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azine 055《睇路!》出街喇~~

Pakkin Leung
Breakazine Collection
4 min readOct 5, 2018

//從塞爆馬路到自主通行//

今期書的設計、排版和插畫,由 紙本分格 的 Karman L’Ull 和 Et Le 主理。讚~~

好耐無喺新書出街時出過圖文推介,今期的製作只看了一小部分,而早期也只跟編輯談過我自己的行路歷史 — — 中三左右,我每個星期六下午都會從深水埗一直行出尖沙咀再轉紅磡然後搭火車回沙田老家。這歷程很深刻地塑造了我的精神面貌(喜歡一個人行路、思考、觀察),也使我從矮矮細細長高到今天這179cm的身高。

所以比起單車、跑步那些,今期特別喜歡和行路有關的篇幅。是的,我是有點偏心。

感謝團隊的辛勞,特別是編輯們對新運作的適應、攝影師在人像與街拍上的汗水和奮勇、設計師與插畫師趕工到臨上機最後一刻的忍耐。

相片是在颱風山竹吹襲前拍好的,風災過後,對比起相中的茂密,尤其心痛。

因為讀過中大新任醫學院院長陳家亮醫生一篇訪問,講起老人家要多留意下盤的鍛鍊,所以在討論今期時,跟編輯特別提起人行步道的規劃,對老年化社會的重要性。(除涉及個人健康,還有社區生活的人際連結。)

然後當編輯做了一大輪資料搜集後,提到human scale這觀念時,直覺告訴我:這就是了~~~

在馬路踩車通行,駕車人士常常批評他們為「路權L」,覺得他們阻頭阻勢,阻住搵食。其實在馬路上踩車,不是隨便話踩就踩,一方面要理解自己和其他駕駛者一樣,都是同等的道路使用者,所以要當自己如同在駕駛汽車、電單車一般,配合道路使用的法例和文化;另一方面又要理解自己的車其實一撞就散,要懂得挑選合適的路線,例如比較少車的後街。

而這一篇,則提到受訪者如何從180磅大肥仔,行到咁大隻。係咪好羨慕呢~~~

行路和思考的關係,千絲萬縷,這篇有介紹日本京都的哲學之道、德國海德堡的哲學家小徑,還有沙田的城門河畔。

而其實,勞思光先在生時,我常常見到他在新城市廣場獨個兒散步,那思考者的身影,其實很有型。

在每期書的背後,編輯們都要硬啃一大堆書。有讀者知道後就問,能不能介紹一下這些書呢?於是就有了這兩頁。今期提到八旗出版的這本《走路,也是一種哲學》,非常好看,譯筆流暢驚艷,尤其前大半本。

編輯近幾期在嘗試從慢媒體的角度調整內容,今期用追尾的方式,跟進前幾期的行動後續。

今期得到基督教協進會的支持,很感謝。他們的「輛輛起動」計劃,會協助參加者嘗試以單車作為日常城市通勤的工具。我們會一起搞體驗工作坊,有興趣的朋友記得留意Breakazine的專頁啊~~

惟願這個城市重建的道路,有融入human scale的思維,讓這個城市重奪以人為本的善念。

Pakkin

--

--

Pakkin Leung
Breakazine Collection

《突破書誌 Breakazine》前總編輯,dot-com-fever時代做過網,不出席網友活動的自閉blogger。入行做編輯時,仍是用rubber cement貼稿的年代。歷任書籍編輯、網站監製、雜誌編輯等職務。2019年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著作《時勢好惡,做基督徒好難》。喜歡閱讀,在乎飲食,鍾情日本動漫,最愛獨行散步