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aping the Build Trap》心得與摘要-作者:哈佛商學院產品管理講師Melissa Perri

How Effective Product Management Creates Real Value?

Brandon Fang
Brandon Lab | 布蘭登的思考術
12 min readJul 10, 2021

--

前陣子開始和讀書會的朋友慢慢把這本《Escaping the Build Trap》讀完,順便看了一部網友在youtube分享Melissa關於這本書內容的演講,統整了讀後心得和摘要分享,本篇目錄參照書本四大篇章。

Escaping the Build Trap: How Effective Product Management Creates Real Value

這本書用中文解釋大概就是「逃離建造的陷阱」,簡單講就是產品經理常常無知覺或被迫一直開功能、做功能、上功能,但是卻常做出一堆沒有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垃圾,這本書就是在講述Melissa認為可以避免落入建造陷阱的方法。

一、Role|產品經理的職責

故事一開始在講Melissa剛開始工作時,寫一份登入系統文件寫了整整21頁,然後同事和自己都覺得寫得好詳細、好棒棒。後來,Melissa到另一間公司寫了10頁的文件準備開發一個新功能,四周後發現開發出來的東西根本不是自己寫的內容。

工程師只說了:We didn’t read that. (TL:DR)

Melissa發現很多公司以為賺錢公式是「文件+程式碼=錢」,實際上賺錢公式是「價值的交換」, 顧客拿出「錢」和產品服務提供的「價值」交換,滿足顧客的「需求」。

(顧客拿錢和產品服務做價值交換。《Escaping the Build Trap》

產品經理就是負責完成用戶價值和商業商業價值交換的角色,需要了解用戶需求、轉換變成產品服務,並且滿足用戶需求,獲取利潤、數據、知識等,讓生意能夠維持、成長。

產品管理也是盡可能找出已知的未知,並縮小未知的未知範圍的領域。

Product management is the domain of recogniz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known unknowns and of reducing the universe around the unknown unknowns.-《Escaping the Build Trap》

找出已知的未知就譬如找出最重要的問題、解決方案、產品設計;而縮小未知的未知又如市場調查、用戶調查、了解用戶需求。

至於要怎麼做到呢?只有一個方法:

「持續」了解你的顧客。

每做一個產品或功能之前,產品經理都要檢視問三個問題:

  1. 為什麼我們要做這個?
  2. 它如何交付價值給顧客?
  3. 它如何達成商業目標?(獲利?增長?獲取知識?取得數據?)

二、Strategy|對齊目標和方向

策略這篇章我認為最重要的重點是,以目標、對齊、自治、反饋,四個主題循環運作的概念。

  1. 訂定策略、目標
  2. 公司上下對齊目標
  3. 自治團隊運行
  4. 反饋

策略是什麼?

“Strategy is a deployable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enabling action to achieve desired outcomes, constrained by current capabilities, coherently aligned to the existing context.” — Stephen Bungay

大意:「策略是一個在可運作的決策框架底下,持續對齊目標並以目前受限的能力,讓行動達成預期成果。」

當公司本身目標和願景定義模糊不清,如何期待員工能朝正確的方向前進?如何期待能做出符合公司目標的產品?

因此公司願景 company vision、產品組合願景 product portfolio vision、產品線or產品家族願景 product line or product family vision、產品願景 product vision,都是很重要的東西。這些就像小紅帽的麵包屑、就像野外的北極星一樣,幫助公司全體上下迷失的時候,可以對齊定錨要探索的問題和解決方案,找到回家的路。

在2005–2010擔任 VP of Product 的Gibson Biddle提過一個他通用的對齊準則是:用難以複製、提高利潤的方式來取悅顧客。(原文:Delighting Customers in Hard-to-copy Margin-enhancing Ways)從這句話也可以發現,言簡意賅是好記的對齊方式。

對齊(Alignment)也是讓產品團隊可以自治的方式(Autonomous),對齊目標,每個團隊、每個人才能往共同的方向前進,而這也是能夠擴張生意變成大公司的關鍵。

自治團隊必須在運作時,將數據或從客戶、市場上學習到的結果,反饋給管理層,Melissa從管理層聽過其中最大一個問題是,他們沒有數據和資訊來下決策,這樣管理層如何能從資料中來評估,下正確的決定呢?

One of the biggest issues I hear from executives is that they do not have the data they need to make decisions.-《Escaping the Build Trap》

(從公司層、事業線、產品、功能對齊的思考流程 @Youtube

三、Process|產品成功的途徑

在 Melissa 的演講中她提到,Scrum 給你的是 how to build 而不是 what to build。敏捷是一種哲學,但Scrum這個方法它本身並沒有自帶一顆幫你判斷問題的聰明頭腦,它無法幫你思考 what to build。然而,what to build 卻是產品經理最重要的事。

你是達成outcome成果還是只是output輸出?

成果(outcome)是Melissa貫穿全書重複不斷提到的字,你到底是達成成果(outcome)還是只是做出一個東西(output)?這句話也被很多大師和書本提到過。

因此在行動後,成功是什麼?必須要用成功指標 success metrics 來檢視成果,而成功指標則必須記得,一定要和你的問題和解決方案都有關聯,達成成功指標,就代表你解決原先的問題假說。

Metrics也是產品的健康指標,更是產品經理的命脈。

Process 篇章講了很多實驗方法,透過這些方法可以減少風險,更靠近顧客要的需求與價值,包括了Wizard of Oz、Concierge、Concept Testing 等等,作法網路有很多資訊了,就不特別寫出。

(從最初分析、問題驗證、解決方案驗證、解決方案優化,這一連串的實驗過程中,會不斷降低產品開發的風險。@Twitter lissijean)

若要將書中 Process 化為步驟,我覺得會像是這樣子:

第一步:目前狀態是如何?你要達到什麼預期或目標?接下來你要學習/了解到什麼?是要了解問題,或是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案?這會幫助團隊去追蹤和設置正確的實驗方式。Learn what’s the problem/solution.

