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剛好有段空檔,我嘗試了很多以前因為工作、經濟問題,一直以來都很想做、但一直拖著沒做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創立自己的手作品牌。
這其實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創品牌,第一次趁著換工作空檔,獨自堅持一個月,就回頭去上班;這一次玩了半年,最後還是決定先收起來。
但第二次學會的東西比第一次還多,除了上架電商,我跑了實體市集擺攤,從各個前輩身上,學習江湖出身的實戰技術。每位從市集、市場出身的品牌創業者,都非常厲害,吃得苦中苦,如果商品允許,下雨也擺攤、一個人扛著大大小小數個箱子道具桌椅出攤更是家常便飯,這種一人創業,當然免不了也身兼行銷、業務、設計師各種角色。
本書作者是日本人,文創雜貨店的商品企劃兼採購,也輔導過眾多日本小型手作品牌的品牌定位,是位非常有經驗也接地氣的前輩。
日本的手作市場非常蓬勃發展,各大城市絕對找得到像寶雅那樣的大型、明亮的店鋪,銷售各種手作零配件材料,而在台灣這種配件材料行,多半窄小的走道與昏暗的燈光,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都去過(笑)
日本手作市場百家爭鳴,設計比台灣更加多元,個人認為因為社會風氣不同,日本女生非常會發展出獨特的自我風格,尤其年輕女生,更勇於嘗試不同風格的打扮,而他們也總是可以找到一群認同他們想法的朋友們,促進了手作產業發展。
人氣品牌三元素
- 有重視的想法
- 一致的風格
- 一樣認同的粉絲
自己做流行品牌產業這行,不得不說歐美人的品牌理念,就算是剛起步的品牌,很多故事寫得比亞洲長青品牌還令人印象深刻。品牌故事塑造出消費者對品牌的初步認識,是一篇品牌的自我介紹,而台灣、中國公司的品牌精神,很多時候看起來比較像公司簡介,或是創辦人介紹。
作為一個手作品牌經營者,理念與堅持可能才是堅持下去、與鞏固鐵粉的原因,先想清楚,品牌是為了什麼「任務」而成立?
創作者有養臘腸狗,因而開始為他自己與狗狗,創作親子裝,而又因為狗狗會過敏,因此開始研究材質與版型,讓狗狗可以穿的舒適無負擔。但有一天早上,發現愛犬突然間離開人世,也因此領悟到過往稀鬆平常的每一天有多麽珍貴且重要。也因此在製作狗狗衣服的時候,希望主人與如同親生小孩的寵物狗狗們,笑著度過每一天。
品牌傳遞出的訊息要清晰易懂,做什麼產品、作品主題、風格類型,可以用清楚的文字,表達自己作品的理念與創作想法,傳達給消費者了解。
風格不一致,即使每一樣作品都很美,擺在一起就顯得很雜亂,這雖然是個很「感覺」的概念,可以先分成幾種類別去思考:顏色、形狀、花樣、質感。
不僅有作品,從內到外包含名片、包裝、小卡、logo等等,給消費者的感覺都必須要是一致的才行,這就是為什麼該花錢請設計師的地方。
人物誌打造-想像你唯一的鐵粉
人物誌是一種品牌定位非常好用的工具,過去我也在幾個品牌輔導的案子當中使用,參與的創作者都覺得這種方式可以幫助他們釐清品牌經營的方向。也因為人物誌的呈現,讓目標客群圖像很明確,除了可以交叉確認目前實際消費的客群是否符合設定目標,也比較容易找到願意掏錢購買的消費者,不再茫茫人群中尋找伯樂。
作為一個包包品牌,可以想像性別、年齡、工作職業、日常生活,可能會怎麼使用包包、會需要包包具備什麼功能,再來是喜歡的顏色、可以接受的價格等等。
用想像,勾勒出自己品牌的消費者,在創作的過程中,反覆去思考:這個人會喜歡嗎?用的材料、選的顏色,他會喜歡嗎?
品牌定位
- 知己知彼,先列出自己的競爭者,同風格、同商品類別,或者憧憬的目標品牌是誰。
- 接下來用十字圖,分別拉出縱軸與橫軸,同條線分別是相對應的元素,例如贈禮vs自用,街頭潮流vs自然休閒。
- 把剛剛列出來的競爭者,分別放進去。
雖然沒有規定,但我的習慣是把縱軸放價格,橫軸放風格,除了可以看出同個市場裡面,不同風格、相近風格的競爭品牌,並且看出自己與別人的價位帶差距多少。
得賺多少錢才能養活自己?
做好品牌定位、風格之後,接下來進入浪漫的設計師們通常不願意處理的問題,到底要賺多少才不會餓肚子?
定價需要根據目標客群,就是前面講的顧客人物誌,你的目標客群願意花多少錢去購買你的產品。這裡有個專業的名詞叫做「定倍率」,定義是銷售價格定價為成本的xx倍。
那銷售價格應該要是成本的幾倍,才算合理呢?
