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A財務分析師,然後呢? 淺談FP&A職涯發展的可能選項

職涯發展永遠大家非常關心的議題,本篇是我蒐集各方資訊+親身試驗後寫下的一些可能選項,分為"專心走公司財務這條路"與"啟動轉向(Pivot)"兩大類,希望對大家職涯規劃會有幫助。

專心走公司財務這條路

直直升上去 (FP&A Manager/Finance & Operation / Finance Strategy)

公司夠大,FP&A就是財務部一個Function,就會有Manager/Director的位置,而之後就可能調去做Finance Strategy,或是管更大的範圍 (Finance & Operation)

累積其他Function的能力(Accounting/Treasury/Investment)

之前Lilia老師(已故的前宏碁財務長)曾經幫我盤點如果要邁向財務長,還需要補哪些能力,她給我的建議是除了FP&A以外,還要補一個Function。一個財務長至少要懂2個Function,她自己最推薦的是資金(Treasury),因為跨國公司在全球資金調度這塊非常重要,也幾乎是營運日常。

啟動轉向(Pivot)

這陣子在聽”最近工作還好嗎?”這個Podcast,發現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做跨領域轉職,起初聽這些人的幾份工作會覺得跳很大,但細聽之後,我發現他們可以轉職成功的關鍵點在於了解自己的天賦並盤點工作的共通能力

受惠於網路興起,資訊取得越來越容易,在網路上要找到各種職能在做什麼的資訊比起以前真的簡單多了,甚至線上教育平台也開始推出各種職能實作營,手把手帶你邁向心中的理想職務。

因此,如果在FP&A這個領域做膩了或是遇到瓶頸,也許也可以停下腳步,想想其他可能性,利用自己在工作上累積的能力,搭配網路上的資源,也是很有機會做別的工作喔!

Operation Analyst / Manager

Operation到底在做什麼呢? 到底算是產銷人發財的哪一個呢? 我覺得滿看公司的,一般是銷售或生產比較會有這樣的職能。如果是像互聯網的平台型公司或是電信業這種沒有生產部門的公司,Operation一般都會是指讓平台運作起來的部門,這中間就有很多日常工作要做。

以TI為例,在台灣的後勤新鮮人Program就是為期2年的Finace & Operation的rotation program,TI的Operation就比較偏生產製造端,Finance比較多的缺除了Accounting,再來就是Cost這邊。表示這兩個要互轉其實並不困難,甚至很多大公司這兩個會是由一個資深副總來一起管理。

我自己第一份工作算是電信業Operation端的分析師,每個月都要看事業部的損益表。在公司財務部沒有大到有FP&A之前,就常常是Operation端的人在分析部門損益,因此Operation和Finance FP&A的能力是可以互通的,只差在一個是偏前端營運,一個比較專精在財務上。

Special Assistant / Program Manager

這個一般會掛在總經理室底下,通常是做公司資源整合與協調的人。而FP&A的工作中需要整合產銷人發財的資訊來給出財務分析結果,例如: 收入增加/減少的價差、量差、產品組合差是來自哪些銷售策略或產品規劃,如果有扎實做好工作,跨部門整合能力理當要變好,而成為這個工作適合的人選。

此外,有財務的知識也更能計算與統合策略的財務量化影響性,畢竟公司做了這麼多事就是希望賺更多錢,讓股東和員工都過得更好,財務的效益是每間公司做任何事情都會考量的重要因素。

Pricing / Commercial Marketing

當公司非常大的時候,就會把Pricing獨立出來,目前我的觀察是可能掛在財務部(Finance),也可能掛在市場策略部門(Marketing),一般毛利比較低的產品,表示面臨的是買方市場,就比較沒有議價權。而成本比重高的情況下,有比較高的機率會由財務背景的人來協助定價,因為是base on成本+利潤率下去估算價格的。

如果是毛利高或比較吃技術知識的產品,一般比較多會放在市場策略部門(Marketing),以IC設計公司來說,很常是由Technical Marketing Manager (TME)來定價,到公司很大的時候才比較會設Commercial Marketing來輔助比較偏商業相關的東西,例如: Pricing (訂價)和 New design in (新機會的追蹤)

Buyside Research Analyst / Portfolio Manager

不確定是不是台灣的證券金融領域特有的狀況,Buyside越來越不喜歡找Sellside訓練出來的產業分析師,因為Sellside一般都是找大學財金系的畢業生當菜鳥分析師,但這些人都沒有實際在業界待過的經驗,所以看的東西都相對淺。

但我認為這跟台灣的產業狀況有很大的關係,身為半導體&硬體產業為主的國家,這兩個產業要靠Google來精通真的非常困難,除了行業知識本身的難度高 (硬體還好,半導體就真的難),資訊交流也相對封閉,沒有像軟體業這麼鼓勵交流,所以有業界經驗和人脈就非常重要。

而這幾年待在半導體業,我也成了券商半導體分析師朋友的諮詢對象,但這個的前提真的是對產業的了解要夠深,除了基本的財務,產品的發展走向、研發流程與時間、銷售策略…等,都要了解到一定程度才有機會。而出了財務部以外的相關行業知識就要靠個人在公司努力認識其他部門的人才有機會懂,我自己是會主動跟Marketing了解整個市場發展的走向,這塊對我要轉別的職能真的非常有幫助。

其他-業務有可能嗎?

不能說完全不可能,畢竟台積電前財務長何麗梅女士於2019年轉調台積歐亞業務資深副總經理,也算是一個跨職能轉調的案例。

撇除人格特質非常活潑外向,這種天生就是要去當業務的狀況,正常狀況下,我認為財務能不能轉業務滿看公司在市場上的地位。

記得在公司有天跟同事討論一個問題-我們公司的業務跟母公司的業務有什麼差別? 結論是一種要喝酒,一種不用XD 如果是不用喝酒的那種,那財務的確有比較高的機率可以轉過去,而且也會是一種不錯的發展。

但如果是要喝酒的那種,那真的不建議去,實務上也是滿困難的,因為可能會面臨去跟客戶吃飯,聽不太懂客戶真實要表達的意思…諸如此類的能力真的不是靠讀書可以拚得出來的啊!

(這段寫得有點藝術,我想有工作經驗的人能體會我的難處的…)

結論

隨著工作遇到越來越多神奇的事,每件事都是跟自己心靈的一場對話。雖然不確定自己最後會往哪裡走,但穩扎穩打把每件事情做好,內外部各種機會就會不斷出現,我想這才是最好的職涯策略。

最後,如果你有其他職能選項也歡迎留言或寫信跟我說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