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PD學員轉職成功故事#4:湯又嫣|會計到產品經理,最後攻讀碩士,夠想要,你會想方設法去完成!

「最重要的是,你必須足夠堅定,因為過程中有太多挫折是沒有辦法跟別人說的,而就算說了,那些跨不過的坎或瓶頸還是要由你自行突破。」

前言

在《學員轉職成功故事》的系列文章中,我們找來五位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設計師、產品經理,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真實經歷、轉職過程中面臨到的挑戰,以及透過 Simon 的線上課程《產品設計實戰:用Figma打造絕佳UI/UX》學習所得到的收穫;希望藉由他們這一路走來的故事、經歷,帶給正處於徬徨中的你更多的鼓勵、自信與力量!

這一次我們邀請目前在美國攻讀碩士的湯又嫣 Ruby,從會計本科專業轉換到手機遊戲公司擔任 PM,一路上,Ruby 經歷了非常多的掙扎,當中更包含了離開夢想公司的決定。過程經歷的焦慮痛苦,支撐她堅持下去的是對設計不變的熱情。

相信正在閱讀的學員們在決定轉職後,也曾經歷各種選擇與掙扎,讓我們將 Ruby 的經歷作為參考,找到心中的熱情所在,並順利轉職到夢想中的職位。

學員背景

剛接觸到 UI/UX 設計時,覺得滿好玩的,跟平面設計有點關聯,但更講求邏輯性、架構更清晰;對我這種嚴謹的人來說,是一個滿喜歡且適合的方向,因此覺得 UI/UX 是一個我可以繼續鑽研的領域。

對設計的熱情,跳脫既定職涯道路

湯又嫣(以下簡稱 Ruby)目前在美國攻讀創新管理碩士,未來打算留在當地就業,前一份工作則是在手機遊戲公司擔任 PM。然而,回到 Ruby 大學時期,其實所學的領域跟 UI/UX 設計完全不相干 — 會計系,因為對於會計沒有興趣;相反的,對設計則是充滿熱忱。

因此, Ruby 利用課餘的時間報名設計補習班,學習平面設計、累積專案作品。多數大學同學畢業後,紛紛進入會計事務所就職;Ruby 則是費盡心力轉換到嚮往的領域,找到了第一份設計相關的工作。

在 IT 公司擔任平面設計師的期間,主要負責設計公司網站、展覽 Banner 以及產品手冊。然而,工作一段時間後, Ruby 發現自己對於創意表現的掌握沒有很在行,即便順利完成主管交付的任務,工作成果卻沒辦法為她帶來太多成就感。

接觸 UI/UX 設計,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的工作

因緣際會之下,公司決定開發新軟體,Ruby 被指派了介面設計的工作,在完全零基礎的情況下,開始 UI/UX 設計的初體驗,也因此挖掘出對 UI/UX 設計的興趣。相較於平面設計,UI/UX 設計有更多的邏輯與脈絡思考,對於嚴謹的 Ruby 來說,更符合她的性格,也更容易產出滿意的作品。

在這次的接觸後,Ruby 萌生轉換跑道到 UI/UX 設計領域的念頭,開始尋找新的機會。經過一番努力,拿到夢想公司「簡訊設計」的 offer 擔任網站企劃。在簡訊設計的這段時間,因為是接案公司的關係,Ruby 時常與客戶接觸、收集需求、提案,再與公司的設計團隊開會討論。

離開夢想公司,調整自我心態

與客戶、內部團隊一來一往的過程,對 Ruby 來說非常地艱辛。因為相對缺乏經驗,加上在高強度、步調快的環境,一度讓她陷入自我懷疑,導致上班期間總是負面情緒高漲,間接影響到身體狀況。工作一段時間後,Ruby 下了人生中的另一個重要決定 — — 離開夢想公司,讓自己休息。

休息了三、四個月,Ruby 事後回想,其實不全然是能力問題,更多是職場溝通與衝突解決,她相信自己不是個沒有能力的人,同時對設計還有著放不下的執著,便調整心態、重新出發。

之後 Ruby 順利在手機遊戲公司擔任 PM 的職位,負責使用者研究、規劃網站及 APP 的功能和使用流程,也因為工作可以遠端的關係,就決定先到美國,邊工作、邊申請研究所,申請上研究所之後,才從手機遊戲公司離開,前往下一段旅程。

轉職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當時,我在沒有任何 UI/UX 設計相關經驗時進入了簡訊設計,然而進去之後,發現一個大問題是:我很難跟上其他同事的腳步,就像是小白兔誤闖叢林一樣,讓我產生巨大內耗。

第一個問題:需要不動搖的決心

回顧 Ruby 的職涯,她分享在轉職中遇到的問題,第一個是在準備轉職時,需要下非常大的決心,並堅持下去。舉例來說,Ruby 在大學時為了轉換領域到平面設計,犧牲了各種與朋友、同學相處的時間,同時當大家都有明確的畢業出路時,必須獨自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面對未知與徬徨,能做的就是盡全力完成自己設下的目標、把握所有能抓住的機會,包含自告奮勇地設計系上活動的文宣和平面刊物、自費印出自主專案的作品並報名市集擺攤籌措下一個專案的預算等,在這樣的努力下產出一份完整的作品集,找到平面設計的工作。

