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96級 黃恒偉 ETH Zürich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Wang Faline
ASME 台大分會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Mar 20, 2020

留學系友經驗分享

訪問者/撰稿者:B06 王偉宜

訪談日期:Jan. 23. 2018

學長介紹

經歷:

  • Coslop Delivery, Boston, USA (Founder & CTO)
  •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博士後)
  • MIT /麻省理工學院 (博士後)
  • ETH Zürich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博士)
  • NTU ME (碩士)
  • NTU ME (學士)

CV (簡歷表):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uWwBo_txDAiNdSmCO6VM5UmLzC_VAwVY/view

訪問的面向依時間為軸,依序為大學、碩士、博士、博士後、創業。

大學篇

主修機械輔地理和化工)

1. 為什麼會想輔修地理和化工系? 你會鼓勵學弟妹們多雙或輔嗎?

我其實原本是唸地理系,大二時才轉到機械系,同時又因為對很多事情都有興趣,不知道自己想往哪裡發展,所以多方涉略,修了很多化工系的課就剛好到輔系門檻了,一切都是沒有刻意安排卻剛好的事。鼓勵學弟妹們往不同領域學習,不要僅限於機械的課程而已。

2. 建議學弟妹們大學期間去業界實習? 還是往實驗室的專題跑?

理論上應該要實習,但是我覺得業界比較難申請。如果可以去有動手實做的實驗室也會挺有收穫的。我大學一共做了三個專題,大三時,我暑假每天花16–18小時在實驗室裡做研究。我覺得專題就是一個師長和學生間互相付出的地方,當我全心全意的投入時,教授和學長姊才會知道我真的把它當一回事,而會找我討論或是讓我做更多研究。不然大學生能做的很有限,自己要主動學習和付出,雖然很花時間,但是一個暑假下來真的會收穫很多。當然,實習也很重要,台灣其實有很多機械相關的產業,很多小企業,可以去試試看。但是要記得實習是一個相互的概念,他們願意給你機會,就不能浪費他們的時間,自己也要有點實力。

3.為什麼會想在大學就做這麼多專題(三項),內容分別是?

  • 我大二上就開始做專題了,一開始是跟黃漢邦教授在機器人實驗室學習。這個專題對我影響很大,除了了解嵌入式系統的運用,更讓我後來學控制、機械製造時有一個畫面, 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這些內容,以及怎麼把它們整合在一起善加利用。
  • 大三加入了陳希立教授的熱流實驗室,看了很多文獻,手做的部分比較少,理論居多。
  • 大四後加入楊燿州老師的微機電實驗室,因而發現自己對微機電系統領域滿有興趣的,碩士班就繼續留在楊教授的實驗室裡專注於微小化無線可操控機電元件。

我覺得專題就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的興趣在哪,對哪一個方向比較感興趣。大部分學生都到大三大四才進實驗室,我覺得早一點進去比較好,雖然大二的時候能做的很有限,很多儀器都不會使用要一直問學長姐,但是如果肯花時間,真的會學到很多,還可以提早為未來的方向定位。

我覺得早點擁有實作的技能很重要,我在MIT時有帶美國東北大學以及多倫多大學的學生,他們都會做機械手臂系統,會用嵌入式系統,3D printing等等,他們從很早就有機會跟業界合作,都是學校推薦過來的。我覺得這樣的學習很值得鼓勵。

4. 大學的時間都怎麼安排的呢?

我白天在學校就是專心唸書,泡圖書館,和探索其他的領域的知識。晚上都在家教或是補習班,打工存錢去當背包客。大學的寒暑假我都在旅行(除了大三暑假在實驗室),主 要是受到地理系的教授啟發,才會想到處走走,自己一個人去了中南美洲、歐洲等地方。沒有時間玩社團,而我本身也不那麼喜歡社團活動,覺得所花的時間和能做的事情都不夠彈性。

碩士篇

1.為什麼會想在台灣念碩士呢?

申請研究所時,有想過以後會唸博士班,所以想說先在台灣唸碩士班,累積實力,直接出國唸博士就好了。同時,也剛好可以銜接大四的專題,所以我碩士班一年就畢業了。

留學篇

1. 為什麼會想唸博士班而非到公司裡上班呢?

