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產業對公司文化與財務管理的影響

工作也有幾年了,接觸的人多了以後,越來越覺得每個人的價值觀差異極大,且常常表面說尊重多元意見,但心裡一般不是這樣想的XD,很多時候的言論是對自己價值觀的捍衛。

我反而覺得不同成長背景、不同產業形塑出來的價值觀沒有對錯,對錯是相對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所感覺的對錯其實是這個時代大家主流的價值觀。

從古早時代的君王制到現在的民主制,現在的人一定很難理解以前怎麼會覺得有階級制、奴隸制這種東西,明明人生下來都長得差不多,但階級就不一樣,但當時的主流價值,也就是比較多人覺得這是正常的,那階級與奴隸的觀念就被大家廣為接受。當然,現在情況相反,平等與自由是社會主流的概念。

如果縮小到產業與公司層次,所謂的對錯也可能是這個產業過往的商業習慣,而我認為這些習慣背後的價值觀來自於效率利益最大化

其中,我自己印象深刻的有兩種產業為

  1. 大量複製產品的產業
  2. 極度仰賴政商關係維持商務往來的產業

大量複製產品產業

這個在台灣很常見,以製造業為主要代表。跟研發或設計不同,Mass production需要的真的是紀律,你會希望i-Phone前後代有些不同的設計巧思,但你絕對不希望同樣機型的i-Phone,你跟你朋友拿到有不一樣的地方。而導致在製造業的工廠管理其實很接近軍隊管理,一個指令,一個動作。甚至就我在業界所看到的,在管理面常常是不考量人性,因為一旦有所退讓,其他人可能會效仿,導致生產進度或是良率有問題,而這也是這類公司最在意的事。

但在講究設計的產業,像是時尚業或是娛樂產業,每個東西都要有獨特性,因此會更看重員工的創意,而創意不同於工廠的Mass production,需要在很自由的環境才容易產生靈感。因此才會有Netflix【零規則】這樣的公司文化,花錢竟然不用層層approve,這真的是大開眼界。但像這類很敢給的創意型公司,相對的也就很敢要求,達不到目標就直接請人走。

所以抱怨之前可能要先想自己到底在什麼產業,如果公司在軍事文化下運作最有效率,賺最多的錢,那不應該憤恨不平,試圖去改變這裡的文化,而是趕快尋找適合自己的產業與公司文化或是調往適合自己的部門。

而這類公司在財務管理上的嚴格程度隨著毛利越低,就越變態,因為毛利只要差1%,那可以花費的費用空間就會差很多。財務部主要的心力都會在cost saving上面,在客戶端沒有談判空間的時候,那只能縮衣節食了。甚至很常上演財務review再review,就是要把錢榨出來,來到這樣的公司想要福利很好,薪水一直增加,只能說相對困難了。

極度仰賴政商關係維持商務往來的產業

過去曾待過有經營地方性媒體的公司,然後就真的有體驗民視八點檔,像是意難忘裡面商人要跟地方長官吃飯的橋段,而且公司的其中一個老闆就是很擅長這類交際的人 (另一個就是標準科技業創業,白手起家的老闆)。

剛開始對這種事情有點嗤之以鼻,但隨者工作經驗變多以後,發現商務關係的維持很多不太是我以前想像的,理解這種產業的生存之道後,也慢慢覺得也許長袖善舞、口才一流的人就是適合這樣的產業,唯有如此,才能利用各種政商關係幫公司爭取到案子。

而這類公司就可以看到老闆在交際費上的”投資”,甚至還會用私人控股的方式買飯店、高爾夫球場,那財務自然就是配合行事囉! 只要在會計、稅法允許的範圍內,那就是老闆說了算。

結語

記得之前跟一個學姊聊天,她在一家滿有名的外商公司工作,公司在台灣有產品設計與生產製造的部門,結果有主管從生產製造調去產品設計部門,結果過不久下面的人都跑光光,因為管理手法太過高壓,底下的人都受不了。

而也有滿多讀者跟我反映類似的狀況,即使他們在台灣極具知名度的公司上班,但卻被文化壓的喘不過氣,我自己真心建議要找一個在自己價值觀接近的地方工作,而那些很有名、很賺錢,但文化就是跟自己不合的公司,建議就當股東吧! 也許當了股東以後,看到那些在抱怨工時很長的人、管理沒人性,搞不好你還會覺得一堆不知感恩的人,也許這就是"換位置就換了腦袋"的最佳寫照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