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估哪個設計方案最合適? (Basic design rationale)

評估 A 和 B 哪個 UI 設計方案比較好時,會考量哪些點?

前言

最近在一些社團和粉絲專頁看到這樣的活動:給大家看兩張 UI,然後問大家比較喜歡哪一種?以及為什麼?

底下留言很踴躍,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想法,我還滿喜歡這樣具有多元觀點的討論,也從裡面了解到每個人的想法是什麼,頗有收穫。

但我發現有些人在討論 UI 時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而不是用戶的角度,這讓我想起很多新手(包括我)在剛開始工作時會犯的錯誤。

當然,並不是說從自己的角度去評論就是錯的,畢竟這個討論並不是發生在工作,如果只是以輕鬆分享的性質,那可以從任何角度來討論,但缺點是思考難免少了些深度,失去了進入用戶視角與脈絡深入討論的機會,有點可惜。

同時,我也想藉由這次的有感而發,用文章紀錄一下我在工作中,我和團隊是如何 debate 每一項設計提案的?以及所犯過的錯和心得。

首先,我們都知道 UI 是為了解決用戶的某個問題而存在,那麼該如何拆解問題?可以從這三個要素出發:

考量設計方案三個要素:用戶、場景、需求

用戶

首先,評論一個介面時,一般人通常會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最常見的句型就是「我不太喜歡A,因為看起來XXX」不過因為這個 UI 並不是給你用的,所以你的喜好真的不是重點。太多時候我們都圍繞在「個人的觀點」去做討論,但這其實很浪費時間,因為試圖去滿足每個人不一樣的觀點是不可能的,會使討論卡住,無法繼續下去。

因此第一件事就是先認清到底誰是用戶?如果用戶是銀髮族,那可以考慮用大字和簡潔的頁面,而不是充滿細節與亮麗色彩的畫面。如果是電商網站,買家和賣家可能有截然不同的需求,如果是論壇網站,發文者和潛水者的行為也很不一樣。

很多功能並不是設計給所有人使用的,而是專門為了某一用戶群體而設計,所以首先必須認知到這個UI的用戶是誰?我們才好做討論。

場景

所謂場景,用戶在做這個行為時,是發生在什麼時間、地點?以及用戶身處在什麼脈絡中?(他的前一步是什麼?下一步又是什麼?),進一步還可以考量到用戶當下的情緒、感受等等。

說說我之前設計「錄音UI」時遇到的問題。

你認為錄音 UI 需不需要「暫停」和「刪除重錄」的功能呢?一般人可能會直覺認為這麼基本的功能,而且別人都有,當然一定要有吧?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 Line 和微信的語音錄音介面並沒有這兩個功能,原因就在於:錄音的「場景」不同。因為多數用戶在用 Line 語音的場景是個人間的聊天,比較隨意、而且時間只有幾秒鐘,常常一則錄音裡只有一句話,所以講錯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當然也就不需要「暫停」和「刪除重錄」。

另一個常見的場景是發生在使用者在路上走路不好打字聊天時,這時他們通常會用語音講話,所以在UI的設計上,才會只保留一顆大大的錄音鈕,去除其他不必要的按鈕來確保用戶不會按錯。

兩個通訊軟體的語音UI。(左邊是微信,右邊是Line)

當我們在考慮使用哪一種UI元件時,其實也是看場景。

來看下面這篇貼文,你認為A和B哪個比較好呢?

圖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dodontuiux/photos/pcb.203752651092159/203752571092167/

這篇貼文直接給出了答案:A比較好,原因是因為他把所有的選項都 show 出來,用戶可以第一眼看到所有的選項,而且省去一下點擊。看似很正確,但我認為這仍然是「看情況」

雖然下拉式選單(menu)確實被很多人認為是易用性不好的 UI 元件,但我在這4種「場景」下仍會使用:

  1. 較希望用戶選擇A選項,但B選項又不能刪除時,這時就可以把A選項設為 default,把其他選項隱藏起來。
  2. 如果用戶90%都選選項A,僅10%用其他選項,這時也可考慮僅顯示A選項,隱藏其他。
  3. 如果選項A是高頻選項,其他都是低頻選項時。
  4. 選項數過多時。(通常是超過7個的時候)

在以上的場景中適度隱藏選項,可以有效降低畫面的複雜度以及用戶的認知負擔。

再來看看硬體產品的例子吧!比如我們每個人家裡都有的電風扇,用戶在使用電風扇時有哪些特別的場景需要考量呢?

