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零到一入門AI產品經理

AI產品經理入門的三項自學教材推薦

Avery Chen
AverySAY
8 min readOct 7, 2019

--

该图片由Gerd AltmannPixabay上发布

我是一位數位金融產品經理,對於想轉職AI產品經理的朋友,在這邊分享我推薦的自學教材,以及對於企業導入AI的一些看法~

想成為人工智慧產品經理,市場上存在明顯知識缺口

這幾年AI成為熱門的創業話題,各種商業模式必須要與AI沾上邊,才較有辦法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我自己在銀行工作,銀行過去累積了大量客戶數據(以貸款為例,銀行有過去幾十年貸款戶的財務狀況、信用資料、家庭職業、還款記錄等資料),銀行自然成為訓練AI模型或試驗AI商業的應用場域。

但對於數位互聯網產品經理來說,過去的工作偏向服務流程的設計,要轉型成AI產品經理,仍需掌握一些關於AI的知識與應用概念,才有利於在工作中,更加掌握專案進度與內容。若在網路搜尋台灣AI相關課程或素材,大多為AI工程師的編程教學課程;針對「產品經理」的知識經驗分享了了無幾。而中國的一些論壇,雖然有較多的相關資料,但資訊也常雜亂。目前在台灣,AI產品經理的知識體系,明顯仍存在一個很大的缺口。

想做AI產品經理,你需要深入研究演算法並學會Python嗎?

先說我的答案,我認為大多數的AI產品經理並不需要,但你必須對這些知識保持著一點興趣與好奇,以了解AI技術於應用面的瓶頸

看過有文章把AI產品經理分成三類:

  1. 不需要了解AI技術的產品經理:「商品層」的產品經理 ,僅把已實現的AI應用當作商品,因此工作內容與一般互聯網產品經理相同。
  2. 需簡要了解AI技術的產品經理:「應用層」的產品經理 ,希望運用AI技術或工具,找到新的應用或發展新商品。開展工作時, 僅了解AI能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將AI技術當做一個API(介面,或理解成黑盒)運用。
  3. 需深度瞭解AI技術的產品經理:「技術層」產品經理,需閱讀大量paper,並具備高級數學知識,如追求透過改善演算法,增加AI的學習效果或突破其他數限制,業界多直接徵求數據科學家。

對沒有專業數學知識培訓或背景的人來說,很難踏入「技術層」產品經理的領域(這也是數據科學家值錢的地方)。

推薦入門AI產品經理的三項自學教材

不論你是否打算往AI產品經理職涯前進,我相信使用AI工具的能力,會成為未來職場上必備的技能。因此過去兩個月,我從產品經理的角色出發,自學AI相關知識。總結這兩個月的學習經驗,推薦以下三項教材:

  1. 人工智慧導論』,為2019年鴻海出版的人工智慧科普高中教材。書中淺談目前各種熱門AI應用(包含圖像識別、影像識別、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知識發現、創作等領域)背後的基礎AI學習原理。內容從科普出發,閱讀時需要一些基於數學邏輯的想像力,可以作為養成廣泛AI知識基礎的入門書籍。
  2. 人工智能產品經理:AI時代PM修煉手冊(簡體)』2018年出版,作者是中國科大訊飛的AI產品總監。為從產品經理角度出發,說明最為一個AI產品經理,如何建構工作中所需的知識架構與技能。因為是從產品經理角度切入,對各領域背後AI演算法的介紹較少,剛好可以補足『人工智慧導論』的不足。
  3. 人工智能專業課程 (AI Masterclass)』2019年Udemy的AI線上課程,英文授課,有中文字幕。課程中建立了AI模型,可以在賽車遊戲中自我訓練取得高分。講解演算法概念的課程內容佔80%,相對人工智慧導論以圖片動畫說明得更詳細,並詳細介紹paper出處,作為延伸閱讀教材,但不涉及數學式驗證過程。講解Python編成的課程佔20%,可大致了解工程師如何寫AI程式(各AI開發平台,已有各種演算法模型的函式,可直接設定參數),可作為人工智慧導論後的進階教材。註:Udemy優惠期間,課程售價為台幣360元,請不要原價購買。

傳統企業導入AI的關鍵

在了解AI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和知識技能後,我們把視野高度,從個人擴大到企業組織。對於企業來說導入AI工具,需要注意什麼?

