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萬安市府倒退十年的淨零碳排政策,能邁向2030減碳50%目標嗎?

海東青
Blue East Sea
Published in
Mar 16, 2023

去年台北市長選舉期間,蔣萬安除了提出深蹲換車票的政見之外,還喊出了2030減碳50%的目標。可是,3月5日的《聯合報》專訪顯示,被媒體封為空汙大將的環保局長吳盛忠,對淨零碳排的進展顯然毫無所悉。不熟悉北市現況,不熟悉減碳進展,不熟悉蔣萬安的政策,難得一見的三不悉人才,能達成蔣萬安的政策目標嗎?

《聯合報》3月5日刊出台北市環保局長吳盛忠專訪,吳盛忠在專訪中大談空汙與減碳政策。

最近有一份「反戰聲明」提到要「重氣候」。反戰的問題,先前討論過了,這裡就來好好討論一下氣候議題吧。

隨著川普下台,氣候變遷懷疑論者大概也隨之消散,台灣最接近氣候變遷懷疑論者的,是擁核的陳立誠,最近也很少看到他的言論了。不過面對氣候變遷,真正的難題才要開始。

這是因為,雖然大家相繼宣示2050淨零碳排的目標,但其實要如何達到淨零碳排,仍然是是很模糊的一件事,有些模型估算的情境中,很大一部份的減碳份額留給目前還不知道在哪裡的新科技。

台灣才在今年初剛完成《氣候變遷因應法》的修法,目前沒有一個依據新目標,可以公開討論的全國減碳估算模型。儘管如此,台灣六都政府在 2021 年可幾乎都搭上這個2050淨零碳排的宣示列車。雖然我一直不懂為什麼這些地方政府敢喊,尤其是台北市,因為台北市減碳最大的功臣其實是台電。

而在去年的選舉中,所有的台北市長候選人都提出了相關的減碳政見,其中黃珊珊照抄市府的白皮書,還喊錯年代。陳時中、蔣萬安的政見,則是基本上沒有考慮過台北市實際的碳排結構,完全就是概念性的架構,然後想辦法弄一些潮潮的實做概念來填補。這就是為什麼蔣萬安跑出深蹲換公車票、區塊鍊行動支付的根本原因。而蔣萬安更豪氣地喊出「2030年減碳50%」的目標,比一般認為極難達成的40%硬生生多出10%。

其實黃珊珊在市府白皮書的範圍之外,也是如此,所以她跑去跟「公民森林」接洽,提倡「公私協力」。但我必須很明白說,大家都知道行政部門的經費,可以做出更多的事情,這種「公私協力」只是新聞噱頭,同時掩蓋政府部門不打算作為這件事。

這也是柯市府一路走來的慣行技倆 — — 在減碳工作上,無論是台電的降低碳排係數,或是節能補助,或是電動機車補貼、電動大客車補貼,中央在北市的投入的資本,都比北市府自身還多得多。但柯市府為了互別苗頭,弄出了一個自治條例。

可是地方自治條例,終究要跟國家目標對接,因為減碳工作上太多層面不是地方政府可以自己做到的。《氣候變遷因應法》今年一月剛通過,子法預計半年內出爐,所以北市府這個自治條例,行政院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核定。至於柯文哲政黨的新光小公主在《氣候變遷因應法》修法上鬧過什麼笑話,大家有興趣就自己去研究看看吧。

本來以為,去年選舉一堆重新發明輪子的減碳政見已經夠奇葩了,沒想到蔣萬安上任以後,找了一個環保局長來重新發明草鞋。

對,你沒看錯,重新發明草鞋。

蔣市府新任環保局長,也是郝龍斌時代的環保局長吳盛忠在3月5日《聯合報》的專訪大談淨零碳排政策。

在 3 月 5 日的《聯合報》專訪中,新任環保局長,被媒體封為空汙大將的吳盛忠表示,台北市推動淨零碳排,要往兩個方向做,一個是推動分散式發電,一個是推動生質燃料。老實說,如果是10年前講這個事情,大家可能覺得哇你有點想法,但今天拿這種東西出來講,大家只會覺得:蔣萬安的環保局長是從龍宮回來的嗎?

分散式發電這件事,當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倡議最多。但這個東西有兩個問題,一個是多小、多接近,叫做分散式發電?一個是要滿足單一場域的分散式發電,要有多大面積?

實際上,後來的實作,大家已經很少提這個概念,因為「分散式發電」涉及用地取得、電網併網,以及所使用的再生能源類型是否有足夠的經濟效益— — 綠盟當年倡議的垂直軸風力發電機(VAWT)跟建築整合型太陽光電系統(BIPV)迄今仍是成本高、發電效率低的選項,除了少數示範場域之外,鮮少使用。

真正合乎經濟效益跟技術成熟,可以大量推行的方案,其實就是目前推動的屋頂太陽能跟台電併網,一部分自用,一部分賣給台電。另外就是持續推動智慧電網,這樣才有可能達成更好的需量反應。但我必須很坦白地講,以目前屋頂太陽能的發電能力,大部分的大樓屋頂所裝設的太陽能板,是不夠自用的。智慧電網的成本也不低。

過去北市府幾期的「追日計畫」跟公有屋頂太陽光電裝設,已經有不少成果。新設的士北科也納入智慧電網示範。以台北市的狀況,在這方面根本不需要重新搞一個示範計畫,就是延續、補強既有的政策就是 — —市府現在手上還有多少個公有場館可以裝設,預計幾年內要裝多少。有哪些場域適合裝設智慧電網?然後民間太陽能裝設意願低落,到底該如何解決?

