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tween Panels Vol.39

Wonder Women

Not Otaku At All
Between Panels

--

本文涉及大量《神奇女侠》漫画故事内容的剧透,若仍想自行欣赏漫画,请注意规避。

此文系应机核邀约所写,所引用材料主要源自维基百科、《神奇女侠:七十五周年纪念》[1]、《揭秘神奇女侠》[2]、《神奇女侠的隐秘历史》[3]。

Prologue

知名画师亚历克斯·罗斯(Alex Ross)笔下的神奇女侠

“如阿佛洛狄特[4]般迷人,如雅典娜[5]般聪慧,比赫耳墨斯[6]更迅捷,比赫拉克勒斯[7]更强壮。” — — 神奇女侠[8]

在《正义》(Justice)结尾处,黛安娜自黏土中重生

在提到超人[9]时,我们总会想起那句话:“看天上,是一只鸟吗?是一架飞机吗?是超人!”[10]而提到神奇女侠(旧译“神力女超人”)时,也有一段相对应的话,便是本文开端所引的这四句。如果说来自遥远太空未知星球的超人是一位被地球居民抚养长大的外星移民,其出身背景实乃一则科幻故事(氪星[11]的高度发达与耗尽星球资源后的最终毁灭,预言着人类同样可能面临的最终命运),那么这位自黏土中诞生,为古希腊众神庇佑的神奇女侠,其身世则更像是一段神话故事。

All Star Comics #8封面及内页

自1941年10月于《全明星漫画》[12]第8期登场以来,神奇女侠已经度过了76载的时光,背负这个名号的人物远不止一位(其中较为知名的便有天堂岛女王希波吕忒[13]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14]),即便是最为人们熟知的,来自亚马逊[15]一族的公主黛安娜[16],其出身、性格、行事准则,乃至人际关系,也在DC漫画宇宙[17]的历次重启、以及各个平行宇宙的拓展中遭到不断改写。尽管如此,神奇女侠这个名字却绵延至今,即便在黄金时代结束,白银时代尚未开启,美国漫画行业普遍陷入低谷之际,失去原作者与画师的《神奇女侠》依然与《超人》、《蝙蝠侠》[18]并肩而立,持续发行着个人单刊。

Sensation Comics #1

神奇女侠的魅力源自何处?为何她能够在为男性角色主导的超级英雄漫画里占得一席之地?这个虚构角色如何能够在这个不断变动的社会中保持自身的相关?想回答这些问题,也许我们最先要做的,是将“神奇女侠(Wonder Woman)”做一下拆字,分成“神奇”(Wonder)和“女人”(Woman)两部分,分别探讨这两个标签在角色发展历史上起到的作用。

Prototypes of Wonder Woman

《神奇女侠》创作团队,自左至右分别为作者马斯顿、画师哈里·G·彼得(Harry G Peter)、编辑谢尔登·迈尔(Sheldon Mayer)以及出版人MC 盖恩斯(MC Gaines)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19],一位以发明测谎仪而闻名于世的心理学家,想到了创造一位全新类型超级英雄的点子,此人不会以拳头或暴力取胜,而是以爱服人。‘好吧,’伊丽莎白[20]说道,‘但最好让她是个女的。’” — — 《神奇女侠是谁?》[21]

《常人的情绪》

众所周知,漫画中神奇女侠(黛安娜公主)之母是天堂岛女王希波吕忒,而从创作层面看,神奇女侠之父则毫无疑问是威廉·莫尔顿·马斯顿。这位心理学家曾在其1928年出版的著作《常人的情绪》[22]中提出了D.I.S.C体系[23],也即其后行为特征分析[24]测试背后的理论基础,但他更为知名的学术贡献则体现在通过测量收缩压揭示出血压与人类情绪的关联,正是这一发现催生了如今众所周知的测谎仪。

