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科技創新對就業市場的影響

Bo-Yi Lee
Bo-Yi Lee
Published in
3 min readMar 16, 2018

當代科技的進展,通常以自動化與數位化的型態,影響著各個組織和職業對於員工技能的要求。有個常見的論點是,在科技持續創新的情形下,具有辨識、判斷和決策能力的(智慧)機械,將取代現有的白領工作者,未來社會也將因此面臨更嚴重的失業危機。

真的是如此嗎?ManpowerGroup(下稱MG)在訪談全球43國(包含台灣)的18000位雇主後發現[1],更進一步的自動化,雖然可能在某些國家帶來一波淨失業的結果;但同時在某些國家(例如台灣、日本、以色列和加拿大等),自動化意味著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為什麼會如此?MG進一步說明,自動化會取代的是既有工作內的某一部份任務,而不單純是取代或消滅一項工作。McKinsey的報告[2]也指出,在一份工作內比較可以透過程式撰寫,加快辨識已知模式、最佳化或例行化處理的部份,是比較容易自動化的。因此,如果個人的工作當中,很大部分涉及辨識已知模式、最佳化或例行化處理的話,自動化對這個人來說並不妙。

不過,自動化同時也也創造出其他機會。例如,自動化可以節省其他工作再處理例行事務的時間和精神,讓從事這些工作的人們有更多時間發揮創意、找出新的模式,或者投入更多心力,運用難以自動化的各種技能(如情緒辨識與反應、衝突協調、自然語言處理等),從事涉及更大規模的合作。

簡單來說,機器並不會真的完全取代工作,反而是協助人們更有效率地處理工作。學習如何與機器合作,將是未來就業市場的關鍵能力。也因此,擅長程式撰寫、處理科技使用上問題的IT人員,需求將會持續成長。

此外,HR和第一線服務人員的需求,也因政府和企業需要更多具備創造力(creativity)、情緒智能(emotional intelligence)、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的人力,處理更艱鉅或不易自動化的任務與挑戰,人力需求也因此逐漸增加。相較之下,品質管理、財務、行政業務的需求,成長速度就不若上述三者動輒二位數百分比的情形。

在當下與未來的就業環境,政府與企業均應重視員工能力的「持續升級」(upskill),確保有足夠的人力,處理全球和各自組織正在面對的困境與挑戰。而「持續升級」也能確保更少人,在這場科技與全球化帶動的變遷下不斷落後,面臨收入驟降、失業等帶來的負面影響。更多、更好的學校教育與成人持續教育,也仰賴政府與企業的持續投資[3],創造一個科技持續進展、成果更均等分配、也避免風險只分配在少數人的社會。

參考資料

[1] This is how robots will change the future of work

[2] Robots are coming, but you still have the edge

[3] What does the future of jobs look like? This is what experts thin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