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eaming Media West 2017 所見所得

Neal
BlendVision
Published in
10 min readDec 21, 2017

今年 KKStream 派出兩位 Video Engineer 參與,除了享受在洛杉磯度假勝地 Huntington Beach 的風光外,我們也帶回來了幾個心得與技術跟大家做分享,希望大家看完後等於也去了一趟這場盛會。

Streaming Media West 2017

  • 舉辦時間地點:11/2 ~ 3,洛杉磯 Huntington Beach
  • 參與人數:約 500 ~ 1000 人 (目測),Engineer/Business 約各半
  • 參與公司:Facebook, Akamai, AWS Elemental, Beamr, Bitmovin, Brightcove, Google, Wowza, Yahoo, Hulu, Kaltura, JW Playe, TheO Player…
  • 3 Days Conference (1 Day Workshop, 2 Days Keynotes, 6 Tracks, 55 Sessions in total)

以上是這三年來 Streaming Industry 大致上在談論的話題, 如果稍微注意一下趨勢, 你會發現今年的主題幾乎集中在討論 Performance 上,包含 Low(Zero) latency (Near realtime) Live Streaming,Per-title encoding,CDN optimization, 都是在既有服務上如何做得更好,更厲害,相較於前兩年都在提什麼樣的 Player 較好,MPEG-DASH/HLS 的普及率,提出新的 Streaming Format, MPEG-CMAF 是很不一樣的,可以很明顯感覺到 Streaming Industry 已經進入某種程度的成熟期,大家已經不再比較誰支援的 Device 多,支援的 DRM 完整,講白一點就是這個行業的進入門檻下降中,得要堆疊出更有價值的服務才能吸引客戶上門。

Keynote

1st Day Keynote: Live Streaming NFL Thursday Night Football on Amazon Prime
2nd Day Keynote: Live Video Streaming On Facebook

今年的 Keynote 第一天是 Amazon 講他們在 NFL 上 Live 的 successful story,量以及實質觀看時間都有代表性,但我私心比較喜歡第二天的 Keynote,因為他比較技術性一點,由 Facebook 的 Intra. Engineer, Nick Ruff 來介紹他們的 Infrastructure 如何做到 low latency streaming,為了即時性,Facebook 不用 MPEG-DASH/HLS 的 HTTP Streaming 技術,他們用的是 Hybrid technologyRTMP + WebRTC,RTMP 可確保影像品質,適合分享給其他未加入聊天即時性不需要太高的觀看者,WebRTC 則利用底層是 Peer2Peer on UDP 的技術達到相當低的 latency,達到多人即時對談,但是不保證影像品質。

WebRTC

  • A102: Approaching Zero Latency Streaming With WebRTC
  • A202: SRT Open Source Protocol Panel Discussion
  • C203: How To: Reducing Latency and Startup Times
  • LS203: Latency Still Sucks: So What Can You Do About It?
http://io13webrtc.appspot.com/#50

WebRTC 由 Google 在 2011 年提出,是個不算很新的技術,而在今年被廣泛提出原因之一就是大家對於 Live 這件事開始期望越來越高,希望即時互動又能大規模使用,至於 WebRTC 的優缺點,網路上的資源非常多,就不在這邊贅述 e.g.https://ifun01.com/8HPUFLC.html,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其中一個 session 提到了 SRT,Secure Reliable Transport Alliance,這是由 Haivision 和 Wowza 號召組成一個 Alliance,嘗試要解決 WebRTC 傳輸品質不好的問題,已經有不少的 Streaming Company 加入,比如說 Bitmovin,Brightcove, Kaltura, Harmonic 等等,也許在明年會有另一個低延遲的解決方案出現也不一定,非常期待!

CODEC Battles on HEVC/VP9/AV1

A103 — Getting The Best Results Out Of HEVC Encoding

C104 — The Future Of Video Codecs: VP9, HEVC and AV1

D105 — HOW TO: Comparing AV1, VP9, HEVC, & H.264

今年年中一件最震撼 Streaming Industry 的事件莫過於 Apple 在 WWDC 正式宣佈他們支持 HEVC,這個宣佈硬生生的把 VP9/AV1 的聲勢壓了下來,也間接告訴 OTT Service Provider 你們不用想了,趕快支援 HEVC 吧… 而到底為什麼大家這麼不想支援 HEVC 呢? 看看下面這張圖

https://streaminglearningcenter.com/codecs/10171.html

三個圈圈分別表示三個不同的 patent pool,表示你要付權利金給三個不同的組織,注意!VELOS MEDIA 是今年四月才冒出來的,意思就是… 你怎麼能肯定明年,後年,甚至更久之後不會有人冒出來要收你錢呢? 如果你是公司 CFO 的話一定非常痛恨這種狀況,所以不用錢的 VP9,及他的下一代 AV1 (註: 目前還不肯定是否沒有權利金的問題),就被大家寄以厚望。

