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Arc & Codementor 產品設計師的 365 天

H.Ching|林筱晴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12 min readJul 6, 2023

2022 年 7 月,我以 Product Designer 的身分加入了嚮往已久的 Arc & Codementor(以下簡稱 Arc)。不知不覺間一年就過去了,究竟 Arc 是一間怎樣的公司?這裡的開發文化是什麼樣子?跟我當初預期的一樣嗎?

今天來紀錄一下加入 Arc 一年後的心得,同時宣傳一下 we are hiring!如果看完文章覺得有興趣應徵的話,職缺和連結會附在文末 😆

關於 Product team 的團隊文化

如果問我剛加入 Arc 的前三個月我的心情是什麼,我會回答:「就像是到了一個陌生國家接收到文化衝擊一樣。」

🔥 快到像開外掛的開發節奏

常常會有人問我「你們公司有跑 scrum 嗎?」,我都會告訴他 Arc 的開發節奏是「比敏捷還要敏捷」

Arc 是沒有在跑 scrum 的,我們沒有固定的 sprint 週期,也沒有在估點或開 planning / sprint review 等等。我們的做法是將不同 framework 中我們認為最好的、能協助大家增加溝通效率的做法加入到我們的 workflow 中。

比方說最常見的 stakeholder、PO 的概念,在每一個 project 開始前,都會定義清楚每個人負責的角色、負責溝通 / 解決的問題,以及遇到決策時誰擁有決策權。同時,我們也有透明化的 backlog、會 daily sync、會開 retrospective 等等,很多概念都是從 scrum 的做法中提取出來的。

但是,影響開發速度最大的關鍵還是在於我們的 product team 非常擅長將很大的 epic 切成很多很小的 issue,控制每一個 issue 多半都能在 2–3 天內開發完成。我甚至還記得剛加入不久,曾經有 issue 是週一設計、週二早上 handoff、週二下午已經在 QA,到了下班前新設計已經在線上。

回頭看了看自己 Github 的紀錄,剛加入的頭 2 個月內我就發了 24 個 issue,相當於平均每 2 個工作天就會發一張!😮

當然,這樣做也並不是有利無弊,雖然開發速度快、scope 明確、design 可以想得很深入,但如果做過了頭,也容易會看不清楚整個 epic 的全貌。我們也曾經發生過設計師和工程師不夠早加入 planning,導致後期發現彼此 scope 有重工的地方。

但是 Arc 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修正和調整 workflow 的速度非常快,如果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大家都能非常及時地作出相應的調整,事後 retro 也會統整遇到的問題和下次改善的方法,所以同樣的問題很少會一直不停地重複出現。

對於設計師來說,超快的開發節奏代表可以很快驗證新設計的成效並進一步迭代,但同時也意味著我們要在極短的時間內做出完整的規劃和假設。即便有時對於設計方向沒有 100% 的信心,也要相信自己最初的直覺,先推再說,讓數據告訴我們答案。

📊 做產品靠的是數據、經驗與直覺

由於開發節奏快的關係,Arc 對使用者研究的依賴相對少,對數據的依賴程度則更高。

Arc 除了有自己的 data team 之外,PM 和設計師們也都有很棒的數據觀念,在規劃產品的過程中,能透過分析使用者數據,導出成功機率更高的假說。上線後也會積極地觀察各項成功指標,頻繁更新觀察結果,讓團隊快速做出相應的後續迭代。

當然,有許多事情是無法從數據中看到的,所以設計師和 PM 們第二常做的事情就是透過 fullstory 觀察用戶實際使用的方式和軌跡。我們將所有觀察到的使用者行為都記錄下來,小至 hover 的行為、頁面滑動深度,大至流程上的卡關、預期之外的 edge case,都是我們觀察記錄的項目。

數據分析的結果和用戶使用方式的觀察幫助我們做出大部分的重大決策,而當數據和用戶觀察都還是無法給我們答案時,團隊的經驗與直覺就會成為最後決策的關鍵。無論是 sales team 給出的見解、PM 的產業經驗,或是設計師的直覺,都會成為決策的根據,應用在產品設計上。

至於為什麼 Arc 比較少做使用者研究呢?歸根究底還是因為我們想最大化利用時間和人力資源。畢竟在這樣快的開發節奏下,一份完整的使用者研究做完之前,產品的 feature 可能就已經又改了幾回。當使用者研究跟不上開發速度,就容易被視為 priority 較低的決策手段。