《别嘲笑漫画》,1940年10月25日刊载于《家庭圈》杂志

虽然主业在学术研究方向,这位马斯顿博士却很乐意对彼时的社会潮流发表自己的看法,1940年10月25日,在接受自己的学生奥丽芙·伯恩[25]的采访时(后以《别嘲笑漫画》[26]为题发表在《家庭圈》[27]杂志上),他称自己在漫画中看到了“极强的教育潜力”。这篇文章迅即为漫画出版行业中的明眼人,全美出版公司[28]联合创始人马克斯·盖恩斯[29]捕捉到,聘马斯顿为全美出版公司及国家期刊[30]的教育顾问,而这两家公司,将在未来合并成为我们所熟知的DC漫画[31]。

1916年的马斯顿夫妇

但神奇女侠这个人物,最初却并不源自神奇女侠之父马斯顿博士,而是他的妻子,伊丽莎白·霍洛韦·马斯顿。彼时充斥于市场上的超级英雄漫画,主角是以超人、绿灯侠[32]为首的男性角色,他们对抗邪恶势力的主要手段,除了暴力、还是暴力。根据马斯顿之子的回忆,伊丽莎白曾说道:“好啦!给我们来个女超人吧!已经太多男性角色了。”也正是在她的启发下,马斯顿博士将打造一名女性超级英雄定为自己的目标。

三人行

“……神奇女侠的生母,其真实身份是伊丽莎白·霍洛韦。她没有一千岁,但本周四就要满99岁了……在乌云再度笼罩欧洲之时,马斯顿先生于一个漆黑的夜晚向其妻子征询建议,马斯顿夫人既是他的合作者,自身也是一位心理学家。马斯顿先生正在创作一位颇似超人的角色,只是这个角色会抛弃惯常的拳打脚踢,改为以爱的力量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心理革命。而马斯顿夫人,这位生来无拘无束的女子,则说道,‘这个角色最好是位女性’……马斯顿先生在自己的乡土研究中创作了神奇女侠的故事,他笔下的黛安娜·普林斯伪装成波士顿的一位职业女性,而神奇女侠的生母则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位隐居于战后楼宇内的退休编辑。” — — 《纽约时报》[33]专栏《我们镇》[34]1992年的专题报道《她才是与钢铁之躯相匹敌之人身后的女子》[35]

伊丽莎白的学识和才华与其夫比肩而立,甚至更胜一筹

伊丽莎白的个人经历颇富传奇性,在那个女性甚少涉足学术领域的时代,她依靠自身努力考取了曼荷莲学院[36]的心理学学士学位,并于1915年与当时的未婚夫,马斯顿一起申请攻读哈佛法学院。因为性别原因遭到哈佛拒收后,她并未气馁,而是转投波士顿大学[37]。她的父亲曾经放出话说,“只要我还能供得起你当家庭主妇,你就得和你母亲一起在家里呆着。”并拒绝为她提供法学院学费。伊丽莎白不为所动,硬是靠着向当地的女子俱乐部兜售烹饪指南,一个夏天就赚到了100美元学费,并最终在1918年获得了波士顿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士学位,成为当年自法学院拿到学位的三位女学士之一。更有趣的是,考试当天她早早就完成试卷出了考场,不得不坐在考场外的台阶上等自己的未婚夫马斯顿完成考试。

马斯顿一家合影

即便是1915年9月嫁给马斯顿之后,伊丽莎白也仍然在经济上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状态,并在其长达百年的漫长人生中(马斯顿博士在1947年便已去世),独自供养了自己的孩子以及家中“女侍”[38]奥丽芙·伯恩(即之前提到的马斯顿博士之徒)的两个孩子。而除了在经济层面自给自足之外,身为心理学家的伊丽莎白也在学术层面给予了马斯顿大量启示,尽管未曾在学术文章中与其夫联合署名,但如今的学术界普遍认可最先观察到血压与情绪关联、并将这一点告知马斯顿的人,其实是伊丽莎白。

罗斯笔下的经典形象,各式装备一览无余

除去仿照美国国旗设计的金红相间的上衣和遍布星星图案的裙子,神奇女侠还有几样知名装备:可当作回旋镖进行攻击的冕状头饰[39]、可防御一切子弹攻击的服从之镯[40],以及那条一旦为其捆缚,便不得不吐露实情的真言套索[41]。而不论是服从之镯还是真言套索,均有其现实中的灵感来源:显而易见,真言套索的原型来自依马斯顿夫妇学术成果实现商业化应用的测谎仪;服从之镯的形状则源自奥丽芙·伯恩时常佩戴在双臂上的一对铜镯;此外,奥丽芙的外貌体态也是美漫黄金时代神奇女侠形象的重要参考。

