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該怎麼定價?從供應鏈分析合理價格

Ash
ASH專欄
Published in
Apr 7, 2021

有一場活動遇上一位藝術家,聊了一會他的創作理念、銷售通路、周邊商品授權等等,依不同品類,單純繪畫作品定價最高,接著是相對容易入手的馬克杯、服飾、包袋類授權印刷等等,問到價格,這才知道一件印刷白T要價上千。

「創作作品得花上幾個月,我的時間投入這麼長,定價當然要高」

不是看不起他的創作,但不知該不該告訴他實話,市場不是這樣運作的,至少定價不是用這種邏輯去想像的。

設定品牌定位

先設定自家品牌定位,是要平價的大眾市場、還是印刷與面料品質兼顧的中價位、或是有名氣授權圖案呢?

第二步來找目標市場裡面的主要競爭對手,是各種聯名印刷上衣的uniqlo?還是阿信主理的stay real?又或是當肯、馬來貘這種知名度的授權商品呢?

以上設定完,那接下來才會是商品企劃跟定價,自己的商品在目標市場裡有怎樣的競爭力?哪些地方比競爭品牌出色呢?

做商品最終的目的都是要獲利,沒有成交的商品都只是庫存數字而已,就算帳面庫存還有上千萬,賣不掉就沒有現金流,而經營企業是一定會有固定開支,至少薪資、辦公室租金、水電網路支出等等,沒有收入的公司,除非你家資本雄厚,不然都是會倒閉的。

「末售價」和「定價」的差異

如何合理的定價,先從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末售價」開始講起。

所謂「末售價」,也就是最終消費者買進的價錢,與商品定價通常會有差距,例如飯店房間定價10,000元/晚,但房價在2,500–4,000元浮動,只有春節過年期間會以定價銷售,我相信你對這樣的促銷不陌生:「三折住房」、「現省6,000」。依產業不同,有些習慣多好幾倍定價,固定做打折促銷;有些全年不打折,就按標價銷售。

題外話,單價相對高的商品,促銷時就要寫「現折8,000」,單價較低的商品,就改寫「三折出清」,消費者的感受不一樣,這有機會以後再聊一篇。

供應鏈利潤結構

了解末售價之後,接下來是供應鏈,從生產直到終端消費者手中,中間可能會轉過幾手。

商品從最源頭的生產端,沿路到最後被消費者買單,中間可能過了好幾手,生產者、大盤、中盤、零售點、消費者,在中盤以前的這段,很有可能公司只做B2B生意,散客生意是不做的,例如五分埔,不少商家是不做一兩件這種小散客的生意,只做一次整袋整袋衣服批發的生意。

有錢賺為什麼不做?可能他人力不夠,忙著處理批發客戶,沒空處理小散戶;可能一件利潤薄,不想花時間處理散客;也可能他就跟自家下游批發商約定好,不賣散客,絕不搶客戶的客人。

對於B2B, B2C還沒有什麼概念的朋友,歡迎看之前寫的另外一篇,連結在下方。

B2B跟B2C的利潤大概是多少呢?這邊可以提個大概,真的只是大概,每個產業都有些差異,還有不同交易條件都會有影響。以一般消費品,假設末售價100元,零售商的進價成本約40–60元,批發商跟上游的進貨成本約25–30元。

也就是說,假設品牌端賣給代理商,代理商再賣給零售商,零售商最後再賣給消費者,這最簡單的供應鏈,就已經過了兩手,除了每一次轉手,公司應有的利潤,別忘了還有稅,中華民國政府是5%,進出口關稅又依品項跟國家不同,以前出口到美國加州,進口關稅就是血淋淋的25%,也就是說在美國當地銷售,末售價已經要把這政府關稅25%加上去。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進口品牌,末售價就比國外貴的原因,錢已經被政府徵收,企業也不是出來做慈善的,當然就會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了。

頭昏腦脹了嗎?那就直接來一個excel表格試算吧。

狀況一

先不管稅率,如果希望零售商按自家希望的100元作為末售價的話,這三層轉手各自的利潤大概如下,這個轉換非常概略,可以提供一個概念。

品牌商以25元賣給代理商,代理商有16.7%的利潤空間

代理商再以30元賣給經銷商,經銷商額外再有40%的利潤空間,以此類推到零售商。

要以末售價的25%賣給代理商,老實說不容易,除非是生產規模非常大,成本可以壓到極低,或者代理商可以吃的量非常多,製造/品牌商願意接受每單位較低的利潤空間。

而代理商通常也需要為品牌商經營當地市場,包含行銷、業務推廣等等,所以16.7%其實也不太實際。

狀況二

再來看以一個小品牌的角度,40%批發給代理商經營,而每一次轉手銷售,都再加上廠商相對合理的利潤。

這樣到最後,市場上最終的末售價會來到117.5元,足足比定價的100元多了17.5%,對比代理商進貨的40元,也已經是2.9倍的差距。

但不要忘了,這裡的討論還不包含最基本的營業稅、進出口關稅,更不用說經營品牌會發生的行銷開支,請部落客寫文要錢、質感好的影片廣告要錢、最簡單的商品照也要錢⋯⋯做生意是不是真的不容易!!!

最後的最後,最簡單的一個概念,不管從某巴巴源頭廠家批貨,又或者在地大盤批發商進貨,最基本就是50%,就算供貨商隨便你賣,50%是一個平均安全的利潤水位,如果能賣到超過50%的利潤,當然是最好的結果。

歡迎留言你的想法,也歡迎幫我拍手喔!

我們下次聊!

--

--

Ash
ASH專欄

喜歡跟人相處,喜歡觀察,在流行時尚產業,上上下下前前後後,再兜轉回來品牌經營,分別在澳洲、斯里蘭卡、南美、香港打滾過一段時間,工作之餘也是背包客,分享時尚產業、品牌經營,以及旅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