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US Career Talk

Ashe_Li
Ashe’s Note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y 25, 2019

ALPHA Camp x Mason GRE

https://www.facebook.com/alphacamp.tw/photos/gm.1511651032299507/2558695130809624/?type=3&theater

活動一開始還是以最常見的問題起手,讓會眾快速認識講者與背景。
(如果有名字寫錯人還麻煩請各位糾正,畢竟才知道兩小時又有大量資訊)

「 What is your typical day? 」

一位是經驗豐富的 Chris, 可以從分享中知道 IG的工作仍然繁忙、
身為女性的 Alison, 以 Data Scientist 的身份聊一些去building Ireland office culture、
最後是 Sean, 一開始覺得不可思議,非本科沒有CS背景,卻做著 Apple intern , 然後結束intern 去 Microsoft,還預定下一年要去 google ,簡直是小說環節。

「 How did you get there? 」

開始聊怎麼樣拿到工作,Chris分享到,網路投遞面試資料是 最沒有效率的 ,可能會因為關鍵字沒有出現就沒有被 HR review resume 的機會。
主流還是內推或是 Career Fair,如果還是學生有 company day 可以第一時間和該公司的工程師直接接觸與聊天,是比較好的投遞方式。

Alison 也提到,很早開始踏出校園去參與各個公司的 intership,雖然身為intern 可能工作上的事項會比較瑣碎(我猜就是雜事比較多),但是找公司有高手或是團隊可以接觸很多東西,所以不要太過在意實質工作內容,在團隊裡面能接觸到什麼東西才比較重要,也就是團隊文化的影響,也透過inter遇到的人增加很多見識才接觸到 Data Scientist的工作,透過實習經驗以及在過程中找到對科技產業的認識與熱情。
(註: 不太確認資料精確度,大概是一開始是經濟相關inter如銀行,接觸到VC認識Data Analyst、科技業)

Sean 是大家最好奇的,密西根大學又在Apple實習,而且是SF和Michigan通勤,full-time job (早9晚6整天,六個月) and full-time student (維持學生並畢業),沒有人可以說「不可能」了,只有自己願不願意犧牲休閒去實踐。
Sean 也分享,美國法治精神,對於遊戲規則的尊重(從學校 syllabus 的規劃與執行,到工作職場)相對於台灣的注重人情味是非常不一樣的,所以他很早就有心理準備,有東西可以證明才是一切。就讀密大的第一個半年放棄任何面試,專心準備可以放在resume的portfolio。

這邊聊天室的Mason有分享相關經驗。

不是剛去念書後找實習,是現在就要開始準備投實習。現在已經為已經申請上CS的梅森同學湊組群組,要他們開始刷leetcode,準備履歷,基本上開學第一天起就在投實習,然後我還要將他們履歷介紹給學長姐,好爭取機會。差不多就是如此跟世紀各國的人競爭好缺 — Mason

先有實習,才有正職機會,因此每位申請上研究所的同學第一個學期(九月)都在瘋狂丟實習,才有隔年的實習機會,才有未來找正職的機會 — Mason

所以可以知道直接放棄第一個半年會少掉多少機會,但是因為 沒有相關背景,密大的CS課程多數也只能旁聽,但還是依然堅持下去,

Sean 面對沒辦法修CS課的因應方式:
1. 自己找資源進修(線上課程、旁聽)
2. 自己做side project,
3. 休閒時刷刷 leetcode

「 未來的打算 」

What do you want?
What do you learn?