這些才是一個對北市現況上手、了解的局長應該講的事情。所以吳盛忠的想法,第一個透露出他對台北市還不熟悉,第二個,透露出他對再生能源作為電力的運用方式,徹底不熟悉。

再來,生質燃料早已經是一個沒有什麼人在提的概念,原因有兩個,第一個是中油加過生質燃料,混合汽油,但被民眾反應容易讓引擎故障,所以停辦了。第二個原因是,大量的生質能源需求,會跟糧食作物衝突,也會迫使農業國家砍掉更多的森林來作為糧食或生質能源材料的農場。

基於以上兩個原因,這幾年下來,大家越來越少把生質燃料當作一個可行方案,生質能的發展在台灣,幾乎只侷限在回收、循環經濟的領域 — —也就是如何把剩油、廚餘、堆肥化為可用的能源。而且環保局手上就有一個一直沒有實現的生質能廠計畫,這個計畫要不要做?吳盛忠居然也沒有講。

我實在沒有想過,這兩種過時的主張會在一個以年輕進步自居的市府來出現。我也沒有想過,這樣一位據說是被「攔截」來的人才,上任三個月還搞不清楚,他所能夠管轄的範圍在哪裡 — — 再生能源是產發局公用事業科的業務,燃料是中央的業務,兩個都跟環保局手中的業務沒有直接關係,除非蔣萬安強力支持,淨零會報產生重要作用,但問題是,吳盛忠講的東西,跟蔣萬安的減碳政見相去甚遠。

更讓人難以離解的是,他也完全不提行政院尚未核定的《淨零排放自治條例》 — — 目前台北市減碳工作最重要的框架依據,也沒有談到自治條例要求提出的碳預算。更沒有提任何一個蔣萬安過去提過的減碳政策。

蔣萬安當初提出洋洋灑灑的減碳政策,吳盛忠在專訪中一個也沒有提及。

換句話說,對於環保局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他其實根本沒有進入狀況。這是一個已經上任快一季的環保局長。至於產發局長陳俊安,大家可以看看 3 月 3 日《中國時報》的專訪有多空泛,就知道這位先生到底是來酬庸,還是來做事的。

在六都之中,台北市幾乎沒有工業,所以碳排主要的碳排源其實是住商部門,歷年約佔整體碳排 70%。在住商部門的排放之中,又有九成是電力使用的碳排。所以全台北市的碳排,有六成多是來自住商部門的電力使用。另外,運輸部門也有一部份來自電力使用,合計全市有6–70%的碳排源自電力(2019年約為70%)。

在 2005–2020 的15年之間,台北市住商部門電力碳排的降幅有 9.55%,如果不仰賴台電的電力碳排係數下降,這個降幅會縮小到只有 3.5%。

把2015年到2019年的電力碳排係數年增率跟台北市碳排年增率一同比較,可以發現相關度相當高。這正是因為台北市的碳排大部分來自電力使用。

可是無論是柯市府或是新任的吳局長,都喜歡去談只佔20%左右的的運輸部門的減碳。之所以捨棄構成碳排主體的住商用電,而一直去講運輸部門的原因非常簡單,因為相對容易做。而且要做、要出力的基本上都是中央,地方政府只要收割成績就好。電動大客車補助,中央補助一半,市府只有里程補助;電動機車補助也是中央出主要的部份,市府只是加碼。

不管是哪個黨派當市長,任何一個台北市的首長,沒有把解決電力碳排當作重要目標,沒有把住商部門的減碳當作是重要問題,那它就是柿子挑軟的吃。對照去年台北市長選舉期間,蔣萬安喊出2030減碳50%的高目標,吳局長這種牛頭不對馬嘴,脫節時代至少十年的回應,不只是打假球,更是赤裸裸地告訴台北市民— — 你們選出的市長是個隨便承諾,轉頭毀諾的無賴政客。

這就是我們的首都,一個會選出把城市帶回10年前的市長的城市。

哈雷路亞,蒿兔鷺鷥。

--

--

海東青
Blue East Sea

塵世中一隻無知小熊,練習寫作,磨練眼力。曾為社群編輯、內容編輯,前政治工作者,目前為研究政策的無業遊民,總是覺得錢不夠花。書評、影評、時論。過往公開發表作品散見想想論壇、MPlus | 云閱讀、說書、udn 鳴人堂(專欄已結束)、沃草、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