第二步:要達成預期或目標,目前有哪些障礙?找出這些障礙中最大、最先要被解決的。Learn what’s the biggest obstacle.

第三步:透過快速的實驗或從顧客身上去學習、去降低風險,顧客現在最需要什麼?你該用什麼解決方案來滿足需求?透過分析理解你學習到的東西,再重新步驟一。Learn what to build or how to build.

Melissa在演講中分享過一個小故事,她以前曾經在一個團隊,發現網站的註冊率很低,於是她們就在離開前做了一個小的詢問視窗,結果兩周收到數百個回覆,後來發現問題是所有導航按鈕全藏在Menu的漢堡按鈕內,所以大家無法在第一時間找到註冊方式。

(Melissa團隊做的調查方式@Twitter lissijean)

這就是一個快速、簡單的實驗例子。產品經理需要在對的時間用適合的方法來學習,有些是實驗、有些是從客戶身上學習。

(PM要使用對的方法來尋找對的解決方案。@Twitter lissijean)

實驗固然重要,但在Melissa的書中和演講中都提到:

如果你真的知道問題,你不用做一堆的用戶研究,你應該想解決方案。
如果你只是要改一些文字,你根本不用做實驗,因為太浪費錢。

在書中Process最後的 The Real Definition of Done 寫到,書中所說的團隊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組織環境讓他們能和顧客交談,他們的團隊圍繞著 outcome 而非 output ,領導團隊賦權組織去尋找達成 outcome 的方法,這些都是 Product-led company 的特徵。

我們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在我們不懂使用者、問題、解決方案時,去嘗試新東西,在可承受的風險內,接納失敗。

我們需要想辦法塑造一個好的組織文化,來確保正確的開發流程被發生。

四、Organization/Culture|塑造能夠成功的環境

要逃離 build trap,必須要建造一個顧客為中心的組織,獎勵學習與達成成果 (outcome)-Melissa Perri。

很多經理跟Melissa說想要他們的員工擁抱失敗、創新、嘗試新東西、實驗,但是組織文化並不支持這些事情。這些員工實驗完得到的回饋是「你為什麼做這個?」、「為什麼你要實驗?」、「趕快把功能上線!我不在乎有沒有驗證!」

我們需要記得「最大的成功來自於擁有失敗的自由。」

The greatest successes come from having the freedom to fail-Mark Zuckerberg.

所謂失敗的自由,是指能夠在低風險的情況下嘗試新東西,並從這些事情上學到前進的方法。同時,也是一個能說出我不知道,但每一個人都能接受這樣的回答的環境。

如果你的上司或老闆不懂實驗或是outcome的話怎麼辦?

Melissa建議你和你的上司詢問與討論:願景是什麼?你們對於成功的定義和指標為何?何謂 Done?

要實驗前解釋你要降低什麼風險?你可以省多少錢?或是有什麼效益?

另外Melissa也提供一系列如果你要加入新公司前,可以和面試官詢問一個問題來確認他們是不是Product-Led Company的方法,其中一個是問面試官:「你們上次什麼時候和顧客訪談呢?」因為成功的產品導向組織會告訴PM,和顧客交流是最重要的工作!

Melissa在她不同職涯時期所學到領悟

這段寫在最後的地方,我很喜歡這段,即便有些道理很常見,但重新提醒了自己很多忘記應該要注意的事情。濃縮起來大概是這樣:

入門時期:從謙遜開始,多用數據說話。你可以不用每次都有多棒的點子,但你必須要會終結壞點子。

資深時期:產品策略框架好壞,以及公司是否為成果(outcome)導向,會決定公司生死。

顧問時期:影響力決定一切,同事老闆不買單,什麼都不用玩。

五、結論

這本書寫了超多真實故事的例子來講解產品管理,特別是寫了很多錯誤示範的真實故事,有些地方讀到都會覺得「Oh…這不就是很多公司的寫照嗎?」

整本書從產品經理的角色的職責,講到組織策略上下對齊,不斷強調 What to build 和 Why we build 的重要性,強調要達成的 outcome 到底是什麼,接著再講到實戰方法 How to 達成目標,並且組織文化必須塑造出自治團隊能達成outcome的環境。

最後我將本書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些重點,以及 Melissa 其中一場演講的結尾,來綜合總結究竟要如何逃離 build trap。

1. 辨識擁抱不確定,要去分析診斷問題,在對的時間用對的方法去實驗、解決,並且多討論 Why we build this?為什麼要解決這個問題?為什麼要做這個功能?(做了會怎樣?不做會怎樣?)

(@Twitter lissijean)

2. 從策略去運行實踐達成 outcome,和公司上下一起設定清楚的目標。如果不知道策略?先問清楚!沒有策略?去和你的經理討論,討論清楚你們的目標是什麼?產品範圍和願景是什麼?持續聚焦目標和outcome是什麼。

(@Twitter lissijean)

3. 成為一個塑造好的產品組織文化的催化劑。比起我們做了什麼功能,反而要更常討論我們從顧客和市場學到什麼、發現到什麼,不斷和客戶對談以及和內部討論客戶。

(@Twitter lissijean)

--

--

Brandon Fang
Brandon Lab | 布蘭登的思考術

Medium 主要分享產品設計、創業思維、品牌行銷、學習成長、音樂與吉他。 新文章主要更新在我的網站《布蘭登思考中》→ https://writed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