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nfun! 的日常

產品經理實習生

beanfun! Tech
beanfun
8 min readSep 6, 2022

--

💡 很開心可以來 Gamania / beanfun! 實習,是非常充實的兩個月

關於 Jim

大學念的是經濟系,但我選擇了產品經理。

在這八竿子打不著的背景之下,我怎麼做選擇 ?

過去的我曾經有過所謂的就業焦慮,大學期間從公務員、業務、行銷等等的職缺,我都試著去體驗、感受過,甚至到畢業前半年多,幸運地有夥伴一起進行了創新創業相關的實務,在這荒唐的職涯探索中,除了認識許多角色該負責的內容、需具備的能力外,也快速的累積了不同產業的 Domain Knowhow,更多的是發現自己實在不適合 「太安逸,且沒有挑戰的工作」,綜合以上所述和喜歡接觸人的個性,產品經理似乎是一個很適合我的工作角色。

我該怎麼成為一個產品經理 ? 剛畢業能當產品經理嗎 ?

這些問題無論是向誰詢問,通常只會圍繞著一種答案。

新鮮人很難成為一個產品經理 !

不過我從來不喜歡向現實低頭,即便最後目標沒有如期達成,卻始終會超越原本的自己。

我開始學習商業、設計、技術相關面向的技能,像是拆解案例的商業模式、思考用戶旅途、分析可行性等等,也參與了業界培訓 PM 的工作坊,有了第一次比較有系統性做產品規劃的經驗,在種種的學習上,當時的我認為自己似乎少了一點真正在公司體驗產品管理的經驗,因此我發現了橘子,來到beanfun! ,透過這次的實習,除了讓自己更了解何謂產品管理外,更希望理解大型組織中 PM 的定位,向真正的 PM 邁進一點。

為何我選擇了 beanfun!

要成為哪個產業的 PM?

大方向來說,這個問題似乎沒有困擾我太久,比起面對企業客戶,我更愛面對與自己較貼近的使用者,甚至自己成為產品的用戶,因此我果斷地選擇了 To C 的產業。

那小方向呢?

其實這問題就有點難回答了,但能肯定的是「我希望自己的產品能為他人點綴生活中的歡樂」。

基於以上,在收到 beanfun! 實習計畫的資訊後,其實蠻不猶豫地就開始準備履歷投遞了,即使我的腦袋對這個產品的印象還停留在國中小時的遊戲入口。

準備過程中的第一步勢必是收集產品的資訊,必須說我打開 APP 的第一個想法是「我到底看了什麼」,有社團、支付、媒體、電商等等面向的功能,完全就是我在做職涯選擇時,所有考慮過的東西,當下的想法是進到這間公司似乎可以拿到很多的資源,讓自己對於未來正職的選擇上可以更有彈性,也累積更多產業知識。

PM Intern 需要做些什麼?

剛開始加入團隊的時候,我們先從各個正職同仁身上了解目前有哪些業務內容,並且熟悉公司內部,從需求規劃、開發排程到專案啟動中間的六大會議,逐步了解 PM 在各個環節中所需扮演的角色、每個階段需要執行的工作內容,以及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整體了解完一輪後,可以安排自身的學習計畫,找出想在 Internship 中帶走的能力,加強學習,並執行以下 Intern Program 的內容。

在 beanfun! 的實習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別的工作內容 (主要因應社群化的策略去執行)

針對新興、特色社群產品進行市場研究,找出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並提出借鑑

  1. 在這個 study 裡,我們透過競品、市場分析,找出不同類型的使用者對於社群產品是否有全新需求或尚未發覺的痛點,以及全新的產品功能如何去回應產品訴求,建立獨特的產品定位,有效滿足使用者
  2. 商業面的部份,我們試著去拆解案例的商業模式,研究各公司對於擬定 Go To Market Strategy 上,如何去利用自己的競爭優勢、有效資源,來達成市場拓張的目的

針對自家產品進行研究,提出後續迭代時可執行的優化方案

  1. 在功能優化方面,我們針對平台內部整體社群環境進行研究,模擬各種用戶情境、用戶旅途去探索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斷點,並深層定義出問題,最後將解法用 Wireframe 的方式產出,使用簡報向主管與 Mentor 提案
  2. 在身分機制優化方面,我們做了競品分析,找出不同社群環境與情境下,用戶期待用什麼樣的身分去面對彼此,提高交流意願,並針對目前 beanfun! 的身分機制進行拆解,找出問題點,一樣將 Wireframe 透過簡報的方式向主管與 Mentor 提案

撰寫產品規格文件

提供產品規格文件,讓開發團隊在產品規劃上有跡可循

我們曾經遇到的難題

定義問題到產出解法,不斷的去探索從 A 走到 B 的過程

這樣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是我們實習過程中不斷在經歷的一切。

然而定義問題其實也沒那麼的簡單。

在我們執行匿名機制研究時,光是要回答 ”究竟用戶需不需要匿名” 這件事,就必須得展開成好幾種面向,過程中也需要持續地去判斷方向有沒有正確,還是問題單純挖掘得不夠深入

  • 如果用戶需要匿名,那 beanfun! 的匿名空間已經相當足夠,為何沒造成用戶黏著 ?
  • 如果無限制的匿名反而會有負面效果,那是不是減少可創建的匿名身分數量就好 ?

