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觀察 — Slack 推出新 logo,你喜歡嗎?

Slack 出版五年後首次 logo 與品牌 Redesign,新的 logo 有人喜歡、有人討厭,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Jasmine Li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7 min readJan 24, 2019

--

Image Source: Pentagram

自 2013 年後迅速崛起的團隊溝通平台 Slack,原本只是一個新創遊戲公司內部使用的協作工具,後來遊戲沒有做成,反而是 Slack 成了深受眾人喜愛的產品。

原本的 hashtag logo 也是在 2013 年首次推出時的元祖設計,在這五年內 Slack 都沒有對品牌設計做太大的變動,這次藉著 2019 正式 IPO 之前進行一次全面更新,引發熱議。

這 Logo 是誰設計的?

這波品牌形象重塑,Slack 找來了紐約知名設計公司 Pentagram 協助內部團隊一同重新設計,專案領導人是 Pentagram 的合夥人之一 Michael Bierut。

Michael Bierut 跟我老闆是同期的設計師,從出道時就非常有名。在他的眾多作品之中,我最喜歡 MIT Media Lab 的 Logo 組,他巧妙地運用有限的視覺材料,組成一個個獨一無二的 logo,仔細看的話可以發現每個 logo 都是由各系別的英文首字所構成。

Image Source: Pentagram

討厭派來說說為什麼討厭

原本好好的,為什麼要改呢?

每天在手機上看到 Slack 標誌性 hashtag logo 的地方突然被一個陌生的圖案取代了,原本完全不需要經過思考的動作似乎多了那半秒鐘的遲疑時間。

雖然「不習慣」不等於「不喜歡」,但毫無預警的變動令我對眼前的事物下意識產生些微的警戒與質疑。

Image Source: Slack Official Blog

新 logo 好普通,沒有象徵性

原 logo 是個明顯的 hashtag 符號,hashtag 是每一個 channel 的標籤符號,無論是開新的 channel 還是呼叫既有的 channel 都是運用 hashtag,是產品的主要功能與特徵之一,可見此符號之於 Slack 的特殊意義。

相對起來,新的 logo 無法讓人直覺聯想到 hashtag,跟產品本身的連結似乎就變弱了。

形狀引發各種聯想

有人說新的 logo 長得像風車,也有人說像圍成一圈的四隻鴨子,許多設計師立刻做出一些搞笑版的 Slack Logo,有些還真的長得很可愛呢!

設計 logo 時最忌諱的就是讓人聯想到負面的事物,然而許多人指稱 Slack 的新 logo 長得神似惡名昭彰的納粹符號,這在歐美是絕對的禁忌。

喜歡派來說說為什麼喜歡

精煉、簡潔的色彩

Slack 在官方網站提到,舊 logo 由多個顏色組合而成,痛點就是沒有辦法自由運用在各式各樣的背景上,非常容易撞色或是色彩搭配起來變醜,但總不能保證 logo 永遠只出現在黑白兩色上,更不用提 IPO 之後可能會有更多合作廠商需要使用 Slack logo,將 logo 的設計變得容易應用在任何介面上是主要目的。

一些失敗的 Slack logo 使用方法(Image Source: Slack Official Blog

於是新的 Slack 品牌視覺將主色系從十一個顏色減至四個基本色 — 天空藍、草綠、芥末黃與桃紅。並且保留了標誌性的茄子紫當作主要背景色。維持富有玩心的品牌個性,但更加精煉的色彩選擇。

我很喜歡多色的品牌視覺,像 Google 也擁有四個鮮豔的主色彩,充分展現了活潑玩心與躍動感,設計時運用主色的時候也比較彈性。

可自由變化的視覺素材

Pentagram 發想了許多品牌的核心概念,Michael Bierut 在與 Fast Company 的對談中提到,新的 logo 想表達合眾為一的概念 — 所有小零件聚集在一起完成一個更大的宏圖,而他認為原先的 logo 並沒有辦法充分展現此概念。

我一直都很喜歡單邊尖角的對話框形狀,這個形狀具有方向性但仍然保有存放文字的空間。當初我在進行 Skype 的視覺發想時,就很常囊括類似的形狀當作主視覺的素材之一。

2016 年幫 Skype 做視覺發想時的素材

Slack 新的 logo 正是由單邊尖角的對話框和完整的對話框形狀組合而成,對我而言這象徵了 Slack 的碎片化溝通方式,似乎可以看到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語的聊天。

這些對話框形狀拆解後也能夠自由伸縮延展,運用在任何大小的平面並組合成更多不同的型態,卻仍然保有 Slack 的新品牌視覺。

拆解 logo 後的形狀重組可以當作行銷素材(Image Source: Pentagram

永遠不會老去的雋永設計

Brand New 這個網站能搜集到這麼多重新設計過的品牌就知道,Logo Redesign 時常發生,大多數品牌都願意為了更符合當代的審美觀,或是為了展現公司重新出發的嶄新氣息,投入資源和人力進行設計。

現代的趨勢就是將 logo 扁平化、字體改成適合數位介面的無襯線字體。例如 Gap、Apple、Pinterest 等公司都做過類似的 logo 風格轉變,以符合時代潮流。

Apple logo 的演變編年史

在決定 IPO 後,Slack 的 logo 必須撐得住時代的考驗,需要歷久彌新並保有識別度,就像現在市面上許多歷久不衰的品牌 logo 一樣,就算過了數十年來看,這個 logo 仍然得是好看、好記、好用的。

正如首席設計師 Michael Bierut 所述:「這是個逐漸成熟的新品牌,如果要改變的話,此時不改,更待何時。」(原文:It’s a new brand coming into maturity now. If they were ever going to change . . . it was the now-or-never moment.)

或許這不只是單純的 logo 重新設計?

應該不難看出,我還滿喜歡這次 Slack 的改頭換面,不過身邊也不少朋友跟我持相反意見,於是讓我提起了進一步做研究並寫成文章的興致。

我的另一個猜想是:Slack 會不會是想要開發其他產品或進軍別的產業呢?

新的 logo 與 hashtag 脫鉤之後變得較為「普通」,Twitter 上有人說就算把它當成一個醫療用 app 也不會覺得奇怪。或許這不是個缺點,反而是個多方發展的機會 — 通用於各式各樣產品的 logo 能幫助 Slack 運用在任何產品上而不會顯得突兀。

所以,你喜歡 Slack 的新 logo 嗎?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手1-10下。
如果喜歡閱讀關於設計市場觀察,請幫我拍手10-30下。
如果單純喜歡我的文字,希望看到更多的話,請幫我大力拍手30-50下。
也請記得 Follow Jasmine Lin 或是數位產品設計 Medium 文章平台 As A Product Designer,讓我們與你分享更多好文章 😊更歡迎你在文章底下留言,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跟你討論或聊天!

--

--

Jasmine Li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UX Designer / Information Architect from Taiwan, now living in Se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