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ancial Analyst來自環境的阻礙-理想 vs 現實(上)

一直以來我把FP&A這個職能定義為Finance Business Partner,我們的角色是要用財務的專業去協助前端部門制定合適的策略。但因為這個位置在外商大多放在財務部(台商不一定),因此很多時候會導致實際做的事情與理想狀況有落差。以下為可能的狀況,但會不會遇到,還滿看公司的,希望大家都不會遇到。

1. 名為Financial Analyst實為 Financial Specialist 或是Accountant

Financial Analyst在每個公司的定義真的都不一樣

按理說這個應該只能給投資部門、FP&A或是資金調度被定義為財務工作的人用,但太多公司給會計這個title,這個真的是一個大坑,所以一定要問清楚工作內容。但還有另一種狀況是title是Financial Analyst但財務與會計各半,中型公司非常容易有這樣的狀況(小型公司一般是不會有財務的工作)。

會計部門勢力比較大

這種財務部就應該叫會計部,這時財務部開會的時候討論的很常偏Technical accounting,像是會計公報對某科目認列的規定、這個東西什麼時候入帳或到底入帳了沒,或是稅務架構要怎麼調整。這個時候就表示整個財務部風氣偏會計,這時候FP&A的這個function可能是偏弱,只做基本款,建議面試可以詢問一下財務長的背景或是財務部裡會計人員的占比,超過70%的都要小心。

2. 工作應為分析與提供前端部門建議,實為報表產出

我認為這個狀況發生機率公司產品難度高就更容易產生這樣的狀況,這種狀況下,FP&A Manager自己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公司產品分類的意涵而不太能跟產品部門討論,而淪為報表產生器,但這個以後一定未被電腦取代。

3. 工作受限於財務部保守的風氣而少有改變

一般公司的財務部常常可見在公司年資超過10年的資深同事,因為在過去財務部被視為一個工作幾乎不太有變動的部門,但我認為在這個變化很快的時代,加上科技的發展,財務部一定要轉型,不然無法應對外部的變化,但可以感覺老闆很不想改變,畫地自限,這時想推動一些改變都覺得無力。

4. 部門同事背景單一少有新火花

不像業務與產品部門有機會充滿不同背景的人(當然晶片設計公司的產品都是電機系的人),財務部放眼過去會計系與財金系比例很高,當然其次是其他商學院科系,然後一般產業的財務部又偏好四大會出來的(因為很多主管都是四大會出來的),因為有被事務所訓練過就不用自己訓練。但現在許多新科技的應用更需要有對電腦與資料科學的了解,真的不是事務所可以訓練得出來的(事務所對此也感到煩惱),雖然四大會已經有投資這塊的教育訓練,但好像要工作2年以上的人才能去上課,因為2年以內的工作都快做不完,真的沒時間上課,但偏偏大家都待2年就走了。在這樣的情況下,財務部有很多的資深同事,收的科系又單一,要有火花真的難上加難。

結論

看完大家會不會不敢去一般公司的財務部做Financial Analyst的工作呢? 下篇我會寫我自己的應對方法,我覺得上面雖然有很多不理想的狀況,但真的事在人為。

下篇文章連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