當兵後我曾去台積電面試,但認為工作太單調且不夠自由,因為就算是研發部門,還是 新人的時候沒有過多的權限以及自由度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所以我後來去新創公司工作了近1年的時間。但是工作後仍舊覺得約束很多。舉例來說,我在 Maisense 新創公司做心脈診斷儀時,大家分工都分得很細,每天做的事情都大同小異,提不起我的興致。而且就算是公司的 CTO,還是要聽上層,跟學術界比起來自由度低很多,沒辦法做自己最有興趣的事,也是這個時候我才認真考慮往學術界而非業界發展,繼而申請瑞士聯邦理工學院 (ETH Zurich) 的 PhD。

2. 事前的準備有哪些?以及若學弟妹們想事先準備,會給什麼樣的建議呢?

語言能力方面我只考了IELTS (7.5)

除了語言能力以外,我覺得有兩種很重要的必備條件:

  • 是你過去的研究經歷。有沒有進過實驗室,有沒有在大學或碩士的時候發表過論文都是很重要的經歷。歐洲的研究所收博士生就像大公司在錄取員工一樣,所以他會希望你已經有良好的研究基礎可以直接做研究,所以像是學術寫作的能力,獨立做研究的能力都很重要。
  • 是工業界實習的經驗。歐洲 PhD 比較偏業界研究,他們想看你是否能跟企業合作,了解這個領域如何運用在生活中,或對業界做出怎麼樣的貢獻。歐美的研究生或博士生其實大部分都已具備至少兩個不同公司的實習經歷。

3. 學長申請了哪些獎學金呢?

我去瑞士的時候有申請到教育部的尖端科技獎學金,總共給3年,每年發42000美金唸 PhD。而瑞士給博士的薪水也很優渥,當地還有獎學金,所以我一年最多有大概12萬美金的薪水。

還有很多獎學金的管道,像是歐盟最大的獎學金Marie Curie的獎學金,德國也有德國協會 (DAAD)的獎學金、洪堡獎學金。瑞士也有瑞士政府的獎學金,教育部也有公費留學獎學金等等。

4.當初為何會選擇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呢?

當初申請時就想去歐洲,因為那邊生活品質比較好,除了很多基本休息時數的保障外,整個步調也比較悠閒,很自由,工作很彈性,薪水也高。瑞士聯邦理工學院是歐陸排名第一的理工學院,自然成為我的第一志願。

念博士班所代表的是放棄業界的高薪和很多工作機會,你得做出取捨,已經不像是學生的角色而是進入工作的概念。所以我不希望像大學或碩士那樣很辛苦的念書,研究到半夜或是天天埋在書堆裡,這也是美國和歐洲風氣上的一大差別。

5.瑞士的學制或申請方式和台灣的有什麼不同的呢?

瑞士的教授的權力比台灣高很多,申請博士班時是直接向教授申請,不需經過學校程序的。教授有點像你的老闆,視你為員工,他可以直接錄取你,而通常有推薦信被錄取會更簡單。

6.請問你覺得台灣研究方面輸瑞士的是什麼?

在瑞士,做研究的都是PhD,台灣則多半是碩士生。瑞士向全世界招攬最聰明的人來做研究,台灣卻是碩班學生為研究的主力,實力自然會有差別。而台灣做研究大部分都是兩年碩士,一個學生可能要兼顧多個項目,由於時間較短的緣故常常有研究銜接的問題。瑞士學生是花五到六年的時間從開始到完結專注於一個研究項目。

另外,瑞士的實驗室有更多的technicians (專業的技術人員),他們對實驗室的儀器和機台都很熟悉。在台灣,大部分都是實驗室的學生在維護和使用儀器,剛進實驗室的學生都是學長姊講解怎麼使用,而萬一實驗室唯一會使用儀器的學生畢業了,就會出現技術斷層。所以在硬體的教學與專業上面,瑞士做得比較完善。

當然,薪水也是一大差別。瑞士的薪水真的很高,相比起來,台灣碩士的薪水很低,會讓學生想要趕快畢業工作,做研究自然就沒有辦法那麼自在了。

博士後研究

1.為什麼會同時申請MIT和Harvard?

