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著作: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為什麼長期思考勝過短期獲利? 讀後心得與自我反思

Kuro Huang
資安工作者的學習之路
12 min readMay 7, 2020

本書適合剛開始加入股市或對股市名詞有些了解,或想加入市場者的必讀之作。同時也是長期投資者的必讀經典書之一。我個人偏好閱讀的類型是價值投資與長期投資的書籍,這本書我拿到後看了兩遍,在本篇也帶入了我自己的經驗反思與最近的時事。此外本書由綠角、市場先生、樂活大叔或是不少部落客所推薦。對於指數型長期投資者來說更為有幫助。

A Wealth of Common Sense: Why Simplicity Trumps Complexity in Any Investment Plan

在本書中,你還會知道:

‧為什麼長期思考勝過短期獲利?
‧怎麼區分市場風險與投資組合風險?如何以正確的態度應對?
‧哪些似是而非的迷思必須破除?
‧資產配置為何重要?
‧為什麼必須擬定投資計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82802

Ch1 散戶投資人相對機構投資人

你我皆凡人

本章提到,散戶投資人必須了解,不管金融產業出現什麼樣的創新,耐心永遠是金融市場中最大的利益補償器,散戶相對專業人士最大的優勢之一是,散戶擁有保持耐性的能力,專業人士有績效上的壓力,從長期的投資組合來看「買高賣低」的行為與散戶「 不遑多讓」

長期思維

心理因素永遠是最難的課題,每一項策略都有它的優缺點,長期買進且持有最大的問題是如果市場崩盤也要持續買進,遠比在市場上漲時候買進來的難多了,如果不想一次投入大筆金額,定期定額也是不錯的好方法,但也有相同的問題(心理)存在。

本章重點:

  • 耐心永遠是市場上最好的武器,困難的是無法遵守原則與保持耐心。忌妒和情緒會製造問題,沒有道理去比較其他投資者的績效,主要專注在自己的狀況與目標

Ch2 負面知識與成功投資人須具備的特質

每年檢視自己的錯誤做修正,就可以提高每年的報酬率,透過觀察與分析他人犯的哪些錯誤,就是確保自己投資的最佳方法之一。

今年年初購入石油(美股USO ETF)其實我沒有想考量到會掉的這麼慘,加入eToro時候剛好是二月底,隔天即因發生一陣子的肺炎崩盤。最初的考量也是拿商品型避險,雖然當時USO只占我整體比例的2.87%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影響,但景氣或是高波動的商品購入前還是要思考一下大環境變化。

心急

成功的方法來自於無趣,不少經典之作都是重複這句話,儘管看了不少書但我自己到現在心理上還是很難去完全實踐這句話,成功投資的秘密在於這件事根本沒有秘密可言。還是老話一句:耐心與紀律。因為這幾個月美股大跌大漲所以我也沒有每天看盤,還有自己其他的人生目標去做,長期投資關係目前波動就暫時不要太在意了。

不事先擬定計畫

如果沒有投資計畫,只依照感覺或直接投資會經常失敗。

以我自己的來說對於股票型ETF、債券與商品都有一定的比例、定期平衡。

盲從群眾,不獨立思考

綜觀金融歷史上不少大崩盤前的情況,總是一群人追高,因為看似安全且是大多數人都走在同一條路上,有時候會讓自己走在極端的道路上。

但群眾真的是非常大的影響,我自己也很難去跳脫群眾思考,當大部分的人都在談論某個股票是個買入的好時機,其實也會很心動並想買入賣出。

完全聚焦短期

呼籲長期投資的觀點,短期的事件影響長期來看是沒有影響的,特別是每天都有媒體提出驚恐的觀點,無從判斷是否正確,記住沒有人可以猜出短時間的市場方向如何演變。

關注無法掌控議題與抱怨

書中提到很多市場因素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例如2020年3月的降息與之後的總統大選等影響都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不如規劃好資產配置來面對風險才是最好的策略。

二三月時候我的投資組合中搭配了30–40%的中長期債券(TLT與IEF),肺炎大跌中沒有什麼太大的起伏,儘管股票型ETF(VOO與ITOT)跌了很多但避險的債券卻是往上升。

世界上最大的錯誤:感情

情感,就是情感,但這難以消除,只能降低用情感買入或賣出的想法。

一般人會在大幅下跌後賣出感覺比較好受,希望等到「情況好一點」、「股票上漲後」再下單,又或是看見「清晰的訊號」才出手。情感會讓投資者只想著正面報酬,卻忽略可能發生的差錯。

投資需要了解市場歷史、投資組合還有人類天生的傾向與認知偏差。一般人可以察覺到別人的偏誤思想,但傾向低估自己的。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常和比自己更優秀的人在一起,你的能力不提升也難 — 巴菲特

要學習如何制定更好的決策,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研究你所屬領域的偉大人物如何做決策,除了市場上經驗外,也能透過很多優質的經典書籍來學習制定計畫。(eToro是個學習不同投資者策略的好地方,還有大量閱讀。)