在執行 Study 的過程中,總是會遇到上述這種持續出現疑問的狀況,後來我習慣使用白板工具將想法記錄下來,以及透過 Mindmap 的方式,最小化問題的顆粒度,最後試著去將許多的 Insight 串聯起來,解決問題。

我們還會透過每天的 stand-up meeting、weekly recap、會前會及其餘零碎的時間,將自己目前的想法、定義的問題、梳理的脈絡與 Mentor 討論,在反覆的交流中,Mentor 也會透過引導的方式帶著我們一步步去釐清目前想法的合理性,探討每一個環節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讓我們不斷的從試錯中成長,做出一份有說服力的提案。

工作中最有成就感的部分

📌 對我來說,最大的成就感來源肯定是提案成功的那瞬間。

每一次的 study 簡報都經過我們許多次的討論、修改,過程中伴隨著很多次的鬼打牆,各種絞盡腦汁的思考,我想沒有甚麼比自己付出的心血,以成品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更令人感動,這也是我持續熱衷於這份工作的原因之一。

從會議中探討跨部門溝通、協作

在 beanfun! 的這兩個月,除了參加 PM 的部門例會外,可以主動要求參加一些有興趣的跨部門會議,不斷的從會議中觀察來自不同職能的夥伴如何進行協作、溝通上容易出現什麼問題,更重要的是了解 PM 在這些不同意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隨時保持一種 open-minded 的態度。

真正加入 beanfun! 後,確實顛覆了我一開始的想像,原以為大公司的分工會相當細緻,呈現各做各的工作的感覺,但在這無論是 RD、設計師、營運、PM,大家都很樂於交流自己的想法、互相給予協助,對於產品上的意見也能根據不同職能給予不同的見解,整個團隊氛圍相當舒適,有種新創公司的感覺。

我能為團隊帶來的助益

擅長多面向的邏輯思維,將問題向下拆解成細小項目,並逐一解決之。

beanfun! 提供的產品服務較為多元,每一種服務、功能的更動都不會單單只影響到某個模組,在做產品規劃時遇到的問題總是會比較抽象,廣度也會大幅增加。

在這種情況下,我善於將抽象的問題發散成細小項目,並逐一探索每一種可能的問題點,最後將不同的 Insight 串聯起來,試著去解決最初的大問題,將大家帶往正確的方向。

外向的個性使我在提案時能有穩健的台風,表現得更加俐落。

一個好的產品開發團隊在專案啟動前,必定會有非常多次的討論會議,需求的更動、風險的產生也是無可避免的,因此我們很常會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團隊的各位也都能秉持開放的思維,廣納眾人意見。

機會來了就把握,努力抓緊每一個可能點

因為過往無數次的提案經驗所致,在面臨大型場合時,我能冷靜地將原本的實力、想法完整表現; 面對臨場提問時,能夠當場拆解問題,並提出有脈絡的論點。

團隊溝通上能有耐心地處理問題,使任務能如期如質完成。

我在來到 beanfun! 前有過無數次的跨領域學習、協作經驗,除了累積不同產業的 Domain Knowhow 外,學習到更多的是與不同職能的夥伴相處,並試著用同理的心態去看待他人。

關注目標,隨時保持一種 open-minded 的態度

在這裡,無論是正職同事,又或是實習生們的專業、背景都不同,也深深感受到大家的厲害之處,不同的想法交流、激盪之下,難免會有一些爭論、意見不合的時候,在面對這種狀況之下,我能有耐心地將自己的想法用各種方式呈現給大家,試著去找出最適合團隊的平衡點,並隨時關注方向上有無圍繞目標進行。

未來的你, 會感謝自己來到 beanfun!實習

📢 我想現在的你,不應該有那麼多猶豫。

在 beanfun! ,無論你是想增強工作能力、累積產業知識、找尋職涯方向,又或是其他種種原因,你都會有一群好同事、Mentor、主管,帶著你一起進步、成長,朝著自己的理想更邁進一點,所以如果你現在還無法決定要不要嘗試,我只能說甚麼都不要想,就直接投遞履歷吧!

筆者Jim於2022參與beanfun!暑期實習計劃,在beanfun!產品規劃部完成兩個月的實習。

Jim’s Linked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