“给我一个比男性读者更为强壮的迷人女星,他们会以成为她的裙下之臣而骄傲不已的!” — —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女士》杂志创刊号与40周年纪念刊对比

从这个角度看,神奇女侠的原型远不止一个,她的身上综合了彼时一切新女性的特征:经济、心理独立,不依赖男性,在力量、智慧层面也不弱于男性。马斯顿从自己的妻子及学生等现实中的女性身上撷取着他理解中新一代女性的特质,再将其融入神奇女侠这一漫画角色的塑造过程中去,并反过来影响更多现实中对自身身份缺乏认同的女性,这也成为神奇女侠系列漫画畅销至今的要点之一。随着女权运动愈演愈烈,神奇女侠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这一思潮在漫画乃至泛文化领域的形象代言人,《女士》[42]杂志的创始人,知名女权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43]让神奇女侠登上这份杂志1972年创刊号的封面。但早在女权这一概念出现之前,已有无数先人从事着将女性从生育机器这一身份解放出来的艰难工作,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位女士,可称得上是神奇女侠的精神原型,马斯顿博士所创作的大量神奇女侠早期故事,在主题层面深受其经历启发。

玛格丽特·桑格

此人便是美国生育控制[44]活动发起人、性教育家、作家兼护士,玛格丽特·桑格[45],当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即马斯顿博士的学生奥丽芙·伯恩的姑姑。

The Woman Rebel

以玛格丽特·桑格故事为基础创作的图像小说《叛逆女性》

“威廉·马斯顿希望她能成为一个女权主义的角色,通过这位于力量层面与名声在外的超人比肩而立的女性角色,向男孩子展示其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格拉迪丝·L. 奈特[46]

康斯托克法

安东尼·康斯托克其人1873年8月,格兰特政府治下的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康斯托克法[47]的联邦法,这条法令的目的是:“阻止对淫秽文学、不道德文章的交易及流通。”提出这条法案,并将其贯彻一生的人名为安东尼·康斯托克,他之所以会提出这条法案,是因为自己的一位好友沾染性病身亡。这条法案不仅得到了国会通过,在彼时的美国民众中也拥有相当高的支持率,康斯托克亦获得美国政府特设的密探职位,专职查处淫秽制品的生产与传播。虽然最终为了避嫌没有拿一分钱工资,但所查处的一切印刷制品都归其所有,其所在的专职机构从社会大众处获取了大量捐赠,正是这些社会资金支持着康斯托克一步步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临死之前,康斯托克已经在推动淫秽制品管控方面担任公职整整四十二年,纽约市乃至联邦政府也乐得将这一职能全权交予他来执行。

安东尼·康斯托克其人

然而随着权力的一步步升级,康斯托克以及由其推动制定的法律也开始走向其初衷的反面,从对淫秽文学贩售传播者的查处及惩戒,转向了对不道德文章方向的管控,而究竟什么可以称为“不道德”,显然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模糊的范围界定再加上这条已经通过国会的法律,让康斯托克法转而成为了言论审查的托辞,神奇女侠的原型之一,玛格丽特·桑格,也不得不与这条法令展开漫长的斗争。

年轻时期的玛格丽特·桑格

要提到玛格丽特·桑格这位美国现代生育控制运动的奠基人,先要提一提她的双亲。其父迈克尔·亨尼西·希金斯曾是一位天主教徒,但最终变成了无神论者,他支持妇女拥有选举权,也支持免费的公立教育,桑格的许多论点都可以从其父亲的政见中窥见一隅;其母在婚后22年的时间内怀孕18次,其中生产11次,年仅49岁便撒手人寰,桑格是11个孩子中的老六,年纪轻轻便不得不担起繁重的家务,照顾自己年幼的弟妹,母亲因为毫无避孕措施而致的悲惨一生同样自小便刻在了她的眼中。

