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英文的阿滴:剪輯是這個時代人人都該學會的另一種「語言」

林子威|Alex Lin
atlas-blog
Published in
Jul 29, 2021

「沒想到你本人居然這麼高。」這是我見到阿滴的第一句話,本尊看起來和 YouTube 影片裡差不多,散發著一股「班上英文最好、卻最不臭屁的那位同學」般的氣息。

而在這場訪談前幾週,【阿滴英文】的訂閱人數已突破 200 萬,是台灣最大知識型 YouTube 頻道。

阿滴自嘲:「對啊!我天生長得一張矮子臉呢。」本次他與【圖文不符】合作,在 Hahow 推出《百萬 YouTuber 攻心剪輯術》因而受訪;沒錯,在這篇文章裡沒有滴妹,卻有一個不教英文的阿滴。

photo credit: Anting Da

我不能只有「英文」

小時候與妹妹在新加坡留學、回台灣就讀美國學校、直到高中才進入台灣的教育體制,「英文」從小就成為阿滴的標配技能。

高中時透過跟同學分享學英文的方法,令他感覺找到了自己的舞台與成就感,但也因此對其他的科目興致缺缺;直到選填大學志願的那一刻,他才意識到:「原來我除了英文,好像什麼都不會!」

當下雖然順利的考上輔大英文系,但他開始警覺自己不能只仰賴一項能力,要在大學這個適合自主學習的環境中找出其他專長。

所幸英文能力又派上用場了,他瀏覽國外網站、論壇探索各式各樣的資訊與興趣,同時也在學校親自到各個社團逛逛,就這樣,阿滴第一次遇到了「剪輯」。

當時社團的學長在剪一支回顧影片,阿滴看著對方透過雙螢幕,在畫面上各個區塊來回游走,將一幕幕片段剪貼成型,親眼見證一支作品的誕生,到被公開播放、獲取掌聲,這一切都讓阿滴下定決心,要學會剪輯!

「我大一時還不是那麼外向的人,一直渴望有機會能被人看到,而剪輯就是很好的管道;一個人窩在房間默默努力的成果,放給別人看時卻能收穫大家讚賞,這種成就感跟我高中分享英文是一樣的。」

就這樣,阿滴靠著自學,從拍攝、平面、AE、動畫、特效慢慢累積經驗,也以此技能接案;光在 2012 一年內,累積的作品就多達 100 多支,產量等同於現在 YouTube 頻道每週兩支的頻率!

「分享學習英文的樂趣,與剪輯自己與他人的回憶,只不過是形式上的轉換;我的初衷仍是分享自己熱愛的事物,並以此找到屬於我的舞台。」

photo credit: Anting Da

----

剪輯是現代人都該學會的另一種「語言」

2017 年初,阿滴與「圖文不符」的志祺最初構想課程主題是「如何經營自己的 YouTube 頻道?」。

但仔細想想,並非每個人都想當 YouTuber,因此在長達一年多的修改與討論中,他們決定將主題往前挪,教授經營頻道前,一定要學會的基礎能力:剪輯術。

人人都有想表達的觀點跟感受,而「剪輯」似乎是這個時代非常適合的媒介之一。

剪輯的場景適用範圍極廣,上至記錄生活、分享經驗,下至工作中上台報告、年度回顧,無所不包;阿滴說:「剪輯就像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該學會的另一種『語言』。」

我好奇的問:「為什麼剪輯會是一種『語言』呢?」我以為「語言」是像阿滴長年來分享的英文,屬於口語化的表達技能。

但阿滴用更本質的方式闡述語言的意義:「『語言』的本質,其實是承載著訊息與他人互動的方式,如果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不會有『語言』存在;但當你有話想說、對方也想要理解你的意思,兩人之間就能產生『語言』。」

他認為在多媒體時代,人們開始習慣透過影音來取得資訊,如果我們會使用「剪輯」這種語言,其實就像是會多說一門外語一樣,能大幅增加與他人溝通的效率,也讓自己有更多曝光與表達的機會。

「剪輯這門語言有趣的地方是越用越進步;就像說話時能用更優美的詞彙,將原本冗長的語句簡化、包裝,使之表達的更為精準,且引人入勝。」

photo credit: Anting Da

----

以現有的設備,逐步提升影像品質

「那我們要怎樣開始學剪輯呢?」

阿滴說:「先用你手邊的器材拍攝,並逐步提升影像品質;且要從你心中真正感興趣的內容開始創作。」

因為即使是再有趣的內容,若「影像品質」太差,就容易讓人分心、看不下去;例如畫面過曝、收音差、畫面嚴重晃動等等,因此在進入剪輯前的「拍攝」階段,你就要顧及影像品質。

但講到拍攝,我們往往會直覺地想:「是不是要用很貴的相機啊?」

「其實不用,我甚至在課程一開始都不講怎麼挑器材;先講打光、再講收音,最後才會聊到相機與鏡頭。」

阿滴說目前剪輯與拍攝的門檻其實非常低,過去買一台好的相機要 6–8 萬,更高階的動輒 10 萬以上;但現在一支手機,就能拍攝 4K 畫面,因此他非常鼓勵大家先用手機練習構圖、運鏡,培養你的創作意識。

《剪輯術》課程安排的學習步驟非常貼心,光是透過「打光」、「收音」兩個單元,就能明顯地將「影像品質」提升不少,以手機也能拍出不錯的畫面,也能直接用手機拍的素材練習後續剪輯。

阿滴建議,當你確定「影像創作」就是你真正想要做的事,預算充足的情況下再考慮投資更好的設備;因為好的設備只會讓你的「影像品質」提升,但「內容」可不會因為器材越貴就越吸引人。

