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map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Chinese Edition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由彭博(Bloomberg LP.)旗下Bloomberg Businessweek授權許可,由現代傳播控股有限公司出版及在港台地區售賣之繁體中文版,並集合英文版的國際報導及由現代傳播的編輯團隊所撰寫的內容。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隔周三以雙周刊形式出版, 不定時在Medium分享精選文章。如欲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即到在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購買,或到https://www.bbwhk.net訂閱。

沉浸於山林與味覺的春日慢步

在Shishi-Iwa House享受一場泥濘、風雪與極致饗宴交替的奢華旅程

撰文 黃舜煬

編輯 鄧詠筠

白葉冷杉柔軟的針葉閃爍著光,登山導遊Micheal Salbot在山道上拾起手掌大小的石塊,粗礫而紅黑交疊,是赤鐵礦風化的證明。

我們一行11人走在日本黑斑山的山道上,這座古老的層狀火山坐落在更為古老的火山群之中,在10萬年前變得活躍,然後崩塌,又在漫長的時光裡被浮石噴發物和熔岩侵蝕,如今只留下一道突兀的孤線,和沿路可見的火山岩。

天空清澈,我們走過平緩的碎石路,緩慢爬坡,跨進密集的落葉松林。路上留有初春的雪,冷風從樹林的夾縫中穿過,颯颯作響。枯葉椏枝散落一地,人行之處,皆是泥濘。

淺間山(黃舜煬攝)

經過了兩個多小時的路程,我們登上山頂,眼睛一下子變得輕盈。東側的淺間山在一片湛藍的映照下,無聲地屹立著──刻有雪痕的黑色山體,積滿了雪的山腰,及其下延綿不斷的針葉林,湧動著原始的生命力。這座年輕的火山在8500年前形成的,名為前掛山和釜山的雙火山口把黑斑山當作地基,拔地而起,形成今天的複式層狀火山──淺間山,在當地一直被視為山嶽信仰的崇拜對象之一。

「2004年,他曾輕微爆發,少量的火山灰和礫石飄向東北方,」法日混血的Salbot望向火山,以流利的英語講解。他和日本人Isagi Funayama是日本的國際酒店品牌Shishi-Iwa House(SSH)「雲端春櫻」山野漫步體驗的登山導遊,在這個五日四夜的旅程裡陪同包括我在內的六名團友攀登淺間山和硫磺岳。言談間,他們遞來了熱騰騰的麵豉湯,就著酒店準備的三文治和乾果零食,在2400米海拔上,想象眼前的火山如何在數萬年的時光裡反覆崩塌與重建。

黑斑山山徑(黃舜煬攝)

相較於香港的登山徑,黑斑山的山徑渾然天成,沿路不見人為搭起的石梯。人置身於森林中,被自然的氣息包裹,一草一木稍然退卻,顯出山路,彷彿有人特意躲在隱匿處,逢四處無人時收拾乾淨。隨團的SSH創辦人Huy Hoang穿著淺藍色長袖速乾衣,神情悠閒地說,這種原生的登山風格,當地人早已習而為常,對外國遊客卻是獨一無二的體驗。惟當地酒店甚少明白它對外國遊客的旅遊價值。

他憶述今年一月的黑斑山之行,72歲老人與沒有爬山經驗的妻子,冒著無間斷的雨夾雪,爬上濕滑的峭壁,在成功登頂的之際,脈搏快速跳動,大自然的壯麗和開闊撲面而來,帶來了無法磨滅的記憶,忘卻肌肉的酸痛感。「我們所有人都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但他最後成功了,」他說,「來這裡的人,既想在大自然裡深呼吸,又想突破自我。」

近年,全球奢華旅遊市場規模自2020年的最低位,回升至疫情前的2萬億美元水平,其中又以酒店和套餐假期的收入升幅最快,達到4千億和3千億美元,日本正是其一主要的旅遊目的地。

