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duct Designer 的面試準備、面試流程、技巧分享

如何在一個月內從 6 間面試的公司拿到 5 個 offer

Sam Ho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11 min readMay 21, 2021

--

繼上一篇 寫在離職半個月之後 — 一個新創 Product Designer 的反思、職涯期待與選擇 後,本文想要與大家分享一個 mid-level 的 Product Designer 如何準備面試,面試時可能會遇到的流程,以及個人試過一些效果還不錯的技巧。

本文皆為個人觀點,分享在 Momo、91APP、iChef、Snapask…等 6 間公司面試的準備過程、面試流程。

前言

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到對 UI、UX、Product Designer 面試過程不瞭解或感興趣的朋友,期待能透過這裡的一些資訊,讓準備面試的過程與面試當下能夠更有信心、也能減少一點焦慮或不安的感受。

前陣子聽到一句話:

“The more you know, the less you fear.”

希望閱讀完的各位都能有所收穫,求職無往不利!

面試前的準備

面試前的準備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1 瞭解公司產業、文化、價值主張與商業模式

在投遞履歷時,其實就可以先對不同的公司稍微去做研究,並在求職信中解釋自己為什麼適合這間公司。較重要的是在面試前針對不同公司的產業文化、價值主張及商業模式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如此一來在面試時可以更凸顯自己與該公司文化契合的地方,也能讓面試官瞭解這位面試者是認真來求職、有事先做過功課的。

通常可以從幾個地方著手:

  1. 公司官方網站
  2. 求職網站上的公司介紹及職位描述
  3. 尋找公司相同部門的主管、員工,或是相關人員的新聞、採訪、演講…等
  4. 面試趣(對我來說是蠻有幫助的網站,能先有個底面試時對方會關注什麼點、經過哪些面試流程,但需要撰寫自身面試經驗或付費才能解鎖)
  5. 比薪水(跟面試趣是同一間公司做的,能發現一些公司內部員工對公司的評論及想法,一樣要分享或付費才能解鎖)
  6. 直接透過 Linkedin 邀請該公司的設計師出來喝杯咖啡

以上內容在面試前已經相當足夠,要研究多深就看有多想加入這間公司了。

#2 準備一段精準的自我介紹

人的注意力其實相當短,往往在 1~3 分鐘內的自我介紹只會對開頭及結尾有印象,因此如何準備一段精準且能引導他人注意力的自我介紹相當重要。我個人使用的架構為:

  1. 過去的職位、主要負責內容、主要成效
  2. 學經歷如何讓我在這個職位上比別人有更多的優勢
  3. 我把自己定位為一位「XXX」,希望在「XXX」方面可以為公司帶來更多價值

這樣做的目的為在一開始快速讓別人瞭解自己的價值,中間在描述學經歷時也能讓對方關注在自己較他人突出的方面,最後再主動在面試官心中建立一個形象,並引導接下來的對話。

#3 準備好面試常見的基本題

在面試前準備好這些問題,被問到的時候也不會顯得手足無措。

  1. 基本類(個性、工作習慣、團隊合作、職涯目標)
  • 用三個形容詞形容自己?
  • 最大的優點及缺點?
  • 跟團隊是怎麼合作的?
  • 有沒有起衝突的時刻?怎麼解決?
  • 工作經歷中最挫折的時刻?(幾乎每間都有問)
  • 工作經歷中最有成就感的時刻?
  • 為什麼想來這間公司?
  • 為什麼想要轉職?
  • 為什麼會從過去的主修投入到產品設計這個領域?中間做了哪些努力?

另外也分享一些曾經被問過的專業技能問題,基本上只要不是太久遠的專案都應該很好回憶。

2. 專業技能類(設計節奏、使用者研究、設計瞭解程度)

  • 使用者研究的樣本是怎麼決定的?
  • Design system 的顏色用什麼依據去訂定?
  • 求學背景如何幫助/應用到過去的專案中?
  • 設計一個項目的時間?(通常在節奏比較快的公司被問到)
  • 對程式的瞭解程度到哪裡?

#4 準備向公司提問的問題

所有的面試在最後一定都會被問到「還有沒有什麼問題」,這邊可以事先準備3~4個問題,重要的原則是:

問自己真的想要瞭解的問題

千萬不要看到別人問了什麼就跟著照問,而是要關注自己真正想要瞭解的地方。對方在回答後,也可以針對回答中的內容再進一步聊下去,讓面試官瞭解你是真的對這一塊有興趣。

與各位分享我準備的幾個問題,可以作為參考,但還是需要根據自己想了解的部分去做提問。

  1. 文化契合度:公司設計部門的編制與協作流程
  2. 對未來職位的期待:應徵職位未來會主要負責產品的哪些部分
  3. 設計部門的資源:數據分析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

#5 準備「為什麼這間公司應該 hire 我」的原因

如果真的很想要進入這間公司,請先準備好為什麼這間公司應該 hire 我的幾個原因,並在面試過程中主動向面試官提出。這麼做不僅會讓面試官對這個面試者的印象加深,更可以讓對方意識到你對這間公司的產業、策略、發展方向有更深的瞭解。