Chris一開始想投入VC,但後來體認到自己對「整個產業」的理解還不夠全面,也不能掌握一個product會不會成功、如何觀察與信任一個團隊,諸如此類的VC技能。
現階段因為身邊很多 Domain expert,所以也是以 Domain expert 當目標。

Alison 正在新的挑戰,為期一年的愛爾蘭辦公室。

Sean 的旅程是幸福的負擔,就不多贅述。

至於 「 What do you learn ? 」,三位分享者都提到,很多人都是以為進入大公司就是階段的結束了,其實進入大公司工作才是一切的開始,你會看到很多人比你強,可能所有人都比你強,會開始有些自卑,但是沒關係,找朋友吐吐苦水,從「Fix mindset」 轉變到「growth mindset」 ,不要給自己限制、不斷持續進步,雖然可能一開始有差距,但是 相信自己成長會達到那個目標

另外國外比較 需要主動表達 ,Sean一開始聽到有人發表意見,就會覺得聽完再說,然後會議過去兩個小時都在聽別人說話,自己一句話都沒說。

Alison: 溝通表達需要更加積極 / proactive, 在台灣很容易因為學歷就贏得了一些空間與 “credit” 但是在美國,你的可信度,都是需要主動自己說才會有人聽(說了也不一定就會被聽到,需要不斷訓練自己的表達能力與闡述 so what 的能力)。
Alison 還提到,認識的台灣人或是台灣女性,往往要有90%以上的成功率才敢挑戰,

「 take your opportunity 」

這就是很典型的自我設限,不要阻擋自己的可能性,

try to take your opportunity!

自我總結:
AC活動結束的書單推薦,不難發現 :

Sean 開的書單偏向如何選擇、看一些不同的思維方式,也是Sean現在的狀態,很多事都剛開始,以Sean的毅力與學習態度不難想像 「 不要讓明天的自己對今天的自己失望 」,背後需要多少堅持與努力,Option B的概念也是「 自己接受幫助走到成功,也不要吝嗇給新人幫助 」。

Alison書單有Algorithms to Live By ,透過 Algorithms 思考去改變生活的 mindset,很符合前面談論下來的話題(不要自我設限),也推薦亞馬遜CEO的故事 The Everything Store,據說貝佐斯很多事情就用到 Algorithms 的邏輯去判斷事情哪個後悔程度較大,就先執行那個權重。

最後是經驗比較豐富的 Chris,一本書嘗試用學術、理論來深度頗析自己在的城市:矽谷,另一本對於大公司世界各地都在一個環境下溝通,如何透過種族發展來理解他們的行為(如華人聚集西岸的探討),持續學習,來矽谷是起點不是終點。

很多人糾結在小事,比如我自己 一開始還是問刷題策略之類的,或是聊天室很多人都有問的薪水問題。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上網可以查到的資料(後來我自己搜尋找答案了,但是問題沒有刪掉而已 XD),自己問的另一題簽證也是 Sean 全職學生與全職實習的原因 ,F1 visa 要有學生身份。

在家裡等朋友,朋友也不會自己出現。network, 成績, intern 機會都要自己去爭取的,無論是不是在美國。

沒有能說嘴的專案,應該連台灣軟體工作都很難申請。可能要去探索自己做過哪些相關專案,沒有就要在學習期間開始累積。Chris出國前在台灣就有去爭取實習,台灣很多新創接受初心者練功 — Mason

chris FB更多分享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chris.hsu.277/notes?lst=100000161692961%3A1390517627%3A1558752524

很多人也會在意本科,其實今天三位都不是本科,甚至臺大電子所、交大電物、清大材料這些學識都沒有幫助,唯一有的Alison 是 Data Scientist 台大經濟,但也是因為 Data Scientist 每間公司實際的工作內容不一樣,Alison 就職的 Stripe 剛好有關,並不是 Data Scientist 這個職業有關。

但他們都一率認同,在學時和教授討論累積的做事方式,理科如何用數據證實自己的推斷或是推論是真實的,實驗設計,找資料的關聯, 邏輯思考, 分析問題,也包含資料呈現的方式:溝通, insight,報告形式

AC校長也提到,他認識兩個非常厲害的CTO都是文科,語言相關文科,但是他們對於表達的邏輯,語言的邏輯特別敏銳。

總結還是要 對行業有熱情 (可以問行業從業一年、5年、10年他們的狀態,是不是你喜歡的),
不要給自己設限 (也不要把自己設限於大學背景,看看 Sean 的努力程度),
不要害怕失敗 , 學歷很好的人、常常成功的人更容易害怕失敗,

但整場最具體的還是:

“你現在休息,明天就會後悔” — Se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