很可惜這題沒有標準答案,價格訂高,若商品賣出的確會賺錢,但你的目標客群願意掏錢買單嗎?價格訂低,到頭來忙死自己,但沒賺錢反而倒貼。
其實也不一定產品都是統一的定倍率,下一段緊接著介紹商品組合:便宜的單品吸引新客群,可能定倍率比較低,收益較低;而特殊的產品限量限時銷售,定倍率比較高,但消費者還是願意買單。
商品組合
商品組合要考慮的因素,商品結構以及價格。
不知道有沒有看過松竹梅套餐的案例?松、竹、梅分別是三種不同等級的套餐,也分成高中低三種價位,大部分的消費者,會選擇中間的竹套餐,比例大概是2:5:3。
因此當若你的目標銷售是590元的手鏈,那就需要準備一些390元、以及790元的手鍊,讓消費者做選擇。也呼應前一段定倍率的問題,便宜的390元手鏈雖然收益不高,利潤也不高,但可以吸引消費者選擇利潤較好的590元手鏈,也用較低單價的產品,帶來企業存活的現金流,畢竟有現金流動,企業才能存活下去。
漲價的藝術
書中還舉了兩個有趣的漲價案例,現實中相信大家肯定觀察發現過,像我就很清楚超商的夾心鬆餅在兩年內陸續拉高了單價,而每次推出季節限定口味,就會比經典款漲3–5塊錢,逐漸把單價拉高,最後連最便宜的蜂蜜口味鬆餅也拉高了價格。
範例一,破釜沈舟式的公告漲價。
宣告漲價的原因,也告知粉絲們作品絕對會比以前更好,鐵粉日後來審視,如果作品真的更高檔,相信他們很樂意多付一些錢購買,新的高檔作品也可以吸引到另一群消費能力更高的客群。
這個做法比較適合已經有知名度的品牌,產品非常有辨識度,清楚的傳達給消費者,再全面調漲。
範例二,漸進式的漲價。
若目標價格是3,000日圓的商品,那就多準備一些3,000日圓的商品,同時也準備一些2500, 2800, 3200日圓的商品,讓目標價的3,000日圓,變成中間剛剛好的選項。
如果以上這個月都賣完了,那下個月就不要再做2,500日圓的產品,再加上3,500日圓的產品,再度拉高剛剛好的價格到3,200日圓;如果又賣完了,停賣2800元的產品,繼續增加3,800日圓的產品⋯⋯以此類推,用時間慢慢拉高價位。當然,若只是單純價格拉高,產品不精進的話,消費者也不會傻傻買的,價位越高,消費整體的經驗越重要,從作品品質、包裝盒、小卡等等,呈現一致的品牌風格。
想想精品提供的奢華體驗,從提袋、包裝盒、保固卡等等,眾多女性趨之若鶩的不只有精品包的社會地位,還有消費過程中的尊榮感。
若產品品項比較多,以第二種方式,較容易自然而然的拉高價格。
最後,調漲價格也有時機點,例如聖誕節就會很想要幫自己買個年終禮物,過年領紅包也會想要買個高單價一些的商品,就會是很好的機會。
銷售額=銷售數量*價格
當價格拉高之後,還需要增加銷售數量,營收才能繼續拉高。
1. 增加通路:
寄售,顧名思義就是將商品寄在店內做銷售,通常實體寄售店家會抽成銷售額,而商品庫存則是由品牌負擔。比起花大錢開設實體店面,既省租金,又可以接觸到市場意見,在沒什麼資金的時候,非常適合進行的選項,台灣有各種選物店可以洽談。
台灣的各種格子趣已經淪落到變廉價批發產品的集中處,以前曾經是品牌試水溫的便宜方式。
增加通路,我看過市集品牌委託給其他人到其他縣市擺攤,這樣每個週末都至少有兩個點以上做銷售,接觸到的消費者更多,營業額當然也會比較高。
2. 行銷活動:
作為小型手作創作者,不適合做長期的促銷,會讓消費者已經預期你會打折,而延後購買,限時、限量、限地的做法,會更有不能錯過的感覺,或者是以滿額贈禮、滿額小遊戲的做法,讓客人不折扣也可以玩得很開心。
3. 陳列:
陳列我預計未來會專門拉一篇寫陳列,我的老師說:「陳列是銷售的最後一里路,好的陳列讓商品可以幫自己做銷售。」
例如同系列商品放一起,整組呈現在消費者眼前,就有機會拉升客單價。以前賣珠寶的時候,例如對於找耳環的客人,到選購的中後段,會刻意加上成套的項鍊墜子,變成完整的組合給客人看,來拉高客單價。
經營客群
- 消費體驗:收到商品時候是否感覺很棒?印象深刻?讓消費者下次購買還會想到你?
- 粉絲:Facebook, Instagram, Line,第一印象靠照片,呈現出作品的特色、穿搭感覺,並且定期更新消息,持續出現在消費者的視線範圍內。
想到經營粉絲,品牌多半以Facebook, Instagram, Line為優先,這邊額外想介紹我最近通勤非常愛聽的podcast「大人的Small Talk」。
有一集的其中一段,我印象很深刻。
想要在網路上經營品牌,首先要先想好你適合什麼管道,如果你擅長寫字,尤其長篇文章,建議做部落格;如果你上相、表達豐富,Youtube就很適合;又如果你不想上鏡頭,但會說話,那就作podcast。
重點是持續做,穩定的品牌風格呈現,才能有影響力。
台灣人很會做產品,但我們一直做不大品牌,這本書與大家分享,品牌新手入門教材。
歡迎點擊下方小手,給我一點掌聲。
若是你正在品牌創業中、對品牌經營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追蹤我們,每週更新一篇零售知識、心得、或是經驗談,讓品牌變得更好,我們下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