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 Chun On
au edge de la scène
10 min readMay 28, 2021

--

重複如何生出差異?談消閑性與藝術性的「重演」

Breiviks Statement劇照。IIPM http://international-institute.de/en/breiviks-statement/

二〇一〇年,美國共和黨的俄亥俄州眾議員參選人Rich Iott,因被揭發是納粹黨衛軍(Waffen-SS)重演同好會的成員而引來媒體批評,選舉也毫無懸念地由民主黨候選人獲勝。雖然Iott 表明不認同納粹的意識形態和所作所為,而且認為重演黨衛軍是帶有教育目的,但社會大眾,尤其是大屠殺倖存者組織仍對此極度反感,黨內成員甚至因此疏遠Iott。其中是否涉及選戰的抹黑,不得而知,但退一步說,究竟重演「壞分子」的行為是否就等於認同那些群組本身的意圖?消閑用與作為藝術的重演,又能對歷史和現實有何種介入?

讓我們從重演(Reenactment)[1]這一字開始。

消閑性重演:生理體驗先於歷史理解

重演,狹義來說指模仿史實發生過的情形重新再現歷史事件,譬如美國自上世紀中開始盛行重演一八六一年至一八六五年間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的某些特定戰役──退役老兵組織重演戰役以顯示他們的戰爭經歷及生活情況,一方面承傳輝煌而壯烈的歷史、一方面也是美國南北雙方以重演史實來排解戰敗的屈辱。時至今日,reenactment更加廣義,亦發展出不同的形式,不單單重演近代戰爭,也包括重演中世紀戰役、維京人和印第安人生活,以及歷史題材的真人騷等。[2]在劇場和歷史研究的範疇,越來越多學者探討重演這個行為與真實的辯證。

就戰役重演同好會為例,視乎對原真的重視程度,重演者(reenactor)大致可分為兩個極端: farbs指業餘的重演者,他們對重演時身穿的衣料和器材都不甚講究;相對來說,hardcore 重演者就務求重演時將史實事件還原至最真實狀態,在重演過程中對史實的還原程度越高,重演者就越受歡迎。譬如同樣扮演中世紀士兵,farbs 扮演時只用塑膠製的劍、但忠實重演者會一絲不苟地在外型、服裝和武器下工夫,男的會剃掉鬍子、女的會束胸,這是常見的「從外至內」的表演技巧 — — 以服裝和動作行為讓自己在重演時的狀態盡量貼近當事人的身體感受。

重演最常見的論述是,重演者藉着重複一次歷史,從既有的事件中發掘出新的觀點,而且這種觀點是相對的,各人都可以從自己參加活動的經驗中得到不同見解。不過,理論歸理論,重演如今成為地方旅遊業可大肆宣傳的活動。尼爾波烏特(Nieuwpoort)的女巫嘉年華(Heksenfeest)可算例子。一六〇二至一六五二年期間,比利時的尼爾波烏特有17位女巫被活活燒死,當中最著名的,就是 Jeanne Panne。當地每兩年會為其舉辦一次嘉年華,整整兩日兩夜的活動裡,當地市民會大舉裝扮,重演 Jeanne Panne被燒死前的生活和經歷,包括羞辱、折磨和審判。獵巫為中世紀的歐洲留下了一個污點;如今重演獵巫,當然並非指尼爾波烏特居民認同獵巫行為,究其原因,很大可能就只是商業考慮 — — 例如德國一個只有5000名居民的小鎮上阿默高(Oberammergau)因每隔十年演出大型耶穌受難劇(Passion Play)而聞名,這個「耶穌受難劇節」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傳統,也是吸引外地遊客的世界著名文化觀光節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