“神奇女侠是对一类全新女性在心理层面的宣传。我认为,她们将统治世界。” — —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1912年劳伦斯纺织业工人大罢工中,工人与警察对抗

尽管由于嫁给第一任丈夫而放弃了学业,但身为建筑师且持左派观点的丈夫却给桑格带来了大量先进思想。她开始作为上门访问护士进行工作,并加入了纽约社会党的女性委员会,直接参与了世界产业工人组织[48]发动的多场工人运动,其中就包括1912年的劳伦斯纺织业工人大罢工[49],以及1913年的帕特森丝绸业大罢工[50]。桑格的这段经历是否是经由其侄女转述给马斯顿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依神奇女侠研究者、《神奇女侠的隐秘历史》一书作者吉尔·莱波雷[51]所言,《神奇女侠》的早期作品中便有不少描绘罢工事件与抗议示威活动的故事线,有部分素材直接取自桑格的过去。

《纽约快线》上桑格为生育控制权辩护的文章

在参与工人运动的过程中,桑格结识了许多左派领袖,而在日复一日从事上门护士这份工作的同时,她自己的女权主义思想也在逐渐觉醒。在当时的美国,人们极度缺乏避孕常识与手段,而堕胎虽然存在,却并不合法,也因此往往卫生环境极其糟糕,甚至无法保证堕胎者的生命安全。桑格曾亲眼目睹大量女性因不知如何避孕,陷入反复怀孕的悲惨境地,决意以自己的行为传播避孕常识,她在社会主义杂志《纽约快线》[52]上先后开辟两个专栏:《每个母亲都该知道的事儿》[53](1911–12)和《每个女孩儿都该知道的事儿》[54](1912–13),以极为直白的写法对读者进行性教育(当然,也招惹了不少保守读者的白眼)。

桑格编辑的《生育控制回顾》

在日后演讲中谈及自己下定决行投身生育控制运动的原因时,桑格总会提起一个故事:当她作为上门护士为临盆女性提供医疗服务时,曾经遭遇过一位名叫萨迪·萨克斯[55]的女子,萨迪由于尝试自行堕胎导致身体遭受了极大损伤,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她苦苦哀求医生告诉她如何避免再次怀孕,医生却只告诉她要节欲。几个月后,桑格再次接到出诊需求,地点依然是萨迪的公寓,但她赶到没多久,再次自行堕胎的萨迪便停止了呼吸。此外,你恐怕想象不到,之前曾提到的神奇女侠另一位原型,桑格的侄女奥丽芙,也曾因是个女孩儿而被双亲抛弃在雪堆里,将她抢救回来的人,同样是桑格。

“她(神奇女侠)鼓励女性为自己而战,学会抗争,变得坚强,不再胆怯,不再依赖男人。” — —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女性叛逆》第一期,1934年3月

桑格认为,女性只有在从生育的重担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身体的主人”,才可能真正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实现这一改变,她不断著书立说,不仅顶着邮局审查的压力出版了《女性叛逆》[56]这一八页的时事月刊、著就《家庭控制》[57]这本小册子,还一手创办了美国第一家生育控制诊所,她的第二任丈夫詹姆斯·诺厄[58],也最终成为了美国第一位合法生产避孕器具的人。

《家庭控制》第九版,1919年

然而在康斯托克法无比宽广的管控半径中,一切与生育有关的信息与物品,都是淫秽且不道德的,更别提公开宣传避孕设备了,桑格的所作所为显然已经触动了他们敏感的神经。在《家庭控制》这本书出版后,桑格不得不远渡重洋来到英国避祸将近一年(1914年),而在其创办的诊所开业后仅九天,她便被当地警方逮捕并遭到审判,警方表示若她许诺不再继续公开宣传避孕常识,就可以从轻发落,但她的回复是:“对现存的法律,我无法表示尊重”,并因此被判入教养院劳作三十天。

