, function, and feeling intersect.

真的很魔幻的 demo

George 是 Instagram 的設計師,他所在的部門正在設計有關 SparkAR 的介面。在分享中提到一個設計師怎麼去追求產品的最高品質,從三原色圖形的左上角(designer zone),慢慢逼近到正中心(quality)。

其中在工程師交集這段,他解釋學習程式不是你的工作日常,但是在工程溝通中它會是換位思考、提出有力證據的好武器。而當與工程師達成共識之餘也要讓重心漸漸移到中心點,這段則是要理解 PM 所需,了解 PM 在意的客戶、時辰壓力與功能進度排程,只有三方的溝通順暢,產品品質才會理想。

較可惜的這裡 George 給出的實際例子稍微少一點(藏招?),大家應該能會意,但還是需要自己去摸索出適合的方法。

作為一個設計師,怎麼跟工程師溝通?為什麼大家都說應該學一點程式 ? / right photo: https://twitter.com/andyyang/status/1161996981553762305/photo/1

1.8 Irene Pereyra — Getting Personal Projects Made

Irene 成立 Brooklyn-based design studio Anton & Irene 的雙人工作室,作品從平面、產品到網頁類型都有,之所以開始這個工作室是來自他的偶像 — Lance Wyman 的啟發:

The only people who retire are the ones who don’t like their jobs

在一次相遇時 Wyman 跟他說儘管他已經七十歲還是熬夜做設計趕稿給客戶 (等等…熬夜還是不太好的…) 畢竟這是他心之所向。Irene 因此決定開始成立工作室並在接案之餘同時做自己喜歡的設計作品。

從不知名20歲男孩幫忙做 NU:RO 手錶原型並有中國人負責大量製作且線上販售、到 IKEA 2030 one living room 網頁設計探討未來世界居住模式,Irene 認為各種形式的設計都能發生,只要跳脫習慣的領域、在有壓力的環境裡,就能持續探索新的設計題材。

60% 的客戶專案 / 40% 的自我探索,這是 Irene 找到平衡設計生活的方式 / photo from: https://twitter.com/NatalieMarleny/status/1162137819114102784

2. Community Show and Tell

第三天年會由工作坊與八個社群講者,有些講者接觸 FramerX 前還不會寫程式、有的甚至是建築師跨領域轉職過來,以下介紹這些有趣、又讓人感動的分享:

2.1 Max Steitle , Product Designer @Zoom

去年剛畢業今年加入美國 Zoom 團隊的設計師 Max,在接觸 FramerX 前完全不會寫程式,但如今已經在 FramerX store 上架 超過五個套件 與刊登文章在官方部落格 上。他透過社群互助的力量與自己摸索工具,將設計中需要的功能透過程式來實現:

這些套件還曾經上 Store Trend!

Max 在這次的 demo 中分享使用 Firebase 製作 Chat app prototyping,以及直接把整個 Zoom 服務放進 FramerX 再接著客製化調整介面,最後也勉勵設計師,不要擔心自己的背景,現在的世界資源是容易取得的,只要有心,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想成為的樣貌。

2.2 Rafael Conde — Head of Design @Netlify

A behind-the-scenes look at the major redesign

Rafa 是知名服務 Netlify 的設計師,這個分享在短短十分鐘內切過 100 頁,看似攏長,但裡面針對當產品快速成長,要如何面對層級複雜的 Menu redesign。Rafa 給出了很多設計可能性及失敗的例子:

這個是我覺得適合移到年會 Session 好好講上 30 分鐘的分享,可惜 Rafa 僅有短短 6 分鐘(然後就講到超時了…😅),其中帶過的 2-layers menu、multi-company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都是目前我在公司中也需要面對的問題。

2.3 Lily Nguyen — Designer @Uber

Draw once, and go!

Lily 的分享是我裡面覺得最酷,同時也能有效解決 Handoff 的問題。她做了一個能直接把 Figma design component 匯入到 FramerX 中的套件

基本上匯入後 Figma 上的設計元件如果有變更都能立即更新 (因為在 web-based 的 Figma 上面任何元件都有個唯一 URL 非常好追蹤),這讓 設計prototyping程式碼實現互動設計 之間有更高的彈性、更即時的溝通。
這也是我之後在研究 DesignOps 時會很關注的方向:

2.4 Athanasia — Web and motion designer @Ogilvy

Athanasia 是一名 Motion 設計師,平常使用 AfterEffect 等等工具,接觸了 FramerX 之後他把輸入密碼跟可愛的動畫結合,做出與使用者互動的 input interaction design (會有一個卡通人物眼睛一直看你),

