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哲學:保密性(Secrecy)危險嗎?

權益證明可能會危害區塊鏈的公平性,而潛在中心化則可能會危害去信任化。而有一項創新可能會同時危害兩者…

Bitmark
Bitmark Inc.中文專欄
12 min readAug 29, 2019

--

作者:Shannon Appelcline

在發明比特幣之後,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創立了一個公開的帳本,只要遵循共識規則,任何人都能夠寫入於其中。這個設計揭示了兩個區塊鏈設計的重要元素。第一,它顯現了區塊鏈的平等性:任何人都能藉著公有 (permissionless) 的設計看到區塊鏈上的內容,任何人都能夠基於抵抗審查 (censorship resistance) 的特性,在區塊鏈上添加可行的交易。第二,它也展現了區塊鏈的去信任化 (trustlesness):任何人都能驗證區塊產生與其交易均是有效。

隨著區塊鏈發展與演進,其社群基礎原則持續被侵害。如前幾篇區塊鏈哲學內容,我們認為「權益(持有量)證明」可能會危害區塊鏈的公平性,而潛在中心化則可能會危害去信任化。然而,還有一項創新可能會同時危害兩者:保密性 (Secrecy)

保密的可能性

比特幣最初就帶有保密性的特質,如中本聰在原始論文中所述:「所有交易都須公開的必要性,抵觸了傳統隱私權的做法(將資訊留存在交易雙方以及可信的第三方)。但維持公開金鑰的匿名性,隱私權仍能可以得到保護。」

出自中本聰論文.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然而,區塊鏈並非全然匿名的。最多只能稱其為某種相當脆弱的假名系統。這取決於金鑰的管理是否清楚,當大家持續創造新的金鑰,如果有人能偵測到位置集群,將其連結到任何人真實世界的身份,就存在相當的危險。

隨著比特幣發展成熟,假名系統的隱私程度已經顯然不足。2013 年,Greg Maxwell 提出 CoinJoin 作為首批解決方案之一;它將比特幣進行混合,使其更難進行關聯。同一年 Adam Back 詳細闡明了「具有同態價值(homomorphic,意指加密但可驗證的)的比特幣」,其最終發展成為區塊鏈技術新創公司 Blockstream 的 Elements 專案的保密交易 (Confidential Transactions)。Back 採取不同的方式隱去交易的內容,因此交易外的人僅能看到交易的發生(以及挖礦費用)。對於「後來發生的非保密交易」可能會陷漏「先前發生保密交易」的資訊,促使了完全保密性區塊鏈的發展,例如 2014 年的 Monero 與 2016 年的 Zcash ,都採用不同的方法來進行保密。

顯然,提升區塊鏈隱私令人感興趣:這是採用加密貨幣的驅動力之一。交易保密性有各種優點,最重要的一點是可替代性 (Fungibility):在真正的隱私之下,將無法追蹤任一交易的出處,而這對於流通貨幣來說很重要;缺少這一點,私人交易中的加密貨幣將可能被審查,如果系統不允許特定人士使用貨幣,或禁止特定的使用方式。

然而,我們也必須平衡對於全然保密這樣哲學性的期盼,以及最初打造區塊鏈的哲學。保密性的確能強化區塊鏈的某些核心價值,例如抵抗審查。同時不會傷害到他人,區塊鏈的去信任化:如同 Blockstream 的保密交易設計是為了平衡交易的輸入與輸出方,任何人都能加以驗證。

但這並不是說保密性就是萬靈丹,它也有自己的問題。

加密貨幣保密性的危險

比特幣(或任何一種加密貨幣)的原始目標之一是將權力還給人們。在實際世界裡,我們的權力被企業、政府與富豪們侵蝕。基於透明性,區塊鏈將部分權力還諸於我們。突然之間一切變得可能,公家機關的交易可以被公開,以一種在傳統財金系統下未曾有過的模式。我們可以要求代理人公開揭露他們的股權投票,參選的官員詳細說明他們的貢獻,公司把與其廣告、保證與認證相關的交易全都公開宣佈;而這些揭露全都可以透過區塊鏈加以驗證。