但即使今年 Apple 投下了震撼彈,今年與會的 Speaker 支持 HEVC 的人變多,但是 VP9/AV1 還是有特定的支持勢力,那就是 Browser 陣營,包含Google Chrome, Mozilla Firefox, Opera 等等,且也有部分的 Mobile Device 已經默默的支援了 VP9 。在兩方勢力長年拉鋸下最辛苦的大概就是提供 Streaming Service 的廠商了,為了同時支持兩方,只好同時支援兩種 CODEC 格式,或是乾脆就選邊站,賭一個,Beamr 就是只站在 HEVC 的一方。

Reference of quality comparison among HEVC/VP9/AV1 and H.264

Ref: https://streaminglearningcenter.com/codecs/av1-no-shows-streaming-media-west-better-stockholm.html

AV1 小檔案:

  • Successor of VP9, developed by Alliance of Open Media (AOM)
  • Membership of AOM: Amazon, Netflix, Bitmovin, Google, Hulu, Facebook, Mozilla, Microsoft, Intel, Nvidia, AMD, IBM, VideoLan, Realtek…
  • Supposed to be 20% surpass HEVC
  • Assume code freeze on 2017/12/E, release on 2018

Per-title Encoding

C201 — HOW TO: Comparing Per-Title Encoding Options

Per-title Encoding 針對每個不同的 Content 做分析並給予一個適合的 Bitrate,不損畫質,又可以省流量,如果你是 Streaming Service 的業者,你可以省 30%~40% 的流量成本,又不損畫質,如果你是使用者,可以用一樣的流量成本看更多片,且在一樣的頻寬下可以看到更優的畫質,是不是超棒的。最早這個點子被公開是 Netflix 在 2015/12 提出,Per-Title Encode Optimization,但其實已經有其他公司用不同的方法來實作並提供服務,不一定是透過 Machine Learing,像是 Beamr, Brightcove 等等。這個 Session 其實只是做一個產業分析,拿幾家有這個 feature 的公司來做比較,然後告訴你哪一家做得比較好。

我覺得這個 session 重點要表達的是 Per-title Encoding 已經被拿來當作一個 Topic 談論,不再是幾家獨有的 feature,可以想見的是在將來會有越來越多家提供這樣的服務,但是要做不難,做的好不容易,KKStream 也有自己的 in-house solution 在研發中,如果你有在用 KKTV 的話,其實已經在享用這樣的 feature 囉 :)。

Inspiring&Insight

LS204 — Live Streaming Today & Tomorrow

上面是 Live streaming summit 最後一場 session,在講 live streaming 的未來,如果你有稍微注意一下與會者六位,有一位非常年輕 (就是在畫面中講話的那位),是 Streamlabs 的 BD manager, Aaron Ruiz,有趣的是相較其他人只有他講的東西才是目前時下年輕人在關心有興趣的議題,比如說開直播看一個人吃飯,然後會有兩三百萬人在看,他覺得非常 make sense,可是其他人完全不懂這樣有什麼意義,或是懷疑這樣的行為模式。

這其實非常衝突,讓我反思我們是不是常常自以為自己想的就是客戶想的呢?會不會其實我們想的方向根本就錯了,還沾沾自喜說這樣下去一定會成功,最後一敗塗地還不知道為什麼。仔細想想,尤其是當你越厲害或越自信的時候是不是越容易犯這種錯誤。

這一趟出差另一個感受強烈的是歐美喜歡組成所謂的 Alliance 集合眾人的力量來推動一些 Standard,不管是 Alliance of Open Media (AOM) 還是 SRT Alliance (Secure Reliable Transport Alliance)都是,但是亞洲就鮮少有這樣的合作模式,其實我們不管在 multimedia 或是 streaming 的技術實力上不會落後人家,卻在規格推動上常常是跟隨者,不是領頭羊的角色,相對就會比較辛苦,如果我們有機會也組成類似的聯盟,也許不要太貪心,從亞洲先出發,是不是會有可能有不一樣的火花產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