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w! UX竟然將展廳變成美術館

BenQ UX
BenQ Lifestyle Design Center
8 min readFeb 18, 2020

明基智能方案-「Inspired by Van Gogh」梵谷特展

撰文者:顏和正

綠色小徑穿越黃色田野,白雲如螺旋般旋轉藍色天空,麥梗隨風搖曳。簡化的構圖、粗獷的筆觸、大膽的用色, 讓人不禁想到「這是梵谷的《麥田群鴉》吧?」

但,鳥兒去哪了呢?把手向上揮動,只見黑色身影紛紛從麥田中飛出,騷動了畫面。原來,這是梵谷生前最後一幅畫的「數位互動藝術」,透過光影投射與互動技術,彷彿感受到梵谷人生最後的沈重心情。

這古典藝術與數位科技激盪出的美感震撼,不是博物館的藝術展,而是位在明基中國總部蘇州的智能方案展廳。跳脫傳統產品靜態陳列展示,改以內容與用戶體驗為策展主軸,讓觀者透過一趟藝術巡禮,體驗到設計為科技產品的行銷創造新思維。

設計師打造的展廳,將印象變成真實體驗

歷時近三個月,打造出彷彿是場梵谷的畫展。不同時期的知名畫作,依時間軸排列成展廳動線,包括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自畫像、跳脫傳統唯美畫風的靜物畫、如火焰般燃燒的風景畫等等,都透過明基的專業硬體,配合巧妙的互動設計,讓超過百年歷史的老作品,在二十一世紀復活重生,也將這位印象派大師的畫,從「印象」變成真實的數位體驗。

這個由明基數位時尚設計中心操刀的設計案,需求來自明基中國業務積極推出B2B市場的投影與顯示產品。相較於以往的商業產品只是單純的靜態陳列及資訊呈現,難以讓客戶充分理解這些產品的功能,因此,透過使用者經驗團隊的介入,藉由真實情境來展現產品的功能與可能的使用模式。

經過一連串的測試與討論

而展廳上的設計顛覆了一般人對於企業展廳設計的傳統看法,更在意的是觀者的體驗,因此,三個設計方向實現了此次展廳設計的核心理念。

一、印象深刻(impressive): 利用畫展的空間體驗感,配合巨幅的虛擬投影畫作,造成視覺效果的衝擊, 讓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實驗性(Experimental): 經由互動內容設計,將各種工程投影和商業顯示器的方案, 做出不同有別以往實驗性的創新。

三、融入感(immersive): 透過沈浸式的設計,讓空間融入方案, 讓方案亦能無違和感地置入整體空間。

軟調性的互動設計,帶出硬調性的產品規格

將空間與硬體產品串連起來的,就是梵谷不同階段的畫作。之所以選擇梵谷,一方面為他的作品幾乎人人皆知,粗獷筆觸與強烈用色的招牌畫風,也可利用投影與顯示技術做出好的呈現;另一方面也將藝術結合科技,呼應明基強調人文涵養的品牌特色。

「從設計角度將這個展廳當成博物館,透過梵谷創造有故事性的引導與串連,呈現設計價值並建立新的溝通型態與媒材 — 從軟調性的互動設計,帶出硬調性的產品規格」台北負責整合專案的圖型使用者設計師 Christina 說

「Inspired by Van Gogh」梵谷特展

展覽主題搭配展廳動線,並依時間軸來介紹梵谷的一生。解決方案區分為應用工程投影的入口區主軸介紹、自畫像區、荷蘭時期、巴黎時期、全盛時期,以及運用商業顯示螢幕的智慧零售區。讓觀者先對畫家的生平與創作產生概念,再加入五感體驗,讓參觀動線在進入最主要的「重頭戲」之前,一路堆疊出令人驚艷的感官體驗。

從荷蘭到巴黎,從輪播到翻頁

進入展廳後,第一區就是梵谷的自畫像,透過自動輪播方式,介紹梵谷不同時期的代表性自畫像。接下來的荷蘭時期,這是是梵谷創作的早期階段,主題往往環繞在社會底層的窮困生活,包括《晚禱》、《食薯者》、《彩券行》等等。顏色比較深沉陰暗,呈現濃厚的情緒張力,透過投影展現出暗部細節與高對比度的產品特色。

再來進入巴黎時期,剛好是展廳的轉角處,也呼應梵谷畫風的轉型。輪播的畫作從仍帶著陰鬱色調的《含著香菸的骸骨》、《編織的女人》等,進入到光線明亮、色彩豐富的《塞納河岸》、《花開滿原野》等等。