市場快速增長之下,人們對奢華旅遊體驗的需求正在變化。尚流亞洲時尚芭莎奢華旅遊顧問收集的2025年奢華旅遊趨勢提到,人們渴望寧靜、追求健康,希望擺脫被繁瑣工作、科技束縛的日常,在大自然中動態探索、恢復,尋求難忘的體驗,而不僅是靜躺在度假村內的水療中心裡。

對此,白手起家的Huy可謂身同感受。他2004年創立新加坡對沖基金公司HDH資本管理,事業上的成功換來了電腦桌前三十年的工作日常,長期面對冷漠的數字,他需要空間從中抽離,而建築藝術、自然和美食成為他的出口,「不然沒有辦法做下去。」

SSH №01(受訪者提供)

SSH是他個人愛好的延續,亦是他人生的重要轉捩點。

從千瀧溫泉慢步回酒店的柏油路上,初春的輕井澤染上一層朦朧的金藍色霞光,清涼的冷風帶走我們今晨爬山的倦意。一隻年幼的猴子正在路旁的岳樺上攀爬,搖曳著光禿的樹枝。「牠們一般是成群結隊的,家人應該在附近,」他形容新加坡的生活節奏急速,人常陷於焦慮之中,對人越見嚴苛與挑剔,抹去了人性的溫度,久而久之,忘卻了發現美的眼睛和生活的意義。

2019年,他委託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日本建築師坂茂設計的SSH №01正式落成。在動工之初,他僅把它當作家人團聚的度假屋,意識到難有空前來住宿,便在動工期間將其改為團體、長期居住的民宿類酒店。後來,在輕井澤隨處可見的自然美與寧靜面對,他發覺自己開始習慣、亦更喜歡這裡生活方式,每年逗留在SSH時間越來越長,更不時親自陪同住客登山。人徹底慢了下來。

據他觀察,SSH住客的平均年齡界乎28至35,都是一些正處於事業發展階段的人,長期面對電腦,想利用為數不多的兩三天休假,遠離煩囂,進入自然,體驗不一樣的旅遊經歷。而他把建築藝術、美酒佳餚、文化、自然等元素,融入SSH的建築風格、餐飲服務和活動體驗之中,嘗試為住客締造出獨特而深刻的經歷。不久,其酒店和定制行程大獲好評。酒店亦不斷擴建,他們先後邀請坡茂和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西澤立衛在SSH No.01的周遭,分別興建Shola所在的SSH No.02和SSH No.03。他說,正是「那些『奇妙的一剎那』改變了我,這往往要親身經歷才能明白。」

Vase(黃舜煬攝)

Vase是以花為題的日式法國餐廳。

偌大的餐廳擺著七張餐桌,放滿乾花、芒草和蕨類植物,空無一人。

唯獨在一張櫻花原木製的餐桌上,交織著網球、滑雪、健康秘訣、紅酒和美食等話題,以及旅遊過程中發生的奇聞軼事。

其間落座的人,他們平日是酒店及餐廳的餐飲顧問、私家醫院的外科醫生、家族辦公室聯合創辦人到對沖基金創辦人和部門主管,還混入了一位中文雜誌記者,巨大的資本和階級差異並沒有形成隔膜,人們放下職業身份的束縛,自然地開起玩笑,聊起共同愛好和經歷。自然、建築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一直是SSH的核心理念。

「這不是一次徒步旅行,這是一次美食之旅」,Huy笑說,「登山是讓你在進食時不感到罪疚感。」Eric(團友皆以英文化名處理)回應道,「消耗了卡路里,你就能吃更多了。」在整個旅程中,美酒佳餚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填滿兩趟山旅間的隙縫,從岡本將士主理的SSH №02餐廳Shola、Vase中漸露頭角的年輕廚師岡田卓也本多美馬主理的法國菜餐廳「素透撫STOVE」,到為登山準備的餐食,SSH均以美食來串連整個行程。

試食餐廳、挑選酒和食材供應商,如今佔用了Huy在SSH的大部分時間,從而確保放在行程能夠為旅客提供奢華的餐飲體驗之餘,符合SSH與大自然及當地農民的深厚連繫的品牌理念,「它是一部分樂趣,當你去農場,與農民交流,他會向你解釋食材,讓你品嚐。你最終能夠感受到食物與葡萄酒是如此相連。」

