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X 設計師怎麼了解產品需求?

在這篇文章裡,我會分享五個搜集需求階段需要注意的問題,讓你在開始新的設計專案的時候就有良好的基礎。

這篇文章也有影片版唷

收集需求為什麼重要?

大部分的時候,UX 設計師都是在依據別人的需求設計產品。這些需求可能來自主管、產品經理或是其他的需求方。如果在專案的初期沒有好好溝通,很容易發生產品功能不符合業務期待、需求變更或是專案延期之類的意外問題。相反來說,如果在需求搜集階段可以釐清所有關鍵資訊,整個專案就會因為團隊有一致的理解與期望而順利進行。

在這個階段,我們需要與需求方討論五個問題:背景、成功的定義、可用資訊、限制與期待與合作方式。

1. 背景

首先當然需要確認的就是需求的背景,包含目標用戶、項目起因和動機。

很多時候,被提交到設計部門的需求只是一個更大計畫的一小部分而已。藉由了解需求的背景,我們可以知道自己在整個大框架下的角色,設想如何最大化 UX 的貢獻。

舉例來說,我們公司最近正在進行網頁的技術重構,在這個過程中,工程師需要設計師幫忙確認頁面上有哪些需要更新的地方。如果沒有溝通背景,我可能不會知道他們的重構計劃。但最後的結果是我們分享了彼此的年度計畫,然後一起規劃了一個改版路線,避免許多可能發生的問題。

2. 如何定義成功?

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定義專案的成功,也就是希望達到什麼樣的目標。

大部分專案的目標都可以簡化成提升或是降低某些關鍵指標,像是轉換率、互動率等等。這些指標可以幫助我們在需求上線之後,衡量成效有沒有達到預期。

如果一時之間沒有辦法想到合理的指標,我會建議先試著開放式的討論:如果專案成功的話,會發生哪些現象,然後再設想什麼指標可以測量這些現象。例如假設我要在網站上加入 Apple Pay 的功能,我會預期因為 Apple Pay 的方便性與知名度,會有足夠多的人使用這個功能,也會有高比例的人完成付款。這兩個現象就分別可以被使用率以及付款成功率所測量。

當然也有一些成效是難以追蹤的,像是品牌形象、設計一致性或風格等等。如果碰到這種情況不需要感到困擾,設計本來就會遇到不同的限制,而有的專案就是沒有辦法衡量。

重點是在需求會議上,我們可以用討論成功的方式,讓團隊有共同的方向。

3. 相關資訊

第三點是詢問有沒有相關資訊,包含了專案的相關文件、用戶分析、市場研究等等可以幫助我們設計的材料。

除此之外,還需要明確如果需要其他資料的時候應該怎麼獲得。

因為專案剛開始的時候,我們是不知道自己缺少哪些資訊的,反而是在實際研究與設計時才一步一步發現。這時候知道「誰」還有「什麼方式」可以協助我們,就可以大大地增加設計效率。

4. 限制與期待

第四點是限制與期待。

限制是設計上必須遵守或是一定要達到的要求。舉例來說,當產品涉及到隱私權,設計上就必須有充分的資訊揭露。妳也有可能遇到技術限制,像是資料庫、技術結構的缺陷,都會影響設計空間。

相較於硬性的限制還有一些軟性的期待,例如需求方偏好的設計方式。這種要求雖然不是硬性的,但如果讓別人失望的話,畢竟不是一件好事。你也可以透過這些期待,了解不同 Stakeholders 的訴求,這也會大大地幫助到日後的溝通。

5. 合作模式

最後一個問題是合作模式,也就是工作風格以及角色分工。

我是傾向獨立解決問題的人。與其跟別人一起發想,我更偏好減少討論的次數,因為這樣對我而言更有效率。但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模式,因此我會在專案開始時與對方溝通清楚合作方式。

角色分工也是重要的一點。一個專案要成功,除了設計之外還有很多步驟:執行前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討論研究,上線後也有分析、報告與結案流程。有些人會希望設計師在設計之外,也參與這些其他的步驟。也有些人則只希望設計師提供設計稿。

每個人、專案、乃至組織的工作方式都可能存在差異,所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明確討論會讓合作更加愉快。

謝謝你閱讀到這裡,也希望內容可以幫助到你。如果覺得內容有用的話可以幫我拍手、訂閱與分享。也別忘了在 Youtube 還有 Instagram 上追蹤我,我會定期以簡單的方式分享 UX 設計與產品管理的相關工具與技巧。

https://medium.com/as-a-product-design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