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級 李涵宇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張振宇
ASME 台大分會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10, 2020

留學系友經驗分享

訪問者:B05 張振宇、詹澤鋒

撰稿者: B01 李涵宇

學姊介紹

Program:

Mechanical Engineering MSC i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專攻領域:

  • Medical device
  • machine learning

申請篇

1. 申請這所學校的時候,除了TOFEL, GRE之外,還有其他考試嗎?當初是如何準備這些考試?有上課、自學?

沒有其他考試了。

TOFEL交換的時候就有考過所以相對熟悉,但因為效期過期了,所以還再考一次。稍微加強了自己覺得比較弱的口說部分。推薦一個好用的網站:考滿分,TOFEL口說的部分在上面練習還可以錄音錄起來,如果覺得自己的答案不好,我會回放,重新架構好自己的答案後再作答一次。GRE我是跟考過試的同學們要了資料,有單字本、重點整理、練習題等等,每天安排時間固定背單字,練習題目還有構思作文要怎麼寫。我覺得單字是GRE最重要的部分,最好能夠每天背一點把為數超多的單字分批背完。比較熟悉單字後,了解出題的方向也很重要,所以要及早開始寫題目。推薦背單字的app: Quizlet。

2. 申請這所學校的時候,需要準備什麼書面資料?學姊認為是什麼特殊經歷讓自己錄取的呢?

書面資料有:SOP, Personal Statement, 成績單,還有學校網站上的問題集。

雖然沒有辦法了解各個學校是如何評選決定錄取的學生的,所以下面就說自己猜測的摟。我覺得大學時期在蕭浩明教授的帶領下做出的研究成果是讓我的申請書上的亮點,一個完整並且有影響力的研究是說明自己與團隊有能力且努力不懈的一個很好的方式。另外大四在UBC交換的經驗也是用來向學校說明己有國際視野,並且可以在一個不同文化生活的好例子。領導經驗以及社團經驗可以凸顯自己的個人特色、有團隊精神等等。我覺得每個人都會有一些特別的經歷或是作品,透過這些把自己獨特的地方表達出來,就是準備書面資料最好的方式。

3. 申請這所學校的時候,您認為什麼樣的準備資料以及經歷是利於申請的?

同.2

4. 除了成績,申請時學校還看重那些項目?成績佔的比重高嗎?

同3。我覺得成績是一個門檻。超過一定成績以後,反而是其他東西,如:研究領域、有沒有發表過論文、參加重大比賽成果等等,是學校、或教授們更重視的東西。

留學篇

1. 請問當時是什麼原因讓您出國留學呢?(想體驗不同的國家、想在國外工作、國外的研究資源較豐富……),又為何會選擇位在美國的CMU和這個研究領域呢?

我嚮往國外的工作環境,也想要體驗在國外頂尖的大學求學是什麼狀況。當然還有想要體驗留學生活、想要獨立生活、挑戰自己。選擇CMU是因為CMU資工領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學校,而大數據、機器學習等領域是現在發展最快速的產業。我想要在CMU學現在最新的技術,在一個改變世界的地方看改變是怎麼發生的。

2. 在國外有什麼管道可以申請獎學金嗎?

有一些系上或是校際的獎學金可以從學校網站或是透過e-mail得知。另外還有由研究計畫而來的學費補助。當TA或是CA會有薪水(不完全是獎學金啦..)

3. 您認為在國外留學與在台大,上課與做研究和台灣有什麼不同?

我想分享我上學期一門課很特別的體驗,因為CMU有加州分校,這門課是透過視訊,加州校區與總校區同步上課的。總區與加州校區各有一個老師,有時候由總區播送到加州,有時由加州播送過來,連學生的上課狀況都會播送給老師看,以便老師了解學生的理解程度。這門課的兩位老師,非常非常重視上課互動,除了現場的舉手發問,透過鏡頭問答之外,還有即時平台,提供不習慣舉手發問的學生可以匿名打字發問。有這麼完善的機制和平台,這門課上課時間大概有七成都在學生問老師答,進度當然是完全上不完的。老師認為這種問答才是上課最精華的地方,每個被問出來的問題一定會答完,如果學生不懂,換種說法,老師會繼續答到所有人都懂。上不完的進度,老師不在乎,反正是學生自己該讀完。而這種上課方式,問出來的問題,都是在讀完課程內容後才有的,甚至是許多超出課本提及範圍的問題。(一開始上課前不知道預習,聽別人的問題連聽都聽不懂,後來才知道上課前一定要預習,努力參與討論、發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我覺得這是我在台大沒有體驗過的,覺得非常特別,所以分享一下。

4. 您認為當地人們的性格和生活習慣與台灣人有什麼不同?會有適應不良的問題嗎(氣候上、生活上、與當地人相處上……)?

