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機遇、配置、停利,如何正確理解 DeFi ?

DeFi 的正確使用說明書

Bincentive
Bincentive

--

據 DeFi Pulse 數據網站,抵押在 DeFi 的資產從 9 月 2 日的 96 億美元下跌至目前的 77 億美元,共減少了約 20%,也許我們可以從這次的市場修正了解 DeFi 的風險、機遇,以及資產配置和該如何鎖住獲利。

Yield Farming(流動性挖礦)讓加密市場參與者紛紛轉職成農夫,但對他們來說,種出的不是農作物,而是黃金。據外媒《PANews》統計,DeFi 概念幣的平均漲幅已經超過 了 240%,最高的漲幅甚至超過 了 800%,接近 10 倍。YFI 更是在 43 天內成為萬倍幣。

儘管包括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和幣安交易所執行長趙長鵬都高聲疾呼 DeFi 泡沫化的可能,但害怕錯失「FOMO」機會的投資人依然前仆後繼的將資金投入,甚至是直接購買「DeFi」代幣。

根據數據網站 Messari 統計,34 個 DeFi 治理代幣有 32 個都在過去一週下跌,其中 6 個頂級的 DeFi 治理代幣的價格蒸發了一半以上。包括 Curve 代幣在一週下跌了 65%、Meta 代幣下跌 58%、Ren 下跌 52%、AirSwap 51%、bZx Network 和 Wrapped Nexus Mutual 49%。

在闡述 DeFi 運作邏輯前,要先理解未來 DeFi 是否還有機會成長。我們的看法是有的,其主要原因是受惠當前貨幣政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於上月份宣布,Fed 的貨幣政策將採「平均通膨目標」,並願意容忍通膨適度超標,直至就業市場恢復。

過去 Fed 只要在通貨膨脹超過 2%,就會啟動升息機制,而改弦易轍後,除了代表 Fed 可以印更多鈔票之外,也意味著市場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將維持低利率,熱錢滾動的情況下,資金可能就會持續流進加密市場。

DeFi 的運作邏輯

DeFi 的運作邏輯基本上就是「共享經濟」、「普惠金融」。我們可以將每個 DeFi 平台看成是交易所。只是一般的交易所有自己的做市商,提供流動性、交易深度。

而 DeFi 的借貸平台 DEX(去中心化交易所)則是沒有做市商,它讓用戶將自己的資金抵押進去提供交易深度,再從平台收取的手續費中提撥部份分潤給流動性提供者(LP)。

DeFi 之所以會大爆發是因為「治理代幣」。Compound 首先提出了「治理代幣」的概念,用戶存款、借款除了可以得到手續費或利息外,還可以獲得治理代幣;而用戶可以用治理代幣提案、投票。之前的挖礦年化報酬大約是 5%,然而導入了治理代幣挖礦後的年化報酬率突飛猛進,甚至高達 1,000%。

如果說 Compound 是小火苗,那 Yearn.Finance 就是森林大火。

Yearn.Finance 開了三個池,第一個池只需要抵押穩定幣就可以挖礦(YFI 代幣),第二個池則是需要抵押部分 YFI 代幣才能繼續挖礦。而這時候 YFI 在市場上的流通數量還很少。

為了要獲得高年化,就要先去購買 YFI,從而推高了 YFI 的價格,而這也讓 YFI 價格水漲船高。YFI 價格越高,Yearn.Finance 的年化報酬率就越高。這產生了正向循環。

接下來就是大家熟知的大爆發時期。

風險和機遇

在 Bincentive 先前的文章提過,如果讀者是農夫,那風險主要來自於智能合約的漏洞和「代幣匯差」。代幣匯差則是指假設 LP 需要先購買治理代幣,那很有可能治理代幣下跌的虧損會大於實際獲得的收益。

流動性挖礦演變至今,機制已經略微不同。一開始,舊的農夫會將手中的治理代幣在市場上拋售,想要挖礦的人就需要在市場上收購(這裡僅論 FOMO 形式),推動市場價格。

而現在由於手續費過高的關係,小資族已經無法進場挖礦,所以許多新進場的交易者開始直接購買 DeFi 代幣。交易所也看準了 FOMO 的情緒,許多交易所開始上架 DeFi 治理代幣,於是,更多人開始購買 DeFi 代幣,成為農夫拋售代幣的對象。