隨便舉幾個常見的場景:

  1. 晚上睡覺吹電風扇:早上剛起床覺得冷想要把電風扇關掉,此時房間是暗的,根本看不清楚開關在哪?而且我們窩在被窩裡正爽,要特地爬起來,手勾到電風扇那邊去關閉,超級痛苦!所以才有了無線遙控器的設計
  2. 家裡養貓:如果按鈕設計在電風扇的底部,那貓會一直去把電風扇關掉(手賤),所以才有了上控式的按鍵設計
  3. 不好彎腰的老人家:通常會用「腳」來開關電風扇,不過如果大家有用腳按按鈕的經驗就會發現其實要對準、按下對的按鈕,其實沒那麼容易,所以才會把按鈕設計的特別大,還有凸起,讓你知道有確實觸碰到按鈕
圖片出處:PCHome

以上的設計都是因為考量了使用者的「場景」。

需求

需求有分深淺,而我們通常會希望盡可能滿足使用者「底層」的需求,而不是「表面的需求」。

以下面這張圖為例,你認為哪一個「找不到商品」的UI比較好呢?

圖片出處:https://www.facebook.com/goprotozdesign/photos/a.1791144137878994/2613456775647722/

如果只思考「表面的需求」,問句可能就是「要如何呈現給用戶一個美觀又直覺的空值畫面(Empty State)」?所以會接著思考:

  1. 如何讓用戶可以一目了然現在的情況?
  2. 插畫是否比純文字更好?
  3. ...

但這些問題是重點嗎?

如果思考需求的深處,用戶看到這個「找不到商品」的畫面當下,他的需求是什麼?

需求應該是「他想要找某個商品」,那問句可能會變成:「那我們該如何更好的滿足他想要找到自己想要商品的需求?」,可能的設計方案也隨著誕生:

  1. 放幾個和他搜尋字詞有相關的商品
  2. 考慮到他可能打錯字,所以我們可以詢問用戶:你的意思是不是「XXX」?讓他可以直接點擊,不需要再重新打字
  3. 又或是直接放上本網站前十大熱門商品(大家都在買這些)
  4. ...

如此一來是否有更高的機會能滿足用戶的需求?而且還能提升商業目標。

進一步思考:產品目標或商業目標

除了用戶需求外,也需要思考產品/商業的目標是什麼?

從產品的角度出發,去思考這個畫面是希望用戶做什麼事,對我們的商業目標有什麼影響?以上述的例子,就是考量到我們希望用戶盡可能消費,所以當然不想浪費任何一個能夠向用戶推銷商品的機會,所以我們可能會盡量讓商品有更多曝光的機會,但又不能嚴重影響使用者的體驗,我們會在這之間做出平衡。

小結

看完上面的說明,你可能發現用戶、場景、需求這三個元素似乎很難拆分開來討論,比如說同一個用戶,因為場景的改變,需求也跟著改變了,沒錯,這三個東西並不是分開的三個概念,而是環環相扣、密不可分的關係,在討論時也應該綁定在一起討論。

所以未來遇到任何設計方案時,思路會是:

什麼樣的用戶,在什麼樣的場景,有著什麼樣的需求?

完之後,對一個問題或設計方案,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進階思考

當然,評估一個 UI 設計方案,並不只會考量到這三個元素,不過這卻是很好的開始,因為我們會期望先從一個比較高的視角來切入,確認好用戶、場景、需求之後,我們才進一步考量介面細節的問題。

圖片來源:企業該如何在UX上邁出第一步?

從上圖的《使用者經驗要素》來看,這篇講到的三元素大概位於「策略層」,確定了策略層後就可以逐步往上面的層次走,好讓我們的設計方案是有下至上,由深層至表層,都有充分的依據和完整的思考。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還可以,可以幫我拍手 1-10下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可以幫我拍手 10-30下
如果你還想再看到更多文章,可以幫我拍手 30-50下
按住拍手
就可以連拍哦 很感謝你的鼓勵!👏👏👏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產品設計/UI/UX的小知識,可以追蹤我的IG帳號👇

我的 instagram : uiux.stone (點擊圖片即可)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