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錯誤訊息,在個人層次上,我們能做什麼?

shaun chang
Atlas/NCCU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n 3, 2019

撰文:張紘瑄

今年五月,國安局赴立法院報告「中國假訊息心戰之因應對策」表示,中國正複製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模式,對台灣散佈爭議訊息,試圖在操控台灣民主社會輿論。2019無國界記者「全球媒體自由度排行」,下修台灣媒體自由度評分。報告中敘述,北京當局以商業利益對台灣媒體業者施壓,甚至有系統地在線上發佈假消息。

https://rsf.org/en/taiwan?fbclid=IwAR0a6Idd0L-urVzUEYruSiqqi9uG1RuiJmLHHBaYOQhqrUxA21bp5Did0Pw

各種作為顯示2019是中國對台灣資訊統戰元年,總統蔡英文在2019新年談話提及資訊安全為兩岸交流的三大重點之一,並已經請行政院對假訊息氾濫問題提出具體對策。

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3999%E2%80%A8?fbclid=IwAR0jLDqBdzV7e1bNXbSF66kJriNaZhxYudnB-qS2neTZTx0pZABEfh7lDJ0

但相關對策難以在短期產生影響,無國界記者組織表示,北京當局利用台灣民主政體言論自由的弱點,在社群媒體上散佈具敵意的錯誤訊息。而身為民主國家,台灣難以在短期內限制特定言論。
在政府對假消息疲於奔命的同時,我們身為台灣國民能做些什麼反制假消息散播?從人與資訊的互動開始了解,也許能使我們找到答案。
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相信,人會先判斷資訊正確與否,而後決定接受或拒絕該言論。近幾年有賴腦神經科學研究進步之賜,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人類會先以資訊正確的默認模式處理資訊,而後才開始判斷資訊之正確與否。

https://www.americanscientist.org/article/the-persistence-and-peril-of-misinformation%E2%80%A8%E2%80%A8?fbclid=IwAR0s2NeUUe9NznerbzQo_nbTxRz1_aDDUr1kdbMdRWtGeLebsO7J-PrNH6E

換言之,不管是正確訊息或錯誤訊息,我們都會下意識認為資訊正確,只有當我們對訊息進行正確性確認後,才會改變我們處理資訊的態度。所以關鍵在於我們接收訊息到確認真偽的這段時間,如果在確認真偽之前訊息即傳播下去,這個默認錯誤訊息為真的循環則會繼續,導致假訊息傳播。而每當我們不經意傳遞「假新聞」,正確的新聞就更難在訊息大海中重新取回話語權。

我們都曾經落入標題的陷阱中,看了臉書某新聞標題就滑過去以為自己已經徹底了解內容,然後將新聞傳達給別人,這就是一個沒有經過真偽判斷的過程。
在資訊爆炸的生活中,個人難以對所有接收到的資訊做真偽判斷,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在傳遞訊息前確認消息的正確性,讓每一次訊息傳遞都經過個人的把關。

--

--

shaun chang
Atlas/NCCU

政治大學公行/企管 student/photographer/open-water d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