這種現象就有點像現在的美股,大家都知道風險極高,但是仍然想從市場分到一杯羹。只要代幣價格不斷變高,農夫、交易者都相安無事。但只要有風吹草動,農夫、交易者都會變成驚弓之鳥,相繼拋售代幣。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以太幣下跌 20% 的時候,DeFi 代幣直接腰斬,甚至是下跌超過 80%。

農夫、交易者該如何鎖住利潤

對那些挖礦的農夫,Bincentive 建議用期貨鎖住利潤。

以 Sushiswap 的 ETH/BAND 交易對為例,農夫想要獲得 Sushi 代幣就先到 Uniswap 的交易對中抵押資產獲得 LP 代幣,再拿 LP 代幣到 Sushiswap 抵押,獲得 Sushi 代幣。

以 Uniswap 的 ETH/BAND 交易對為例,萬一 ETH 或是 BAND 價格下跌,那本金的損失可能會吃掉挖礦收益。這時候用戶先到交易所中做空 ETH 和 BAND,記得要以低槓桿倍率開空,否則容易爆倉。

這樣一來,即使幣價下跌,期貨這邊還是有收益,可以鎖住挖礦的收益。甚至也可以在挖礦幣相對高價的時候就先去交易所放空鎖住利潤。

而對於直接購買 DeFi 代幣的用戶,Bincentive 則是建議交易者遵守自己的「交易紀律」。這是因為,DeFi 代幣目前就是雙面刃,一旦價格下跌,包括農夫、交易者,甚至是項目方都會想拋售代幣,因此交易紀律就格外重要。在獲利到達自己設定的程度時就要逐步賣出,且只要幣價下跌超過自己預期程度,就要立刻賣出。

槓桿策略的資產再平衡

比交易紀律更重要的就是「資產配置」。正如先前文章所述,由於 DeFi 交易的風險過高,因此,就需要降低「中等風險」資產的比例。

其邏輯在於,假設讀者手中持有 90% 的加密固定收益商品,剩下 10% 購買高風險的 DeFi,或是其它更投資商品,不管市場如何變化,你的損失是可控的。

以 Bincentive 的 BinFi 磐石策略為例,其年化報酬率為 10% 至 13%,即使手中的 DeFi 歸零,投資人仍可以磐石策略的報酬作為彌補;而最好的狀況當然是 DeFi 獲得一倍甚至是數倍的報酬,讓資產增加。

這就是「凸性效應」的損失有限、收益無限的資產配置方式。

總體而言,DeFi 仍是一項值得投資的加密商品,然而投資人需要搭配數項策略,包括:

  1. 透過做空期貨,鎖住利益(農夫專用)
  2. 穩健的資產配置:90% 的固定收益商品+10% 的 DeFi 資產
  3. 嚴格執行自訂的交易紀律。

幣安交易所執行長趙長鵬在推特上表示,他看到了許多 DeFi 平台正在泡沫化。確實,撇開擁有真實應用的平台,其他平台目前依然停留在 FOMO 的機制中。

在 Fed 的寬鬆貨幣政策下,DeFi 作為風口浪尖的應用,自然可以吸引到更多資金。那麼只能一個問題:「你能夠從中獲利嗎?」

資產就像啤酒,有泡沫才有味道,但要在泡沫之前喝掉啤酒,否則啤酒將只剩苦澀。

本文為 Bincentive 整理及獨立觀點,Bincentive 無須對投資損益負責,投資人應審慎考量各種投資風險。

追蹤 Bincentive 社群,獲得更多專屬消息!

Bincentive 官方網站 : https://www.bincentive.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bincentive
LINE 官方帳號:
https://lin.ee/CKILPoH
LinkedIn :
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bincentive
Telegram :
t.me/bincentive_cn

免責聲明:此為高波動性投資產品!加密貨幣交易並非適合任何人!請確保您知道其中的風險。Bincentive 不會對加密貨幣交易提供任何建議與意見,且非為金融顧問,其所提供的任何服務皆基於公司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