舉例來說,我過去有曾經執行過跨國易用性測試的經驗,我認為對於貴公司在亞洲各國佈局的策略上能更有幫助。

面試流程

面試流程會根據公司重視面試者的程度而有所區別,不外乎會有幾個基本的流程可以先進行準備,若公司想要進一步瞭解特定的面相,則會進行一些特殊流程。

基本流程

#1 Phone Interview 電話面試

通常會由HR來進行,主要會詢問一些個性、合作模式、加入動機等基本問題,可以參考上面的面試基本題。沒有問題就會進入後面的流程。

#2 On-site Interview 現場面試

疫情下的 on-site 面試情況。Photo by Maxime on Unsplash
  1. HR:關注的點與電話面試中類似。
  2. 設計主管與未來的設計師同事(Interview with peers):這部分主要會關注設計能力、與團隊互動的契合度、工作習慣…等,也會問到比較細的設計細節、邏輯、如何做設計決策等內容。
  3. CEO、CTO:比較關注的是公司文化與個人的契合程度,或是加入公司後的發展空間。

#3 Portfolio Review 作品集分享

較為理想的做法是作品集網站外,再製作一份呈現過去作品的簡報在現場面試時使用,不僅可以針對現場面試去控制節奏與內容,還可以將專案的過程視覺化,以故事化的方式去闡述。

因為面試的時程比較趕,我決定直接在面試時分享作品集網站的內容,雖然說整體敘事上沒有什麼大礙,但也體會到在一些文字敘述上若能以簡報呈現將會更為精簡與流暢。

在敘事架構上,可以使用 STAR 原則快速交代專案的背景,接著就在一開始帶出專案的結果,快速讓聽眾在注意力較為集中的時候,能先聽到重要的內容。

特殊流程

#1 Design Exercise 設計作業

通常會拋出一個問題或是設計好的情境,請你設計一個解決方案,最後成品的呈現形式可能也會有所不同,可能是 wireframe 或是 mockup,我在 iChef 的 on-site 前有經歷過這個流程,當時大概花了 8~10 小時在 Figma 上完成。

在呈現時可以提到因為時間因素而沒有考量進設計方案的面向與設計細節,讓面試官瞭解其實有考慮到這些情境與範圍,只是礙於時間關係沒有完成。

現在似乎比較少公司採用這個面試流程了,除非對這個公司有較大的熱忱與加入動機,不然投入大量時間在一項作業中其實非常耗費時間與精力。

#2 Whiteboard Challenge 白板挑戰

Photo by Tool., Inc on Unsplash

相較於 Design Exercise,Whiteboard Challenge 能同樣看出一個面試者的專業技能,更可以透過現場互動來瞭解面試者的溝通、臨場反應能力,最重要的是—不會在面試前佔掉面試者的大量時間。

簡單來說,Whiteboard Challenge 主要是現場會給出一個情境,需要面試者在現場確認需求、使用者、情境、技術與設計限制,提出設計方案,確認驗證方式的過程。

這是一個在過程中需要與 PM、設計師或是工程師大量溝通的流程,如果之前跑過專案開發流程,這個面試環節應該不會過於太過困難,只要確保能保持溝通、解釋好自己提出的設計方案就沒有問題了。

如果想要瞭解更多,可以參考 AAPD 的這幾篇文章:

#3 App Critique 設計批判

通常會選擇一個日常較常使用到的產品討論設計上的優缺點,從各種面向切入,例如:UX(導覽系統、使用流程、資訊架構)、UI(元件、顏色、字體)、互動設計、動畫設計、商業面向。

這部分我在2間公司面試流程中碰過,而且都剛好是批判自家的產品,其實針對上面的幾個方向去討論就沒有什麼問題了。

如果想要瞭解更多,可以參考 UX 四神湯的這篇文章:

以及前 Facebook 的 Product Design VP Julie Zhuo 的這篇文章:

面試結束後

#1 面試感謝信

在面試結束後請務必寄一封感謝信給設計主管、設計師或是 HR,展現面試的誠意,也讓參與決策者能對這位面試者的印象更深。

#2 寫下面試中的收穫與反思

可能是自己還可以多準備的內容,或是可以改善的環節,也可以記下這間公司的文化、組織編制、未來發展方向…等。面試跟產品一樣,也需要不斷在一次次面試過程中迭代。

結語

在疫情之下找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最後幾個 on-site 面試流程因為台北發布三級警戒而臨時改成線上進行,比較可惜無法到現場去感受公司內的氣氛與辦公室環境。

從開始求職到完成所有的面試流程其實不到1個月,除了 iChef 最後收到感謝信之外,其他 5 間公司都順利拿到了 offer,最後在考量職涯期待與團隊契合度後,決定在未來加入 Snapask。希望以上的內容都能幫助到各位,也希望有機會可以分享在下一段旅程的想法。

祝面試順利!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

Sam Ho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A senior product designer studying interaction design at CMU. I meticulously craft every detail with intention and purp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