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本科系、無工作經驗,如何準備UI作品集?

我是Lena,一名透過自學從金融轉為設計業的UI設計師。這裡會分享轉職路上到進入業界的心得與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每位想轉職為UI設計師的朋友!
Source: unsplash

嗨,大家好我是Lena,自從「商學院轉職UI設計—自學方式分享」文章分享以來快一年的時間,收到了很多想轉職的人來信詢問關於作品集的問題,剛好上次準備RAR設計小聚閃電講單元的時候,也稍微提到了如何準備作品集,因此決定透過這篇文章分享得詳細一點,主要針對非設計本科,正要開始找第一份設計工作的讀者。

作品集的目的

提到設計求職第一個好像都會想到需要「作品集」,作品是判斷設計師能力強而有力的證據,也代表著個人形象。若有工作經驗的話,也能夠展現過往經驗和成長的媒介之一,因此在求職上,我們需要一份好的作品集來幫助面試官、公司初步認識我們。

非本科系,作品集可以放什麼?

如果你跟我一樣非設計本科畢業,在學時沒有任何設計的相關作品和比賽經驗,那也別擔心,就大膽放自學時的作品吧!學習階段應該練習了不少不同型態的作品,App、網站設計、插畫、Icon或是動畫等等(任何你喜歡的:)),如果是App或網站設計的話,可以試著整理一下當初設計時的流程和想法,以下提供參考:

  1. 目標用戶
  2. 功能架構
  3. Wireframe
  4. Mockup
  5. Prototype(或是操作影片)

其實就是開始設計稿以前的規劃研究部分,其他如Persona、或一些常見的分析,都可以自行斟酌要不要放入(但也要避免過多流水帳),主要讓看作品集的人能夠大致了解設計脈絡,而不只有光鮮亮麗、背後卻可能毫無邏輯的設計稿。這部分建議至少挑選一個主打的作品呈現,之後在面試時也能派上用場。

除了設計稿外,可以在每個作品旁都放上一段簡介,大致介紹作品的標題、背景、想解決什麼問題與自己擔任的角色…等。

作品集準備原則

選擇好內容之後,該全部放到作品集內嗎?我們可以根據以下兩點來篩選:

  1. 根據應徵職位調整作品集內容(7:3/8:2)
  2. 內容在精不在多

到底要放多少作品呢?放太少會不會更顯得自己毫無經驗?如果應徵的是UI設計師職位,建議作品內容約有7~8成與UI設計有關,主打、較完整的專案約2~3個,與UI有關的(如icon、頁面插畫)則斟酌各放入1~2個,剩餘的2成展現,用意在告知對方「除了UI設計以外,這些我也可以做到」。同樣的,若是應徵平面設計師職位,則多放一些Banner、海報、名片設計等相關的作品。

臨摹的練習稿建議避免放入,若APP、網站有很多頁面的話,挑選主要功能頁或是特色功能,在排版上也盡量能夠清楚、大方的展示設計亮點。如果有使用樣機展示的話,也可以挑選最新款的機型,符合趨勢。有上架的作品,也別吝嗇放個連結。

優先挑選出符合應徵職位,且自己最喜歡、最有把握的作品,然後把它放在最顯眼的地方吧。精選出相對有品質、整理有序的作品,比數量多、近看卻參差不齊的練習品好多了。

作品集呈現方式

要用什麼方式呈現、交付作品集沒有一定的方法,這邊舉例幾個比較常見的方式,不過優缺點和到底適不適合也是眾說紛紜,就留給大家自行評估吧!

PDF

優點:不會因為瀏覽者的裝置不同而影響呈現,或是跑版問題。

缺點:若篇幅太多需注意檔案大小,如果用附件方式也建議在信件內提醒一下。

個人網站

優點:客製化且較有互動性,順便展示自己的網站設計能力(?)

缺點:對方網路太慢跑不出來、或因裝置不同可能導致閱讀體驗變差,完成後建議使用不同尺寸和裝置瀏覽一下。

關於個人網站的製作方式也有很多種方法:Wix、Webflow、Wordpress…或是自己寫一個!有機會再針對這方面多做介紹:)

issuu

優點:模擬真實書本的閱讀體驗(?)

缺點:用手機閱讀體驗較差,畫面被壓縮。人資想快速閱覽的話,翻閱的效果顯得有點多餘。

不論用哪一種方式,都盡量避免將沒整理過的、一成堆的壓縮檔或作品原始檔直接寄給對方,對方打開來不知從何看起很可能直接關掉,也就錯失了一一開始的目的。

相關資源

這裏附上幾篇文章供大家參考:

最後也建議大家開始準備前,可以多看看其他設計師的作品集是如何排版和展示的,沒有最完美的方法,盡力把每一次做到最好就夠了。

下一篇文章主題預計是面試時遇到的問題分享,有興趣的朋友們歡迎持續關注。謝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見啦:)!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點 Claps。
如果你有更多相關問題或經驗想跟我分享,歡迎寄信到 ahri.lena.ty@gmail.com 或私訊 Instagram.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