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Medium 歷程與檢視
動機
--
最早期是在Blogger上寫筆記,那時候我還在念大學,在國家實驗研究院打工,也沒有幾篇文章,直到大學畢業後踏入了資安與在社群打滾發現大家會寫筆記來記錄自己練習專業技術或日常心得,將點滴記錄下來,當練習的題目過太久其實就會忘記,不如分享出來給大家未來還可以複習。出社會後開始學習理財,理財知識來自於閱讀書籍和YouTube影片,但閱讀完馬上就忘了,也將投資理財的讀書心得寫在Medium上,當忘記時候還可以回來複習。也受到前同事的影響,他長年下來累積的文章與心得讓人敬佩(Link:林維展的部落格)
選擇Medium其實是對於架站這件事很懶惰啦XD
在Medium 上我的第一篇文章是七月,但其實是從我原本寫筆記的Blogger轉過來的,嚴格來說不算是真的第一篇文章,第一篇在Medium上文章是十月打的,然後就將一些讀書心得慢慢轉移過來。
開始使用
最早開始看Medium使用教學時覺得超頭痛,光是生出一個網站+發文有兩個地方就完全搞不清楚,發布後為什麼網站( Publications)沒有出現文章、版面到底不可以調整等疑問,有點覺得不是那麼的好用,現在依然不會用全部的功能,但一個頁面+分類有出來就達到我基本需求了,反正我也沒有要放廣告來累積流量賺錢,只是想交朋友和分享自己的文章。
流量與文章分析
使用上對中文讀者與中文文章的SEO不友善,且Medium上技術文章比重與作者相對少,讀者也大多不是看技術分享的觀眾,相對於生活、理財、旅行來說自然流量很低,所以我會將我覺得我還算值得分享的文章轉貼到不同平台,如Facebook上。因為我也沒有粉專或是花錢打廣告,最初目的就是寫寫分享而已,只靠轉貼到一些平台,流量就是…低。
統計了一下,在2019 10–12月總共發了21篇文章,絕大多數都是短篇文章,十月發文應該佔了有總數一半,以2019 10月正式開始放文章開始算,總流量約6000並有了22位追蹤者。
- 最多人點閱(Views)的文章
金融股票九大指標一次搞懂-殖利率/EPS/ROA與ROE/本益比PER/ PBR 股價淨值比
2018 10月發布,閱讀人數3.5K與拍手3次,靠Facebook與轉貼連結來的
- 閱讀率(Read ratio) 最高
[Cisco] 流量側錄功能-SPAN (Mirror port)
這是7月的文章,也是第一篇在Medium上的文章,達到72%,我覺得是因為這篇文章都圖比較多,相對只要一兩分鐘就搞定影響了數字。
- 拍手最多(Claps)
CEH v10 考試心得與讀書資料分享/ CEH v10 Review and Study Materials
2109 12月底發的文章,轉貼於IT home 與PTT上,靠一些外部流量進來比較多,還有看到網友有轉到一些資安社團,且證照一直都會有人考,會有人持續過來看。
這篇獲得17個Claps與快500的點閱,還不到一個月就超越前面所有文章的Clasps,顯然這篇文章對讀者來說幫助很大,且不少人都是從外部過來看的,現況來講資訊類文章還是要靠IT HOME等資訊得專門網站發文比較合適。
感想
最大的好處是將過往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即使忘了也可以重新複習,另外還遇到有讀者進行轉貼,可以獲得一些成就感與動力,希望未來可以與讀者變成朋友。文章閱讀明顯是理財最多人看,未來也可在這多著墨。
期望之後還會保持動力繼續寫心得XD
- 所有文章目錄:
- Linked-in(歡迎加入人脈圈)
可以加入我的LinkedIn 希望認識各位閱讀者
加入後歡迎跟我打招呼認識一下 我每年都會參加社群
例如HITCON或COSCUP 樂意認親
https://medium.com/blacksecurity/tagged/finance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下「拍手」與Liker按讚給我支持並轉發給你的朋友們(可以多拍幾下手喔),或是「Follow」我,讓我提供更多優質文章給您。
我的美股eToro 長期投資帳戶,歡迎追蹤複製:
主要策略為股票型ETF搭配債券與少部分的價值型個股,期望在高波動的市場中穩定收入並盡可能降低風險。
Facebook 粉絲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