「可食用的野菜和牡丹蝦他他配蔬菜醬」(黃舜煬攝)

一旁的餐廳助理為客人送上菜餚,這是一道「可食用的野菜和牡丹蝦他他配蔬菜醬」。他們從山上採集18種野菜,與源自京都的牡丹蝦仁製成他他。菜的鮮甜與蝦的堅實相得益彰,配上由蝦湯及從番茄和蔬菜中提取的醋汁,些微的酸味把鮮味升華,豐富的風味背後是難以想像的複雜工序,才能製成眼前的「藝術品」。

Vase主廚岡田卓也曾在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等地研修廚藝,後來在大阪「QUINTOCANTO」、米芝蓮二星級東京「Crony」工作多年,今年移居長野縣,開辦Vase,以野味和山菜著稱的長野料理為基底,融合多國的烹飪手法,製作出獨特新派菜式。三人的廚師團隊,每晚只服務一台客人。

這是12道全餐的第5道菜,連同先前的「烤野熊肉串及湯品」、「野鹿火腿佐草莓醬」,和往後的DABOSU牛配兩年熟成馬鈴薯(來自菅平牧場的牛肉),似乎每道菜的品質和風味都在提升。Huy咬著和牛滿足地說著:「就是這一刻,這是生活的意義,人生的意義。」

「人們需要更加定製化的旅遊體驗,發掘新的目的地,認識當地文化,」一旁的團友Ada和Charlie先後表示。上述的2025年奢華旅遊趨勢提到,人們避開過度旅遊的傳統旅遊景點,嘗試發掘新的目的地,渴望更真實的旅遊體驗,體驗當地的文化,與人深度交流。

而輕井澤作為19世紀末由西方傳教士興起的避暑聖地,雖然歷史遠未及大坂、奈良、京都等古都悠久,但它在自然的環繞之下,兼具了日本神道聖山的象徵意義,以及基督教和日本當代建築藝術的特色,揉合成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獨特風貌,亦暫未遭受過度旅遊的影響。Ada形容;「而這次的旅行是一次對日本美食、文化很好的入門之旅。」

素透撫STOVE窗外的櫻花樹(受訪者提供)

眼前的櫻花隨風飄零,是日本典型的「物哀」之美,人們從短暫的絢爛中,體會生命的無常和流動的美態。

這是位於山梨縣北杜市的法國餐廳「素透撫STOVE」,日本當代藝術家杉本博司及建築師榊田倫之,利用落地玻璃等透光材質,將自然光引入舊宅,並保留傳統建築獨有的歷史美感,將矛盾的解放感和緊張感壓縮在同一空間內。人們既被窗外一排的櫻花樹吸引,又被典雅的和室隔開。

除了登山教練之外,還有酒店助理前台經理Junko Oyamada和員工Ichi Asato隨團而來,他們沒有傳統日式高級酒店員工常見的公式化對答、也不會與客人保持距離感,反而會在旅程中互相打趣,自然地展開話題。Huy表示,正有意凝聚社群,為客戶提供真實的旅遊體驗,「可能一棟百年歷史的建築,它的真實感貼近那個年齡層,但我們要做的,是貼近時下年輕人的需要。」

素透撫STOVE(黃舜煬攝)

而要滿足這些需求,就需要設計優秀的旅遊項目,Huy強調「現時社交網絡很快,所有事都在上面,你不能欺騙年輕人,他們不想要繞遠路,想能夠直接得到想要的,親近自然,行山、文化、藝術。」

但這亦意味著高昂的成本開支,而很多酒店集團都執意在每個項目上盈利,卻沒有意識到提高租住率的前題,離不開品牌經營,以真實的奢華體驗為重,而不能事事賺盡。他說:「需要打破行業的藩籬,拋棄官僚和公式化,並僱用正確的人。」