然而,隨著保密性的風潮席捲區塊鏈,對透明性的期待就逐漸消退了。如果加密貨幣變得就像傳統貨幣一樣的不透明,那麼要求透明度或是真實改變遊戲規則的機會,也就隨之消失。

保密交易與隱私保障的數位貨幣是這樣廣告的,它說我們會有隱私,但事實上是有錢有權的那群人,才能良好利用這樣的權力。我們已經在現實世界的不透明財政上看到,德意志銀行因為俄羅斯富人的二十億美元洗錢問題,遭受法律調查。如果區塊鏈的透明度也變得模糊,同樣的事也會發生。有錢有權的人藏匿他們的交易,並能繼續維持他們在現實世界搜集而來的影響力與權力,將之延伸到數位世界。而且用的還是本來有機會反轉這樣趨勢的工具。

此外,保密性也可能將加密貨幣變成人們害怕的事物。長期以來人們就對區塊鏈的非法利用有所擔心,但大多數區塊鏈的透明度與假名性都有相關防治,事實上,罪犯反而會暴露出來,還誤以為自己安全。然而加密貨幣保密性卻可能產生漏洞。

保密性也可能將加密貨幣變成人們害怕的事物。Photo by Julius Droston Unsplash

也許我們身為區塊鏈社群的一員,考慮到一般人所能獲得的隱私性,會認為這樣的代價是可接受的。然而當問題從加密貨幣延伸到更大的議題,比如數位資產,這對 Bitmark 的我們來說就至重要了。

數位資產保密性的危險

Bitmark 透過 Bitmark 產權系統來定義並保護數位資產,讓人們得以註冊其數位資產與數據,並將之授權、販售、租借或其他有益的方式。 KKBOX 利用 Bitmark 的區塊鏈來記錄數位音樂使用的版稅,展現了此系統是如何協助個人音樂家,而 UC Berkeley 與 Pfizer 也因紀錄健康資料的授權以支持健康研究與臨床試驗,展示其對整個世界帶來的好處,但對於數位資產要有價值,很重要的一點是所有權紀錄必須公開,而不是保密的。

去年我們撰寫了 Shepard Fairey 的個案,他最有名的歐巴馬「希望」肖像模板畫引發了法律糾紛,因為 Fairey 並未將其原始圖案授權。要說明這個案例,需要先了解誰擁有這項資產,才能進行授權(或是購買、借用):保密性在此同時侵害了資產的持有人以及希望獲得授權的人。音樂產業也提供了另一個案例:權利訊息應該記錄在數位資料中,但往往記錄錯誤,使得藝術家無法獲得數十億元的版稅

決定資產擁有權的問題越演越烈,甚至成為近十年美國著作權局的主要業務。像 Google 打算將實體資產轉為數位資產,他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孤兒著作」,他們無法找到特定資產的權利持有者,也就無法取得同意(或拒絕)來使用這些著作。著作權局的任務是確認這些孤兒著作是否依然「促進科學的進步」,也是美國版權的主要用途之一。他們的結論如下:

“無論是孤兒著作的利用或大量數位化都提供了激發創意與學習的機會。然而往往大眾常常被剝奪這樣利用的好處,並不是因為權利持有者或是使用者對條款上的不合意,而是缺乏資訊與授權程序的不效率,使得協商從最初就無法發生。世界各國逐漸理解,這樣的不清晰造成了障礙,對 21 世紀健全的版權系統相當有害。因此著作權局同意對美國,提出一個解決方案是非常迫切的…”

換句話說,美國著作權局理解社會與機構需要更好地理解資產的屬性與所有權,才能將其發揮到淋漓盡致。

像 Google 打算將實體資產轉為數位資產,他們遇到的主要問題是「孤兒著作」。Photo by Amanda Jones on Unsplash

顯然,如果可以簡單取得擁有者資訊,就能幫助 Shepare Fairey 與 Google 來重新利用其既有資產。這將可以幫助音樂家,收取其音樂的所得。而且透過瞭解誰擁有哪些資源,當一個社會需要這些資源時,就知道該往哪裡找,無論是建築所需要的鐵礦,或是醫學問題需要的健康資料。透過知道誰擁有物件,就能夠聯絡持有者 — 也許是因為這些物品有驚人的危險性(需要召回)或是驚人的高價(基於需求)。最後,隨著美國著作權局指出,可以協商所有權的註冊,來解決相關市場上的負面外部性 (negative externalities),如同在寇斯定理 Coase Theorem 提到。具有特定目的隱私性將會與上述應用案例產生矛盾,對數位資產來說也會比簡單的加密貨幣問題更大。

