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UX領域的歷程 — 學生時期

非設計本科學生如何磨練成UX設計師

Jasmine Li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7 min readMay 6, 2018

--

我們都是從零經驗開始 from Unsplash

我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要做UX的。

我是圖書資訊系出身,大學時把自己劃分在「不愛coding的那種人」,也從沒參加過任何創意型社團或藝術節,壓根沒想過最後會進科技業當設計師。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UX這個領域,經過兩三年不斷摸索、自學,才慢慢有自信說自己懂使用者經驗,最後成為UX設計師。

初識UX

大四時修了來自Simmons College的客座教授唐蓉老師的Usability and User Experience(UX)Research才知道有使用者經驗這個領域。當時的課程內容實戰性很強,是針對臺大圖書館網頁的使用者經驗研究,最後生出一份量化與質化數據兼具的報告,不長不短十八週的時間讓我對這個領域產生了興趣。

同時間我正在進行留學申請,瞄準的學校科系全都是我的老本行圖書資訊學,當時只做了一點點隨意瀏覽,發現華盛頓大學有HCDE(Human Centered Design and Engineering)學系,但因為不確定自己是否真的對UX有熱情,也害怕跨足別的領域會被學校狠狠拒絕(很想跟當時的自己說:這是天大的誤會啊!)於是就沒有申請了。

下定決心後,讓自己變強

很幸運地後補上華盛頓大學的資訊學院,了解自己對於UX有興趣卻缺乏相關背景,於是開始不斷地問:

我該如何讓自己成為UX人才?

以下是幾個我在研究所兩年身體力行的方法:

1. 修課

由於圖資系隸屬於資訊學院,我可以修同屬資訊學院的MSIM(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資訊管理學系)課程。修了兩門 Data Visualization 其實非常有幫助,一門是比較重視視覺架構(Visual Hierarchy)和美感,另一門則是著重數據分析,讓我能更清楚地用簡單的排版呈現複雜資料。

碩一時使用視覺化商業分析軟體Tableau做的Data Visualization

延伸閱讀:我最喜歡的幾個 Data Visualization

另外,我也修了設計流程,課程中學到的是從創意發想到原型製作可利用的工具與專業用語,當時覺得可以烙出「我們創造了三個persona來進行發想」、「現在卡住了那就來做個heuristic evaluation吧」之類的話很專業帥氣。雖然現在進入業界後,發現各種用語都有許多種不同的解讀,擁有工具卻不懂如何有效運用的話,最後容易流於僵化冗長的形式,不過那也就是題外話了。

當時還有另一個迷思:UX設計師需要懂coding。於是我跑去旁聽資訊工程系小大一的基礎課程,把HTML和CSS的基礎學好,不過進入到JavaScript和PHP的時候就開始超出我的理解範圍了。靠著這淺薄的前端工程知識,我現在變成公司的半個工程師,偶爾也負責幫客戶寫寫靜態網站。

2. 自學

我把自學分成兩種,一種是學工具使用方法。例如說Sketch、Axure和InVision都是我在就學期間自學的,能夠懂得如何使用將來的生財工具會讓就業初期好過很多(上班後當然還是會花時間去學各種shortcut和高效率使用方法),趁著學生時代可以用遍各種優惠一定要把握!

另一種自學是吸收新知,例如閱讀、看YouTube、聽Podcast或參加研討會等,我喜歡看書所以從那時開始就大量閱讀設計相關書籍(如果有空的話想分享推薦書單);還自費(我知道我瘋了)跑去參加CHI 2016(Conference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見識一下最頂尖的UX研究;網路上每天都有吸收不完的新資訊,留意並關注設計、科技、心理、行銷等相關最新趨勢,這也是UX設計師的工作之一。

參加conference順便去San Jose玩了幾天

3. 接案

修課和自學都比較屬於被動接收知識,接案則是除了實習之外在學生時期最能挑戰自己並實踐所學的方法。碩二時收到一封來自教授的信,內容說史丹佛大學有個針對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的研究計畫在徵求UX Researcher與Designer,我當然二話不說自告奮勇衝一發。

由於是跨國界的數百人研究團隊,我們實際上並沒有責任歸屬的問題,想做什麼就自己去接,生出的東西夠好的話就會被大家upvote,進而採用。那是我第一次用Sketch畫出我理想中的介面並獲得同僚的即時回饋,同時可以看到其他人為了解決相同問題所設計的方案。

當時畫的一個答題頁面

我自認當時並不夠勇敢,雖說有接案但實際上還是躲在學術圈裡,其實嘗試去接真實世界的案子,無論是幫非營利組織設計活動體驗、幫當地的小店家重新設計網站、或是參加Hackathon,應該都更具挑戰性也能學到更多。

善用自己的優勢,踏上UX之路

畢業時,我幸運地成為設計新創公司BLAMO的一員,達成跨入UX界的目標。事後聽老闆說,當初錄用我的原因有三:

第一,因為我的個性跟公司調性相符。小公司裡頭只要有一個人跟團隊格格不入,就容易導致合作時氣氛很差甚至產生不必要的摩擦,所以人格特質還是最重要的。

第二,他們看中我建構資訊的能力。我原本一直對於唸了六年圖資耿耿於懷,多希望自己早點開始念設計相關科系,但現在想起來這六年學到的資訊處理能力其實已經內化,對於資訊結構、資訊心理學和資訊視覺化有近乎直覺的反應,這是讓我顯得突出的能力。

第三,自學能力強,而這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都希望招募願意主動學習的人。尤其我公司那麼小,沒有人會教我怎麼跑流程、怎麼使用工具、怎麼系統化的設計,統統都得自己主動學。我認識許多設計師的共通點不是都有超強美感,而是都很樂於挑戰自己、追求成長

UX是最近興起的領域(但不是全新的領域,請參考我朋友Steven Dong的文章:所以,你想學UX?(上) — UX的起源),圈子裡有各式各樣背景的人才:平面設計、品牌行銷、認知心理、前端工程、專案管理⋯每個人都有最擅長的項目,但目標都是創造流暢的使用者體驗。所以不用擔心,勇敢踏出跨領域的第一步吧!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手1-10下。
如果喜歡閱讀關於設計師的親身經歷,請幫我拍手10-30下。
如果單純喜歡我的文字,希望看到更多的話,請幫我大力拍手30-50下。
也請記得FollowJasmine Lin 或是數位產品設計Medium文章平台 As A Product Designer,讓我們與你分享更多好文章 😊更歡迎你在文章底下留言,我很樂意也很期待跟你討論或聊天!

--

--

Jasmine Lin
AAPD — As A Product Designer

UX Designer / Information Architect from Taiwan, now living in Sea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