SSH總經理Daichi Ogihara在行業工作15年之久,先後在多個奢華酒店品牌擔任客戶關係專員和酒店經理,不時看到他主動招待住客、迎接客人。他之所以加入SSH,正是受到Huy的願景啟發,希望在更人性化的氛圍下,經營現代酒店品牌,「我們設想的現代奢華是以體驗、教育和人際互動為本,因此設計的旅遊套餐,如徒步、金繼(Kintsugi)工作坊或建築導賞團,全部設有人數限制。我們希望提供一種你無法捕捉,而是直接輸入大腦的體驗。」

經過了昨日的黑斑山之旅,Eric耐不住背痛,決定與妻子Karen放棄接下來兩日一夜的硫磺岳旅程,酒店會為他們另外建議行程,或會慢遊於櫻花盛開的輕井澤,不至於錯過沉浸式文化體驗,以及被大自然震撼的感覺。

遠處傳來淙淙流水聲,空氣中帶有濃烈的硫磺味,落葉松林和岳樺形成漫長的邊界,排列在河谷的兩旁,點綴著雪。我們躍過小溪,不遠處是我們的目的地:日本最高的野外溫泉的所在地──本沢温泉山屋。

本沢温泉山屋(受訪者提供)

沿路上,我們穿過了無數的落葉松與冷杉交替的樹林,低矮的笹類和葉片倒垂的短果杜鵑灌木叢生,時而走進開闊的空間,又一再邁入被大雪壓斷而殘枝盡露的針葉林。冷風清勁,昨天的雪已融化成水,滋養著土壤及其上的青苔和毛帽蘚,行山鞋沾滿泥漿。

山屋坐落在高地上,被雪包圍,我們的房間處於甬道的另一端,內裡乾淨而溫暖。我們掛好行山杖,扔下登山包,穿上酒店準備的打底泳衣,沿著峭壁,爬到野外溫泉所在的河谷上遊。遠遠望去,便是Huy發紅的上半身。他捲曲著腳,坐在池邊,背後是溪流、白雪、叢林和山巒顯出的稜線。這裡全無訊號,只有人和自然。

溫泉循水管源源不斷地湧入由木板搭起的浴池,待身體適應滾燙的水溫後,我把整個人浸泡其中,倚靠池邊。溫泉的暖意滲透進疲憊的肌肉深處,驅走沿路以來所有的寒冷與狼狽。冷風輕拂,眼前的積層雲緩緩而過,樹枝在冷風中碰撞,溪流沖刷著石塊而變道。與上周身處的混凝土森林,彷如隔世。

本沢温泉(受訪者提供)

夜幕臨近,窗外的樹影漸濃,SSH No.02餐廳Shola偌大的玻璃趟門,模糊了空間邊界,彷彿與遠處的松樹連成一片森林。側柱支撐著主椽,其上是條木交錯的桁架結構,整體以實木為色。

「我不知道摔倒了多少次,也不知道雪有多深,」Huy在餐桌上憶述清晨的登頂之旅。

雨驟降驟停,樹枝猛烈碰撞而發出的轟隆聲響徹河谷,一行人拿著雙杖,偎縮在衝鋒衣裡,冒著風雨從山屋出發,嘗試登上南八岳之一的硫磺岳。經過一夜的雨,沿路蓋滿蓬鬆的新雪,肉眼分不清深淺。我們嘗試避開前人踏下的雪洞,小心翼翼地踩平旁邊的雪,但稍不留神,整隻腿便毫無預警地掉了進去,襪子瞬間濕透,冰冷感自腳踝蔓延。越是掙扎,身體越是陷進雪裡,每一次使盡全力拔出腿,都伴隨著一次巨大的體力消耗和心跳的陡然加速。

硫磺岩(受訪者提供)

在不斷的雪陷與掙扎過後,我們從針葉林間縱走,終於到達中途休息點──位於海拔2430米的夏沢峠山彥莊,在筋疲力盡之際,突然下起大雨,煙霧籠罩著山巒,從南邊刮起刺骨的寒風,溫度急降,為免長久的停頓令身體失溫,我們便迎著冷風爬上斜坡。雨水打在身上,滲進外套,鞋都濕透了。