「為了達到折角投影的效果,將兩片相連牆面做成翻頁式的動態設計,連結兩個時期的作品,創造出另一種視覺驚喜。」圖型使用者設計師 Eva 說。

從麥田到星空,從互動到沈浸

銜接前面兩個蓄積實力的創作時期,接下來便是梵谷的「全盛時期」,正是特展的重頭戲。在這片《麥田群鴉》寬11米高3米的投影顯示上,呼應畫家豐沛創作力,觀者只要揮手或移動身體,就能讓烏鴉飛出,另外還搭配風聲、蟲鳴、鳥叫聲,加深觀者的感官體驗。

穿越巨幕後進入一個走道,則是另一波透過肢體觸摸的「沈浸式」互動高潮。將梵谷另一幅名畫《隆河上的星空》全部投滿在走道上。更特別的是,只要用手觸碰牆面,就會出現亮點,像是替這幅畫的天空點亮星星;而腳底每踩一步也會出現如漣漪般的光亮,讓人彷彿走在河流上。這時,還會播放唐·麥克林紀念梵谷的名曲《Vincent》,讓人彷彿走進一條由科技、影像、音樂共同交織而成的魔幻藍色隧道。

從腐朽到神奇,從靜態到動態

在巨幕互動與沈浸體驗空間中,要將動態兼顧趣味性與互動性,技術難度較高:為了讓麥田的烏鴉有翅膀拍動的感覺,必須臨摹梵谷筆跡繪製黑烏鴉,再逐一拆解元件製作動態。

「必須重新臨摹天空與烏鴉,動態畫面才會生動」動畫設計師 Yoncky 說。

互動機制與設計手法也有所不同,巨幕採用的是Kinect,原畫的烏鴉僅是從中央往兩側飛,但在動態設計上,感測器偵測到手勢揮舞的位置則會隨機呼喚飛向不同方位的烏鴉增驚喜感。在沈浸區則是在走道上方裝紅外線,感知人的腳步產生漣漪,感知手點亮星空。

從展示到智慧零售,從虛擬到虛實整合

工程投影展現出梵谷的生平之後,展廳最後則是未來商城,以虛擬的梵谷聯名商品為主題,模擬不同高端零售的商業使用情境,展示明基各種功能的商業顯示器解決方案。

互動機制也一樣沒有缺席。「虛擬貨架」讓消費者觸摸螢幕就能點選產品資訊,再搭上RDIF無線射頻辨識通訊技術,讓消費者將產品拿起來對準螢幕,相關資訊即會出現在螢幕上。

「實體零售空間有限,但透過明基方案,商品的想像就變得無限大」圖型使用者設計師 Annie說。

未來商城的另一面則是「智慧櫥窗」。透過投影機mapping,設計師將梵谷下筆動作變成動畫,只要梵谷畫筆一舉起,所畫的圖像就會投影到模特兒的白裙上面,彷彿是說洋裝的花紋與色彩靈感來自梵谷。虛實整合除了增加櫥窗的趣味性,也能讓櫥窗同時展示同款不同色的需求; 這樣的設計也讓投影機和顯示器的互動創意,被激盪出來。

概念落實才是設計的開始

整合產品、空間、內容、互動的設計案,在展示設計上的結合是個挑戰。

將實體尺寸只有手臂寬的梵谷畫作,呈現於三米高的大型電子螢幕上,沒有極高的像素會導致細節模糊,因此設計上透過拆解梵谷的筆觸作為元素作堆疊還原畫作的立體感,以真實還原真實。

為了增加畫作的透視感使用動態特殊效果-懸浮粒子,在電腦螢幕上真的有景深的效果,但展示於展廳後反而使觀賞者誤解為投影機鏡頭有髒污。

最大的挑戰 — — 「光害」,原以為使用高亮度類工程投影機就能展現細節,但在半開放的環境下顯色與亮度仍不如理想,此時設計師必須「忠於原畫」的調整名度、對比與飽和度,讓畫作原汁原味的被展現。

這些總總意想不到的技術問題,都需要設計師實際落地後才能透過迭代設計讓體驗更好。

超越人機介面的使用者體驗-「服務設計」

「明基設計中心不論是在產品、空間或是數位內容設計,都秉持以人為本進行思考, 明基智能方案展廳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現。基於觀者的體驗需求、展覽展示行業與智慧零售的商業模式, 整合產品技術與方案並讓應用情境具體化,提供創新與豐富的全新體驗」負責主導展廳設計的明基中國營銷總部設計總監葉青林說。

這專案拓展了設計師的舞台與角色。以往UX團隊的工作乃是以產品介面設計為主,甚少接觸多元整合行銷的專案,但產品設計趨勢已經超越造型、功能、使用性,設計師在消費者的「產品旅程」上要扮演的角色也開始轉變,導向於「服務設計」。挑戰雖大,但參觀的客戶反饋都很正面,因為..

“直覺的感官體驗,勝於天花亂墜的產品說明 ”

--

--

BenQ UX
BenQ Lifestyle Design Center

Design ideas, Inspiration, and case studies from BenQ User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