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 心得】對專案負責:從 2 個面向看 PM 如何發揮價值

Liang Yu
Begonia Design 海棠設計
7 min readDec 6, 2019

踏入數位專案領域已近 3 年,對於 PM 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有些粗淺的心得,現在回頭看剛入行的自己,滿慶幸中間經歷了許多事而有所成長,因此也把心得分享給各位,希望能對正在閱讀的你有所幫助。

使用者訪談場景

回想剛入行半年時,我發現了 PM 這個職位的尷尬處境:

專案執行的每件事都是我的事,但視覺設計、前端開發、程式串接,卻沒有一個是我的專業領域。每天在做的就是接到客戶修改,換句話說給設計師 / 工程師聽,然後再被設計師 / 工程師檢討一輪後,回去把難處或建議解法告訴客戶,客戶再把問題重複一次,如此周而復始,各種待辦事項也跟著春風吹又生。

接著隨上線時程逼近,客戶照三餐打來問候進度,客戶主管好說歹說要求再加緊趕工,同時各種無中生有的修改如潮水般湧入,上線時間迫在眉睫,需求單位還在繼續天馬行空的許願。而我,看著當初埋頭苦幹拉出來的時程表,如此的精美卻無法實現。

在這樣一個專案裡,PM 到底管了什麼、發揮了什麼價值?除了擋需求、為客戶提出的修改判斷是否合理之外,PM還能扮演什麼角色?

每每心中浮起這個疑問,前輩的話就會冒上心頭「你是公司的窗口,你會最了解客戶要的是什麼」,但真的就只有這樣而已嗎?最了解客戶的不是客戶自己嗎?我在中間當傳聲筒的意義是什麼?

隨著經驗慢慢累積,我觀察到周圍總有些 PM 能快速驅動團隊、贏得客戶的信任,並讓團隊運作的有條不紊;也有些 PM 則經驗略顯不足,拼命向各成員來回傳話的同時,整個團隊卻還是一片混亂。記得我負責的第一個大案子需要跟工程師合作,因為第一次接觸較具規模的前端開發方式,我明顯力不從心,害工程師需要不停幫我擦屁股。最後工程師實在受不了,對我說了一句「窗口的責任,就是要預先看見問題,必要時跟客戶打預防針」,雖然這句話指出了非常具體的「該做什麼」,但也讓我意識到 PM 的角色,除了被動應對專案執行的各種狀況外,還有更重要的,主動去做讓專案順利進行的事,算是幫我開啟了第一扇成長的大門。

不知道你有沒有經歷過,有時其他專案夥伴展現出來的某個行為,會讓你突然感覺「啊~ 他真適合做 PM !」。我自己常常在工作中經歷到這些瞬間,在海棠積極自主的工作環境下,更是很頻繁的在腦海閃過這個念頭,讓我忍不住好奇:這種突然的感受為何冒出來?隨著觀察次數變多,我漸漸能歸納出 PM 是如何影響專案的執行,以及能如何發揮價值。

一、隨時記住,自己是專案的負責人

若從市場上各家公司的 Job Description 著眼,PM 要略懂開發程式、UX、撰寫需求規格書、關注細節、追蹤合約及款項等等各式各樣的工作要求。首先這些論述並沒有錯,但我認為它們都只描述了 PM 實際執行的任務而已,而若要用一句話說出 PM 的職責,我認為是「擔任專案的負責人」,這代表 PM 要有對專案的最終結果,完全負責的心態。因此,PM 的職責分界比較模糊,也可以說比較有「人性」,除了處理必要的行政流程外,還有很多該做、能做的事情,有時連事情怎麼做都需要琢磨一下,比如同樣是告訴客戶專案 scope 已經改變,PM 要考量透過電話告知、email 告知、簡報告知,或甚至在討論時程時順便帶出這個議題,每次的做法可能因實際狀況而有很大的差異。而有時怎麼做有沒有去做,影響到的不是此時此刻,而是影響到未來專案的執行能否順暢,換句話說,許多任務是在替未來掃除地雷。