另外,從平面設計轉換到 UI/UX 設計的這段期間,也盡可能的自主學習相關知識,像是註冊線上課程。在此,她表示 Simon 老師的產品設計實戰非常適合初學者,架構、步調非常清楚,可以完整的掌握 Figma 這項設計工具,但也需要確實跟著作業練習,才能真的上手。課程提供的雙週報和社群,也都幫助她掌握設計的新趨勢。

第二個問題:短時間衝刺,後續仍需努力補齊實力差距

實際轉換到 UI/UX 設計的工作後,Ruby 發現自己的實力跟不上工作需求而感到挫折。當初應徵簡訊設計的職缺時,發現職缺清單上她每項都有碰到一點,但每樣都不專精,於是上網大略瀏覽了 UI/UX 設計作品集的準備方法,快速補齊需求,應徵後,也真的錄取了。

但錄取後才發現,短時間衝刺得到的作品集不代表真的有實力。簡訊設計是步調非常快的接案公司,不僅要對內溝通設計,對外還要與客戶提案,所有事情對 Ruby 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像是小白兔誤闖叢林,產生巨大的內耗,同時也陷入自我懷疑。

Ruby 分享當時她的做法是,先離開當下的環境,當作充電轉換期。如果真的很不快樂,強迫自己並不是個好方法,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同時不要懷疑自己的能力,很多時候不是自己能力不夠,只是在溝通上有阻礙。

Ruby 做了一番掙扎才決定離開夢想公司,然而,這一段經驗也成為她職涯中重要的養分。在這段經驗之後,Ruby 透過寫日記的方式進一步了解自己的不足以及需要加強的部分。她提到,寫日記能幫助自己反省、盤點思緒,讓自己過去的經驗轉化成未來行動的參考。

最後的問題:準備作品集重點,凸顯自己的專長

在準備作品集時,Ruby 覺得最重要的是邏輯脈絡,好的作品集就像在說故事,故事的脈絡包含:你在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解決了什麼問題,最後的成果為何,讓讀者透過作品更進一步地了解你以及你的能力。

例如,Ruby 申請研究所的時候,由於前一份工作沒有參與 UI 的產出,作品集的視覺性內容可看性不足。她的解決方式是:將重點放在前期的使用者研究,例如,數據分析和使用者訪談洞察,將邏輯脈絡整理清楚,把思考過程用有趣的敘事方式帶給觀眾。

同時,Ruby 擔任 PM 的期間發現比起 UI,本身對 UX 更感興趣,在工作中有意識地選擇專注在使用者訪談或資料分析等面向,因此相關的材料較多,也方便在後續面試準備時,能有相對應的故事打動面試官。

總結反思

關於轉職,首先你要足夠堅定,再來你要瞭解你會非常孤單,一開始可能是沒有同伴的,所以要更主動;另外,我一直相信著,當你夠想要的時候,你自然就會想盡辦法去達成目標。

積極主動,全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當 Ruby 獲得碩士通知後,她利用等待開學的時間,積極主動地寫信詢問教授、旁聽當地公立大學的設計課程,也為一路走來的職涯提供註解:當確定好目標,就盡全力達成。 Ruby 也分享未來想要找的工作會鎖定 UX 研究員或策略分析師相關的工作,符合自己的個性,嚴謹並注重邏輯脈絡。

態度堅定,找到可以支撐自己的信念

Ruby 想要分享給正在準備轉職的學員一些話:首先最重要的是心境,態度一定要堅定。過程中一定會有非常多痛苦和掙扎,但要堅信自己做得到,可以回想自己的初衷,從中選定可以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

舉例來說,Ruby 非常確信自己對設計的熱情,不論如何都想朝這方向走,也是這樣的信念幫助她面對轉職路上的不安、焦慮與徬徨。轉職,就是選擇走與別人不一樣的路,一定會有更多挑戰。

難免孤單,盡力尋找社群支持及同領域交流

轉職不僅會犧牲許多跟朋友同學相處的時間,也無法避免孤單。一定要堅定自己的內心,調整好自己的心情,往外拓展自己的人脈。找同領域的交流對象,能有效的減緩自己的焦慮和孤獨,當然,過程中的瓶頸還是得靠自己突破。

跨出舒適圈,主動摸索

最後一點,要勇敢跨出自己的舒適圈。待在舒適圈是無法轉職成功的,因為轉職就是做跟別人不同的決定,去找出各種能幫助自己的資源,去開口尋求專業建議,下一步都是靠自己的主動走出來的,當你夠想要,你就會去達成。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AAPD 的使命是培育世界級的產品設計師,我們致力於設計教育以及創造產業社群的交流與互動。我們長期關注 UI/UX設計、個人成長、職涯發展、設計趨勢與科技動態等議題,同時也期待 AAPD 成為一個設計產業進步的推進器,去幫助設計師思考如何夠過設計的力量,為組織與產品創造更多的影響力,並且讓產品設計成為企業的核心價值之一。

▶ 了解更多 AAPD 傳送門: https://portaly.cc/aapdgo
▶ 和超過 6,000 人一起學習產品設計: https://hahow.in/cr/uiux-figma

--

--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We share digital product design experiences & help designers find their purpose and passion. Follow our Medium Publication ↑ and Facebook http://fb.me/aapd.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