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儀與繪本

黃國軒
小軒窗隨筆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pr 13, 2018

--

【店量人生】#3 殯儀與繪本

文:黃國軒

(本文已刊登於2017年4月27日《星島日報》教育版專欄【店量人生】)

殯儀,至今仍是人們忌諱的事情;繪本,則是充滿童心的色彩世界。兩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為甚麼我會放在一起講?這要從我遇到的一個人說起。

有一位男會員,當初填表登記入會,寫下自己的職業是「殯儀」,曾引起過我的注意。因為有為繪本館的會員大多是教師和家庭主婦,加上殯儀在華人社會又是不容易宣之於口的範疇,通常會避忌不說,所以對他的印象比較深刻。後來,隨著會員越來越多,我也幾乎忘掉了這件事。直至有一天,我意識到有個男人每次上來都會站在「生死教育」繪本書櫃前逗留很久。有一次購書後,他突然說:「很欣賞你們的主題分類,很集中,可以很容易就找到關於死亡的繪本。」

我很好奇,為甚麼他對生死繪本情有獨鍾?「因為我是做殯儀的。」雖然是做殯儀,卻絲毫沒有刻板印象中的死氣沉沉;相反,他的臉上充滿神采!這時我記起了他正是那個在職業欄填「殯儀」的會員。起初,我以為是那些破地獄的喃嘸佬,怎料他說:「我是殯儀策劃師。」以前從沒留意過這份職業,聽他娓娓道來,實在大開眼界!他要了解死者家屬的宗教背景、需要,悉心為他們安排每一個細節。可是,這些跟繪本有甚麼關係呢?

他說:「我會向死者家屬介紹繪本。」我瞪大了眼。他接著說:「有些生死教育的繪本可以讓家屬重新思考死亡是甚麼一回事;有些則可以幫助他們處理哀傷。」他真的敬業樂業,而且十分專業!我想,殯儀策劃師可以只流水作業地完成每個程序,但他卻關懷死者家屬的心靈。他說:「有些人一直沒哭,不一定是不傷心。可能只是不自覺地壓抑著。有時,可能想方法讓他們哭出來更能幫助他們。哭過之後再疏導,撫慰他們的內心。」他慢慢發現,繪本是非常好的媒介。他不但開設網上專頁介紹殯儀喪葬的小知識,還定期分享生死教育繪本的內容和信息,真的難能可貴!

他叫我介紹生死教育的繪本,現在豈敢班門弄斧?我只和他分享經典繪本《獾的禮物》,而他就告訴我,新出的《可以哭,但不要太傷心》也非常值得推薦。

後來,有一天他又來到書店,我告訴他:「我前天想起了你。因為,我坐小巴遇上車禍,幸好只是膝蓋受了輕傷。」他微笑著說:「是想到了生命無常嗎?」我也微笑,點頭了。

--

--

黃國軒
小軒窗隨筆

火苗文學工作室創辦人,籌辦讀書會、創作會、學校講座;現為大專兼職講師,任教中國古典文學、現當代文學、創意寫作、中國文化等課程;另為《星島日報》【繪本地圖】專欄作家,並著有《店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