----

以內部動機,做你心中真正感興趣的主題

「那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吸引人把它看完呢?」

他說其實有三個指標:觀眾、主題、角色。

影像創作者通常會先找到一個明確的「觀眾」群,知道他們喜歡看什麼?並結合自己擅長的「主題」,這兩個指標相互結合,造就了最初的內容。

直到吸引一群固定觀眾,能替你對外分享影片、引入不同的族群,這時越多人看到你的作品,創作者再適時展現個人特色,就會形成「角色」。

吸引人的影片就是將這三個元素顧好,當其中一個指標特別突出,其他兩個也能稍微放水一些;例如個人魅力型的創作者「角色」能力特別高,那在「主題」上可拍一些 Vlog、聊些輕鬆的話題,也能讓人停留觀看。

但如果沒有「角色」魅力、也沒有廣大的「觀眾」群,那你就得在「主題」多下功夫。

阿滴建議,要以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作為「主題」,因為「內部動機」與「外部動機」是有差別的。

若起因是想拍讓人覺得很酷、人人都想看的主題,光靠這些「外部動機」往往無法堅持下去;真正熱愛創作的人,都會從「內部動機」入手,去剪輯自己喜歡的事物,這時彷彿能進入一間「精神時光屋」,當你樂在其中,就不會有「在工作」的感覺。

剪輯術》這堂課就是「一條龍」的完整概念,目的是要幫你像一位剛起步的 YouTuber,從器材備置、拍攝規劃、到後期剪輯,循著單元一步一步學習。

不僅幫你找出你的「內部動機」,還能靠自己剪出一支完整的作品,任何想要用影像語言表達自己的人,都適合上這門課!

photo credit: Anting Da

----

你從未見過的阿滴

順著剪輯的話題,我問了一道有點挑戰的問題:「剪輯原本是你的興趣,但隨著 YouTuber 越做越久,你會不會覺得這項『興趣』反而變成了『工作』?」

「早期創立頻道時不會,那時剪輯仍然是我的休閒興趣,也沒有『工作』與『興趣』切分開來的感覺,可以說這個時期兩者間的界線是很模糊的。」

但阿滴坦言,隨著頻道壯大、成立公司,「工作」與「興趣」間的界線就會慢慢浮現了;尤其在訂閱過 200 萬後,他就有感受到自己將迎來一波低潮與挑戰。

知識型的頻道在「主題」的彈性上本就稍微弱一些,自己的「觀眾群」目前也已經極大化了,觀眾不太喜歡內容有突然的轉變,也會排斥不確定性大的主題。

但若不改變,觀看次數會逐漸下降;改變了,又會有人說:「阿滴都不專注在知識上,太娛樂了!」這就是創作者的兩難。

出於好奇,我隨口問了一句:「你會覺得自己處在高壓狀態嗎?」

阿滴罕見的嘆了口氣:「我其實有點不敢這樣想,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立場抱怨,畢竟我已經比一般人幸運了。」

YouTuber 這個職業常被人羨慕擁有自由的生活方式,但阿滴其實也承擔極大的壓力,只是他選擇自己花時間消化它們,而不是在頻道上跟粉絲訴苦。

他說現階段,自己的心態就是回歸初衷:「現在的我其實不會太在意成敗,因為我的初衷就是分享我熱愛的事物,不會逼自己做不喜歡的事。」

我似乎開始理解阿滴為什麼要開《剪輯課》了;即使這是與自己「英文頻道」截然不同的主題,但只要是真正熱愛的事情,就值得去分享。

聊到尾聲,我注意到阿滴在回答問題時有個小習慣,他一直默默地用手指將桌上凌亂的蠟筆與便條紙堆的整整齊齊,與桌子的邊緣切合;這個動作就好像在「剪輯」一樣,只是他剪的是自己的思緒!

我想「剪輯」也許不只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思考方式。

在受訪的過程中,阿滴彷彿即時針對我提出的問題,在腦內快速挑選素材、剪輯成答案,並用精簡易懂的方式輸出成語句。

也許在他「棉褲暖男」、「知識型 YouTuber」的形象之外,還隱藏著一位「思緒剪輯師」的角色;我很高興能見到這位 200 萬人都沒看過的「另一位阿滴」。

後記

專訪結束,在拍照的過程中我與阿滴聊到「閱讀」。

他眼睛一亮:「我一直都有閱讀習慣!只是不光是為了學習知識,是因為失眠;我睡前習慣翻個半個小時,讀點東西比較容易睏。」

阿滴透露他有本筆記本,每讀完一本書後都會將其中有印象的知識點記下來,並替這本書打一個「助眠分數」,五顆星很好睡、一顆星不太好睡 XD

他和我聊起最近在看的一本書叫《真確》,並幽默的提了個醒:「這本不太好睡喔,它太能促進思考了,你會一直想往下看,越看越有啟發,反而更失眠了呢!」

說著說著,我注意到阿滴的身體逐漸往後、自然地深陷在座椅上,椅腳也微微翹起,身體恣意晃動;這時的他,看起來就跟「班上英文最好、卻最不臭屁的那位同學」一樣悠哉。

其實在畫面上精神奕奕、樂於分享的阿滴,私底下也是有不輸給滴妹非常可愛的一面,不是嗎?

本文於 MAR 06, 2019 同步刊載於 Hahow 好學校 Blog

--

--

林子威|Alex Lin
atlas-blog

寫作者,現為線上課程講師與製作人;我希望自己生產的內容都能將你的認知水平推前 1 個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