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科技 UI/UX 實習面試經驗分享

善用「STAR 原則」,讓面試官看到你的作品亮點

--

趨勢科技是繼 Dcard 之後的第二次視訊面試 (點我看 Dcard 面試心得),因為現在人在上海交換,必需連 VPN 翻牆才能進行視訊會議,但是宿舍網路世界慢,所以之前我是到設計系館二樓面試,結果網路更弱又不穩定,最後只能語音通話,還聽不清楚對方在講什麼⋯⋯。有了上次的慘痛經驗,這次我就到圖書館外面面試,果然網路超順。

最後的結果是⋯⋯成功錄取了!

1自我介紹

從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點切入。

  • 過去|快速帶過履歷重點:學歷、如何接觸到 UI/UX 領域、工作經驗
  • 現在|經歷跟成績會說話:在工作中學習到的(對設計的認知)
  • 未來|對眼前職位跟公司的期待:為什麼想加入趨勢科技

2參與過的專案

上次的面試因為劈頭就描述細節,反而讓人抓不到重點。感謝朋友提點我,學會了 STAR 原則:

STAR 原則幫助你在混亂中建立秩序
  • S (situation) 情境:專案的背景情況
  • T(task)任務:在專案中擔任的角色、具體工作內容
  • A(action)行動:為了完成任務採取哪些實際行動(為何要這樣設計)
  • R(result)結果:任務在執行後的結果和效益

這樣的敘述方式可以讓對方全面性瞭解地瞭解你和這個專案的關係。這次我舉的例子是 BotBonnie 的 landing page redesign 還有 Pinkoi 的註冊登入頁 redesign,對方也有提出一些設計上的問題:

  • BotBonnie 新的 landing page 有什麼是舊的頁面沒有的?(很多的文案)我怎麼安排這些資訊?(依重要性排列,越重要的放在越前面,結尾再來個 CTA)怎麼知道有符合到老闆的需求?(其實我⋯⋯真的不知道,但當時老闆有給我不少國外 Chatbot 的網站參考,大概可以瞭解他們的喜好風格,前後出了四個版本左右的設計)
  • 我把 Pinkoi 所有的登入方式放在同個頁面,但如果 Pinkoi 想要的是增加 Pinkoi account 的數量呢?(我會把註冊 Pinkoi 帳號時,需要填寫的欄位列出,下方放上「以社群帳號方式登入」)

3平台設計經驗

因為我提出的例子是網頁設計和 app 介面設計,對方問我有沒有平台的設計經驗,剛好 BotBonnie 就是打造聊天機器人的平台,我提到的有:警告對話框文案設計、提升表格易讀性、優化推送通知流程、制定一套設計規範。

結果在提升表格易讀性的設計裡,還是有很多我之前沒想過的問題:

  • 我把原先「綠−黑」的 toggle switch 改成「綠−灰」,然後把勾勾和叉叉拿掉,為什麼這樣做?(我覺得黑色的顏色太重,會干擾使用者視覺,但我沒有實際的數據或回饋,只是個人猜想。至於勾勾和叉叉部分,當時也是覺得會使畫面雜亂,但後來發現這可以幫助色盲使用者判別開關狀態)
  • 為什麼選擇增加「類型」的欄位,把資訊都集中在同一個表格裡?(想要讓畫面看起來更清爽)
  • 使用者最常使用到的功能?(這部分也只是猜想,我覺得應該會是「發布狀態」因為活動檔期過了以後就要把它關閉)
重新設計表格,提升易讀性

會針對專案的細節去問問題,除了是考驗對自己經手過的專案是否足夠熟悉之外,對方也是想瞭解你如何去思考,還有面對問題的臨場反應。

4其他問題

  • 為什麼想加入趨勢科技?(為了補足 UX 經驗的不足,過去的實習大多是以個人主觀想法產出介面,沒有經過測試驗證,非常可惜,希望可以做更多的研究和分析,不想要只是單純的視覺設計師)
  • 開放提問(我問的問題有:趨勢科技有沒有一套視覺規範?我能直接參與到使用者測試嗎?為什麼選我面試?)

5HR Interview

和設計師團隊面試結束一個小時以後就收到 HR 來信通知隔天要進行 HR Interview,歷時 20 分鐘左右,是滿輕鬆的談話,主要聊到的有:

  • 我的求學經驗、為什麼到上海交換
  • 為什麼想加入趨勢科技、這個職位符合我的理想嗎
  • 未來的人生規劃、有想繼續就學嗎
  • 我有投遞其他公司的實習或工作嗎
  • 有沒有意願加入趨勢科技團隊(當然有啊 XDD)

接下來就是確認薪資和上班時間跟地點。

成為更成熟的設計師

選擇加入趨勢科技一方面是因為它是間規模滿大的公司,和新創公司的運作模式、產品開發方式勢必有很大的不同,我想瞭解他們的專案設計流程;一方面是因為我缺少 UX 經驗,沒有做過量化分析、質化研究,沒有測試驗證過自己的設計,我想做出更有根據和說服力的設計,同時不失美感和情感。

對於本文有任何建議、回饋、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也可以透過我的 Facebook 聯繫我 🙌🏻

--

--

Kathryn Wang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先好好過生活,才能好好做設計🌞 ig: @read_and_re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