不過呢,近幾個月團隊也意識到長期忽略使用者研究可能導致的問題,所以使用者研究的規劃也開始漸漸地在回歸中。雖然依舊不太可能花非常多的資源在大範圍的研究上,但是我們已經在尋找能將資源花在刀口上、將使用者研究的利益最大化的方法。

💬 全遠端團隊運作最仰賴「過度溝通」

如果問我最喜歡 Arc 團隊的什麼地方,那應該就是大家合作無間、全力付出的感覺了。其他公司可能會遇到的勾心鬥角、不同職位間的紛爭、互相甩鍋等行為,在 Arc 根本不會發生。我能很真心地說,這是我人生中遇過最團結、感情最好、效率最高的團隊,沒有之一。

當初我在面試時,HR 告訴我 Arc 的文化就是 over communication,意思是你認為用 10 分的心力可以溝通好的事,就刻意用 12 分的心力去溝通。因為 Arc 是一個全遠端的團隊,平時的合作都是透過文字和視訊工具完成,在缺乏面對面互動的情況下,過度溝通的文化能確保大家都有足夠的資訊完成手上的任務。

但是,說是這麼說,實際上到底怎麼做呢?

  1. Be proactive:遇到問題時主動提出,有疑慮時主動詢問,不要對任何議題保留意見或選擇沈默。
    當你保留意見或選擇沈默,就錯失了溝通的機會,也埋下了未來爭吵的種子。「我當初就覺得這樣不對了,我只是礙於不想影響團隊和諧所以才沒說!」這種馬後砲的發言對團隊沒有任何幫助,所以不如就把想法大膽地提出來和大家討論吧!
  2. Be responsive:看到訊息立即做出回應,即便當下還沒有確切的想法或答案也沒關係。
    常用文字訊息溝通的團隊應該都體會過訊息傳出去之後無人回應的感覺,既煩躁又令人不安。Arc 的文化是不管你目前有沒有想法,都先回應再說。例如有人請你看一份文件但你現在沒有時間,就先告訴他你最晚什麼時候能回覆;或者是當有人提出問題但是你現在還沒有想法,也可以送一個 reaction 告訴他你看過訊息了但是正在思考。
  3. Over communicate:沒有所謂「他應該知道」,沒有所謂「這應該不用多說」。
    當你預設對方應該知道,或是應該不需要自己再提醒的時候,資訊就容易遺漏。以設計師的例子來說,當我們要 handoff 給前端工程師時,就算是看起來應該很直覺、容易理解的 flow,或是開會時已經再三討論過的細節,也依然會多花時間記錄在設計稿上。因為只要多花一點點時間寫下所有的資訊,就能夠有效節省後續工程師來回確認 spec,或是 QA 時才發現成果與想像中不同所多花費的時間成本。

當每一個人都能做到以上三點,一個高效率又和諧的團隊就誕生了。這樣的團隊文化根本是教科書等級的典範,我到現在還是經常驚豔於這樣的團隊文化在現實中居然真實存在,而我居然就身處其中。

🙆🏻‍♀️ 所有人都是能獨立自主的 team player

全遠端的環境意味著沒有人會時時刻刻盯著你有沒有好好坐在位子上工作,也沒有人會手把手地每天囑咐你今天要完成哪些事情。在 Arc 的大家都有很強大的自主性,不管 PM 有沒有安排工作進度,或是主管有沒有交辦事項,都能夠清楚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幹嘛,以及可以再多做些什麼。

當有新的 project 時,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完成,什麼時候能有初步的版本可以討論,都是我們自己訂的。PM 不會追著你跑,問你今天做到哪了,明天可不可以出來,因為這裡不需要如此。Arc 的每個人都自動自發地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用最高效率、最高標準完成所有工作,這也是我對團隊充滿信任的最大原因。

雖然大家都很認真在工作,可一旦玩起來也是相當地瘋~不管是桌遊團、K 歌團、team bonding 還是線上虛擬遊戲,都讓我覺得… 怎麼會有這麼嗨的公司啊 😂😂😂

📚 沒有什麼比學習與成長更重要

⬆️ Arc product team 的 prompt engineering 分享會

這點聽起來還蠻官腔的,畢竟說重視學習的公司很多,但真正提供學習的機會與資源的公司卻很少。我認為 Arc 特別的地方在於公司一直用實際的行動支持大家持續學習精進,無論是實質的金錢補助,或是成員自主發起的各種分享。