戴上口罩的桑格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桑格共因公开宣传避孕而入狱八次,美国各地政府为了堵住她的嘴,或关闭与其合作的各种机构,或发文威胁这些机构的主管。两者之间的冲突不断激化,最终在1929年达到顶峰,波士顿的市政官员威胁桑格,若其胆敢公开发言,便予以逮捕,而桑格的回应则是罩上嘴、站立台上,由一旁的历史学家阿瑟·M. 施莱辛格[59]念出自己的讲稿。

桑格

这位叛逆的女性于1921年一手创立了美国节育联盟[60],并于1936年一场关键的庭审中取得胜利,推翻了康斯托克法阻止医师获取避孕套的禁令,最终促成美国医学会[61]于1937年正式接将避孕套列入医疗服务,并纳入医学院课程中去。1948年,她创办了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62],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关注女性健康、推动生育控制的非政府机构,并担任其主席至80岁高龄。桑格最终于1966年去世,在其86年的人生中,这位“神奇女侠”从未停止为女性的权益抗争,而在她临去世前一年,美国最高法院[63]终于在格里斯沃尔德案[64]中下达判决,宣布了生育控制在美国的合法地位。用尽一生的努力后,她终于改变了这个世界。

Ni dieu ni maître!

女王版神奇女侠

“我认为乔治在重启神奇女侠的时候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明确她离开天堂岛的时候只有25岁。我更喜欢一个已经活了上千年的神奇女侠(如果我记得没错,电视剧版就是如此设定的)。从这个角度看,我更喜欢看到黛安娜作为神奇女侠参与二战,并在重启后回到我们的世界。但失去这种可能性后,我就选了次佳的办法,让希波吕忒担任了神奇女侠的角色。” — — 约翰·伯恩[65](引入希波吕忒为首位神奇女侠这一概念的作者)

Ni dieu ni maître

在桑格出版的《女性叛逆》月刊上,有一句标语,“既无神、也无主(No Gods, No Masters)”。这句话最早出现于1912年劳伦斯纺织业工人大罢工中的一张传单,若再去探究这句话的源头,则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主义者路易·奥古斯特·布朗基[66]于1880年发表的一篇日志,只不过在彼处,这句话是“既非神、亦非主(Neither God Nor Master)[67]”。尼采[68]在其1886年的著作《善恶的彼岸》[69]中曾两次引用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于认为自然所主宰的公平道德高于法律这一观念的批驳,而在《女性叛逆》这份月刊上,桑格则以这句修订过的标语来强调女人应成为自己身体主人这一理念。

1976年版《神奇女侠》电视剧

有趣的是,虽然桑格号召“女性不再迷信,既无神、也无主。”但神奇女侠这个漫画角色,却与神有着斩不断理还乱的联系。神奇女侠的起源随着DC漫画宇宙的重启有过多次修订,在美漫的黄金时代,刚刚诞生的她不过是天堂岛上亚马逊族的勇士之冠;到了白银时代,希腊神话元素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尚在襁褓中的她便已接受了众神的馈赠,注定成为天之娇女;及至青铜时代,76年版电视剧的成功对漫画创作产生了反向作用,神奇女侠的漫画不仅跟随第一季回到二战,也随着其后两季的设定变化复归当代(70年代)。

新52中化身为战神的神奇女侠

随着1985年《无限地球危机》[70]带来的DC宇宙重启,神奇女侠终于走入现代,其起源与定位也再一次得到修正,希波吕忒自黏土中为之赋形,长大成人后的她则成为了天堂岛[71]的大使,致力于将和平带往人类世界;到了2011年的新52[72],DC宇宙再次重启,神奇女侠成为宙斯[73]与希波吕忒的亲生骨肉,本身即是半神之身;而在当下的DC重生[74]中,新52中所发生的诸多故事,又被解释为遭人操控的南柯一梦,这一版的神奇女侠起源故事线重新拥抱神话,亦再次讲述了年幼的黛安娜获得众神馈赠各种神力的全过程。

DC重生中的神奇女侠

“如果我们的女性原型缺乏魄力、实力和力量,就算是女孩儿也不会再想当女孩儿了,如果不想当女孩儿,也就随之不愿保有温柔,顺从,热爱和平等好女人所有的品质。女性的优秀品质因其软弱而连带遭到轻视。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就是创造一位女性角色,让其既拥有超人的一切力量,又具有一位优秀且美丽的女人身上的魅力。” — —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1943年《美国学者》[75]。