分享一個演講影片,講者是一間AI Startup公司的創辦人,在創業之前是LinkedIn數據團隊的早期成員。影片中提到他對於企業導入AI的一些觀察,以及身為數據產品經理的一些工作經驗,我把它總結為以下幾點:

Pete Skomoroch在Rev論壇上的演講(AI產品管理經驗速成)
  1. 公司從高層至各業務部門,都需要擁抱實驗文化的不確定性
    AI的優勢是透過機械學習,無需由人定義邏輯,即可發展出一些數據規則,進而應用於商業領域。每一個AI應用專案,本質上都是一次數據實驗,最後的結果無法事先保證有效,專案結果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交付AI項目需要一種實驗性的文化,公司的領導階層與各業務部門,都需要對此有所認知,並擁抱實驗文化。只有擁抱實驗文化的公司,才可以承受這些數據風險,並對這些不確定性感到放心。
  2. 從財務來看,AI的資源投入應視為研發支出
    AI或數據專案從經驗來看,更像是研發支出。大多時候無法確保可以成功,所以從管理階層認知、公司文化、工作流程、預算編列等都需要配合調整,否則AI團隊很難有長期且穩定的資源,撐到有結果的時候。
  3. 初始AI專案必須要與公司目標有所連結。
    常有AI團隊在Pilot時,為了追求Quick Win,執行的專案並無法為公司到來太多的商業價值。講者建議即使是Small Sample Project也需要同時注意Quick Win和ROI。實務上可以從Effor和Impact兩個角度思考,來刪除不適合的開發選項。以LinkedIn為例,公司使命是「Connect the world’s professionals to make them more productive and successful」因此推動用戶填寫完整的個人資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即是透過機器學習建議使用者各種社交標籤,從而推動了大量個人資料的完成。
  4. 企業如何培養AI產品經理
    理想的狀況是找到一個曾經做過相同事情的產品經理,但實際上AI的應用領域太廣,即時是同一領域不同的數據也有不同的結果,這幾乎不可能達成。因此尋找具備溝通能力、跨領域學習的潛力AI產品經理,是相對務實的做法,而一個合格的AI產品經理,需要具備以下基礎:
    ●要可以區分技術上簡單、困難或是做不到。
    ●要對公司數據有相對掌握,可以在各單位間幫團隊要到這些數據。
    ●AI專案要產生價值,亦牽涉到其他業務單位大量的資源投入,而傳統業務單位對於有不確定性的專案都是排斥的;除了採用一些方法降低數據處理成本外,也要依靠產品經理盡量先找到product market fit,並與業務單位溝通請求支援。
    ●AI專案不需要透過很多的時間做前置的模型與算法研究(因為你不會透過研究得到結果),掌握算法特徵之後,盡快地讓設計師和數據科學家、機器學習人員聚在一起,使用真實的數據、原型和測試。

AI於金融業的挑戰與起步應用

以個人經驗來說,AI或數據專案在金融業要啟動,除了上述提到文化與組織的問題外,還會遇到以下挑戰:

  1. 資料清理與整合:金融業雖累積大量數據,但因為過去的資料太過雜亂,包含資料架構、資料定義可能都沒有統一管理。因此資料清理與整合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苦工,有些銀行甚至用了一至兩年的時間,才重新打造一個較有效率的資料系統。
  2. 外部行為數據難以取得:外部數據難以取得有兩個原因,一是傳統銀行的用戶場域不足;一是在個資治理的框架下,實務上的做法還有待討論。
  3. 數據搜集與平台效能的權衡:用戶於銀行交易時,安全與穩定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銀行平台進行數據搜集,往往會拖慢平台效率。在數據搜集與平台效能的權衡上,公司上下應形成一定的共識與認知。

綜合以上考量,目前金融業看到的AI導入應用,多著墨於營運端的資料處理。如:智能客服、風管模型強化、金融犯罪預防等。一方面避開需要修法的領域,一方面可以立即上線看到成果。

其他推薦延伸閱讀文章

最後分享兩篇網路上的其他文章,一篇是AI產品經理與資料科學家的經驗分享;另一篇則是『人工智慧在台灣』的書摘,讀完之後能對台灣的AI產業有較為整體的認識。

--

--

Avery Chen
AverySAY

數位銀行產品經理|產品運營|使用者體驗|商業提案|歡迎來信交流 Email : avery.chienting@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