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FP&A財務營運分析的最佳道路-突破組織框架的同事學習法

在先前的文章有提到

2023年的文章調性會逐漸改變,我認為扎實的基礎能力的重要性才是對抗所有變動因素的最佳解,而我自己重視的基礎能力:

  1. 自主學習與建立學習地圖的能力

……….

這篇就是我調整方向的第一篇文章,希望從根本的地方解決讀者的問題。

很多讀者跟我反應在現在的工作都學不到FP&A相關的知識,做不到營運分析,所以一直想要轉職,就跑來問我到底要怎樣才能應徵到真的有在做分析的職位。然而,幾乎所有的解法都圍繞要不要考會計師證照、要不要讀MBA、要不要學數據分析工具,要做什麼樣的實習,但…這些都是資格解,弄完上述的東西之後,你還是不懂一般公司財務分析(FP&A)在做什麼,過程中會遇到什麼狀況。面試時被問分析經驗,直接就被問倒。

大家想的好像都是做ABC,就可以獲得Offer,好像這件事有一個標準公式,但我覺得出社會的很多事情都不太是這樣,尤其是FP&A這種很重相關工作經驗的領域,即使它的JD上面有寫希望的資格,但那個遠遠抵不上經驗的重要性。我認為資格解比較適用在成熟型職缺,像是投銀和管顧,它的入門檻(資格)其實大家上網查都可以找得到。

我左思右想,到底如何幫助大家在現有的工作中突破呢? 在FP&A領域我覺得第一步是了解數據意義,這個背後其實就是要對公司營運有一定的了解程度。要怎樣能對公司營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呢? 在一般公司不會主動揭露過多細部營運數據下,你同部門的左右鄰居合作部門的同事就是你最好的切入點。本篇希望大家學會方法之後,對公司營運的了解就不只是員工大會中高階主管報告的內容了,而是與實務工作連結度很高的營運分析概念。

進入正文之前的提醒

如果你的工作有以下狀況,這篇文章可能就不適合你,因為會沒時間也沒機會執行我文章說的方法,會建議換工作…

  1. 自己份內的基礎工作就加班加的很兇(老闆把你當機器用…)
  2. 公司系統和檔案權限很嚴格(把你關在小小世界…)
  3. 同事與同事之間壁壘分明(冷漠+兇殺=不管你死活?!)

學習架構-同部門 & 跨部門

同部門的左右鄰居-完備公司財務知識

一般公司財務配置為FI (會計、稅務-財報)、TR (資金)、CO (FP&A-管報)

假如你是做應付帳款 (AP)的會計,你周圍大概會坐成本會計,因此如果自己工作的部分非常熟悉,就可以先從成本會計慢慢完備公司財務的知識。

過去你可能習慣收到生產部門的請款單,然後入賬就往出納那邊丟,而這中間的數字頂多是在結帳時看到數字差異過大時,問一下前端發生了什麼事情。

然而,如果要真的懂財務營運分析就是要了解成本那邊是怎麼計算數字,就一定要先從成本會計切入,例如:標準成本是怎麼計算的、標準成本和實際結帳出來的成本到底差異是什麼、存貨如何控制。

AP會計也會對到出納(或資金),可以去了解AP付款天期、幣別、外匯避險方式,以及營運資金如何計算。

接著可以沿著損益表科目學習收入端的知識(AR會計範疇),從中了解從接單、安排生產、回貨、出貨,整個銷貨與生產流程,去了解營運週期,就會知道中間會卡多少資金。

然後再用下一個Part教的跨到生產端去了解整個生產流程,了解每個生產流程主要有哪些供應商、佔比多少、報價趨勢如何、產品每個料件佔總成本的比例、各料件與工序的成本分攤機制是什麼…等,把前面這些東西搞清楚才算進入財務營運分析的領域。

建議學習步驟

  1. 跟你有搭配到的財務同仁開始
  2. 沿著損益表科目學習(收入、成本、費用)並與相對應的資產負債表科目(AR, AP & Inventory, AP)
  3. 學習剩餘資產負債表(Cash, PPE, Other Asset, Short term & Long term debt, Other Liability, Equity)
  4. 結合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知識,了解現金流量表與公司資金運作

合作部門的同事-拓展跨領域知識

以下用SAP的模組與分工來說明對應部門

FI模組

AR(應付帳款) — ->銷售

AP (應收帳款)— ->生產

GL (總帳)— ->研發(R&D)、行銷(S&M)、人事行政(G&A)

AA (固定資產)— ->生產、研發

以我自己經驗來說,因為過去待的主要是IC設計公司,因此研發的人事費用是公司費用的最大,如果是FMCG (快銷品)公司可能有很多的費用是花在行銷費用 (S&M)。有些固定資產較多的公司,還會有專門的會計來管固資

CO模組 (FP&A, Controlling)(經管) — -> 銷售、生產、研發、行銷、人事行政

TR模組 (Treasury) (資金)— ->銷售、生產、人事

這邊我列出一般公司財務和其他部門的對應表,但一般人遇到的最大問題會是怎麼起頭,因為自己部門的人可能還熟,其他部門很多都是把東西丟過來,平常不太會有什麼交流。因此,很怕問問題被拒絕,或是對方聽不懂問題。其實只要掌握好職場互動的核心原則-互惠雙贏,創造信任感,久了大家就會習慣回答你的問題。

下面就要分享我這幾年工作的一些Tips

職場人際互動的操作撇步

  1. 請同部門同事轉介紹其他適合詢問的跨部門同事,跟跨部門同事接洽後記得報上同部門同事的大名
  2. 先從簡單的小問題開始,例如:名詞解釋
  3. 主動察覺對方需要幫忙的地方,詢問對方是否需要幫忙
  4. 別人來請你幫忙的時候,盡量提供協助,很忙的情況下可以推薦對方適合諮詢的同事

結語

在此也可以分享一則搞笑事蹟,在前公司工作時,部門來了一位跟我同年紀的新同事,當時由我負責onboarding相關training,我想為了同事以後可以工作順利,我就帶著新同事到各部門認識人,但不是每個部門都很熟財務部在做什麼,為了讓新同事跟其他部門同事有連結點(聊天話題),我就問其他部們的同事房子都租在哪裡,並跟新同事說之後如果有租房子相關的問題也可以來問他們。

我離開公司後有天回來找老同事吃飯,結果他們還是不太記得彼此,因為後續都沒有互動@@ 是在吃飯場合看到對方才想起對方是誰,我當時笑著說,都在同一層辦公室結果還忘記對方是誰,真的是快笑死,但由此可知,會自己利用機會去跟別部門互動的人真的是少數,因為大家都只顧著自己手上的事,即使我很認真做球也沒用。

老實說,每每看到這樣的狀況都會深感可惜,來到一家公司沒有極致學習同事的身上的專業,結果還要花錢去外面學,這樣就真的浪費了。而更多的是想透過換工作來達成學習財務營運分析的人,其實公司營運相關知識就在你的同事身上啊! 只好感嘆

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