在重得雅典娜赋权后解放的亚马逊一族对赫拉克勒斯的军队展开了血腥报复

女性的独立意志看似与众神赋权之间相互冲突,但这两点恰恰在神奇女侠这一漫画角色身上达成了一种罕见的自洽。尽管由于受到时代限制,马斯顿对女性的理解仍稍显片面(他既会将温柔、顺从、热爱和平等特质贴上女性标签并赋予道德判断,也会用“力量”这一生理层面的特征将神奇女侠与传统观念中在体能上居于弱势的女性加以区隔)但在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却也无可指摘。亚马逊一族神力的源泉本就是女性神祇,若我们回顾一下多次出现在神奇女侠漫画中,亚马逊族迁徙至天堂岛的故事,不难发现,在赫拉克勒斯率军以诡计囚禁亚马逊一族后,听取希波吕忒祈愿而伸出援手的,也正是女神雅典娜。

封面与内容几乎永远是反着的……

绝大部分作品中,神奇女侠在力量与智慧层面往往都会远超男性角色,无论是这男性角色究竟是反派还是正面,即便史蒂夫·特雷弗[76]这位当仁不让的“男主角”,也大多担任了传统漫画中受难少女[77]的角色。从这个角度看来,神奇女侠似乎不过是将超人的叙事模式进行了性别倒置,仍然在延续已被前者证明成功的配方,但在性别颠倒的同时,马斯顿也为神奇女侠这一角色注入了许多全新的元素,最为明显的,就是其身披装备背后的诸多象征意味。

《正义》中,被感染的蝙蝠侠不得不将真言套索捆在自己身上来保持神志不被操控

“任何被套索捆缚的人都无法撒谎。又由于神奇女侠用它来获取证词、降服敌人,金色的真言套索和一台测谎仪无异……正如其原型‘测谎仪’一样,神奇女侠的真言套索亦可通过威压产出真相 — — 当然,这其中也暗含着公平与自由。” — — 杰弗里·邦恩[78]论真言套索与收缩压测试之间的关系

当时报纸对测谎仪的报道

前已述及,真言套索与测谎仪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早期的神奇女侠故事中,有着大量捆缚场景,其中一部分是神奇女侠用真言套索将敌人捆住并问出关键信息,还有一部分则是真言套索由于各种原因落入敌人手中,导致神奇女侠自己为其所缚。DC重生之后的神奇女侠早已转而持剑盾作战,在如《闪点悖论》[79]这样的平行宇宙中,她也曾采纳过更为暴力的战斗手段,但在马斯顿笔下,神奇女侠并不会使用暴力手段制服敌人,除了用来抵挡子弹的服从之镯,这条套索便是她的主要武器。略显讽刺的是,这一“捆缚”桥段反而成了吸引男性读者的重要手段,这恐怕与马斯顿想要通过这本漫画传递的信息,乃至创作神奇女侠的初衷有些错位,但有趣的是,马斯顿本人却不以为意,也许在这个过着被常人视为禁忌的个人生活的作家眼中,要传递自己坚信的理念,并不必一定要拘于政治正确的形式。

早期漫画中有大量与上图类似的捆缚场景

“实现和平的唯一希望就是教会那些充满活力与无尽蛮力的人,去享受被缚的感觉……唯有当人类关系中被他人控制的感觉变得比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更令人愉悦时,我们才有希望拥有一个稳定和平的人类世界……将自己交付他人,被他人控制,顺从他人,这三点若无强烈的性爱元素,是很难让人享受的。” — — 威廉·莫尔顿·马斯顿