還記得 AI 開始崛起時,design team 的主管就鼓勵我們去試用各種 AI 工具,過程中產生的額外費用由公司買單。後來產品團隊也舉辦了 prompt engineering 的分享會,甚至在 team bonding 時舉辦 ChatGPT 訓練師大賽!😆😆😆

除此之外,公司每年也撥出一定預算讓每個人可以自由地使用在學習資源上,不管是想買書、買線上課程、學習英文或是參加技術論壇,都可以在沒有金錢壓力的情況下盡情地學習。

關於公司文化我觀察到的 3 件事

👁 資訊的透明化能帶來信任

Arc 的老闆和各個 team lead 每個月都會在公司月會上分享目前的營運狀況,包含每條產品線的營收、不同 team 近期做的重大改變、公司產品策略的調整,以及產品決策背後的原因與目的。

就像是設計師會解釋設計理念和背後的假設一樣,公司的管理階層也會解釋各項決策背後的理念與考量點。了解重大決策背後的原因能為團隊帶來信任,也會讓團隊更願意付出心力共同達成目標。

💪 每一個人都能帶來正向的改變

這世界上沒有什麼是完美的,不管 Arc 的團隊或產品再好,也一定有它不足的地方。我喜歡 Arc 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有多完美,而是因為它一直不斷地在追求進步和突破。

我們的 COO 曾經說過,希望找進來的是能夠主動發現問題、積極提出解法的人。Director of Product 則是告訴過我,每一個從不同產業、不同團隊加入 Arc 的人,都是能夠推動改變的助力。雖然挑戰現有作法、推動改變有時候很可怕,但是能夠突破舒適圈、不斷追求進步與挑戰,才會擦出更多的火花。

我自身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幫助 design team 改善了技術面試的關卡。過去 Arc 在徵產品設計師時,除了白板題之外,就沒有特別做更多技術相關的面試了。而過去擔任過 manager 的我,剛好就能根據過往經驗引進更多技術關的面試題目和流程。而我的主管也很樂於看見這樣的改變,並且願意放手讓我去嘗試。

❤️ 員工想要的福利才是真正的福利

Arc 畢竟是小公司,我絕對不會說公司福利可以跟像是 Google 之類的大企業攀比。但是 Arc 的福利除了在同規模的公司之間算是頂尖的之外,也會定期做出調整,滿足員工真正的需求。幾項我最有感的福利包含:

  1. 真.無限年假
    請假基本不會被擋,公司甚至建議每年至少請假 > 15 天以達到充分休息
  2. 工作設備補助
    因為我們是全遠端,所以提供各項工作設備的補助讓你在家工作也能舒服又高效率
  3. 高額學習補助
    以前是購書金,今年改成線上學習也可以使用的學習補助,這項改變真的超有感!👍
  4. 每月 Happy Hour
    包下咖啡廳,要一起吃飯、玩遊戲、工作都隨你的超 free 時間

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福利像是部門聚餐、team building 預算、健檢、超長育嬰假等等。我最佩服的地方是公司的 People Team 不只是單純訂出福利政策,還會定期採用匿名問卷的方式請公司成員提供回饋,再作出相應的調整。畢竟員工真心想要的福利,才是真正的福利啊~

總結我在 Arc 的 365 天

  1. 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因為大家都很強,也都不斷地在進步,所以自己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不斷地突破自己。不知不覺中,我對 spec 的 handoff 多了許多心得、對 data 有了新的看法、對 design system 有了更深入的見解,還發現了許多新工具。
  2. 真正享受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這點我也蠻意外的,明明是開發節奏這麼快的公司,卻出奇得不怎麼需要加班。上班時間付出 100% 心力,下班就徹底放下工作享受生活,還有無限年假可以使用,可以說是徹底實現了 work life balance。
  3. 發自內心為公司的團隊和文化感到驕傲
    雖然一開始經歷了一陣子的溝通磨合期,超快的開發速度也讓我花了一點時間適應,但是如今我已經能夠很自豪地說:我超喜歡 Arc 的產品團隊!而我也以身為 Arc 的一份子感到驕傲 😊

現在就加入 Arc & Codementor

Arc team in TW!

看完以上你心動了嗎?如果你有強大的心靈和迎接各種挑戰的決心,是個能獨立自主的 team player,而且不安於現狀、永遠都在思考有沒有更好的作法,那麼請手刀應徵:

--

--

H.Ching|林筱晴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Design Lead at Arc & Codementor 🖥 為產品癡迷的實戰派設計師——理論是拿來用的!派不上用場的理論都是空談。// Contact me at: hching.design@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