我們難以成為第二個你所追隨的偉大人物,但我們仍然可以成為不錯的投資者,儘管不是最優秀的。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搞錯方向,每個人都想去找尋如「巴菲特當今可能有意介入的十支股票清單」之類的書,最重要的是那些推薦的股票清單和戰術無法幫你累積財富,多半是短期的效果,對大局也沒有任何用處

實際上我們在工作上也是,在本業上與比你優秀的人一起工作,絕對是提升專業能力的絕佳途徑,我的同事都是資安領域不同專長的專家,每年學到的技能與經驗非常豐富。

重點

  • 你可以從了不起的投資者身上學到很多教誨,但不代表你也能完全複製並成功,應該要了解自己極限並不要把投資流程複雜
  • 成功投資者有個共同點,當周遭所有人喪失了冷靜,他們卻有能力可以控制。

Ch3 市場與投資組合風險

風險與報酬是綁一起的,但風險本身難以定義,對退休者來說可能波動性是風險,但對短期者來說虧本才是風險。但長期來看,持有股票大盤的期間越久獲得正報酬的機率就越高,不過上漲的過程中會經歷過各種漲跌幅,甚至有時候債券的報酬還會勝過股票。

波動性

股票的波動性是暫時的,但你如果在崩盤時候忍不住賣出部位並實現虧損,那等於是選在最糟糕的時機讓自己承擔了錯失獲利的風險。再次強調長期投資的報酬率與成功率是非常高的。

我檢討自己買賣出黃金ETF (IAU)的時機是否正確,加入eToro時候買入並配置時候黃金是相對非常高價位,但之後隨即肺炎大盤衰退且黃金起起伏伏,我在打平情況下就賣出。

心理

虧損時候對於心理的影響很高,很可能連睡眠都在想虧損,簡單說虧錢的痛遠大於賺錢的快樂。對長期投資者來說股市崩盤可能是最好的事情,我們可以用低價買進股票。了解自己的投資程度和風險接受程度非常重要,投資策略與計劃可以降低波動與不確定性。

重點

  • 不想承受短期虧損的可能性,就不可能在資本市場獲得較高的長期報酬,打敗通膨的唯一方法就是承擔風險
  • 波動性可能是風險或是機會,明智投資人會利視為是一種賺錢機會,在壓力與冷靜下遵循流程計劃行事。

Ch4市場迷思與歷史

迷思:唯有精準掌握市場才能賺到優渥報酬

長期來看,能不能掌握時機不是一件特別重要的議題,歷史統計來看,每年固定在1月1號投入一筆金額的投資報酬率和每年投資一次在最高點的投資報酬率差不多。

迷思:必須等到情況好轉再投資

相同的,你無法預測市場,但等到市場回升之後你已經失去絕大多數的利潤。

迷思:債券和股票不同方向

攤開歷史來看,絕大多數情況股票和債券都是往上漲的,不過只有股票下跌時候才能感受到分散投資的好處

左圖為我於2020年2–3月股市因肺炎崩盤時候TLT長期債券的變化:

迷思:用花俏的黑天鵝避險策略

2007–2009金融海嘯時的狀況,債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於崩盤時候是上升的(同上圖),但市面上的經理人卻以槓桿型ETF或各種基金來滿足投資人需求,也收取昂貴的手續費。

歷史證明債券可以當現金準備,讓投資人在股票跌到跳樓大拍賣時候進場承接股票,也是一種避險工具,大多時間債券來的比股票穩定。至少,債券可以穩定的心理情緒

長期的平均報酬率並不完全是正確的,充其量是一個只是一些平均值,短期或中期內會發生不少偏離平均值的狀況,我們需要隨時做好準備,最怕的事情是懷疑自己的信念。

迷思:原物料是優質的長期投資標的

原物料的漲跌幅度非常高,心臟不夠強的不適合買這類股票,當投資組合有這種高波動股票也許能分散投資。實體的原物料商品績效整體來看也非常糟糕,只適合做短期操作,不適合放長期。

重點

  • 歷史數據表示長期市場平均是由很多小區段的漲跌幅組成,可能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高波動與衰退、崩盤等狀況,在短期影響下堅持長期投資的步調,需要耐心與紀律。

Ch5 找出自己的投資哲學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投資組合,也沒有最佳資產配置,沒有一個風險承擔水準是絕對合適,也沒有最佳的買賣時機。金融市場充滿不確定,無法找到精確性,完美的投資策略只是推銷的說詞,自己的狀況與風格才是投資哲學的關鍵,每個人也都不相同,沒有邏輯的投資哲學會帶來糟糕的投資成果。

重點

  • 少即是多,什麼事情都不做很可能也打敗一群在市場買賣進出的人。
  • 不一定要在積極和被動基金之間選擇,能以成本、交易量等決策角度思考

Ch6 華爾街行為

市場上充滿各種包裝的商品,特別是在金融業。

證據:打敗市場很難

多數積極的經理人所操盤的基金績效落後其比較標竿,難以打敗大盤。

證據:選股非常困難

根據Russell 3000 index 羅素三千指數,股票投資相對羅素三千指數絕大多數是落後的,選到贏家型股票的機會微乎其微,但輸家的機率卻非常高。

除非你已經做好準備,為了取得較高的潛在報酬而接受較差成果的準備,否則不要只投資積極型策略或產品。但不是不可能打敗市場,只是非常困難。

2020/3/9號的元大S&P石油(正二或正一原型)一窩蜂的購入,正二超大溢價然後跌了快30%,讓許多人從股市畢業。大家都想著原油會上漲,但沒有想到突然沙烏地阿拉伯要跟俄羅斯談判不惜犧牲自己的售價。