神奇女侠犯下杀戒的一刻

在马斯顿之后的作者手里,捆缚场景得到了大量弱化,神奇女侠身为战士的一面反而得到了着意开掘,但对亚马逊一族勇武天性的无限强化,却导致了这位勇士之冠的身份在某种程度上走向失衡。马斯顿博士虽然赋予了神奇女侠以众神之力,却也同时赋予其“不以暴力为解决问题的首要手段”这一行事原则,以与充斥于市面上的男性超级英雄漫画进行区隔,并传递自己对于传统性别观念的反思。但后续作者却一再于力量与智慧这架天平的一端不断加码,最终让神奇女侠在《无限危机》[80]之前于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拧断了领主麦斯威尔[81]的脖颈,令这个人物与其本源彻底背离。

《爱就是爱》特刊

再回到马斯顿笔下的神奇女侠,你可以明显感到女权思想对其创作的影响,除了坚持对“暴力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一思想的否定,他也同时在以漫画重新描绘着理想中女性群体内部的关系,不论是神奇女侠与身边“假日女孩”[82]之间的关系,还是天堂岛上亚马逊这一母系氏族社会类似世外桃源的存在形态,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既是一种全新的气象,也意味着无尽的可能性。到了现代,神奇女侠更是成为一个LGBT[83]偶像,其对于女性群体关系的贡献也得以更进一步。神奇女侠曾在漫画中主持过一场同性婚姻,她在仪式中对超人说道:“我的国家都是女人。对我们来说,这不是一场‘同性’婚姻,只是一场婚姻而已。”而在《神奇女侠:一号地球》[84]中,作者格兰特·莫里森[85]更是直接对神奇女侠形象进行了对应的描绘,间接确认了其双性恋身份。在2016年DC漫画与IDW漫画为纪念美国奥兰多同性恋夜店枪击案而合作出版的特刊《爱就是爱》[86]封面上,手持彩虹旗引领众人前进的,正是神奇女侠。

《神奇女侠》连载中极为经典的一册

“神奇女侠在天堂岛那由亚马逊女战士组成的家庭,她在美国的大学女生团,乃至她试图解救每个女性个体的努力,都是女性共同工作、相互照顾的极佳范例。对于男性读者而言,这种合作的概念可能并不具备怎样的革命性。人们对男性的描绘大多是善于合作,但女人们都知道女性之间的合作多么稀缺,这个概念又是多么令人愉悦。神奇女侠的母亲,希波吕忒女王,则为那些寻找身份明证的年轻女性们提供了另一个绝佳范例。希波吕忒建立了国家,为保护天堂岛不惜参加战争,还将自己的女儿送出去与世上的恶势力作战……神奇女侠代表着许多女权主义者正试图引入主流视野的女性文化价值观:力量、自力更生;姐妹之情,以及女性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平主义以及对人类生命的尊重;对过重的‘阳刚之气’以及认为暴力是解决冲突唯一途径这一信仰的否定。” — — 美国女权主义者格洛丽亚·斯泰纳姆[87]

近乎明确神奇女侠双性恋取向的一页

时至今日,我们所处世界中,战火仍在继续蔓延,暴力依然是我们解决争端的主要手段,大多数女性仍然处于弱势境地,至于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者,处境则更为艰难。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神奇女侠这一形象的内涵也发生着一次又一次变迁,但无论冠之以怎样的标签,女权主义,抑或LGBT,有一点从未改变,她将永远代表着对单边思维、言论管制,乃至一切形式压迫的反抗意志。不论是神奇女侠本身,创作这一形象的马斯顿博士,以及为其提供创作灵感的诸位巾帼,都值得我们放下成见去重新认识。

Epilogue

居中者为约瑟夫·埃托,居右者为阿图罗·焦万尼蒂

在1912年的劳伦斯纺织业工人大罢工中,示威工人在工厂门口与警察产生了肢体冲突,其中一位工人遭到警察射杀。两位来自世界产业工人组织的代表,罢工组织者约瑟夫·埃托[88]和阿图罗·焦万尼蒂[89]遭到警察逮捕,尽管两人在事发时距离受害者皆有几公里远,依然遭到囚禁,直至罢工结束几个月后才被释放。在为期两个月的审判临近结尾处,两人均进行了最后陈词,在乔·埃托进行陈词时,他转身面向地方检察官,说道:

居中拍手者为约瑟夫

“埃特尔先生,你是否真有那么一瞬间曾相信过……十字架、绞刑架,或是断头台,刽子手的套索,能够消灭一个想法?绝无可能。如果一个想法能够存活下来,是因为历史宣判它正确。在一个时代曾被认为构成一项社会犯罪的,很可能会在下一个时代成为人类的宗教。不论我的社会观是如何的,它们就是如此。这个法庭无权审判我的想法。”

桑格用自己的一生改变了世人对于生育控制的认知,伊丽莎白用自己的一生辅佐丈夫实现了学术与创作的双重突破,而马斯顿博士则更是耗尽自己的一生,创作出了神奇女侠这个傲立于一众男性超级英雄之间,亦丝毫不显逊色的漫画形象,并藉由漫画这一彼时刚刚兴起,且饱受责难的媒介形式,向整个世界传递着自己的理念。他们的所作所为,与约瑟夫·埃托这段话,何其契合。

属于我们的神奇女侠

我们身处的世界,不止一位神奇女侠。

我们身处的世界,需要更多的神奇女侠。

[1]: Wonder Woman: A Celebration of 75 Years

[2]: Wonder Woman Unbound

[3]: The Secret History of Wonder Woman

[4]: Aphrodite,古希腊爱与美之神

[5]: Athena,古希腊智慧女神

[6]: Hermes,古希腊众神之使者

[7]: Hercules,古希腊大力神

[8]: Wonder Woman

[9]: Superman

[10]: Look, up in the sky! Is it a bird? Is it a plane? It’s Superman!

[11]: Krypton

[12]: All Star Comics

[13]: Hippolyta

[14]: Artemis

[15]: Amazon

[16]: Princess Diana,Diana这个名字来自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17]: DC Universe

[18]: Batman

[19]: William Moulton Marston

[20]: Elizabeth Holloway Marston

[21]: Who is Wonder Woman?

[22]: Emotions of Normal People

[23]: Dominance/Influence/Steadiness/Conscientiousness

[24]: Personal Profile Analysis

[25]: Olive Byrne

[26]: Don’t Laugh At Comics

[27]: The Family Circle

[28]: All-American Publications

[29]: Max Gaines

[30]: National Periodicals

[31]: DC Comics

[32]: Green Lantern

[33]: New York Times

[34]: Our Towns

[35]: She’s Behind the Match For That Man of Steel

[36]: Mount Holyoke College

[37]: Boston University

[38]: Mistress

[39]: Tiara

[40]: Bracelets of Submission

[41]: Lasso of Truth

[42]: Ms.

[43]: Gloria Steinem

[44]: Birth Control

[45]: Margaret Sanger

[46]: Gladys L. Knight

[47]: Comstock Law

[48]: Industrial Workers of the World

[49]: 1912 Lawrence textile strike

[50]: 1913 Paterson silk strike

[51]: Jill Lepore

[52]: New York Call

[53]: What Every Mother Should Know

[54]: What Every Girl Should Know

[55]: Sadie Sachs

[56]: The Woman Rebel

[57]: Family Limitation

[58]: James Noah H. Slee

[59]: Arthur M. Schlesinger Sr.

[60]: American Birth Control League

[61]: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62]: International 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63]: U.S. Supreme Court

[64]: Griswold v. Connecticut

[65]: John Byrne

[66]: Louis Auguste Blanqui

[67]: 法语原文为:Ni dieu ni maître!

[68]: Friedrich Nietzsche

[69]: Beyond Good and Evil

[70]: Crisis on Infinite Earth

[71]: Themyscira

[72]: New 52

[73]: Zeus

[74]: DC Rebirth

[75]: The American Scholar

[76]: Steve Trevor

[77]: damsel in distress

[78]: Geoffry Bunn

[79]: The Flashpoint Paradox

[80]: Infinite Crisis

[81]: Maxwell Lord

[82]: Holiday Girls

[83]: 同性恋、双性恋及变性者

[84]: Wonder Woman: Earth One

[85]: Grant Morrison

[86]: Love is Love

[87]: Gloria Steinem

[88]: Joseph Ettor

[89]: Arturo Giovannitt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