在這裡的研究所,其實當地人並不多。最多的是中國人與印度人。我自己沒有遇到,但是聽到朋友說他系上的情形:團隊project在期末的時候,每一組必定決裂。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他說不是,狀況嚴重到導師在學期間會直接問學生:「你們組狀況好嗎?吵架沒?」朋友說,決裂的界線通常在華人與印度人之間,因為做事方法不一樣。皮茲堡氣候相較於台灣又乾又冷,要好好準備禦寒衣物。室內都有暖氣,所以只要不在室外待太久,不會太難忍受。(我自己發生很蠢的事,太習慣室內有暖氣,冬天回台灣的時候,反而因為在室內穿太少,在溫度根本高皮茲堡很多的狀況下冷到感冒)最不能習慣的就是又貴又不好吃的食物!而且這邊的蔬菜都喜歡煮得半生不熟的(就是很脆、一個生菜感),要不然就是完全是生菜。所以還是趕快學會在家自己煮飯比較好。

5. 留學過程中,遇過的困難及挑戰?

大概就是…學期一開始,就別想要週末能夠有休息時間。同學常說,別人強調「work-life balance」,而我們這裡,大家都在建立一種「working lifestyle」,所以就是要把工作和生活合一啦!心情上要調整好,才能面對許許多多挑戰。

6. 請問該國讀書學費和生活費概況?

CMU的學費是一學期23000 USD,生活費的話,我自己每個月大約在1000 USD左右,其中500是房租,剩下是大部分是買菜、外食的錢,以及偶爾的一點零花,我吃飯大約是自己煮和在外面吃7:3左右。

7. 新進的研究生也需要跟台大一樣,擔任課程助教嗎?學姊未來有考慮在美國工作嗎?

新進的研究生可以擔任助教,但不是必要,通常第一學期想要申請當助教也比較困難,通常助教都由修過課的研究生擔任。我畢業後如果可以的話,想在美國工作,希望至少能工作3~5年,之後再做打算。所以目前有在積極申請暑期的實習,希望能夠儘早累積經驗。

8. 什麼時候有要出國念書的想法?什麼時候開始準備?

大學時期我比較晚開始想畢業後要做什麼,因此大約是在大三才確定自己想在畢業後到美國讀碩班。那時候剛好大四申請上了交換,大四一年就在加拿大度過。而加拿大的學期在四月底結束,在交換完回到台灣後我才正式開始準備申請研究所。5–9月準備並把考試都考完。10月之後開始寫SOP、找老師寫推薦信等等的紙本文件。

分享篇

1. 大學時的時間規劃(成績上、語言上、心態調適上)?

我覺得自己在大學時期花了很多時間認識自己,修課上有一陣子迷上了心理學,就修了幾門心理系的必修課,大三的時候迷上底片,就參加攝影社窩在暗房,大四的時候想要看看國外的大學是什麼樣子,就出國交換了看看。其實整體來說,我的大學有點隨興所至,雖然因此而延畢了半年,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有點浪費時間,但我覺得多多體驗就是我選擇自己的路的方式,趁還是學生多方嘗試。

2. 就你個人認為,念機械系有念碩博士的必要嗎?

我覺得必不必要要看個人。而對我來說,我覺得有必要,我覺得大學時期的自己廣泛的瞭解了各個領域,但是真的要有深度的學習才能與未來接軌,所以繼續念碩士便是想要更深入的學習。我覺得也有許多同學是在大學時期已經早早確認自己方向的,那麼繼續念碩博士便不必要。

3. 會給想出國的學弟妹什麼樣的建議

不要害怕。很多人擔心大學時成績不好或是沒有學業外的突出表現,我覺得只要努力,每個人都一定有與眾不同的地方,想要出國,不要怕,列出計畫,一步一步實行,一定可以做到。到國外之後,一樣不要怕,不要怕開口說英文,不要怕了解不同的文化,不要怕挑戰新的課題。以美國來說,大家都直來直往,只要你敢開口,即使英文不好,別人也願意聽你慢慢說完,更樂意提供直白的建議、經驗談等等。所以,我覺得不要害怕,勇敢嘗試就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