個人認為同樣是ETF,要玩短期的石油(元大S&P石油)就遵守停利與停損,長期就看價值不隨意進出(例如0056),混在一起使用策略不明會很慘。

Ch7 資產配置

經研究與數據統計,投資組合的績效有9成的因素是來自於資產配置,只有少部分是因為市場買入的時機。但再次強調,沒有完美的資產配置組合。只有適合自己個性與個人需求的投資風格。

資產配置決策

作者提出幾個問題 順便附上我的方法,以美股為例:

  1. 股票、債券和其他標的的比重 — 55:35:10
  2. 組合的偏重與因子 — 少數的個股(10%)與房地產、新興市場等ETF
  3. 整體結構與大盤有多遠 — 以 股票指數型基金 為主
  4. 未來不會後悔是怎樣的組合 — ETF搭配債券降低波動
  5. 風險承擔能力 — 保守,不追求超高績效但穩定
  6. 如何落實資產配置? — 定期檢視與平衡
  7. 如何決定資產配置比重 — 依照年齡、收入與中長期計劃分配

但我這邊其實要檢討的是我台股的金融類股部分,在剛接觸的時候並沒有思考好比重與策略,之後會逐步調整並縮小(減持)不同的個股,盡量集中在ETF(0056)與幾隻價值型個股上。

資產配置可以幫助投資者在賺錢的需要接受虧本的能力之間與取得平衡,長期持有的狀況下勢必會經歷價值腰斬的狀況,從事後諸葛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會覺得很容易應付。

為何分散投資很重要

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市場,直接承認自己無知而且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來面對是最好的。但明智的投資者都知道未雨綢繆,落實資產配置與架構就不會有破產的一天,也不會好幾個幾十年的不良績效。

另外作者還提出美國股市與國際股市之間年度報酬率,雖然絕大部分是美國股市勝出,但在1970-1980的十幾年間卻是國際股票較好,如果能夠50/50持有美國與國際股市比重,報酬就可以取得平衡。較長的投資時程來看,國際分散投資可以提供非常好的保護,以避免集中持有某些長期經濟表現不佳的國家。

另外,在股市中分散風險不僅僅是市場,還有自身因素,如果短期需要生活費或某些緊急支出,還有個人處境因素。

再平衡

定期檢視標的和投資項目的比重可以免於過度偏重,出售漲價或買入跌價的產品讓投資組合回歸原始組合的權重。

作者提了市場與經濟體系總是維持週期性波動的事實,如果可以理解均值回歸的道理,投資成果就能領先大多投資者。

再平衡的頻率到不是一個重點,重點是每次的再平衡都是相對的低買高賣,就已經贏了很多人,其目的除了報酬以外還有最重要的控制風險。

風險因子

我們需要多大的分散投資取決於之前提到的,你想要偏離大盤的意願有多高,就像是常聽到的衛星持股,如中小型股、房地產、新興市場或成長型股票等為基礎。當然過度分散持股並不好追蹤,自己需要斟酌一下。

重點

  • 分散投資代表你願意承認自己不知道未來將要發生什麼,沒有分散投資,資產配置也沒有意義,而沒有再平衡流程,分散投資也是沒有用。(資產配置->分散投資->再平衡)
  • 全球視角來看待投資組合,沒有人知道表現最好和最差的資產類別會出現在哪裡。

Ch8 完整的綜合投資計劃

為什麼必須擬定投資計劃

每個人都知道"應該做什麼",但不知道要"怎麼做",就算你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和計劃,還是很容易因為一時的裁決來做決策,投資計劃先考慮到如果發生了某些事,我會怎麼應對。

生命週期

本書中針對年輕人的建議為堅持計劃比快速地提高股票配置更加重要,年輕者應該先能夠學會應付市場的波動,學習冷靜的經驗,所以剛開始投資的話介入股票的速度循序漸進,慢慢來為主。

如果已經為退休或快退休者,資金支出需求的短期風險與長期增加財富的風險需要取得平衡,不要把預計會花費的金錢投入市場中,。

打敗市場的心態

不管是太過想要打敗市場或是太想要降低風險都會造成反效果,賠很大或沒有參與到賺取利益的機會。

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與Liker按讚給我支持並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可以多拍幾下手喔),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文章給您。

--

--

Kuro Huang
資安工作者的學習之路

對教育充滿期待的資安從業者,現任ISC2台北分會理監事會成員,喜歡用專業興趣交朋友建立友誼。曾擔任資安管理師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資安顧問,希望對資安社群盡一點心力,並期望自己與身旁的人能有所進步,歡迎喝咖啡聊資安。希望保持著定期參與資安社群活動。個人介紹網站https://portaly.cc/kuro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