我一開始是申請Harvard的博士後,只是剛好我的指導教授也是MIT的教授,所以我就兩邊都有接觸,主要會待在MIT做工程方面的研究,在Harvard則是在醫院做臨床實習。

2.為什麼會想繼續念博士後,還是跟博士班研究時不同領域的專題呢?

因為我想留在學術界發展,但目前不論是研究員或教授的的競爭都很激烈,世界排名前30的學校一開出名額,就會3000多人會同時競爭。所以我才想繼續進修,讓自己的實力變得更好。當時在博士班時就想做生物醫學方面的研究,經過博士班教授的推薦後才到Harvard來。

3.現在的研究方向為何,又為何會往這方面走呢?

很難簡單介紹,但是大致上來說,我在研究藥物的封閉性,也就是closed loop control。當初發現,跟人類最相關的藥物被忽略。藥物動力學、靜力學是很難去預測的,因為當藥物進到人體後,就沒有後續了。但是只進不出,是很不安全的,我們不知道劑量對不對,每個人的代謝量和方式又不一樣,特別是對於化療來說,藥劑很容易過量或是太少,而只從表面積或體重來估計要量是不準的。所以如何讓大部分的藥物在被食用後還可以被繼續偵測和追蹤是我們研究的目標。

我研究的項目包括:

  • 化療藥物的監測及控制
  • 糖尿病可植入儀器的遠端控制
  • 心肌細胞能源採集裝置

我在業界工作的半年時間主要是做心脈測量的儀器,醫療可以算是我的興趣,我認為也是一個很好的開拓方向,除了因為廣大的市場外,也有很多機械方向的應用尚待開發。雖然這三個方向差很多,但是因為我有很廣又很深的知識量,所以才能這樣多方面的發展。

4.歐洲跟美國有什麼差別呢?

歐洲比較社會主義的感覺,很保護勞工,生活環境比較舒適,有很多保障。比方說,員工不容易被壓榨。在瑞士時沒有7–11或超市,六日很多店都不開,工作步調相對比較慢,可以享受大自然,週末基本上都會出去走走。美國則是責任制,所以很容易工作超時,但自由度也比較高,想幹嘛就幹嘛,執行效率也比較高。

但是歐洲比較有種族歧視的存在,對於外來人口比較排斥。畢竟瑞士華人比較少,不像美國,已經很習慣多種族群在一起的社會。

5.會考慮留在美國工作嗎?

會,但是相較於美國業界,學術界的工作不是很好找,要看有沒有工作機會。

(會不會擔心美國的政策改變而不想留下來?)

不會,我到目前都沒有遇到任何政策問題。其實只要實力夠強,就不用擔心這些。我從瑞士到美國的過程是很順利的。我目前也已經在波士頓創業了,將現在正在研究的項目應用到業界。

學長的修課建議與分享

1. 請學長給分別在大學、碩士和博士的同學一些建議

  • 大學部

多拓展自己所學的廣度。可以看看不同學院的上課內容,像商管學院。現在的創業風氣是很盛的,但是工程師很多都不會寫企劃書,我們所受到的教育和學習的內容都太少了。如果有更多不同領域的涉略會很棒,實習也很重要。Coding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學要好好培養,才能控制機器,美國和歐洲的機械學生其實coding能力都很強。機器人需要自動控制,但是台灣電機系的學生不做機械,機械系的學生coding能力又不夠強,就有點可惜。

  • 碩士部

苦幹實幹。學術期刊的發表很重要。想要進業界的研發部門,論文發表會是很重要的東西,這是一個證明自己可以找到一個方向並付諸實踐的方式。

  • 博士部

我覺得博士生很重要的是盡早決定要在業界或學術界繼續下去。要確定自己想做的方向,明白自己要做什麼,又想要怎麼走。這個時間點就要認真考路未來,為未來的5–10年的未來做一個好的規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