這邊我必須要提,每間公司對 PM 的職責界定都不同,有些公司偏向文件彙整、合約簽訂等較為制式的檔案或規格管理而完全不會接觸金流,也有公司要 PM 負責業務開發和產品規劃,如海棠的 PM 就有較高的自主性,並且不必身兼 BD 或 UX 開發,而可以將時間專注在專案的進度和資源管理,如此可以確保專案的「管理」不會被「執行」排擠掉。但無論是哪一種 PM,其實都能選擇把自己的角色走得更大更主動,避免單純以被動的方式,接受執行時出現的各種狀況。總之,PM 要像照顧小孩一樣守在專案旁邊,一旦專案從提案階段轉移到執行階段,PM 就要打開風險雷達,敏感地發現任何可能出現的岔子,並提前找出應對策略。

二、主動找出解決方法,避免陷入 yes / no 死胡同

許多時候,PM 在執行的任務都有來自其他人的指示,比如按鈕樣式應如何調整、前端開發是否要使用框架、第一階段要在年底前建置完成等等等等,有些需求有商業上的考量,有些則是執行上的考量。但當PM傳遞的是非常具體的要求時,常常遇到的狀況是,執行端 (工程師 / 設計師 / UXD) 會直覺地以 yes / no 的方式評估可行性,一旦執行端表示無法照要求執行,就會碰到文章前面那個不斷在各方打轉的場景。比如客戶希望給網站新增一個線上客服功能,但工程師認為這會大幅延後上線時間,而網站的上線時程早已買好媒體曝光,連新聞稿都發出去了,更不可能延後。這時 PM 若直接把 no 做為答案回覆給客戶,就陷入了 yes / no 死胡同,要嘛客戶接受這項功能無法完成,要嘛工程師牙一咬把他生出來。一旦陷入零和遊戲,雙方都會認識到,不是你吃虧就是我吃虧,此時濃濃的對峙感就會蔓延開來。

經驗豐富的執行夥伴這時可能會跳出來 cover PM 的任務,也就是找出客戶需求背後的原因,也許只是要一個即時回覆的文字客服?那加一個按鈕外連到 Facebook 粉專私訊是否可行?也許是想要增加網站易用性?那是否能在網站上線後再補上此功能?無論解法是哪種,解決問題的第一步總在先找到客戶需求的核心,瞭解哪些是可以妥協的,哪些是不動如山的要求,只要找到了問題的施力點,就可以撬開這個僵局。

專案執行總有不照計劃的時候,此時 PM 的 mindset 很重要,要有目標導向的心態,積極尋找繞過問題的方法,否則如果像三師兄田雞的心態「要不就是公,要不就是字,永遠沒有中間的!」,那最後可能逼死自己的專案夥伴之外,跟客戶的關係也臭了,落的一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下場。

PDCA 循環式管理_圖片來自 wikipedia

專案管理是門很專業的學問,光是 PMP 執照就有很多要學的術語,比如 WBS 、專案要徑,或是風險管理等等等等,我也不在各位面前班門弄斧了。專業知識對一位 PM 相當重要,而同時健康的 PM 心態,也對專案成果有決定性的影響。這篇文章嘗試整理出我在數位 PM 領域打滾3年的一點點體悟,把籠統模糊的「健康的 PM 心態」做了點個人闡釋。當然它只能涵蓋到這 3 年的冰山一角,還有許多有趣的主題,如「領導跟管理的差別」、「職權跟責任的平衡」等等值得整理分享。

簡單概括,PM 身為商業考量和執行端的轉換層,一方面要考量專案目的及成果,如上線時間、執行品質、視覺效果有多 fancy;一方面又要注意想法如何落地,如實際製作工天、效果的可行性、上線後的維護性。這中間需求端跟製作端一定會不斷角力,而我的體會是,PM 的價值就在找出各方都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確保利害關係人都能認同專案的成果。這可不只是遇到問題時提出替代方案而已,還有事前的避免風險發生、小心注意團隊的執行氛圍等等,都可以讓問題發生時,把影響降到最小。

結語

用說的總是比較簡單:專案管理就是 PDCA,把專案的四個要素 cost、time、performance、scope 都顧到,但實際做下去總是會遇到一堆雜七雜八的問題,所以 PM 要有鐵打的韌性,以目標為導向的看待自己的專案,並陪著每個專案走到最後一步。相信在網站上線的那一刻,用手機把玩自己一手拉拔長大的網站,你也會體驗到苦盡甘來的滿滿成就感。

希望以上的經驗分享,有點出一些值得讓你思考的觀點。如果這篇文章有帶給你一些收穫,歡迎按 clap 讓我知道喔!

--

--

Liang Yu
Begonia Design 海棠設計

圖文作者轉職成數位專案企劃,再轉職成數位專案經理。經手並負責過許多大型網站改版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