眼前的淺間山純米吟釀由淺間釀造出品,它以拋光率55%精米釀造,入口清爽,純淨而無雜質,搭配上溫潤的野豬肉、大白菜與發酵米。Shola的餐廳經理兼茶藝師Yusuke Mori介紹,主廚岡本將士喜歡野豬脂肪的甜味,將其與大白菜一同烹煮,並將滲出的油脂和菜汁當作湯底,再加入野菜及其根部烹調,最後加入發酵米。濃郁的鮮甜味背後,多餘的油脂感被清酒的冰冷感一掃而空。

這份清冽的爽快,與幾小時前在山坡上灌入領口的風雨,是如此真實的對比。這裡沒有凜冽的寒風,卻宛如懸空的山林,四處的木質結構讓人想起今晨斜坡上搖晃的樹身,和被雪掩埋的山徑。Isagi走在前面,利落地攀上斜坡。我彷彿還能感受到,當時的我們是如何緊隨其後,踏著前人開出的山徑,卻依舊在風雪中步履蹣跚,每一步都像與山岳對抗。

SSH №02餐廳Shola(黃舜煬攝)

最終,由於安全的考慮下,我們在距離硫磺岳200米海拔的斜坡上折返酒店。先前的惡劣天氣成為了餐桌上的佐料,SSH的餐飲團隊亦有意將美酒佳餚主動與記憶和自然風貌連結。

菜單上最後一道菜為烤甜薯,餐盤上擺滿了枯葉,報紙包著迷你烤甜薯,據說,岡本將士先將甜薯搗碎,同時烤薯皮,然後將烤好的皮灑在薯茸表面,製成迷你烤甜薯。這種做法能夠突顯出甜薯本身的天然甜味,亦能讓人感受到嚴寒下以食取暖的溫度。

岡本將士表示,身為廚師,我們不僅是創造者,而是文化、自然與記憶的說故事者與管理者。我相信豪華體驗的未來發展取決於我們能否透過食物傳達一個地區豐富的歷史和自然美景,並創造既有意義又永恆的時刻。窗外變化的森林、光線進入空間的方式,以及季節變化,甚至是冬天清冽的寒意和落雪的寧靜,都是他每天的靈感來源。透過烹飪,他嘗試捕捉這些靈光,並在每款菜式上反映出這個地方的精神。

Shola的野豬肉、大白菜與發酵米;烤甜薯(左起。 受訪者提供)

在這片遠離煩囂的雪山與森林間,記憶與自然交錯,味覺與風景互為注腳,這正是SSH持續為旅客打造的核心體驗。未來,SSH將在每年舉辦兩次漫步體驗,下一次將是今年10月20至24日舉行「淺間山登高之旅」,參與者將在秋色間,攀上淺間山和上高地的燒岳(Yakedake),享受戶外溫泉,並且在旅途中品嚐由SSH挑選的餐廳,和Shola提供的美酒佳餚,酒店亦會提到指壓按摩和先進健康設備讓賓客恢復狀態。行程每位收費46.5萬日圓起(約為25225港元起)。除此之外,SSH亦會根據旅客需求,量身定制旅遊項目,從藝術和建築導覽、有機農場參觀、特色山野探索,到業內人士分享和圍爐夜談,他們每月定期舉辦一系列特別活動、導覽和體驗,讓旅客參與。

--

--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Chinese Edition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Chinese Edition

Published in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 Bloomberg Businessweek/Chinese Edition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是由彭博(Bloomberg LP.)旗下Bloomberg Businessweek授權許可,由現代傳播控股有限公司出版及在港台地區售賣之繁體中文版,並集合英文版的國際報導及由現代傳播的編輯團隊所撰寫的內容。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隔周三以雙周刊形式出版, 不定時在Medium分享精選文章。如欲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即到在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購買,或到https://www.bbwhk.net訂閱。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編採團隊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編採團隊

Written by 《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編採團隊

我們會不定時在Medium分享重要報道及周刊精選文章。如欲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請即到https://www.bbwhk.net訂閱。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