他同時在 Youtube 上面創立自己的教學資源,當初也算是啟蒙我 FramerX 的教材之一,很推薦大家入門 FramerX 可以參考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user/sla11/featured

2.5 Lichin Lin — Product Developer @MoBagel Inc.

👋 這是筆者我,我是少數幾個從亞洲過去的與會者,大概也是唯一 Non-native speaker,因此這場反而讓我緊張的不是內容而是表達。

這次的主題是在設計工具中製作一個,使用相機來影像辨識的 prototyping,使用情境是在異地旅行時,可以快速知道這些連名字都不曉得的物品們。其實這個作品只想測試 FramerX 到底可以仿真到什麼程度,但結果使用上我認為沒有任何限制,甚至可以直接上 production 了 😅

2.6 Natalie Marleny — Application Engineer@LEGO

Natalie 是一位在 LEGO 工作的女性工程師,她跑遍在歐洲的 Framer meetup,看起來是十足的狂熱粉絲😎。

這次主題圍繞在 Production React 環境中的 Framer X API 範例,並且比較與原本官方提供的範例有何差異。

2.7 Henrique Gusso — Design Systems @TransferWise

Gusso 是個 Framer Classic 開始就在學習程式的設計師,他推出的 Magic Move 套件靈感來自於 Mac Keynote 的動畫庫,讓設計師在處理元件的動畫與位移時,可以套用不同類型的形變。

2.8 Jacky Lee — Product Manager @Wahoofitness

Jacky 是年會社群講者的壓軸,他是一位產品設計師,任職的美商 Wahoo 推出的產品是給業餘/專業單車族訓練與追蹤數據的儀器。而他本人也熱愛單車,目前正以 remote 方式工作 。(從紐西蘭、美國再旅遊到阿姆斯特丹✨)

Jacky 的投影片用 FramerX 製作,內容則展示了能連結藍牙數據的 Prototyping ,這邊也請到 Framer Staff 來幫忙踩腳踏車,而 Prototyping 也會即時的呈現該人員的運動數據。相信能接上藍牙的產品原型更能忠實反映實際數據,這對於 Jacky 在後續測試上都會十分有用🔥

小結

這是我第一次到歐洲旅行🇪🇺,也是第一次以講者身份參加年會。我很佩服這個由 Framer 團隊舉辦的三天活動,僅僅三十人的團隊卻能打造世界級的軟體,還能舉辦高品質的會議,從場地、休息間的食物(披薩、佛卡夏、優格、酒、爆米花帥哥攤販…等等)、議程內容、工作坊這些都能看出他們品質把關的用心。尤其主議程 跟他們自家產品完全毫無關係,Loupe 希望能帶起的是多元設計領域的討論

而 Framer 社群很特別,設計師跟工程師會有更深入的討論,有時候跟其他與會者在聊天時,他們也沒說死自已是什麼職位 UI scientist, UX Engineer…而我在台灣幾乎找不到人討論的 Design Operation 在這裡是很普遍的認知,大部分的公司會派設計部門的 Director 來這場年會交流,他們本身就需要管理複數個設計師的工作結果與進度,挑選工具與訂定規範是他們的職務,這部分我也會繼續跟他們交流,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查看這裡👇:

簡單的總結,Framer 正慢慢顛覆以往對於 UI 設計工具的認知,具備設計師的背景能跨過領域開發套件,有工程知識也能反過來直接在設計工具裡面調整設計元件,兩個領域之間的距離越縮越短,更多可行性就能發生。在我看來設計工具地位 Sketch 的優勢日漸減少,Figma 也需要擋住衝擊 (網頁版 Framer 要問世了…留到下一篇文章再寫,作者寫到頭暈了😵)。

最後,感謝這三天遇到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面孔: Ray from China、Kevin from Evernote、Jieun from Korea、Jacky from New zealand、Lukas、Marciano、Monica、Hunter…

我所接觸到的,設計的樣貌一直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在我面前,而我能做的就是享受這旅途上它不斷帶給我的驚喜。

在荷蘭遇到親切台灣人的感覺真好!
每個 session 後大家都有十五到二十分鐘的休息時間可以討論、認識
Framer Kid😎 / 交換聯絡方式的人們
年會後的 closing party

我是 Lichin,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身邊的設計師朋友,讓更多台灣的朋友了解到世界上不同地方正在進行的設計與故事。

--

--

Lichin | 產品設計的錦囊妙計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Product Engineer based in Uk, prev Design Engineer @PicCollage | 📚 Creator @Designtips.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