美國著作權局建議循法律來解決問題。但還有另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可以避免著作變成孤兒或是一開始就誤植,那就是科技。Bitmark 產權系統提供的解決方案,可將數位資產的所有權進行組織並編錄於資產區塊鏈上,對權利持有人或社會都是有益的。將這些都攤在公眾的眼睛下,而非保密,我們就能夠解決這些應用案例:Fairey 的藝術照片重製,Google 的資產數位化,以及我們的社會上對重要物品的定位、召回或購買。

結論

許多人讚揚區塊鏈的隱私,一個過去在現實世界中可透過現金交易實現,但在網路數位交易的世界裡越來越困難的一塊。

但我們很清楚保密性也會帶來些後果,有些人重視自己的隱私到想要將其在現實世界的富豪權利也延伸到數位世界上。我們認為雙方面的論述都很重要,但當我們往更深一層的數位資產思考,過分強調保密性就會變得十足危險。

這也是為什麼 Bitmark 產權系統是開放而透明,就像是比特幣依然維持它原來的設計一樣。

延伸閱讀

Alt, Casey, Sean Moss-Pultz, Amy Whitaker, & Timothy Chen. November 2016. “Defining Property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https://bitmark.com/assets/bitmark_defining-property-dig-env.pdf.

Bitmark. Retrieved July 2019. “Why Property Rights Matter”. Bitmark. https://bitmark.com/en/property-blockchain/why-property-rights-matter.

Bitmark. October 2018. “How to Use the Blockchain to Riff Artwork, Sell PDFs, and Otherwise Gain Economic Control of Your…” Hackernoon. https://hackernoon.com/bitmark-how-to-use-the-blockchain-for-property-rights-ecf9f5e67e77.

Blockstream. Retrieved 2019. “Elements by Blockstream”. The Elements Project. https://elementsproject.org/.

Deahl, Dani. May 2019. “Metadata is the Biggest Little Problem Plaguing the Music Industry”. The Verge. https://www.theverge.com/2019/5/29/18531476/music-industry-song-royalties-metadata-credit-problems.

Hsiang-Yun L. February 2019. “Coase Theorem in the World of Data Breaches”. Human Rights at the Digital Age. https://techandrights.tech.blog/2019/02/22/coase-theorem-in-the-world-of-data-breaches/.

Maxwell, Greg. August 2013. “CoinJoin: Bitcoin Privacy for the Real World”. Bitcoin Talk. https://bitcointalk.org/index.php?topic=279249.0.

Nakamoto, Satoshi. October 2008. “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 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Poelstra, Andrew, Adam Back, Mark Friedenbach, Gregory Maxwell, and Pieter Wuille. 2017. “Confidential Assets.” Blockstream. https://blockstream.com/bitcoin17-final41.pdf.

US Copyright Office. June 2015. “Orphan Works and Mass Digitization”. Copyright.gov. https://www.copyright.gov/orphan/reports/orphan-works2015.pdf.

Van Wirdum, Aaron. November 2015. “Is Bitcoin Anonymous? A Complete Beginner’s Guide”. Bitcoin Magazine. https://bitcoinmagazine.com/articles/is-bitcoin-anonymous-a-complete-beginner-s-guide-1447875283.

Van Wirdum, Aaron. June 2016. “Confidential Transactions: How Hiding Transaction Amounts Increases Bitcoin Privacy”. Bitcoin Magazine.https://bitcoinmagazine.com/articles/confidential-transactions-how-hiding-transaction-amounts-increases-bitcoin-privacy-14648925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